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游記

作者: 西閣

導讀哈爾濱游記西閣2009/7/10 哈爾濱一向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小巴黎”,是中國北疆充滿異國情調的大都市。 王剛播講的《夜幕下的哈爾濱》,手抄小說《花園街5號》,鄭緒嵐的《美麗的太陽島上》這些上世紀70-80年代耳熟能詳的作品,令我對哈爾濱神往已久。 2009年仲夏,因公出差去了哈爾濱,忙裡偷閑,大致游覽了一下哈爾濱,雖只是皮毛,但感覺仍是不錯。 哈市 ...

哈爾濱游記西閣2009/7/10

哈爾濱一向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小巴黎”,是中國北疆充滿異國情調的大都市。

王剛播講的《夜幕下的哈爾濱》,手抄小說《花園街5號》,鄭緒嵐的《美麗的太陽島上》這些上世紀70-80年代耳熟能詳的作品,令我對哈爾濱神往已久。

2009年仲夏,因公出差去了哈爾濱,忙裡偷閑,大致游覽了一下哈爾濱,雖只是皮毛,但感覺仍是不錯。

哈市令我印像深刻的第一感受就是涼快,比鞍山要低2°C左右。

睡了一宿,醒來後發現天已很亮,卻只有4:30左右,原來哈市比北京時間要早40分鐘呢!亮得早是第二個印像深的感受!

哈爾濱歷史源遠流長,是金、清兩代王朝的發源地,“哈爾濱”是從滿語“阿勒錦”轉化而來,意為“名譽、榮譽”。

近代哈爾濱興起於19世紀末。當時,俄國在哈爾濱修建中東鐵路,聚集了30多個國家16萬余人的僑民,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使哈爾濱成了東北亞最早、最國際化、最繁盛的商埠。

哈爾濱現在最繁華的步行街――中央大街,當年是松花江邊的草甸子,運送鐵路器材的馬車軋出一條泥濘的土路,後來鋪上了石板,街邊出現了商鋪。

時光荏苒,中央大街越來越熱鬧,兩邊蓋起了一幢幢歐式樓房,有拜占庭式、巴洛克式、文藝復興式、折衷主義式、新藝術運動式等等,濃縮了歐州幾百年的建築史。因此,去中央大街品味歐式建築是游哈爾濱必選的項目。

現在的中央大街北起松花江邊的防洪紀念塔廣場,南至十二道街口的松雷百貨大樓,全長約1400米,寬約22米,花崗石磚鋪地。

從十二道街口東拐,沿街也都是商鋪,向東接續的石頭道街的東口是索菲亞教堂廣場,這裡有哈一百、華聯等大商廈,還有哈市最高檔的麥凱樂百貨總店。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哈市的標志,是一座雄偉的拜占庭式東正教教堂,遺憾的是內部較破舊,已經不是教堂了,改為哈市建築藝術館。真正值得觀賞的是漂亮的外觀,裡面不進也罷。

20世紀初,隨著哈爾濱的俄國人越聚越多,東正教空前發展,建立了許多教堂,始建於1907年的索菲亞教堂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

索菲亞教堂原是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的隨軍教堂,木制結構,規模較小。隨著東正教徒的增加,1923年,在現址重建磚石結構大教堂,歷時9年才竣工。

教堂通高50多米,占地近千平米,外觀雄偉典雅、內飾富麗堂皇,是拜占庭式建築的傑出代表。洋蔥頭式大穹頂是典型的俄羅斯建築形式,最大直徑達10米的“洋蔥頭”穹頂在建築中央構成了特殊球面,形成巨大而豐滿的室內空間,成為點睛之筆。外牆為清水紅磚結構的復雜多面體,砌工精細。牆體以大小套疊的磚砌拱券構成母體,組成的細部豐富而生動。

教堂正門篷頂為鐘樓,原來懸掛著1大6小共7座樂鐘。每逢重要宗教節日,敲鐘人有節奏地拉動鐘繩,鏗鏘的鐘聲樂曲響徹雲霄,連幾十公裡外的阿城居民也能聽到,堪稱哈爾濱的一大奇觀。

同基督教的十字架相比,東正教十字架上方有一處平行略短的橫杆,下方有一處傾斜的橫杆。索菲亞教堂十字架主干仍是東正教十字架的形式,但在主十字架上又加裝幾處橫豎杆,使十字架在橫杆、豎杆的局部又形成數個小十字,十字架整體顯得飽滿、勻稱。金黃色的十字架與綠色的穹頂互相映襯,使教堂愈發顯得雄偉、高貴、典雅。

在“文革”年代,這座曾經滿載歷史見證的文化遺產遭到破壞,面目全非,人去樓空。1996年,教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教堂修復並更名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2006年,教堂周邊進行了改造擴建,新建的歐式藝術廣場凸顯了教堂的恢弘、莊嚴,廣場一角新建的鋼結構“索菲亞塔廊”洋溢著歐式浪漫,與教堂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防洪紀念塔是一座雄偉的雕塑!是為紀念1957年戰勝特大洪水而建造的。

1957年廈,松花江發生特大洪水,水位超出市區地面4米左右,來勢凶猛,持續月余,沿江堤壩險像環生。哈市人民與洪水頑強搏鬥,終於戰勝了百年未有的特大洪水。當年,哈市人民在嚴冬裡開工建壩,任勞任怨,不計報酬,僅用9個月就築起一道永久性堤壩。竣工後,為紀念抗洪和築堤的偉大勝利,表彰全市人民的豐功偉績,修築了“哈爾濱市人民防洪紀念塔”。

塔由圓柱體的塔身和附屬的半圓形回廊組成。塔全高22米,古羅馬式回廊高7米,諧調壯觀。塔身底部設11個半圓形水池,其水位即1957年最高水位標志。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繪了當年戰勝洪水的生動情節。塔頂雕像是工農兵和知識分子,表現了戰勝洪水的英雄形像。

現在,紀念塔廣場是哈市百姓休閑的樂園,沿江修建了景觀堤路――斯大林公園。還有游船碼頭,可游江或駛往太陽島等沿江景點。

八十年代初,鄭緒蘭的一首歌--《美麗的太陽島上》,讓哈爾濱松花江裡的太陽島聞名全國。

現在,太陽島上有新瀉中日友誼園、俄羅斯風情小鎮等多處新建景點,風景秀麗,是個面積超大的城市公園。

除了異域風情的景觀,哈爾濱還有歐陸風味的食品:秋林大列巴、裡道斯紅腸和馬迭爾冰棍是其代表,此外,地道東北風味的得莫利燉魚也是哈市聞名遐邇的特色。

馬迭爾食品店在哈市赫赫有名,尤其是流傳下來的面包和冰棍(每根2元)。

馬迭爾的聲名據說與一個古老的故事有關:“馬迭爾原是一個法國籍猶太人開的店。這個猶太人有個漂亮又有才華的兒子,在法國學習音樂。兒子回哈爾濱度假時,被日本人綁了票。匪徒送來了兒子的耳朵,但倔強的猶太人,雖肝膽欲裂,卻拒交贖金,結果兒子遇害。”

哈爾濱秋林公司,創建於中東鐵路時期,當時叫秋林洋行。在大批湧入的俄商中,它建設早,規模大,商號繁多,買賣興隆,名貫中外,成為當時俄商的重要代表,號稱“遠東第一店”。專營歐美時髦百貨,且商業與工業並重。它開辦了紅茶、葡萄酒、肉腸、卷煙、俄式面包、服裝等加工廠,眾多產品久負盛名。其大列巴(俄語:面包)、裡道斯(俄語:鮮肉熏制的紅腸),松仁小肚、奶酪、黑豆蜜、酒心巧克力一直是百年秋林的招牌食品。

秋林大列巴是俄式傳統風味,已成為哈市標志性食品,是哈爾濱歐陸風情飲食文化的代表。秋林歷經百年傳承下來的大列巴制作工藝,已列入黑龍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特點是:面粉用啤酒花發酵三遍以後,充分揉合制成大團,再放進烤爐裡用硬雜木烘烤,使得外殼微焦且脆,內瓤松軟可口,並有酒花芳香,口感微酸,風味獨特。(大列巴每個重5斤,20元;小肚每個25元;紅腸每根5元。)

現在的秋林公司總店位於紅博廣場東面不遠處的東大直街與果戈裡大街的交叉口。其負一層有專櫃銷售大列巴、紅腸、小肚等秋林特色食品。市內還有多家直銷店,位於防洪廣場東角凱萊酒店旁的直銷店,對於游客購買秋林風味很便利,但親往秋林總店逛逛,才不枉哈市一游。

以秋林總店為中心,果戈裡大街為主干的商圈,是哈市最繁華之地,尤其地下商場,四通八達,規模居全國之冠,既便不買什麼,也該逛逛。

中央大街和果戈裡大街是哈市最主要的兩條商街。

中央大街上一條岔道裡的“軍轉中心酒店”的得莫利燉魚,據說是哈爾濱一絕,建議午餐時去品嘗一下。這道菜的原產地是哈爾濱郊區方正縣伊漢通鄉得莫利村(“得莫利”是俄語音譯),村子就在松花江邊。

1980年前後,村裡的一對兒老夫婦在路邊開了間小飯店,他們把當地的活江鯉和豆腐、寬粉條燉在一起,味道鮮美,又不失東北菜的豪放,吃的人越來越多,聲名遠播。菜的做法不脛而走,傳遍哈市。以至於哈爾濱人有了個新說法:要是外地朋友不喜歡吃西餐和東北大菜,咱們就吃得莫利燉活魚去。

還有,中央大街旁邊胡同裡有多個敞開式大棚子,每到華燈初上時,這裡便熱鬧非凡,當地人和外來游客在此豪飲哈爾濱啤酒(鮮啤、黑啤、格瓦斯),大嚼各式燒烤,甚是快意!盡管味道與別的城市差不多,但那熱烈的氣氛使人亢奮。仲夏之夜,友人歡聚,一定要到中央大街的露天酒吧去。

哈爾濱旅游攻略

交通:

鞍山和沈陽之間有大巴和火車,很方便。

沈陽北和哈爾濱之間約550公裡,有多趟火車,動車僅需4小時,也很方便。

D173,沈陽北始發08:55-哈爾濱終到13:02,約4小時,203元(一等座);

D25,北京始發-沈陽北11:17-哈爾濱終到15:20;

T157,泰州始發-沈陽北12:46-哈爾濱終到17:11,約4.5小時,76元(硬座);

D27,北京始發-沈陽北17:59-哈爾濱終到21:57;

D28,哈爾濱始發09:02-沈陽北13:05-北京終到;

D178,哈爾濱始發09:10-沈陽北13:10-天津終到;

T158,哈爾濱始發08:49-沈陽北13:38-泰州終到。

游覽:

索菲亞教堂是哈市標志,必游,約需半小時,門票15元。

索菲亞廣場和防洪廣場有畫像攤,為游客畫一張彩色素描,收費30元,也是一道風景。

中央大街、防洪廣場也是哈市必游景點。約需2-3小時游逛。

哈爾濱火車站出站左前方有龍門大廈,那裡有101/103公汽,上車走兩站地,到七道街下車,即是哈一百、麥凱樂、索菲亞教堂,再步行不遠就是松雷百貨,這也就到了中央大街。沿街北走約千米多,即到達防洪廣場和松花江邊。街兩旁是漂亮的歐式老樓和各式店鋪。

果戈裡大街、秋林公司以及紅博廣場地下商街建議逛逛,體驗一下哈市的商業氛圍,約需2-6小時。

哈爾濱的商業繁榮程度與沈陽相當、不及北京、上海和武漢。

太陽島不過是巨大的公園而已,景觀一般,適於休閑野餐,去不去都可,門票30元,游覽約需半天。

去太陽島有多種交通方式:

水上,乘船橫渡於松花江上,萬裡晴空,青山綠水,別有一番享受;

空中,乘索道飛渡松花江(往返20元),兩岸風光盡收眼底;

公路,可乘101、102、103、13、79路公汽先到防洪廣場江邊,再轉乘游船(往返約10元)過江直到“太陽島”;也可乘12、14、22、65、67路公汽到“公路大橋”,再轉乘29、80、85、346路公汽在“太陽島”下車

住宿:

中央大街兩旁、防洪廣場、果戈裡大街兩旁都有很多賓館酒店,住宿較容易。

風味:

秋林大列巴、紅腸、小肚和酒心巧克力,馬迭爾面包和冰棍,哈爾濱啤酒和格瓦斯,軍轉酒店得莫利燉魚。

哈爾濱照片http://photo.***/photo/xige911/#m=1&ai=52640045&p=1&n=24&cp=1


精選遊記: 哈爾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