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主要旅游景區介紹

作者: 孝伯

導讀1、涇洋鎮景區明確開發的主題思想,以和諧、生態、現代的理念來規劃建設城區;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接待服務水平,建設高質量、高標准的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和大型商業設施,強調旅游接待、娛樂服務、購物等功能,逐步修建星級酒店、休閑度假村、旅游接待中心;構建東至安埡梁,西至黑虎梁的旅游休閑場所;進一步完善城區交通網絡,開通城區至各景區的 ...

1、涇洋鎮景區明確開發的主題思想,以和諧、生態、現代的理念來規劃建設城區;完善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旅游接待服務水平,建設高質量、高標准的旅游接待服務中心和大型商業設施,強調旅游接待、娛樂服務、購物等功能,逐步修建星級酒店、休閑度假村、旅游接待中心;構建東至安埡梁,西至黑虎梁的旅游休閑場所;進一步完善城區交通網絡,開通城區至各景區的旅游觀光車。

突出“民歌之鄉”的特色。以修建、完善民歌文化廣場位重點,利用鎮巴民歌被確定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這一影響申辦國內第一所民歌學院;邀請國內的著名詩人、文藝工作者及民歌歌手到鎮巴采風寫作;開展大型群眾音樂(主要為民歌)活動經驗交流會、舉辦中國巴山民歌論壇;對現有民歌曲調、歌詞、唱腔進行修編後排練《巴山百靈》大型民歌劇系列,展示鎮巴民歌的發展歷程和鎮巴人積極拼搏的精神;申請《十送紅軍》的冠名權及知識產權,確定鎮巴為該民歌的創作地;舉辦民歌PK賽、百姓民歌才藝展、超級民歌會、民歌狂歡節、民歌接力賽等系列活動。2、涇洋河景區以錦源湖為中心,建設一河兩岸。保護並亮化好城區40m寬的河道水域,同時對現有橋梁進行特色包裝,為新建橋梁進行規劃指導,體現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際的多種風格橋梁,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3、柳林溝景區以苗族風情為開發主線,通過對苗族風情的著力包裝和旅游化的精心打造,通過苗族歌舞的表演、苗族風味食品的烹制、苗族服飾的協調性展示以及苗族節慶活動的設置,向游客全方位顯現鎮巴苗族魅力而多彩的田園生活,使該景區成為陝西地區最富有苗族特色的少數民族風情游覽地。4、鹿子壩景區以“悠然農家”為建設主題。對開展農家樂的村莊進行村容、村貌環境整治,住戶保持傳統的庭院、房舍及室內擺設,整治環境衛生。游客吃住在住戶家中,參加一些簡單的鄉村勞動,真正體驗鎮巴的民俗風情。另外村內可設民俗展室,舉行結婚迎親表演,讓游人參與其中;村內設傳統文藝活動場地,定時表演,游客也參與之中。總之各種旅游活動和項目要真人實地、原汁原味,游客能體驗鎮巴的民俗風情。5、黑虎梁森林景區本景區內密林幽徑,帶有較多的山野本底特色。因此將本區規劃為生態旅游休閑娛樂區,以森林景觀為主,突出自然和諧這一特色,喚起人們“回歸大自然”“走向大森林”的強烈追求和向往。

除此之外,在區內原有建設基礎上建旅游配套服務設施,游人可乘車或步行到達園內主要景點,設有合理的休息設施和餐飲設施以滿足游客的各種需求。6、七裡溝茶山景區以茶山為依托,修建一個苗鄉茶園,以優美的茶山自然風光和內涵豐富的苗家茶文化吸引游客,特別是中遠程游客,供人們觀光游覽,同時可以進行休閑度假、文化娛樂、科學考察活動的旅游區。7、撈旗河景區以曬旗壩、撈旗河兩地為發展軸心,以三國文化及相關歷史傳說為建設基點,以拴馬嶺、拉稀塘、打旗場等三地為配套式發展平台,通過對三國傳說的整合、修建休閑娛樂性旅游項目,將趣味性、娛樂性、休閑性、歷史知識性集於一體並貫穿於整個景區中。

在曬旗山腳下修建一個集休閑娛樂、文化體驗、住宿於一體的旅游生態農莊,莊內的設施要充分體現三國文化的內涵,以增加三國傳說的真實體驗性;農莊旁邊修建一座三國兵器堂,堂內陳列仿制的各種三國時期諸位名將使用的兵器。游客可以在這裡駐足欣賞,也可以將這些兵器握於手中拍照留影,皆采用秦漢建築樣式。8、安埡梁景區進一步充實鎮巴“革命烈士紀念館”的展示內容,尤其是收集當年的實物展出,包括紀念物品、書籍以及當年紅軍用過的桌椅等;利用多種現代技術提高展示手段和效果放映紅四方面軍在鎮巴的戰鬥片段;播放紅軍歌曲,創造參觀氛圍;開發紅色旅游紀念品,供游客選購;設游客留言題詞室,樹紅軍雕塑群像等,使紅色旅游與生態旅游、民俗旅游及歷史文化游相融合。

景區內所有建築物全部遵循鄉土建築風格,使用木、土、石等材質建設而成;景區燈光全部采用仿馬燈形式;游道全部采用土質、石板游道,部分艱難路段考慮使用木質棧道。9、白天河景區以箭杆山為中心,建設箭杆山分水嶺碑。拓寬改造進入白天河觀光區的沿山公路,若沿山公路穿景區而過的必須取直改道,以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景區環境,將旅游區開發後產生的、影響休閑旅游氛圍的餐飲、購物等商業需求引導到景區之外。

本區域功能的定位,除了觀光休閑之外,還應加上保健、休閑、療養等內容;進一步加強對林區周圍地形、地貌、植被、水體、景觀等的保護,尤其是防止對景觀的建設性破壞,做到可持續發展;修整游步道邊的樹木,加強安全防範措施。

在青水鄉、三元鎮兩處分設兩個旅游接待服務處,由咨詢台、展示區、紀念品銷售區、休息區、公廁等組成。除滿足游客日常咨詢外,另提供導游預約、引導參觀、醫療急救服務等多種人性化服務。建築以木樓為主體,干欄式建築風格,分上下兩層,游人可在此觀賞民風表演,體驗民俗生活,感受濃郁的鎮巴文化氛圍。同時遠道游客可在此進行留宿。10、仁和峽谷景區由於仁和峽谷進入性較差,因此規劃定位為自駕游目的地。在青水鎮至仁和村入口處建設一處自駕車營地,提供宿營、汽車維修保養、野外活動、露天汽車電影等服務。

在仁和村附近安排一處野營營地,野營營地要求規模適中,體量不宜過大;野營營地要求游客自帶帳篷等野營用品,不得搭建旅游棚屋;區內使用天然排水方式,需按規定使用火種,固定用火點範圍。

此外根據仁和峽谷的自然野趣,可考慮利用原木、竹竿、繩索、輪胎、鐵鏈等材料組成人工障礙物和險境,建成既具有一定難度,又充滿娛樂味的野外探險之路,吸引自駕游游客。11、楮河漂流景區漂流已逐漸成為生態旅游者中勇敢者最富旅游體驗的項目之一。楮河百裡漂流是鎮巴縣遠期開發的重點旅游項目,具有可進入條件好、漂流資源條件優越等優勢,其定位為“川陝鄉村第一漂”。

楮河漂流總長度95.8公裡,分三期進行,近期以觀音鎮為漂流的旅游服務點:

近期規劃觀音鎮小南海發電站到田壩鄉米家壩村河段15公裡。

中期規劃田壩鄉米家壩村到小河廟溪河段25公裡。

遠期規劃平安到觀音鎮小南海發電站河段55.8公裡。

圖6—1漂程安排示意圖

規劃建設小型生態停車場一個、服務用房(含生態公廁)、等候平台、登艇碼頭指示牌、解說牌、導游圖、橡皮艇等設施;起漂點以木、石材為基礎建材,風格遵循鄉土民居風格,等候平台設木凳多張,供游客等候休息使用。

漂流河道及兩岸不進行大規模人工開發,僅對整個水上游線進行適當疏通和改善,對潛在危險處進行適當整改,增設部分牌示系統(以警示系統為主體)和安全站(設置於地勢險竣之處。12、碾子村景區以百年老街為背景開發民居度假村,遵循“展鄉土神韻、品田園詩畫、感民俗風情、”的開發理念,圍繞古民居觀光和民居度假兩個開發重點,系統開發出民俗活動體驗、原住民生活體驗、鄉土建築觀光、古民居客棧、特色鄉土餐飲等鄉村旅游項目和內容,營造獨具特色的民居旅游區整體氛圍。

碾子村民居的旅游開發必須遵循利用資源與保護資源相結合,核心保護,系統開發,原住民自發經營和引資開發經營相結合的指導思想。13、白河景區白河景區景觀資源類型較多,具有較高的觀賞、文化和科學價值,其自然景觀主要包括原始次森林、峽谷、峰林、溪澗和山景等類型。該區以原始探險觀光為主導。為保持原生環境,除景區入口服務區外,景區內不得建有人工建築並盡量少建石階蹬道,僅清理一條人踩小徑,讓游人跋山涉水、跨溪越澗、攀岩過林,輾轉前進,以體驗山野感受自然。

本區步道系統遵循自然發展原則,除危險地段外,不做人為建設;景區內應落實必要安全措施,對危險地段進行必要防護處理(設置鐵索護手、岩石加固、增設圓木或石質踏腳等);沿路設置多處天然木質或石質忠告牌示,提示游客注意安全。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