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鳳尾竹

作者: 美麗西雙版納

導讀版納啊,你給了我太多太多的不期而遇,就這樣越來越迷戀在你醉人的風情裡。橄欖壩的那棵大樹下,坐著一個年邁的老太太,慈祥的像極了我年邁的外婆,走過去,看她一針一線地縫制著七彩的長筒裙,從她手裡接過那根手工打制的銀腰帶,帶走的是對版納的思念和懷想。如果有一天,不再想去漂泊了,我要住進那充滿了幻想的小竹樓裡,看窗外的樹影婆娑,聽遠處傳來旋 ...

版納啊,你給了我太多太多的不期而遇,就這樣越來越迷戀在你醉人的風情裡。橄欖壩的那棵大樹下,坐著一個年邁的老太太,慈祥的像極了我年邁的外婆,走過去,看她一針一線地縫制著七彩的長筒裙,從她手裡接過那根手工打制的銀腰帶,帶走的是對版納的思念和懷想。如果有一天,不再想去漂泊了,我要住進那充滿了幻想的小竹樓裡,看窗外的樹影婆娑,聽遠處傳來旋律優美的那首歌,歌中唱到:月光啊下面的鳳尾竹啊,輕柔美麗像綠色的霧,竹樓裡的好姑娘啊,光彩奪目像夜明珠…….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會像版納這樣鮮艷地留存在我的記憶裡.透過迷人的夜色,仿佛又看見翩然的傣家姑娘,輕輕地,輕輕地唱起那首閃爍著愛情光芒的歌:月光啊下面的鳳尾竹啊,輕柔美麗像綠色的霧,竹樓裡的好姑娘啊,光彩奪目像夜明珠…….心就像長了翅膀一般飛了起來,飛向那片曾令我痴醉的土地上. 那是一個明媚的五月,蕩漾在空氣裡的熱風處處展露著版納特有的風情.來接我們的女孩叫玉罕,穿著桃紅色的短衫和長筒裙,長長的頭發被輕松地挽在腦後成一個漂亮的髻,側面還插著一串細細的小碎花,甜甜的笑容能把人融化.因為特別喜歡她的發型,和她學了很久,終於也盤起了我的長發,遠遠看起來還真帶上了點傣族的味道。一路上,她告訴我們這裡的女孩都叫:少多利.男孩都叫:毛多利.這之後我的同伙們在車上只要看見有傣族姑娘經過就衝著人家大喊:少多利.而姑娘們也不露怯,總是跟著揮手回應:你們好!讓人處處感受著傣族人的熱情與大方.

在古代傣語裡西雙版納被叫作“猛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樂土”.青的山綠的水,茂密的原始森林,品種繁多的水果,美麗的孔雀,神奇的大像,還有很多很多珍禽和鳥獸,瀾滄江邊沐著晚霞的長發少女……畫一般的就讓你迷上了這裡.或許女人天性裡都喜愛水,所以被稱為水性揚花?我想我這樣的人應當揚不了花,但肯定是水性.從來都醉心於有水的地方,煙波浩淼中常常給我帶來一種空靈的感覺.水是柔情的清澈的纏綿的動感的秀麗的,水如女人,女人如水.

在版納,再次迷戀上那種水中的風情。傣族是一個水的民族,他們的新年就是潑水節,到了那一天,人們把像征純潔幸福平安的水潑向每一個人。當然,如果你只是一個過客,你也可以看見那種熱烈而又奔放的景像,因為在景洪的春歡公園,每天都在過這樣的節,快樂而又野性的氣氛裡每個人都在盡情釋放心中的祝福.你未曾見過我,我未曾見過你,是水把大家融在了一起,傣族姑娘熱辣辣的盛情裡,還有什麼煩惱不可以忘卻掉?平日在鋼筋水泥的都市裡沉澱已久的浮躁此刻全被那一朵朵的水花漸漸擊碎了,人變得越來越輕松越來越自由越來越簡單,思緒就這樣飄了起來,慢慢的將這種快樂升騰,升騰到一個沒有憂傷的國度.

一直以來就鐘情於各種小房子的模型,版納傣家的小竹樓,感覺像是我收集的那些工藝品的放大,很想念念口訣把它縮小了放在包裡拿回去,歸為己有,留下來慢慢懷念。它們大多坐落在平壩、江邊、湖畔上,掩映在片片的鳳尾竹林裡,分為上下兩層,樓上通風又防潮,用來居住人,樓下可以用來飼養牲畜,存放常用的農具和雜物。遠遠的看上去,迷人的小竹樓裡似乎有太多令人想像的地方,那首唱了又唱的情歌裡,給我們描述的竹樓裡金孔雀一樣美麗的姑娘喲,你還會在靜靜的夜裡等待著只為你而悠揚的笛聲嗎?

玉罕告訴我們,傣族的男女喜歡在河裡同浴,這的確刺激了那幫男同胞,好幾個晚上,我和另一個女伴都不見他們的蹤影,但每次回來後又大失所望,看來原始的習俗正一點點地接軌於現代的文明,不過聽說邊界那邊也還是有的。在去打洛和猛拉的車上,阿力拿出他的專業像機,用高倍鏡頭伸出窗外看美景,突然他大喊一聲:有少多利在河裡洗澡。大家馬上把頭都轉到一個方向張望,可是又聽到他一句:看見了,是個老太太。引起一陣哄笑。這是一個喜歡把自己交付給大自然的快樂明朗的男人,一個經常背起包就走向大山,森林和海洋,一個事業成功,生活美滿的年輕人,一個善於把快樂帶給大家分享的人,可是前不久,他卻永遠地去了那個不知有沒人間溫情的天國,寫到這裡,眼前一片模糊,看不清了屏幕。。。。。

打洛,位於猛海縣西部,與緬甸小猛拉接壤,是國家二級口岸。那邊有棵枝繁葉茂,生機盎然,存活了200多年的老榕樹,樹高70多米,占地120平方米,又叫作“獨樹成林”。在邊貿集市上,可以看見賣各種土產的多民族小販。最有趣的是那些傣家姑娘,她們身邊都有一個小篾凳,前面放著自己做好的黃酒悶雞,要是你上前去問她賣不賣,她就搖頭笑,一直覺得費解,終於看見打扮利索的傣族小伙走上前問話了,姑娘看看眼前的人,似乎有點害羞,臉紅了紅,拿出小凳子要他坐下說,玉罕告訴我說他們要是談得來最後還會雙雙拿起東西走向了小竹林,原來這是他們男女求愛的一種方式。傣族人的婚戀還是很開明的,總講求心心相印,潑水節時,如果哪個姑娘看上了意中人,就會朝他丟自己親手做成的丟包,小伙子如果不願意,就可以擺擺手,大家似乎都是在一種放開的環境裡表白和拒絕,這在我看來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喜歡他們的直率和坦誠,如果每一個人都可以這麼自如地面對生活,那該是怎麼樣的一份從容啊?

去緬甸的小猛拉的途中,最有趣的應當是那些只有七八歲的小人民軍,因為時局的不穩定,緬甸全民皆兵,那些小小的娃娃,身上背著的槍都比他的個頭高,可他們一樣很認真地上車消毒檢查,身後跟著的獵犬給他們增添了不少威風。過了中緬界碑,就算是踏上異國了,仍舊是做買賣的大集市,中國的,泰國的,緬甸的,老撾的,香港的小商品琳琅滿目,除了看見那些穿裙子的緬甸男人在吆喝,還有很多說漢語的中國人,廣東人居多,據說到那邊走麥城的廣東人百分之九十都賺了錢,賺的最猛的資產已由最初的十萬變成了過億。數據未經考察,不知真假,但用來形容其暴發程度應當可以。看了很久,覺得那裡的緬甸,泰國郵票不錯,買了一些留作記念。男同胞們一人手上戴了一個特別個性的看上去可以施魔法的緬甸大銅戒指,感覺有點像阿裡巴巴集體大出動。

往回走的時候,我們去了位於猛海縣西的景真八角亭,這是西雙版納小乘佛教的中心寺院。不知你有沒聽說過雲南十八怪裡的這樣一怪:小和尚談戀愛。看見八角亭裡那些七八歲的小和尚就不難理解這獨特的風情了,傣族人信奉小乘佛教,男子一般很小時就入寺院修行,到十八歲便可還俗,也可留下繼續深造,他們認為只有當過和尚的人才是有教養有學問的人,才會受到社會的尊重。沒當過和尚的人被稱為“岩百”、“岩令”,即沒有知識、不開化的愚人。小和尚們端坐在裡邊一起念著經文,門外不時跑來幾個戴著花頭巾的小姑娘探一下頭腦,棕色的皮膚上泛著細細的光澤,我抱起其中一個,心裡那份喜愛止不住地湧出,真想帶一個這麼漂亮的娃娃回家嬌了又寵。在八角亭的西南面是微波蕩漾的景真湖,傳說這是南木諾娜七姐妹常來洗澡的地方,王子召樹屯在這裡遇到孔雀公主,從此便有了那個動人的傳說,風吹過來的時候,隱約中有喃喃的耳語和竊竊的笑聲,若有若無地不知是不是每個人都能聽見,但我想一定是他們永恆的愛情和靈魂在回旋,他們定是不舍這片多情土地,不願就此地離去。。。。。

版納啊,你給了我太多太多的不期而遇,就這樣越來越迷戀在你醉人的風情裡。橄欖壩的那棵大樹下,坐著一個年邁的老太太,慈祥的像極了我年邁的外婆,走過去,看她一針一線地縫制著七彩的長筒裙,從她手裡接過那根手工打制的銀腰帶,帶走的是對版納的思念和懷想。如果有一天,不再想去漂泊了,我要住進那充滿了幻想的小竹樓裡,看窗外的樹影婆娑,聽遠處傳來旋律優美的那首歌,歌中唱到:月光啊下面的鳳尾竹啊,輕柔美麗像綠色的霧,竹樓裡的好姑娘啊,光彩奪目像夜明珠…….


精選遊記: 西雙版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