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隱寺佛教之旅

作者: zhangli917

導讀直奔靈隱寺而去。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的西北,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的靈隱山麓之中。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是一處古跡豐富、景色宜人的游覽勝地。靈隱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 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了,是杭州最早的名寺,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據導游介紹,當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裡的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 ...

直奔靈隱寺而去。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的西北,在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的靈隱山麓之中。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是一處古跡豐富、景色宜人的游覽勝地。靈隱寺創建於東晉鹹和元年(公元 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了,是杭州最早的名寺,也是江南著名古剎之一。據導游介紹,當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裡的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康熙皇帝南巡時,曾登臨寺後的北高峰頂攬勝,他看到山下雲林漠漠,整座寺宇籠罩在一片淡淡的晨霧之中,顯得十分幽靜,於是心血來潮,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現在天王殿前的那塊“雲林禪寺”的巨匾,就是當年康熙的“御筆”。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余人。北宋時,有人品第江南諸寺,氣像恢宏的靈隱寺被列為禪院五山之首。靈隱寺確實深得“隱”字的意趣,整座雄偉的寺宇就深隱在西湖邊群峰密林的一片濃綠之中。抬頭望那藍天,只見白雲悠悠,遠離了塵世的喧囂,難得忘卻諸多的煩惱。

我們自“咫尺西天”照壁往西進入了靈隱景區,先到理公塔前小駐,並拍了幾張照片。理公塔是慧理和尚的骨灰埋葬之處,塔高有 8米多,是一座八角七層的石塔,位於飛來峰的岩旁,與周圍景色頗為協調。往右過一個亭子,有一道紅牆把靈隱寺遮住了,原來左邊就是飛來峰,這也是靈隱地區的主要景點。沿飛來峰下溪澗的懸崖峭壁上,有五代至宋、元年間的石刻造像 330余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數那喜笑顏開、袒腹露胸的彌勒佛了,這是飛來峰石窟中最大的造像,是宋代造像藝術的代表作,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在玉乳洞深處有一石徑可通往龍泓洞,洞內壁上有一尊天冠觀音像,是觀音造像中難得見到的一尊。走過龍泓洞繼續往前便是一線天,抬頭可以在山石的縫隙中見到一線陽光,因此命名一線天,一線天的前面即為冷泉,泉邊一座亭的柱子上有一副對聯“泉自幾時冷起,峰從何處飛來”寫得煞有意趣。

靈隱寺 全寺建築的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 ,供奉著五尊佛像。其中第二殿的大雄寶殿最為雄偉,供奉著佛教地位最高的 釋迦牟尼蓮花坐像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熠熠生輝的佛像,在陽光的照射下更是金光四射,尊貴非凡,據說 這尊雕像是用香樟木雕成的,是南宋留存至今的珍貴遺物 。 佛像造型端莊凝重,低眉細目,氣韶生動,極度具風采。大殿前 的人很多,簡直就是人山人海,佛像前,廟堂裡,台階上,到處是簇動的人群。有的虔誠參拜 ,有的上香祈願,有的拍照留念,整個 寺裡 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空氣中彌漫著濃濃的香火味,有些令人窒息的感覺。 藥師殿中供奉著藥師佛像,殿左側有重建的羅漢堂,陳列著五百羅漢像線刻石碑,巍巍殿宇,森森古木,伴隨著一批珍貴文物古跡。在天王殿前兩側各有一座石經幢,上面都刻有《天下兵馬大元帥吳越國王建,時大宋開寶二年已巳歲閏五月》的題記。而大雄寶殿前的兩側各有一座八角九層仿木結構的石塔,塔高有七米來高,塔身的每個面都雕刻的非常精美,據說古建築專家曾經考定過,兩座石塔是吳越末年建造的。靈隱寺的藏經樓裡珍藏著許多的佛教文物正在展出,有古代貝葉寫的經、東魏鎦金的佛像、明朝董其昌書寫的《金剛經》、清雍正年間木刻本龍藏等,都是彌足珍貴的國寶。離開藏經樓繼續拾階而上,仰頭望去,一片竹林之後的石壁上鐫刻著厚重雄渾的四個大字“莊嚴國土”,我的心中當下雜念全無,一股肅穆之情油然而生。 從靈隱出來,還是那條鄉間小路,但兩旁的民居已不是舊時的農舍,都是二、三層粉牆灰瓦的小樓了。木結構的建築盡量保留了下來,新建的房屋都是以保存的木結構建築為藍本,共同形成了統一的格局,建築的細節也以當地民居為標准,院落裡依舊有菜圃及瓜架。可能是因為依臨著靈隱 寺的景區,政府給這裡的農民有一定的投資,如果全國的新農村都是如此建設,那麼農村的面貌一定會比城市都要美。

就這樣,匆匆地結束了靈隱寺之行, 在下山的路上,已聽不到靈隱寺鐘聲沉重地撞響聲了 。

更多請查看我的旅游博客:http://***/hangzhoulvyou1111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