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感冒進藏(四)

作者: 紫玉瓔珞

導讀7月26日,進出醫院三次,失之交臂的納木錯 (略) 7月27日,米拉雪山,中流砥柱,巴松錯,林芝 早起還是有些氣喘,GG比較擔心,但是自我感覺已經好多了。既然不能提前回去,那麼我也不願意留在拉薩,干燥、嘈雜,對拉薩的印像實在太差了。讓GG買了個小型的氧氣筒備著,因為雖然林芝的海拔2900,但是去林芝的途中要翻越5230米的米拉雪山。萬一情況不好,還能救急。 ...

7月26日,進出醫院三次,失之交臂的納木錯

(略)

7月27日,米拉雪山,中流砥柱,巴松錯,林芝

早起還是有些氣喘,GG比較擔心,但是自我感覺已經好多了。既然不能提前回去,那麼我也不願意留在拉薩,干燥、嘈雜,對拉薩的印像實在太差了。讓GG買了個小型的氧氣筒備著,因為雖然林芝的海拔2900,但是去林芝的途中要翻越5230米的米拉雪山。萬一情況不好,還能救急。早上8點出發,晚上9點到酒店,幾乎一整天都在路上,趕路為主游覽為輔,這也是跟團游西藏留給我的最深感觸。為了防止暈車胃又難受,貼了一片暈車貼。而最讓人難以忍受的,就是出了拉薩市區很少有像樣的洗手間(在拉薩市區內衛生間也大多簡陋),哪怕連吃飯的地方衛生間——應該說是茅廁——都由藏族小孩把持了,必須交1塊錢才准入內。錢是小事,最可怕的是裡面就是用木板搭了一下,留出幾個坑,而且經年不打掃,蒼蠅亂衝亂撞不說,穢物都積得很高。雖說進入高原要多喝水,可是這種情況根本不敢多喝水。往往我們更喜歡讓司機師傅找個野地給停下,以車為界,男左女右,再找棵樹用傘遮擋一下,又干淨又環保,還能給樹木施肥^_^

米拉雪山是拉薩通往林芝的必經之路,一路過去,海拔逐漸攀高,不過路況並沒有四川凶險;但為了安全,設置了好些限速的關卡,比如這一段限9小時開完,進來前記錄下時間,出去時簽單,若沒到9小時,就得在路邊等到9小時才放行。到米拉山口時,下車五分鐘拍照。陰郁的天空飄著雨,我沒有完全康復,下來走了走就馬上上車了,5230米的高度,氣喘的感覺立刻明顯起來。不過稍稍休息一會兒就好了,便沒有動用氧氣瓶。敬佩的是那些騎單車挑戰自我的人,就那麼一人一車,翻越米拉山。真是太厲害了!米拉山是藏族人心目中的神山,離開山口時,司機師傅和地導往窗外撒“龍達”(一種印著經文的彩色紙片),並喊著藏語,意思是祈禱諸神保佑我們一路平安。

這一路往下海拔緩慢轉低,精神也輕松不少。沿途的風光漸漸柔和秀美起來,難怪林芝有“西藏小江南”之稱。這裡都是廣東福建援建的,村民們的屋子都蓋得很漂亮,頂都是粉色、藍色、綠色、紅色的玻璃鋼瓦,家家戶戶都喜歡養花,窗台上放滿了盆栽,正值花期,鮮艷的花朵招展著,讓人的心情為之一爽,可惜沒能拍下來。沿途牛羊遍地,還有黑色的體量較小的豬,說是特產藏香豬。路邊有發源於米拉山的尼洋河水奔騰了。有水之地就容易活,這景像比南岳衡山都秀美很多。

車子沿途行駛到尼洋河的中游,便到了“中流砥柱”——一塊突兀的巨石矗立在河中央。據說此石是工布的守護神——“貢尊德姆”修身養性坐禪念經時的座椅,被當地人供為守護神,纏繞著不少哈達。巨石上有一棵四季常青的松樹和多種植物。照例停車15分鐘拍照。

再往前是塞臥吊橋,一端為片石修築的方形橋墩,一端以山體岩石為基,以兩根鋼索為載體,在上搭設木板而成。橋上掛著許多經幡,橋下是奔騰的尼洋河。以前在藏區幾乎全民信教,而很多藏民的文化程度又不高甚至不認識字,懸掛寫滿經文的經幡,只要有風就相當於風代替他們念經了。最常見到和聽到的經文就 “唵,嘛,呢,叭,咪,哞”,有時候在路邊的山體上都可以見到用藏文書寫的這六字真言,其作用和普及程度相當於我們熟悉的“南無阿彌陀佛”。

吊橋在我們外行人眼裡平平無奇,因為一路過來有不少吊橋。橋邊樹了牌子:危橋請勿行走。不知道是不是現在游客多了,怕不安全。雨停了,天色開始亮起來了,風卻還是很大。

下一站就是巴松錯了。“錯”在藏語裡就是“湖泊”的意思,“那曲”指“河流”,“藏布”指“江”。巴松錯又名錯高湖,是西藏東部最大的堰塞湖之一,湖面海拔3469米,總面積37.5平方公裡。她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場、文物古跡、名勝古剎為一體。自然,很多介紹裡的風景我們都委員看到,游覽的只是一個點——湖心島。

湖心島很小,似乎比杭州西湖裡的湖心亭大不了多少。由兩座人工浮橋和岸上相連。上浮橋前看到有許多烏黑油亮的藏香豬在啃草根,去逗他們的人還不少,GG就是其中一個。無奈人家不給面子,躲得遠遠的。後來母豬來了,便一窩蜂上去搶奶喝。高山平湖,森林古剎,感受的是心靈的平和與寧靜。

島上主要就是建於唐朝時期的錯宗工巴寺,這也是西藏唯一一個進去要穿鞋套的寺廟。進寺後左手邊有一個黑洞,其實就是一條長長的甬道,伸手不見五指,據說裡面藏著許多真經,有緣人能摸到。跟著前面的人走,轉個彎,看到了光線。寺廟其實很小,特色是進寺的台階上有一個薔薇花環繞的拱門,正值花期,游客們紛紛在這裡留影。導游特別介紹的是寺廟的生殖崇拜,在花拱門兩邊各有代表男女的一節木頭,而上了台階後的寺廟兩邊也各有水泥澆鑄的男女下半身。藏族偏遠地區至今仍有一妻多夫的習俗,一戶人家兄弟幾個往往就娶一個老婆。在他們眼裡,女人能生孩子繁衍後代是一件非常偉大而神奇的事情。我感興趣的是在寺廟裡就有這樣紅塵男女的生殖崇拜,這在內地似乎很少見。不過在藏傳佛教裡有僧侶可以娶妻生子的派別,只是不知道這個寺廟是不是屬於這列。

島上有“桃抱松”的奇特景觀,就是在一棵大桃樹上長著一棵小松樹。說實話樹太大了,又枝繁葉茂,抬頭抬得脖子酸,都沒分辨出桃和松。島上還有一棵1300多年樹齡的青岡樹,葉子上自然形成了動物和藏文字母的像形圖形,據說能在葉子上找到自己的生肖就是太有福氣了。樹長在湖邊,與人行道隔了圍欄。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塊牌子“請勿采摘樹葉”。再仔細看,汗,原來伸手可及的地方樹枝已經光禿禿了。趴在圍欄上仔細看半天,都沒能從遠處的葉子上找到藏文字母或者動物。嘆嘆!值得一提倒是島上的鮮花和野果,除了薔薇外還有許多熟悉的卻叫不上名來的花兒,一路上不時能見到紅色的野果。還有游客去采來吃。

這一路去林芝,由於許多團友要在次日自費去看雅魯藏布大峽谷,所以把原定明天的柏樹王景點也玩掉。開車的師傅是山西五台山人,姓宋,年紀三十多吧,態度很好,車技也好,西藏游一般就是夏天是旺季,他在這邊旺季開幾個月的車,再回五台山開幾個月的車,賺的也是辛苦錢啊。

距林芝縣13公裡,海拔3040米有十公頃的珍貴巨柏,平均樹高44米,直徑1.58米。其中最大的一棵高57米,直徑5.8米,樹齡2600多年,被譽為“中國柏科之最”。相傳此樹是苯教祖師辛饒·米保的生命樹。

在景區入口處不遠,有個藏族小男孩在朗朗讀著小學語文課文,普通話還挺標准的。GG給了他一些零錢,小男孩很有禮貌地說“謝謝”收了起來。

這一晚住在八一鎮上西藏農牧學院的聖濃賓館,設施都是新的,水也是燙的。最最重要的是房間不臨馬路,經歷了拉薩金悅的徹夜嘈雜,這裡的夜安謐得讓人疑為天堂。看時間才9點,身體狀態也還可以,於是美美洗了個頭和澡。這是我離開西寧後第一次洗澡,也終於深切體會到為啥藏人一生只洗三次了——出生、成親、死亡。高原地帶水實在太珍貴了,而且氣候條件也確實不需要經常洗澡。也許現在的藏人們已經好多了,但是在拉薩的時候有的藏人身上還是會散發出味道。另外,在西寧買的提子都壞了好些了,在這裡終於解決完了。


精選遊記: 林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