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耳聞離上海不遠有個千年水鄉古鎮——烏鎮,身邊也有不少同事、鄰居去玩過,回來眾口一辭“不錯不錯”,但真正使我決定前去一游的還是二個多月前的一件事。7月23日晚,滬市烏鎮路的一場大火吞噬了十一戶居民家庭的財物,其中有一家是我同事的親戚,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相隔兩省、百裡之外的烏鎮竟然籌集了10萬元前來救急,聽說他們連便飯都沒吃就離開了,更可貴的是事後他們並不著意渲染張揚。我很好奇,向老人打聽了一下烏鎮與烏鎮路的關系,據說是八十年前的烏鎮一家彙源當鋪的鋪主徐東號在發財後於1923年“進軍上海”,在蘇州河北岸買下了一條不起眼的小路,起名為烏鎮路,並開起了烏鎮在上海的第一家典當“彙源號”,眾多的烏鎮有識之士緊隨其後紛紛來滬。盡管以後許多烏鎮人敗落回鄉,但烏鎮路仍舊存在。因了這段機緣,烏鎮人於別人水火之中無私伸出援手,著實叫人感嘆其有情有義。3號,與女友驅車同游烏鎮,收獲頗豐,這個如今滬人熱衷的短程旅游熱地果有其獨特風韻,大氣,干淨,古老的手工和民間藝術很值一看,其長長的一溜搭在水上的半間房更是別處少見的景致,我還特地去至今尚存的彙源當鋪看了,在我受的教育裡,當鋪是吃人肉,喝人血的地方,但因了上邊的事由,當我走在當鋪高高的櫃台後,竟然生出了些別樣的感受。
烏鎮的住民熱情友善,看得出來,他們以故裡而自豪。確實,生活在這一片詳和安寧的土地上,真的是一種幸運(也許現在這種安寧已經被我們這些旅游者破壞了不少,呵呵,慚愧)。因為我們是自己開車去的,時間上比較自由,所以我們在大批旅游者離開後,盡情品味了古鎮美麗的傍晚,在水邊用了別有風味的晚餐,約在八點多告別了烏鎮,溫柔的燈光灑滿了坦坦大道,搖下車窗,清涼的晚風拂在臉上,停車小歇,隱隱可聞秋蟲的鳴唱,我們已有多少時候沒有享受這樣的夜色了哦。
我說的感謝烏鎮,不是單指他們對受災戶無私的支援,這份感謝當然是由得到幫助的人或他們所在街道的領導來說更為合適,我只是感謝烏鎮給了我一份對緣分的認識,給了我一份已疏遠了好久的愉悅。
女友說:用感謝的心去對待一切,會很快樂。
我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