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京樓)
到北京也快兩年了,可惜一直無緣長城,做好漢仿佛也少了份底氣。
五一前夕,已是初夏時節,百草豐茂,枝綠葉繁,想來山間也必是生機盎然,再加上可以避開黃金周的客流高峰,幾個兄弟聚在一起一商量,便決定向司馬台長城進軍了!
傳說中的司馬台比較野、比較險,少了人工的雕琢,多了歷史的滄桑,也正是我們向往的原因。
網上關於司馬台的介紹不少,感興趣的可以查查看,但交通及費用的介紹就不太詳細,而這兩個因素卻正是我輩書生的軟肋。底下把這次游玩的情況敘述一番,以饗後來者。
4月29日早上六點起床,六個男生外加一個mm七個人聚齊後,坐車到西直門,乘地鐵至東直門(也可乘公交,但地鐵時間有保證),出東直門地鐵B口,走東北向到東直門外斜街的長途車站坐上開往密雲縣城的980路公交,大家在城裡的活算是忙完了。
坐上長途車的時間是7:40。
由於出城正趕上上班時間,所以從東直門到達密雲縣城花了差不多兩個小時(75km?)。進了密雲先在縣城兜一個圈,等到到了一個很大的環島(長城環島)時,終點站就不遠了。順便說一下,密雲縣城還是很漂亮的。
剛下車,就被一圈在旁邊守候面的司機圍上了----沒辦法,七個人,每人背了個大背包,目標過於明顯!一番討價還價,以140元的價格搞定了一輛(搞定的意思就是包車一天,去時送,回來時接),師傅姓任,一天接觸下來,覺得挺實在,不過這是後話了,當時我們還是很有戒心的。其中有個司機一頭可以唱搖滾的長發,我想信任他,經驗也不允許啊,呵呵。不過這個價格不能定死,一個是因為油價還在漲,而且很大程度上要看當天游客情況。
理論上講,一輛小面的裝八個人算是超載,但這一段路路況還好,地勢也平坦,更加上為孔方兄考慮起見,還是拔寨出發!
按照司機師傅說的,從縣城到景區,八個人要1個半小時,而三個人就只需要一小時十分了,所以等到我們上午十一點多看到烽火台時,日已中天,肚子也開始叫了。不過大家還是堅持先登長城再吃飯。
門票是三十元,也算物有所值了,更何況大家買的是學生半價票呢。
進入景區,視野豁然,一道峽谷分開兩段長城,中間是一座懸索鐵橋相連。因為另一段屬河北省,所以想過鐵橋游玩的話還需另外加錢,具體數目不知,我們時間緊,沒顧得上過去。沿著平坦的登山路向上,半個小時後就可觸到伏在山脊的長城了。這一段路也可坐索道,三十元。
從長城的入口到最高峰,共有十五座烽火台。開始幾座的路比較陡峭,但石階宛然,愈往後來,牆愈殘,路愈險。有一段城牆只有單面,有一段卻只剩地基了。最後兩三個烽火台之間已沒有城牆的形狀,只是依山勢而建,驀地突兀一座塔台。青石歷歷,仍有“萬歷五年石窯”字樣依稀,塔頂萋萋芳草,早已掩蓋了當年烽煙四起的激昂。
燕代經過多感慨,不關游子思風煙。司馬台至奇至險的後三個塔台如今已經封閉,傳聞當年曾有人從上面摔了下去,現在則是保安盡日值班,勸阻游客前行。不過即已至第十二台,當不虛斯行。茫然四顧,蒼蒼群山,逶迤蜿蜒,有山樹初發,新綠似染,山風獵獵,仿佛天籟,再加上眼前城牆雖殘敗,雄風卻猶存,撫今追昔,定讓你感慨萬千,唏噓不已.
上山容易下山難,好在背包的食品大多已被轉移到胃中,攜帶起來更加方便,大家說說笑笑,一路顛簸而下。快到山下景區大門時給司機師傅打了個電話,告知准備返回,15:30。粗一統計,共在山上待了近四個半小時。司機說一般三個半小時即可,不過我們人多點,大家還得忙著照相、吃飯。
登山對體力的消耗相當大,因為事前沒有經驗,只帶了兩瓶水,到了山下時嗓子已經快噴出火來,只好買了點高價水。現在想來,水應至少帶三瓶,四瓶就比較富裕了,不過有些重,山上也有賣的,太貴,呵呵。
回去時,司機說再加20元便可繞到密雲水庫,時間也還早,於是得到大家一致同意。將近四點半時,只見藍天下一塊明鏡似的水面,在遠處若隱若現,道邊關於魚啊、水啊的標志也多了起來。車行林間,峰回路轉,沒多大工夫就看到山谷間橫亙一座大壩,蓄起渺渺煙波。密雲水庫是北京最重要的水源,裡面不能劃船、不能游泳,司機說北京三杯自來水中兩杯都是這裡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想來當是不錯,又說這是世界最大水庫,大家當然不能苟同,但也不忍減了他的興致,笑笑沒有作答。水庫水位不高,不過看到遠處峭壁上遺留的水位線,亦可想見鼎盛時期是何等波瀾壯闊了。
飲水思源,在潮河大壩的石碑前大家合了影,又在大壩上走了一遭,便回奔殺向密雲縣城。離開水庫的時候,看到路兩側正在安裝監控攝像頭,估計以後可能不准閑雜人等入內了吧----真是幸運。
六點時抵達縣城。司機說因為在景區停車時間過長,交了10元停車費,希望能一起給他----沒啥好說的,大家一路聊過來,都成朋友了,:)。返城的公交最晚班是晚七點,因此時間方面還是很安全的。
到北京時天已完全黑了,沒顧上看時間,應該是八點多一點吧。到校後,幾個人找個飯館一頓小撮,總結了今天的行程:咳...咳...,這次出去,一是鍛煉隊伍,而是考察新人...哈哈。

(雄關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