西夏游記(三)

作者: 上海的大力水手

導讀2009年8月2日,溫度20-32°C,晴。當地氣溫超過30°C算高溫了。回銀川途中看到好像有很多軍事禁區(估計是衛星降落的地點),西夏王陵就在那裡,地道的歷史遺跡。首先我們來到西夏博物館,聽講解員講述一個古絲綢之路上消失的王朝的興衰及滅亡。其實你一到寧夏就能看到許多用西夏命名的街道、公園、酒店甚至土特產。西夏貢酒是很有名氣的酒呢。公元1038~1227年,我國 ...

2009年8月2日,溫度20-32°C,晴。當地氣溫超過30°C算高溫了。回銀川途中看到好像有很多軍事禁區(估計是衛星降落的地點),西夏王陵就在那裡,地道的歷史遺跡。首先我們來到西夏博物館,聽講解員講述一個古絲綢之路上消失的王朝的興衰及滅亡。其實你一到寧夏就能看到許多用西夏命名的街道、公園、酒店甚至土特產。西夏貢酒是很有名氣的酒呢。公元1038~1227年,我國西北有一個與宋、遼(金)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銀川市,當時叫興慶府,就是它的建都地。它是以古代羌族的一支——黨項族為主體建立的王朝,共傳了十個皇帝,歷時189年。黨項族許多部落中,以拓跋氏最為強盛,唐太宗在位的時候,拓跋部落以唐交戰失敗以後,不得以歸降,唐賜皇姓李,所以西夏國的皇帝才有了漢族的姓氏。後來拓跋族不斷發展,形成了一支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並攻占了靈州(寧夏靈武縣西南),殺死了靈州知州裴濟,建都於此稱西平。從李繼遷到他的兒子李德明,再到他的孫子李元昊,這個部落發展的很快,由於不斷接受了漢族封建政治、文化的影響,已使這個這個部落酋長要建立自己的國家了。1032年李元昊即位以後立刻去掉了唐姓李,開始使用西夏自己的年號。終於在1038年,建立了西夏國。此時的都城就是現在的銀川,當時的懷遠鎮。西夏從開國以後,不斷學習唐、宋的典章、制度,但在形式上卻要自成體系,比如李元昊的第一道法令就是禿發令,推行黨項發式,頭中間部分的頭發都推光,只有頭頂兩側各留一束頭發,很是特別。三天內不剃者就要殺頭。西夏建立以後,發展很快,它東到陝甘、西至玉門關,北達戈壁,南及積石山,疆域如此之大,成為北宋的主要外患。當時它的織造業非常發達,“馬可·波羅行記”中稱贊這些駝毛織品為世界最佳美,遠銷契丹(中國北部)和世界各地。西夏的冶金技術也很高,西夏刀劍在內地也極富盛名。宋朝軍隊不斷出兵伐西夏,戰戰、和和,一百多年就這樣過去了。西夏也像其他的封建王朝一樣。除了和外敵打仗以外,其內部的爭權和皇位的爭奪也是相當激烈的,演繹了許多父子相殘、後妃爭寵的歷史故事。西夏國多年一直不能完全歸順宋和以後的金,不斷的戰爭大大削弱了西夏的國力。就在西夏和中原的戰戰和和中,蒙古部落開始日益發展強盛了起來,成吉思漢先與西夏議和,進攻了金以後,回手就攻打西夏,這時西夏已是內憂外患,蒙古人所到之處,燒殺搶掠,西夏人少有幸免。1227年,蒙古兵圍攻了興慶府(現在的銀川)大半年之久,在糧盡援絕,走投無路的時候,又趕上地震瘟疫,西夏再也無力抵抗,要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在此時成吉思汗病死,臨死時立下遺囑,暫不發喪,夏主獻城投降時將興慶府的兵民全數殺掉,西夏最終滅在蒙古人手中。在展覽室及許多地方都能看到西夏的文字,遠看它和漢字相像,近看卻都不認識。這些字都是用漢字的偏旁部首作成一些基本元素,再用這些元素按照一定規律組合成西夏文字的。可惜的是蒙古人征服西夏以後,肆意燒掠,在生靈塗炭的同時,西夏的典籍也被焚燒劫掠,大量文物被毀,使西夏成了“謎一樣的王國”。西夏的文物有許多被沙皇俄國掠走,英國人到中國探險的時候也劫走了大批文物,所以才形成西夏的研究在外國遠比在國內盛行的怪現像。在博物館的後面,有一個蠟像館,介紹了西夏國的興衰史,像講故事一樣向你講述了這個存在了190年的國家,那個曾經與宋朝和以後的金鼎立過的西夏國的歷史。在來寧夏以前,我幾乎沒有聽說過這樣一個民族和國家,只在金庸的武打書中提起過,因為歷史書上對它的介紹太少了,這次可是大有收獲。也許有的人不喜歡看這些歷史的遺跡,可如果你仔細聽,仔細看,永遠都有你學不完的知識。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能靜下心來,陶冶自己一下也是不錯的。當我們從博物館出來的時候,遠遠的向西夏陵——號稱東方的金字塔走去,這裡一共有九個帝陵,和200多座陪葬墓,隨著崗丘壟阜的起落布列開來,遠遠看去很是壯觀。每個陵墓究竟屬於那個皇帝,至今沒有確定答案,西夏滅亡以後,陵園全部被毀,地面建築、石碑、磚雕都成了一堆廢墟。比圓明園還要凄慘。但是外形雖毀,構架尚存。宏偉的規模,嚴謹的布局,殘留的陵丘,仍顯示了西夏王朝特有的風貌。據介紹這個陵墓有許多特別的地方,首先它是實心的黃土壘成,但幾百年過去了,外邊7層木制的塔不見了(只有模型),可黃土的內心卻完好無損,聽導游說,這是因為特別的壘土方法所至,首先黃土要全部加熱炒熟,據說是為了怕動植物繁殖破壞結構,在壘土的過程還要不斷澆注米湯一類的膠合物,使其實在無縫隙,才使它經受住了幾百年的風風雨雨,留給我們許多無法破解的謎。西夏王陵值不值得看,全在個人,引用一位網友的話,“有些風景在路上,有些風景在心中”。這真是再精辟不過了,一切在自己的感受,再美好的東西如果你視而不見,也不過是浪費時間。但是在那裡吃到的實實在在的大西北的涼皮、涼粉還是讓我回味無窮的。游程最後一站是賀蘭山岩畫。汽車開到賀蘭山口的時候,你首先看到的是賀蘭山腳下的大片平川,但這裡你看不到莊稼也幾乎看不到樹木,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石塊,大的有幾噸,甚至幾百噸,小的也有幾公斤,它們都是被山洪從賀蘭山上衝擊到平原上的,放眼望去,延伸到幾公裡處,都是大石頭,那情景真是很少見,你不得不相信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竟然把如此巨大的石頭搬出幾公裡。這裡很荒涼,一場雨,地上的草立刻復蘇,看著還有綠色,可綠色中布滿了白花花的石頭。只要不下雨,就根本沒有綠色了。進入賀蘭山口,你可以近距離的看到賀蘭山了。它和我所見的其他山都不一樣,好像剛剛用刀砍過的一樣,每個山峰都是棱角鋒芒,尖利無比,幾億年的風蝕雨浸竟然沒有使它變得圓滑、平緩,只見怪石嶙峋,高矮起伏,直插入雲。抬眼望去,任你的想像馳騁。這裡的山峰幾乎都是岩石組成,很少看到土壤,所以植物也很稀少,但你常常會在岩石的縫隙中看到野生的花草和樹木,你會對這些植物頑強的生命力贊嘆不已,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只有能適應環境的人,有頑強生命力的人,才能在逆境中掙出自己的一份天地。隨著導游的指引,我們開始看到了著名的岩畫。我們國家的岩畫年代久遠,是古代先民在岩石上繪制或鑿刻下的珍貴圖畫。南方的岩畫多是用顏料(動物血加氧化鐵的粉末)畫到石頭上的,可北方的岩畫多是用石頭、動物骨頭或金屬在石頭上磨、刻、鑿成的。自古以來,賀蘭山一帶有許多少數民族如:匈奴、鮮卑、突厥、黨項、吐蕃、蒙古等在此游牧、狩獵,這些岩畫都是他們用來表達他們的情感、願望,記錄他們生活和審美觀的圖畫。這個“太陽神”可以說是全世界岩畫的代表logo,錯過了就白來了啊。其實這裡的岩畫不是某一個時期的某一個族群的人刻在上面的。這裡岩畫時間最早的能夠追溯到2萬年前,最晚的有明清時代的石刻,種族也是多種多樣。這裡的岩畫代表了部分的人類發展歷程,其中一些岩畫能夠反映當時人類的思想,比如:生殖崇拜,羊圖騰,自然崇拜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羊圖騰,因為和蒙古人的狼圖騰比較起來,我最初認為羊圖騰顯的十分懦弱,因為羊對我的第一反映就是綿羊。後來聽導游提起才知道,原來這裡的羊圖騰“岩羊”,是一種極其頑強的物種,非常彪悍。至此才理解這個“羊圖騰”,並且親眼看見了2只岩羊,並把它們拍了下來,運氣好極了。最後我們回到銀川市中心。據說非穆斯林是不可以進清真寺的,但是西關清真寺有一定的旅游性質了,所以可以參觀。進去之後聽聽講解員講解一下伊斯蘭的歷史、了解一下麥加天房和看看麥加天房上的一塊被稱之為“麥克爾白”的東西。這個東西對穆斯林來說,是神聖至極,但對於我們這些不了解伊斯蘭的人也就那樣了。最後看看清真寺的大殿,大殿是不可以進去的,也不可以拍照,只能在外邊看看。大殿裡面什麼也沒有,不像基督教、天主教、佛教那樣有神像,除了禮拜之物也沒啥了。大殿的朝拜方向也是麥加天房的方向-西。因為伊斯蘭教在三大宗教裡算是比較神秘的,所以我個人建議還是可以去感受一下。基本就結束了寧夏之旅,上海罕見的大暴雨延緩我們的歸程,跟來時一樣首尾呼應,到家竟然是凌晨5點。6點又要上班了,疲勞之極。盡管如此,我還是覺得這次西夏之行是到目前為止我玩的最開心的一次旅行,奇異的西部景觀、多彩的沙漠旅程,來此一游定使你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活的:二只岩羊)



(活的:一只岩羊)



(西夏文字:佛)



(有時間宿一夜就好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