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日,建軍節,溫度20-28°C,雨轉晴。經過昨天的暴曬,我見識了大西北太陽的威力,今天的沙坡頭是最好玩的,一清早我就祈求安拉“千萬不要出太陽”。天遂我願,在去青銅峽看108塔的時候,果然下大雨了。大約1個多小時,汽車就開到青銅峽水庫西岸的108塔景區。汽車走過一段陡坡,大雨居然停了,我們的運氣不錯啊。遠遠的就看到在陡峭的山崖上坐落著一個巨大的塔群,共有108座,俗稱一百零八塔。這個塔群坐西朝東,背山面水,真可以說是風水寶地,108塔隨山勢由下而上,排列有序,從上到下1、3、3、5、5、7、9……19,奇數排列,構成了一個等邊三角形的大型塔群。這樣規模的塔群我還從來沒有看到過。如此的別具匠心、格局獨特更是少見。乘快艇渡過黃河,來到山角下邊,仰首望去,白色的塔群可以收到你的鏡頭中。拾階而上,可以繞塔群一周,這108 塔不是高僧的靈骨塔,而是佛教紀念性建築,佛教認為人生的煩惱有108種,為了清除這些煩惱,所以貫珠定為108顆,念佛要念108遍,敲鐘敲木魚也得 108響,。。。所以後人估計這108塔可能是為清除人生的煩惱才建築的,導游會告訴你,從左邊上右邊下,繞塔群一周就能消除煩惱。其實人生煩惱誰也躲不過去,但是是可以通過調整心態,使自己少煩惱的。這些塔猛一看,似乎都是一樣的形狀,它們都為2.5米高,單層八角須彌座,寶珠式塔頂;其實仔細看還是有區別的,從上面數,2~4層,塔身為八角鼓腹尖錐狀,5~6層,塔身呈葫蘆狀,7~12層,塔身呈寶瓶狀。最上面的塔與眾不同,高3.5米,塔基是方形的,是一個八角束腰須彌座,塔身為覆缽式,塔頂也是寶珠式,正面有個挺大的龕門,可以鑽進一個人去。據介紹,這些塔都是實心喇嘛塔,塔心正中立一豎木,內填土坯,外砌磚,塔外塗上白灰。如果揭去後代塗上的白灰,可以看到裡邊白灰上塗有彩繪。這108塔始建年代不祥,但明代對塔群就有記錄,而且曾經從塔基下出土過有西夏文字的帛書,所以估計很可能是西夏時的建築,距今1千年左右了。站到塔群的頂端,黃河從兩山對峙的峽谷中奔流而過,水黃,但還不太渾稠,畢竟還在上游,兩岸為河套地,樹木繁盛、大片莊稼看上去綠油油的,更顯得兩岸的荒山禿嶺十分扎眼。居高臨下,眼前的黃河、岸邊的渡口、以及遠處的山盡收眼底,很是壯觀。回來途中,順手買了頂牛仔帽,後面很有用處。繼續向中衛進發,大約1個小時,就到了中衛市區。中衛明顯的是人少路寬,吃過午飯,我們就直奔沙坡頭了。這裡是寧夏開發較早的旅游點,這裡的風光確實壯美。如波濤般起伏的、一望無際的大漠,九曲十八彎、滔滔不絕奔流向前的黃河,人造沙漠綠洲都讓你感動。這裡是騰格裡沙漠的東南邊緣,“騰格裡”是蒙古語,意思是天上掉下來的。也就是說,這茫茫沙海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沒有見過沙漠的人大概永遠無法想像什麼叫荒漠、什麼叫蒼涼。一望無際的沙漠,只有駱駝才能穿越的瀚海,帶給人類的是什麼?聽當地人說,沙漠的天氣是瞬息萬變的,剛剛還是晴空萬裡,風和沙靜,那些金黃的沙丘像定格的波浪,但是一場風暴,天地變得灰蒙蒙一片,風卷沙揚,鋪天蓋地,立時混混沌沌,五指莫辯,沙子摩擦撞擊,聲如擂鼓。可怕的沙塵暴襲來的時候,5裡外的公路上即使是最高級的小轎車也無法識別方向。沙進人退,這是歷史的鐵證。近300年間,中衛綠洲被迫向後退了7.5公裡,被吞沒的良田近5 萬畝。所以當你看到這無邊沙漠的時候,在欣賞這“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景的時候,也會為人類長期與沙漠的鬥爭而感慨。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尋找治沙的方法。包蘭鐵路要穿越這片騰格裡沙漠,怎樣才能不讓鐵路被沙覆蓋,保證火車安全通過呢。當你站在沙漠中,看到包蘭鐵路從這片沙漠中向前延伸的時候,你會想到如果狂風驟起的時候,流沙向鐵路撲來,鐵路不會被阻斷嗎?但是從1958年8月1日通車到現在,火車在這裡始終暢通無阻,這一切都應歸功於那些治沙英雄們。“草方格沙障”是中國人的發明,使用鐵鍬把麥秸壓入沙中,形成一個個1米見方的方格,拉成巨網,在網眼裡種上耐干旱的抗風沙的植物,沙不流動,植物才能生存,植物生存,才鎖住了風沙,正是這些綠色長城才使包蘭鐵路得以暢通。治沙的人就是在極其嚴酷的環境下,一寸一寸的與沙漠爭奪土地。所以來到騰格裡沙漠,外國人也為這治沙奇跡驚嘆不已。沙漠還在,但它們不會危害鐵路了。沙坡頭靠著包蘭鐵路和黃河,被包蘭鐵路分為南北兩個部分。我們先奔赴北區,這裡才是真正的沙漠-騰格裡沙漠。騎駱駝也要在北區而不要在南區,我們去沙漠一個很重要的除了體驗沙漠美景以外就是騎駱駝,所以我們通過電瓶車直奔寧夏第一駝隊,選擇了可以走到沙漠邊緣的中心-神沙山的那種走法。騎駱駝也是很有意思,和騎馬不一樣,駱駝是一個駝隊,非常有秩序的,前面駱駝的座椅上會有一根繩子牽著後面駱駝的鼻子,這樣形成的一個駝隊。駝隊起身的時候是駝隊裡最後一個先起來,然後依次直到為首的駱駝也起來;而跪下去的時候是為首的一直到最後一個(注意:騎駱駝的時候是不能大聲喧嘩;不要穿紅色的衣服在它面前晃悠,以免驚嚇著這個大家伙;而且在駱駝上不能撐傘,怪不得電影中西部牛仔人手一頂牛仔帽)。騎一次駱駝,享受大漠之舟駱駝為你的服務也不錯。駱駝很溫順,它趴在地上,讓你騎上去,但它站起來的時候要先站後腿,這時你的身體要盡量向後傾,並抓緊它駝峰上的鬃毛,不然駱駝會把你摔下來,一旦駱駝站起來,就會走得四平八穩,一點也不像騎馬那樣顛簸,當你昂頭挺胸的騎在駱駝上,放眼望去,金黃的沙灘和排成一隊一隊的駱駝,就像在你面前鋪成一張美麗的畫面。下來時也要同樣後傾,這次駱駝是先彎前腿的(腰椎不好的人,就不能騎駱駝了)。騎駱駝的時間是一個半小時,帶無限的回味,戀戀不舍地回到南區。鐵路南邊的沙山,下面就是奔流的黃河,光腳踩在沙子上,柔軟舒服,幸好我們去的時候是陰天,沙子不燙,否則沙面最高溫度能達74℃,所以有警示牌“小心燙腳”。晚上還有草原篝火晚會,所以要抓緊時間去滑沙。游人從高約百米的沙坡頭的坡頂往下滑,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質結構,滑沙時座下會發出一種奇特的響聲,如洪鐘巨鼓,沉悶渾厚,稱之為“金沙鳴鐘”。盡管有點害怕,看到這麼多人都順利滑下,於是鼓起勇氣(當然要為老婆和女兒做個榜樣吧)。雙手緊拉剎車,上了百米沙台,看著底下螞蟻般的人群,有點恐高的感覺。在教練員的口令下出發了,由於緊緊拉著剎車,下滑速度很慢,還可以東張西望,不過如此嗎,不知不覺地放開了剎車,那種電閃雷鳴的感覺,速度是如此之快,等我感到害怕的時候,已經到達目的地了。站在沙坡下抬頭仰望,但見沙山懸若飛瀑,人乘沙流,如從天降,無染塵之憂,有鐘鳴之樂,不亦樂乎。我不停地用相機記錄下這最美好的景致。由於時間關系,未能玩黃河飛索,沒能體驗一下飛越黃河的驚險,好可惜啊。回去途中,我們乘古老的渡河工具羊皮筏漂流,在滔滔黃河之中,渡向彼岸。這種羊皮筏俗稱“排子”,是將山羊割去頭蹄,然後將囫圇脫下的羊皮扎口,用時以嘴吹氣,使之鼓起,十幾個“渾脫”制成的“排子”,一個人就能扛起,非常輕便。游人坐在“排子”上,每個筏子4人一組,筏工用槳劃筏前進,非常有趣。一艘快艇從我們身邊飛過,快艇激起的波濤讓筏子忽高忽低、一陣顛簸,我們一陣緊張。然而當一艘艘快艇經過時,我覺得那顛簸出的晃晃悠悠,簡直是一種享受了。筏子在黃河中忽左忽右,飄忽不定,戴著牛仔帽,望著渾濁的河水,在陽光下可以發呆了,不知道桃子同學是否有過這種感覺。接下來的內蒙古通湖草原游玩,是我們加出來的。去通湖草原旅游區,從中衛乘車沿沙漠公路穿越20公裡,我們下午5:30到的通湖草原,通湖草原旅游區彙集了沙漠、鹽湖、濕地草原、沙泉、綠洲、牧村、岩畫等多種自然人文景觀,被中外游人喻為沙漠中的“伊甸園”。根據導游的介紹,我們選擇了沙漠衝浪,60元/人的那種長線活動,進到沙漠裡面還可以免費滑沙,而且沒有時間限制。我們參加了“沙漠獵豹”沙海衝浪的探險項目,就是乘坐在經過改造的大馬力越野裝甲車上,在高如山丘的沙海浪谷裡起伏穿越,縱橫馳騁、所向披靡。那份驚險、那份刺激、那份瀟灑、那份豪邁,使參與該項目活動的每個人都既提心吊膽緊張害怕,又豪氣橫生過癮開懷。於是,無論哪個年齡,哪個性別,哪個層次的游客都發出了同一聲感嘆:真刺激,真過癮,真快樂!到了沙漠腹地,可以免費滑沙了,但是滑板得自己拉上近百米的沙山,要想登上這座沙山還不是件容易事,因為沙山是走一步滑落半步,況且還要拖著幾十斤重的滑板,所以登上沙丘頂的時候我們都是手腳並用,氣喘噓噓的到達,不過,登上頂就知道再累也值得了。這裡群沙懷抱,沙峰林立、起伏錯落、一望無垠,金燦燦、亮閃閃,如大海波濤從四周漫卷而來,卻突然如著了魔法一般被茵茵綠草、汪汪湖泊鎖定,形成了方圓近百裡的沙漠濕地草原。在茫茫無涯的瀚海中,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跡啊!坐在無剎車的雙人滑板上從天而降,感覺更爽,放開喉嚨尖叫吧,喊出你的郁悶和失落,把所有的煩惱都留在廣闊的沙漠中吧!只是每次著地時把屁股震得麻麻的。我總共拖了三次滑板上沙山,累的筋疲力盡,渾身虛脫,也算盡力讓家庭每個人過一把癮,這種瘦身運動大城市可沒有的呀。日落時分,打坐在寬敞明亮舒適,配有現代化空調的蒙古包裡,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畫像下,大塊吃手抓羊肉,大碗喝白酒,那份找回自我,感覺良好的豪氣油然而生。而傳統的篝火晚會上,在悠揚的古老的馬頭琴和現代流行樂器電子琴和諧交織的蒙古民族樂曲中,美麗灑脫的草原姑娘和英俊彪悍的牧民小伙子那高亢嘹亮、蕩氣回腸的歌聲會使您情緒高漲到極致。又一個美妙的夜晚讓你流連忘返。回到中衛的賓館已經凌晨了,作為領隊有幸住到了豪華套間,當然休息地很好啦,也算小小地奢侈了把。

(沙坡頭)

(滑沙)

(大漠中的通湖草原)

(為馬頭琴演奏者獻上西夏啤酒)

(羊皮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