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西安——撫今追昔

作者: danny21815

導讀今年的8月中旬,我再次踏上了古城西安的土地。 七年前,差不多也是這樣一個盛夏的時節,跟媽媽及她的同事一起來過。那會兒我還不知道攜程是個什麼東東,網上也很難搜到有價值的游記攻略。全靠了日月光華上的校友們貼心詳盡的介紹,才成全了我這個純路盲和媽媽這個半路盲頗為順利的西安之旅。算起來,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自助游。 那段時間正好很空閑,特別 ...

今年的8月中旬,我再次踏上了古城西安的土地。

七年前,差不多也是這樣一個盛夏的時節,跟媽媽及她的同事一起來過。那會兒我還不知道攜程是個什麼東東,網上也很難搜到有價值的游記攻略。全靠了日月光華上的校友們貼心詳盡的介紹,才成全了我這個純路盲和媽媽這個半路盲頗為順利的西安之旅。算起來,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自助游。

那段時間正好很空閑,特別地迷戀唐詩宋詞。在去西安的火車上,很有興致地和媽媽的同事互背詩歌,從李白的行路難,將進酒到白居易的長恨歌,全部都是長詩,似乎不長不足以表現自己對詩歌的熱愛。媽媽的同事還出了兩個很別致的無情對給我,讓我至今記憶深刻。一個上聯是“五月黃梅天”,下聯為“三星白蘭地”。還有一個,上聯“孫行者”,下聯“祖衝之”。最然後來有人跟我說,標准答案是“胡適之”,可我還是更喜歡前一種對法。

西安就是這麼奇怪,縱然還沒踏上她的土地,只是在趕往她的途中,人就自然而然地會變得風雅起來。

七年前,西安西線我們去了武則天的乾陵和旁邊的永泰公主懿德太子陪葬墓,可卻錯過了法門寺。那個時候年紀小,以為不過就是平常的寺廟,無非是裡面存放了一些文物。可後來這些年才越來越了解,我們那次錯過了多麼好的一個去處。

不過當年的乾陵給我留下了極為特別深刻的印像。本來只是想去看一看無字碑的,可一踏上長長的司馬道,背後巍峨的梁山,頭頂上茫茫的蒼穹,特別是司馬道下那八百裡秦川一望無際的氣勢,除了“震撼”之外,我實在想不出其它詞語來形容我當時的感覺。都說是關中肥沃的土地孕育出了盛唐的文明。可我站在司馬道上俯視兩旁,看到的土地完全不是江南這邊大片大片或綠油油或金燦燦的景像。這裡的土地看上去很貧瘠,全是干裂的土塊,似乎缺水的樣子,這裡不想培育糧食的沃土,反像可供萬馬奔騰的古戰場。站在這裡,可以很深刻地理解為什麼秦腔會是那樣的唱法。即使我這樣自小生長在江南,習慣於咿咿呀呀吳儂軟語的小女子,站在這個地方,也很想大聲地喉上幾嗓子。

這次故地重游,本想重新回味一下那種震撼的滋味,一路上跟同行的同事也念叨了好幾次。可惜老天爺似乎存心想戲弄我一下。出發的路上,天還是好好的,一到乾陵卻開始放起雨點來。等我們踏上司馬道的時候,雨點已經變得又密又大,即使帶著傘身上也差不多被淋了個遍。所以在乾陵游覽的那半個小時裡,大家基本上都在應付大雨和一旁兜售雨衣雨傘的小販。至於司馬道下我心目中的那個古戰場,在茫茫大雨中完全都看不見了。可等我們出了乾陵,雨一下子就變小了,等大家都登上車後,干脆就放晴了。實在很無語。看來老天爺希望我對乾陵還是相見不如懷念吧……

除了有故意搗亂之嫌的天氣外,乾陵周圍老百姓的生活環境也讓我頗感遺憾。記得七年前初次來西安的時候,就看到“西部大開發”的宣傳標語被貼得滿城都是。可七年過去了,乾陵周圍的農舍似乎和七年前沒什麼兩樣,依舊破敗不堪,相比我們在之後幾個景點看到的情況,我感覺除了無奈還是無奈:(

本來這次還很想到乾陵旁的章懷太子墓去看看的。幾年前的那部“大明宮詞”,讓我對武則天的這個次子很有好感。對歷史不是太了解,也不知道電視劇裡說的和史實的符合度能有多少。不過因為太喜歡這部劇,說起中宗李顯我就不自覺地會想起郭東臨那張胖乎乎的臉,說起章懷太子李賢我就會覺得他是劇中那個憂郁堅定強硬又胸懷大志的男子。我覺得,至少在電視劇裡,他是最像武則天也最能擔當皇權的李氏子嗣,可惜他有一個更強硬也更加胸懷大志的母親,不然或許唐代的歷史會重新寫過。

同行的同事們都是腐敗一族,乾陵周圍糟糕的環境和天氣讓他們也沒什麼的興趣在此地多停留。章懷太子墓只能留待我下次再來憑吊了。

當年西線我還去了漢武帝的茂陵。歲月真是很讓人成長的。雖然當年也已經大學畢業了,可對漢武帝、霍去病這些歷史人物,也就混個耳熟。沒什麼特殊感情。到了那邊,一點感覺都沒有,就只對那匹歷史書上見過的霍去病墓前的石馬和馬踏匈奴的石雕像還比較有興趣。這些年,帥哥黃小明的成名之作“大漢天子”和陳寶國的“漢武大地”讓我對這位引發了“連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葡萄入漢家”的盛世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可惜這次的行程中沒有這一站,否則再次拜訪,我應該會有不同的感覺吧。所以我一直都覺得,不論是戲說還是正說,只要別太離譜,這類的歷史劇肯定是比一般的瓊瑤劇有營養的,至少可以讓我們對自己民族的歷史有個更具體的了解。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會有“當年明月”那般的特殊興趣,主動研讀歷史,特別是女生。而僅靠歷史書上那薄薄的幾頁,外加應試教育的大背景,這肯定是不夠的。

不過這一次,我們去了法門寺,算是彌補了我七年前的那個遺憾。可剛到法門寺門口的時候,我著實有些發懵。雖然當年我沒進去,可也是在門口好生張望過一會兒的,怎麼和現在這麼不同呢。原本是個很樸素的大門。門外就可看到法門寺的佛塔。可現在,門口是幾棟特別宏偉的建築,每一棟都好像世博會中國館的樣子,至於佛塔在門外是完全看不到的。那個架勢一下子就把我們給鎮住了。我也不禁困惑,我當年路過的那個地方是法門寺嗎?

走進去才知道,原來是在老法門外有建了這麼些新的建築和佛像。裡面實在的東西還是和以前一樣的。只不過如今,你買完門票後,要麼再用腳走上幾公裡要麼花錢買個車票坐電瓶車進去。據說這些新建築,國家投了25個億。第二天去兵馬俑的時候,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新的大門也比原來的遠了很多,也要買車票坐電瓶車進去。那邊的導游說,將來兵馬俑的占地面積還將是現在的600倍。我真的有點兒暈死了。瞧瞧乾陵周圍破敗的房舍,想想自己每個月工資單上被扣除的所得稅,看看手中的電瓶車票,再次覺得很無語……

法門寺裡陳列的文物確實沒話講,非常精美,很值得一看。不過老法門寺門口的一段介紹詞,同樣非常具有可看性。“法門寺的佛指舍利每三十年才能取出一見。唐代也不是每一位皇帝都能有緣一見的。當年江澤民主席來法門寺觀看舍利時,住持對他說,唐代總共只有6位皇帝見過。您是第七位。江主席和隨行人員聽後相視一笑。”

當年西安東線的幾個景點我們還是游覽得比較全的。兵馬俑,西安事變廳,酈山捉蔣亭和世界八大奇跡館,只錯過華清池,不過也在酈山上俯視過了。兵馬俑當然不必多說啦,其他幾個景點也都不錯。其實後來也看到不少人詬病八大奇跡館,說那個人造館沒什麼意思。可是因為本人的歷史知識實在有限,在去之前,除了埃及金字塔外,都不知道其他六大奇跡是什麼。那個人造館除了普及了一下我的歷史知識外,那些仿造的雕塑也讓我對這些奇跡有了更形像更深刻的印像。尤其是那個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可能女生對這類東西會特別動心吧。不過如果票價可以再低點兒就更好了。

這次我們東線只去了兵馬俑,因為是團隊,還給我們配了一個導游。那個導游很有“當年明月”的風采,把歷史解說像野史一樣,動不動就說“我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啊”,或者“後來就出事了,怎麼回事呢?”把大家的胃口全吊起來了。很有意思的一位大姐。所以來西安玩,有些景點請導游還是很必要的,除非我們自己的歷史知識足夠豐富。很多東西自己看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可聽他們一講,就越來越覺得沒准兒“穿越”還真的發生過,不然為什麼一兩千年前古人就能解決這麼多我們現代人至今都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回來以後,我專門去買了本“鬼吹燈”,對盜墓賊的印像也變得正面起來。人家這干的可是技術活兒,絕不是在名牌大學念幾年考古系就能培養起來的。

西安城裡,重新拜訪了大雁塔。這兒倒是沒什麼變化,依舊樸素的大門,門口依舊矗立著手持法仗的玄奘和尚,依舊還是那個沒在噴泉的噴水池。只是這次,我已經知道了西游記裡那個迎接唐僧歸來的東土大唐的皇帝原型原來就是歷史上形像不咋樣的高宗李治,武則天的窩囊老公。有點兒小失望,呵呵。不過由此推斷也知道了,原來慈恩寺是用來紀念太宗皇帝李世民那位有名的賢良皇後—長孫皇後的,也就是那個名臣長孫無忌的妹妹。上次來時,只知道這是唐代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為了紀念母親、支持佛法研究所造的一座寺一方塔。幾年過去了,才發現原來這兒和那麼多古裝電視劇裡的常客牽連著關系,頓時覺得這裡變得生動和有趣多了,也覺得自己當年實在是太無知了,居然還捧著大學畢業證,實在是丟臉。

一直相信術業有專攻,不過沒想到一代高僧玄奘法師,除了精讀佛法,通曉梵文外,居然對建築學也這麼有研究,主持設計建造了這麼一座歷經千余年,經受多次大地震仍屹立不倒的佛塔。不由想起了達芬奇。老天爺就是這麼不公,賦予了個別人特別多又特別卓越的天賦。不過可惜,這麼有天賦的一個人,終生就是這樣青燈古佛,也沒好好享受紅塵的歡愉,如果他把這些天賦用於為官或致富,日子肯定會過的很愜意的。哎,俗人就是俗人,這話要是被法師聽到,估計連個不屑的表情也懶得給我了吧。

這次我們一行還上了明城牆。當年只是在城牆下仰視了一番,坐在車上撇到了幾眼甕城的模樣。本來以為城牆上應該比較窄,登上去才發現原來這麼寬,如果小轎車可以開上去,雙車道都沒問題。站在城牆上,特別清晰地感悟到了一箭之遙到底有多遠。我刻意地多摸了幾下城牆上的青磚,想像著六七百年前的明代將領,或許也曾像這樣撫摸過同樣一塊青磚。穿越小說看多了,到了這種人文古跡的地方,總免不了想yy一下。

繞整個明城牆一圈約13.5公裡。城牆上有租自行車,不過城牆上是用青石板鋪的路,自行車騎在上面顛簸得厲害。而且車子的質量也很一般,遠沒有崇明森林公園裡的捷安特抗震性能好。但那又有什麼關系呢,有本小姐十幾年的車齡打底,這點兒顛簸算不了什麼。在上海騎車被憋屈了這麼多年,一加速不是紅燈就是有人有車在前面擋著,要不就是得左拐右拐。城牆上筆直寬敞的道路讓人看著就有種想飆車的衝動。當然,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還好俺們這種窮人買不起四個輪子的,也沒這個向往。

雖然最近一沒大登科二沒小登科,相反還有不少煩心事兒,可一騎上這風火輪,心情不由地也明朗起來,很有想要演繹一把“春風得意馬蹄輕,一日看盡長安花”的勁頭。一路上,青磚岱瓦的古建築,中軸線上的鐘樓鼓樓,寬敞氣派的市中心大道,神秘的佛塔寺廟,已被拆成一片廢墟准備重新修建為國慶獻禮的工地……短短四五十分鐘的時間,就把西安城內的景像看了個遍。越看越喜歡,這就是西安,站在這裡,你不會以為它是上海、是北京、是廈門或是呼和浩特。在這個城市特色越來越淡薄的年代,至少在西安的明城牆裡頭,它還保持著十三朝古都所特有的古老而莊嚴的皇家氣質。雖然在城牆外面,隨著百盛、KFC、如家快捷等的全面鋪開,這座城市已經離我七年前看到的那個印像越來越遠,越來越像個批量生產出來的城市模樣,但在城牆裡,至少它還是那個獨一無二的古都。只是那些廢墟讓我有些擔心,擔心越來越多的古建築會淪為這樣的命運,越來越多千篇一律的新建築會在原址上拔地而起,把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一點一點抹殺掉。

13.5公裡實在不是一個短距離。剛開始,每個拐角處角度很陡的上下坡我還能很帥地衝上去再很爽地衝下來。可到了最後一個上坡快到頂的時候,我終於衝不上去了,只能下來推,跳下車的時候明顯感覺腿都軟了。感謝我的同伴,兩個體力超群的同事,沒有在中途把我扔下,每當我體力出現不支的時候故意放慢速度,鼓勵我往前衝當排頭兵。因為他們的義氣,我終於以第一集團的身份衝過了終點,其它女生都沒騎完全程哦。尤其聽到第二集團的男性們感嘆,只能看得見我們卻怎麼也趕不上來時,虛榮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哈哈!

這次還去了趟西岳華山。前一天陪我一起騎的那兩位車搭子,很強地沒有坐纜車直接從山腳下爬上來,而且居然在金鎖關就趕上了我們這群坐纜車上來的第一集團軍。哎,這個體力上的差距真的不是一點點啊。華山的險,因為現在都修得很好,倒不覺得什麼,可就是路很窄,不是雙休日山上的人都很多,爬的時候總是人流阻塞。尤其下山坐纜車的時候,足足排了近一個小時的隊。如果趕時間的朋友,可千萬得把時間留足了。

西安是個可一去再去的地方。第一次去的時候,我幾乎是個歷史白痴。第二次去,拜古裝戲大熱所賜,歷史知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豐富,看的感覺也因此有所不同。希望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去,自己的知識層次能有不斷不斷的提高。不過但願門票和其它亂七八糟的雜費不要也隨之不斷不斷的提高。西安的這些文物古跡是會下金蛋的雞沒錯,可靠大肆圈地多收門票車票錢無異於殺雞取卵,倒不如在文化宣傳歷史知識普及和文物保護管理上多下點兒功夫,學學杭州的做法,以文物古跡為杠杆,撬動西安餐飲住宿以及商業的整體發展。畢竟門票是小錢,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還賠上了名聲。最後,但願陝西老百姓們的生活能越來越好,畢竟他們的故鄉曾是整個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全中國甚至全世界最富庶的地方。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