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假期去了古城西安溜達一下,出行實在不順,本來下午三點半的飛機,一場暴雨卻讓我在浦東機場滯留了整整六個小時後,總算姍姍起飛,終於在凌晨到達了人文厚重的西安.
一早匆促成就了打車,這一打車讓我花了二十元卻免去了長龍似的等待領取陝博門票的苦役,信馬由韁地觀看那些青銅\陶器\瓷器等,間或蹭一下講解,至於感受便是語言匱乏表述了。解決午飯——不過如此的臊子面的過程中,不但讓我瀏覽了著名的大雁塔和近旁的號稱亞洲第一的噴水池,還讓我找到去碑林的公車。不過我實在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在那麼的歷史感的大雁塔旁邊造什麼現代感十足噴水池,當然充耳流行歌曲更應是擾了大雁塔的清靜。碑林讓我更自卑自己毛筆字,或者說我寫出的根本不是字。出了碑林,主動搭訕的女子讓我省下了一半的環城牆的門票,游走一下環城牆本是應景之為,腳力有限,只一小段便下了環城牆,卻讓我步行穿過鐘樓鼓樓的繁華,繞過羊腸的回民巷,找到了玄宗時期的清真寺。這真個是藏在深閨人不識,畫棟雕梁的建築堪稱精美,無意中也讓我見識了回民的晚課。晚飯果腹的名氣很響的——賈三灌湯包/德長發的水餃實在不好吃,聊以自慰的是夜色裡的鼓樓鐘樓更見宏偉燦爛。
為了安慰自己口腹,第二天一早吃了麥當勞早餐之後跟隨著306公車,一路游覽了華清池--驪山--兵馬俑,華清池實在只是借了楊妃名頭,一個字就是”假”,驪山除了耗費體力,兵諫亭的存在無非是讓人回憶一下張學良將軍的功績,不過值得一書還是那“第八大奇跡”——兵馬俑,四個展廳讓我知道了“恢弘”兩個字的真正含義,為了紀念我”吭吱吭吱”地還買回了一座兵車俑.但是這“恢弘”的背後更讓我深知陳勝/吳廣起義和秦朝覆滅的原由,百姓的徭役實在太重了......晚餐讓我覺得自己訂下“中航”的英明,瞧瞧鹿港小鎮的“三杯雞”/花生冰沙真個好吃......老天的“汗滴不斷”,讓我白帶了登山鞋,遺憾作別華山。因為起得稍晚沒趕上公車,不情願地跟了個一日游的團。實踐出真知,才讓我這個路盲知道了,茂陵/乾陵和法門寺分別在鹹陽市和寶雞市,這也幸好跟了團,否則雖然應該找得到乾法旅游車,自己找車倒車要耗費不少時間,一天可能來不及。茂陵/乾陵/懿德太子墓的到此一游作實了到西安是“數墳頭”。對於法門寺的記憶,我更多的不是它的歷經浩劫,不是它深藏的舍利子,而是京劇的戲碼。然而真正見到法門寺,才知道什麼是佛家的輝煌,什麼是佛家的宏大,聽說現在只是一期工程,全部完成後將占地9個平方公裡。不過我覺得更有厚重感,更書下“佛”的神聖卻是原有寺廟,連那堂堂唐皇九五之尊也只能跪下身軀,匍匐在佛前。華燈初上時,回到西安,晚餐——鮮香的諸葛烤魚再次見證我的“英明”。雖然心中依然難舍華山,不過沒有緣分也沒有辦法。於是又一次穿梭在回民巷,尋找那些有名的小吃,鏡糕還行,最著名的羊肉泡饃實在不靈,我只挑了三小筷,便讓它和一大杯酸梅湯“親密接觸”了,綠豆糕倒不錯,我吃了一塊,老樊家的肉夾饃更是美味,肉香,饃有嚼勁。當讓最終犒勞自己胃的是實在不錯頗有特色“海棠鍋貼”,不但裝修有特色,鍋貼好吃,還讓我見識了鍋貼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