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rmal
0
21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現在要說山西—老公的家在太谷,離太原約半小時車程,是小地方所以條件不好—實話實說。從結婚到現在我大概共去過4次,也去了山西的不少旅游勝地;太原,五台山,平遙,那幾個大院,大同,最喜歡的是靠近內蒙古的大同,古跡夠震撼—雲岡石窟,懸空寺,應縣木塔,吃的也很好—羊雜湯讓我念念不忘,雖然城市建設一般,煤污染嚴重,但是我還是覺得是山西值得必去的點。近年山西旅游熱了—感謝影視劇的效應,尤其是幾個院和平遙大名遠揚,其實以前是窮沒有開發,老東西才保留了下來,現在靠旅游發家致富,焉知禍福啊。唯有靠近陝西那邊的黃河還沒有去過,這次時間太緊不去了,主要是讓老公家庭團聚,他家的親戚多,隨便數數也有好幾家的。他年紀越大越想家。婆婆是女強人,面食品種繁多,拉面,扯面,揪面,刀削面,鐵簽面。。。但是澆頭只有2種,一種是類似紅燒的茄子肥肉,一種是番茄雞蛋/肉。還有雜糧面—我喜歡蕎麥面好吃,涼皮,碗禿,各種餅子,包子,不過餃子和別地的不同—是用炒熟的餡兒,散的。雖然結婚10年來,已經被老公中和同化,面條我還是喜歡上海的辣肉面—偏甜的。還有糯米是黃糯米包粽子湯圓都是它—有點發苦,不過用黃糯米包豆沙餡兒再煎一下就非常好吃了—土坷垃在油裡煎下也好吃。很喜歡的是當地的火鍋—其實是大雜燴,用的是火鍋,最下面有土豆,白菜,粉條,然後就是一層層的炸肉丸,雞鴨肉,炸過的五花肉—太香拉,澆上雞湯,燒得滾燙的吃,喝湯—據說湯好鮮可是我更愛吃肉而且不喜歡燙湯。還有是豬皮凍—沾醋吃的,據說美容,蛋皮卷—制作非常復雜主要原料是土豆,當然還有老陳醋—吃的盡是面食,當然要醋。我們會法國每次必帶的就是山西老陳醋,還有小米。魚蝦等海鮮就不多了—老公小時候就沒吃過,到現在也不太喜歡嫌麻煩,最好是大肉。不過現在日子好了,所以也會不時吃些魚蝦。小地方的東西便宜,給女兒過生日在太谷飯店,吃得翻過來每桌才四百不到。5元出租可以跑遍小鎮。某玩具90元到上海賣300元。弟媳婦盛情邀請去太原,當然已經去過,但是婆婆家的條件讓我盡想出去—其實也還好,2層樓,有空調,可是水房的馬桶裡不可以扔手紙全部要扔在一個桶裡,雖然是兒媳應該搶著干活,但是這個桶我從來不敢去清。水房很小,水更小,山西缺水養成婆婆一家省水的習慣,所有的水池裡都有盆子接著—要水池干嘛!以便再次利用—搞得拖把/地巾都是黑黑的,馬桶也不干不淨的,
廚房也是,我實在不習慣沒有遵循,曾聽到一個明星好像什麼冰冰說自己環保重復利用水—自此不喜歡她,可能嗎她?除非她是山西人。現在條件好了,裝了太陽能熱水器,可是水忽冷忽熱的,而且花灑都很鏽出來一點細水長流。女兒只好用邊上的電熱水器,那就更是眼淚水了,可以想像能洗干淨嗎。還有洗衣機,居然是雙缸的,以前一個是,壞掉了,可是婆婆買了個新的還是一樣的!雙缸就算了,麻煩點,主要是沒有上下接管子!!進水還好,出水就要用臉盆一盆盆接出來端了倒掉!!一個搞不好忘記開關就是水漫金山,沒辦法,我們4個衣服多,我只好勉強洗了幾次,一洗一上午.山西溫差大,晚上開窗就不熱的,可是周圍的旱廁的臭味實在讓我不愉快—我的鼻子特靈,小鎮遍布的公廁全是旱廁!這些細節讓我有些難熬。約好時間,那天老公拉肚子去不了,我們就把他扔在他慈母的懷抱盡情享受,不帶他了。早上先上某某山—不好意思忘了,就在晉祠邊上,晉祠已經去過—沒什麼好看的,直接上山,還挺陡的,山路盤旋,到了之後有導游帶領,就沿台階下山,其實是有幾個石窟佛像看,可惜的是幾乎全部被毀了,沒有頭和手臂的,只有一處幾個特別高大的佛像保留下來,但是廟裡幾個和尚模樣的老叫游客有緣人進去聽大師講幾句,撒風景。看完被帶去邊上的康莊生態園吃飯,飯店很大,裝修很田園,孩子們特別喜歡,菜品一般偏貴,裝盤好看,有一個拔絲山藥特別好吃,點了魚,排骨,蝦仁等等,酒足飯飽就去山西博物館,新建的,外形如鬥,據說也是免費的,可是人很少,空蕩蕩的,目前只有中英文講解。其實建的很不錯,廁所很干淨,展品也比較精致,內容安排合理,有文物,戲劇,佛教,建築,書法等等不同展廳,各項設施齊備,環境舒適,推薦,不比陝博差。太原市政府還是很有錢的。山西歷史上最輝煌的是晉商票號時代,雖然一小段,但是在山西至今是四處頌揚的,引以為傲的。現代的煤老板據說也是富的離譜的。看完就回去吃飯,我愛羊雜割,所以專門去了大同人開的飯店,在茶館一條街上,羊雜割裝在小小碗裡,裡面的粉條滑而韌,我吃了3碗,前面2碗精光,到第3碗肚子撐不下,只能剩了些湯。飯店菜比較實惠可就是慢,催半天,最後吃完了,還有魚尾上來。。搞得我們去看節目遲到—太原的堵車也夠厲害的。晚上的節目叫‘唱響山西‘,是民族歌舞,也有雜技,音響舞台效果不錯,比較有山西特色,可以一看,據說票價150元。第二天,弟媳還帶去吃廣東早茶—質量一般,中午又回到太谷。在太谷有孔祥熙宅院—不過比較破敗的,展品也沒大意思,還有白塔,年代久遠可是非常破敗,因為游客少吧。這次弟弟又抽空帶我們看了榆次老城,和平遙相似但是差遠了,也就不多說了。在太谷吃的東西非常重復—幾乎天天差不多,只是主食常換—可還是面啊。我印像深的就是生日宴上的一個茄子,端上來都猜不到,一個個的小方塊像芝麻酥糖,其實裡面是茄子,很絕也好吃。我老公是吃不夠家鄉菜的,能理解,加了感情基礎的評判是有失公正的。就像我眼裡的上海—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