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這所據說是全國最美的高校已經三年,翻出當年錄取通知書的快遞袋,還有些激動,轉眼卻快畢業了。其實搬來廈門也不過半年,說不上多麼喜歡這座城市,只是習慣這裡的生活。廈門是一個包容而優雅的城市。養生休閑,修身養性,風花雪月,沾花惹草,胡吃海喝,紙醉金迷都能在這和諧發展。偶爾會坐一趟10路公交車,在華燈初上的夜晚,趴在窗口,看著那些街上閑閑走路的人們,看到一閃而過的Gucci,忍不住驚呼,那樣的有個性,只自己一棟建築矗立在那,旁邊再無其他建築。還有那些老式的洋房以及閩南風味的建築。其實這裡和家裡差不了多少,連鄉音也是親切的,於是漸漸的,也會被這個城市的小資情調感染,比如說,帶上網上的攻略,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只是為了尋找傳說中某著名的小吃或者一家氛圍很好的咖啡館。曾聽某人提及他去過的1801Bar,不遠處還有一家杜尚,在離開廈門前,也許我應該去一次。上次在蘇格藍酒吧很是無趣,這不是西印像中的酒吧,一直很遺憾,可惜下一次去的時候,不知道是和誰去,又是和誰玩游戲喝威士忌呢?
學長說在廈門,有二十件事情是不得不做的:
1、在鼓浪嶼的教堂裡坐上半天,或是聽聽唱詩班唱歌,心靜思寧。
2、在雲頂岩(山頂或山腰)夜眺大小金門島,感受那海面上彼岸國度的燈火描繪出海岸線的輪廓。
3、走一遍鴻山下的隧道,感受一下冷戰時代留下的防空工事。
4、清明節到集美鰲園給陳嘉庚先生掃墓,鷺島學子對先賢遺澤應懂得感恩。
5、漫步思明老城的騎樓區,到小巷子裡的集市聽聽閩南鄉音。
6、傍晚坐在廈門大學上弦場的台階上,聽著從白天的喧囂到夜晚的靜謐,看晚霞斂去,繁星升落。
7、六月、九月,在兩次鳳凰花開的季節,在芙蓉湖畔看著廈大學子舊去新來,江山代有人才出。
8、登南普陀寺後五老峰,俯瞰廈大,觀九龍大江廈門灣入海,山海相映,“分派落伽開法宇,隔江太武拱山門。”
9、參加一次廈門國際馬拉松,感受青春的朝氣和堅持的歡樂。
10、進行一次環廈門的鷺島騎行,在椰風寨“一國兩制,統一祖國”標語下用相機定格一個瞬間。
11、在一個退潮的早晨,坐在環島路玩月坡下的海灘上,看著太陽漸高,海面金光閃爍,潮線離腳丫越來越遠。
12、元宵節去一趟白鷺洲燈展湊熱鬧,猜猜燈迷,再看看筼筜湖夜景。
13、坐BRT,從第一碼頭一直到高崎集美大橋過鷺江,體驗一下“廈門新速度”,感受城鎮鄉的差異和變化。
14、徒步文曾路怪坡,看萬石山的山道山花爛漫。
15、撫摩胡裡山炮台的大條石,敲一敲伯克虜巨炮(一百年前就可以封鎖廈門灣海面的巨無霸)。
16、白城海灘繞胡裡山下到珍珠灣海灘有一段木棧道,白天和夜晚走走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17、和新認識而又談話投機的朋友在南華路泡泡咖啡館,時光會放緩,溫馨而忘卻了塵俗。
18、做一回考據學者,地毯式地走一遍鼓浪嶼的近代別墅、花園、領事館,做一次認真細致的閱覽。
19、到高崎或集美的鎮上,嘗一下地道的閩南海鮮(市中心的不夠地道)。
20、在光合作用書房裡坐上一天,安靜地享受圖書帶來的充實。
細數下來,驚訝的發現這一年來做過的事情竟也那麼多。馬拉松全程跑的有些驚險,忘記給自己買份保險了,當時還不知道有優保網(ubao.com)這種網絡平台,只是嫌麻煩,錯過了就懶得補辦了,只記得帶著手機跑的,為了防止老爸查勤。卻忘記父母那裡原有多麼擔心。青春有時候也是任性的代名詞。和某人一起坐過BRT,只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元宵在家,沒來得及返校,拉著他問,廈門的元宵和家裡有何不同?聽說筼筜湖賞月很是熱鬧,他不以為然。。。總是嘲笑他來自火星,因為彷佛對身邊的事情都不清楚。。。其實對元宵的美好想像皆來自於那首出名的詩,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僅此而已。想起來好像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當時的月亮,當時的心情,原來都記不太清了。。。在光合一個人靜靜的看張小嫻,《永不永不說再見》,心裡笑,要有多大的勇氣才敢念念不忘呢?現在的西,只是陶醉在廈門的那些美食和咖啡館中,這個學校或者是這個城市,每天都有很多不同的故事在上演,開頭不一樣,可是結局都相似,這樣沒有保險的事情,西不想期待什麼,只想安靜的等待畢業季的到來,去一個足夠遙遠的地方旅行,然後回來瀟灑地和這裡的人說再見。最廈門,醉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