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試試開設“體驗游”?我和我的游伴(暫時還沒資格稱為“驢伴”,因為這只是我們的結伴背包自助處女游,雖然年齡相加已超過120歲),“謀劃”九寨行已近半年了,只因她退休後受聘在一家大學的衛生所工作,只有寒暑假期間走得出來,故建議暑假走九寨,由於九寨也是我計劃中的必游之地,便爽快地應了下來。事到臨頭,暑熱一天甚似一天,我感到頗為猶豫——作為北方海濱城市的永久居民,習慣了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最適宜居住”氣候,變得越來越“嬌氣”,三伏天往大西南走,不是腦子有病了吧?雖然據說景區不熱,但我們的中轉地成都呢?會像昆明一樣四季如春嗎?擔憂歸擔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只好硬著頭皮按計劃出發了,但把期望值調至最低:只要順利完成主要目的地九寨的游覽就行,如果熱得難以耐受,大不了放棄成都市內及周邊游,貓在空調房裡睡大覺(回程票已出,改不得退不得)就是,“躲進小樓成一統,管它酷暑與嚴寒”好了。
按照“驢友級”女兒擬定的旅行路線,8月2日由成都飛往九黃機場後,第一站游黃龍,當天晚上趕到九寨溝口投宿,我們搭乘一輛在機場拼的小巴,全程費用100元/人,12個人擠得滿滿的。由機場至黃龍的公路正在擴建,一路上走走停停,塵土飛揚,頗為辛苦地顛簸到黃龍已經11點了,為了趕時間,也為了省體力(不和高原試比高),我們選擇乘索道上山,步行下山。
黃龍的標志性景觀、也是唯一的主景觀就是五彩池,一個特殊的地質地貌景觀,在世界上怕也是獨一無二的,但山頂的池子明顯看得出大範圍萎縮了,周圍顯示出觸目的衰敗跡像,反倒是位於半山腰的幾個池子依然鮮艷奪目,長長的“七裡金沙”景觀驀然出現在青山綠樹之中,別有一番視覺震撼。
每個人旅游的興趣都不一樣,我比較屬意的是那些天然的、獨有的、特殊的自然景觀,黃龍屬於這一類。但是,由於它景觀的單一性,由於所付出體力的艱辛性(我們整整用了5個小時才下得山來,除了因高原反應2次停留吸氧以外,一直都在走),我還是覺得對於體力不強的老年人來說,性價比低了些,如果我原來知道難度如此之大,我回考慮放棄黃龍,把這時間轉而選擇牟尼溝,據途中驢友說,牟尼溝的咋嘎瀑布和二道海非常美,被黃龍“折磨”得精疲力竭之後,實在不敢在行程中再插入牟尼溝,這次只好與它失之交臂了。
在黃龍景區真正讓我感到震動的是這樣一幕:大約下到一半的路程,我正全神貫注在腳下的台階,突然看到對面一雙上山的穿著破舊黃膠鞋的腳,在一根粗壯的木棍的幫助下踉踉蹌蹌地邁上台階,乍一抬頭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是兩個不算強壯的中年漢子,各背著一捆長達3米左右的鋪設旅游木棧道用的木方——應當是傳說中的“背山工”吧?高出身高近一倍的木方豎著背在身上,埋頭吃力地一步步登上台階,那情景活像傳說中的耶穌背著沉重的十字架,我竟然不知如何形容自己的心情:肅然起敬?心存愧疚?充滿同情?抑或是五味雜陳?一時理不出頭緒,只是呆呆地讓到路邊,目送他們汗水濕透的背影漸漸遠去。繼續下山,又碰到不少背山工走上來:有50多歲的已近老年的人,也有十七、八歲稚氣未脫的大孩子,更讓人吃驚的是,居然還有兩位中年婦女!有游客趁他們歇息時問一位中年人:“你這一捆背上去能掙多少錢?”答:“50元”。數一數,他背了6根;另一位老年人背了4根,對報酬回答得比較具體:“3毛5分1斤”。背得最少的是3根,最多的8根,每個人都是選擇自己體力的極限。一付藤子編織的背墊、一條繩子、一根助力用的粗木棍,就是他們全部的行頭,沒有一個人隨身帶著水瓶——大汗淋漓,他們不需要補充水分嗎?想是把全部體力都用來背木頭。想到我們在山上行走的平坦結實、富有彈性的木棧道竟是用這種方式建造的,就感覺有點殘酷。有人說換個角度看,這也是創造了就業機會,這個說法不能說沒道理,但還是讓人切實地體會了一把“勞力者治於人”、兩極分化的現實,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萬裡長城、金字塔、布達拉宮……的修建。
心靈飽受觸動的同時,忽然靈光一現,想:可不可以就此開展一個新的旅游項目,比如就叫“體驗游”?對那些不屑於乘坐索道、熱愛徒步的健壯游客,可以順路背1-2根木頭上山,采取同工同酬、“按市價”付費的方式,只要送達指定地點,當場兌現報酬,並頒發一份“黃龍建設者”的榮譽證書,同時在黃龍網頁上開一專欄,比如叫做“建設黃龍光榮榜”,將參與者的名字記載上去,會很有吸引力。對游客來說,會是一次很獨特的體驗,對職業背山工來說,與五湖四海的“同道”一起建設黃龍,也會使他們感到更有尊嚴,對管理者來說,只是多備幾條繩子、幾付背墊而已。
黃龍的另一道風景:四季服裝同時出現在你的視野裡:黃龍溫度要比成都低10℃以上,一些有備之士下飛機前就全副武裝,捂得嚴嚴實實;也有不少不常出門的年輕人抱定“世界大同”的觀點,全套短衣短褲超短裙地撞將進來,立刻變成“團長”,九黃機場有衣服出售,一條布長褲400元,黃龍門口也有購物中心,一條方披肩120-150元,而在九寨景區內作為紀念品出售,這種披肩只要20元就可以買下。因此在黃龍就出現了這樣一道奇特的風景線:在並肩而行的登山者中,羽絨服和吊帶裝並存。其實現在信息傳遞非常便捷,稍加查詢便不至於吃這種虧。九寨——貼近才能品出它的美與黃龍的景觀單一性不同,九寨的美讓人目不暇接,如連發炮彈一樣接連衝擊者游人的眼球,九寨景區開放已逾20年,且不說電視劇西游記、神雕俠侶的取景早已讓全國觀眾為之神往,各種體裁的游記、景點介紹也都極盡溢美之詞,“童話世界”、“人間仙境”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我再在這裡描述九寨如何美,顯然是自蹈“詞窮”覆轍,因此,我只想就自己印像比較深刻的幾點談談體會:關於游覽時間:凡隨團走的或者行程比較緊的游客景區內實際游覽時間都是1天,認真說,一早晨7點以前進去,到晚7點以後出來,主要標志性景點也就是精華部分參觀完沒問題,但是,九寨是一個步步成景的地方,單憑搭乘觀光車游覽會錯過很多驚喜。基於以下2點理由我們安排了九寨2日游:
其一:年紀大了,與年輕人沒法比,不想疲於奔命,更不想讓觀光的享受打折扣;
其二:我們是自由行,沒有人舉著旗子在前面催,也不會耽誤別人的行程。
2天的觀光,第一天走馬觀花,熟悉景點布局。第二天拾遺補缺,近距離細細品味。實踐證明,我們的計劃不僅合理,且明智、超值,值得旅友們借鑒。
貼近才能品出它的美九寨溝的地理形狀猶如英文字母y字形,其中左邊支的一劃只有2個景點:乘坐觀光車沿盤山道蜿蜒上形29多分鐘到達最遠端的長海,長海無步行棧道,只能在路邊的觀景台拍照,抬頭可見獨特的鋸齒狀山脊,運氣好時可以看到遠處的雪山,這些都要有導游的講解方能注意。觀景台上成群的藏胞抱著民族服裝租給游客著裝拍照,10元1套,隨便拍,這些服裝做得都很漂亮,也很新,看起來蠻干淨,年輕人沒有幾個能抵得住誘惑,紛紛披掛起來,擺出漂亮的pose拍照,一派民族團結的景像,其樂融融,皆大歡喜。
從長海上車,下行幾分鐘就到了這條支線的第二個景點五彩池,沿木棧道下去參觀。五彩池最好在中午陽光直射時去,可以看到池水反射出五彩的效果。我們的運氣不錯,太陽難得慷慨地露出了燦爛的笑容,美景盡收眼底。但是,許是雨水減少、地勢偏高的原因?五彩池真的只是一個不大的“池子”了,池邊可以清楚地看到豐水時的水際線,需要導游做足預熱的功課,才能試著從不同的角度去分辨“五彩”的效果。
九寨的精華集中分布在y字形的右邊支和下面的主干部分:右邊支由上而下依次為:原始森林、天鵝海、草海、鷹爪洞、箭竹海、熊貓海、熊貓瀑布、五花海(孔雀海)、珍珠灘、珍珠灘瀑布、大金鈴、小金鈴、鏡海、諾日朗群海、諾日朗瀑布等。諾日朗處於3條路的交叉口,游客服務中心、景區內唯一的餐廳、觀光車樞紐站都設在這裡。
主干支由諾日朗而下至溝口,景點依次為:犀牛海、老虎海、樹正群海、樹正瀑布、樹正磨坊、雙龍海、蘆葦灘、玉帶河、盆景灘等。
九寨溝中9個古老藏寨中只有3個臨近觀光線路,其中盆景灘對面的荷葉寨、樹正群海對面的樹正寨是游客方便探訪的寨子,兩者都可看到典型的藏居建築:2-3層木樓、華麗的裝飾彩畫覆蓋了房間的四壁天棚甚至喝茶吃飯用的茶幾、門口上香用的白色石塔、高高立起的彩色經幡(只是不知道經幡的顏色和數量有什麼講究)。樹正寨臨街的一排鋪面出售工藝飾品、犛牛角制品、針織品以及食品等各種小商品,守攤的藏民(也許是羌民)聽得懂全國各地的語言,交易甚為熟練,連忽悠帶講價絕不遜色於北京秀水、上海城隍廟等大碼頭,買賣成功,皆大歡喜,又是一派各民族大團結的繁榮景像。
來之前就聽說九寨的旅游服務很人性化,親臨其境體會的確深刻,除觀光車在景區內川流不息,帶來極大方便外,隨車導游講解非常詳盡,各旅行社打小旗的導游在這裡只剩下一個功能:“這個景點給大家××分鐘,按時返回”。所有景點一側臨近公路,另一側全程鋪設步行木棧道,在游覽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串黃色的小方塊標示的就是步行路的位置。我們是第二天才真正體會到步行路鋪設的良苦用心的:首先,所有的觀光點不需要走回頭路,不管是乘車還是步行,站點、出口和美景都在前方,這是九寨人性化設計的一大特色;其次,步行時你是從另一面欣賞景色,會看到與路邊觀景台截然不同的景致,很多驚喜都是穿行在郁郁蔥蔥的林間小道時發現的。比如主干支部分的景色,你坐在車上聽導游說“這是盆景灘,它的特點是……這是犀牛海,得名來自一個美麗的傳說……從車窗望出去,——不就是一個不大的水池子嗎?只是水的顏色是著名的九寨綠而已,讓看慣大海的人一下子認同這就是××海,很有一種建議九寨人有了錢以後去看看真正的大海的衝動——收回聯翩浮想,抓緊品味220元門票+90元車票換得的眼前景色!盡管車開得不快,也感覺不出有多少驚艷之處。但是,當我們悟出步行道的功能,第二天近距離接觸這一串景點時發現:九寨別樣的美只展示給零距離的來客。比如樹正瀑布的咆哮、樹正磨坊的滄桑、雙龍海的惟妙惟肖、盆景灘的別致……就連最平淡的蘆葦灘,也會讓人感嘆:咫尺之間,物種和水性的變幻怎麼會這樣迅速而界限分明呢?而這一切僅憑乘坐觀光車一晃而過,各個觀景台拍拍遠景是根本體會不到的。所以,九寨之行在於行,有膽量“比劃”黃龍的人行走九寨在體力上是沒有問題,觀光車載客到最高處的原始森林,接下來的路程都是順勢而下,密密的樹蔭遮著頭、濃濃的負氧潤著肺、木質的棧道護著腿、步步切換的景色養著眼……游九寨的朋友,記著自己是帶著腿來的,“走”會使你的投入升值,2天的安排會很從容地走下來。哪怕是只有1天的時間,早點進、晚點出,重點放在右邊支和主干這2個景點密集區,也能完成“走”程,也比坐著觀光車蜻蜓點水收益大。
九寨給我們留下深刻印像的是它的瀑布之美、形態之異,在一個不算大的景區裡,由上而下應該就是這一條水流,居然形成了4處洶湧澎湃的瀑布,最上面也是落差最大的熊貓海瀑布,讓初識瀑布的游客不勝驚喜,遠眺近拍興奮不已;接下來是幅面最寬、帶幾分秀氣的珍珠灘瀑布,唐僧師徒騎馬挑擔涉水而過,使之成為最早令人心儀的九寨形像;諾日朗瀑布就“隱藏”在公交樞紐車站的旁邊,走下一段棧道就隱隱聽到水聲,漸行漸近,竟然也頗具規模,奔湧而下,飛濺的水沫幾欲打濕手中的相機——天!它怎麼藏得這樣巧呢?跟那些腰酸腿軟、終於逮到一條木凳、一屁股坐下就再也不想動的游客玩起了捉迷藏——我在這兒哪!最絕的是下游的樹正瀑布,幾乎就躲在人們的眼皮底下,只需沿路邊的棧道走下一個不大的坡,就能領略它獨特的魅力,如果你省了這幾步,它就毫不客氣地與你失之交臂,連聲音也不讓你聽到。
在進入九寨那天,由於剛下黃龍,高原反應加上暈車,幾乎是昏昏沉沉地睡到九寨的,根本顧不上領略著名的“九道彎”。離開時,不能讓它錯過!在九寨至九黃機場的盤山路上,有非常陡峭的9個急轉彎,路旁立著大字牌子,上書“九寨溝第×道彎”,在兩端的第一個牌子下,各站立一位真人大小的舉手敬禮的交警形像板,乍一看,以為是真人,提示司機進入險峻路段,小心駕駛,非常溫馨。也給游人營造了一個獨特的“前九寨效應”和“後九寨效應”。

(黃龍背山工,腳下是新鋪的木棧道)

(黃龍五彩池)

(荷葉寨藏居鋪滿彩繪的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