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作者: ljsljs

導讀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記四姑娘山之行,與四位初識的好友 整個學期的無所是事加上空虛迷茫以及考前的通宵血拼,身心俱疲。擬外出游玩一番放松心情,僅我和言兩人出游未免顯得單調空洞了點,遂在網上找尋志同道合之旅伴,搜狐旅游版上已有了一個貼子:高原上誰與我同醉?目的地:四姑娘山,發貼人:小李大刀。我再加了一貼:四姑娘山上誰與我同行?發貼人:言, ...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記四姑娘山之行,與四位初識的好友

整個學期的無所是事加上空虛迷茫以及考前的通宵血拼,身心俱疲。擬外出游玩一番放松心情,僅我和言兩人出游未免顯得單調空洞了點,遂在網上找尋志同道合之旅伴,搜狐旅游版上已有了一個貼子:高原上誰與我同醉?目的地:四姑娘山,發貼人:小李大刀。我再加了一貼:四姑娘山上誰與我同行?發貼人:言,淨水。

一個多星期後的一個清晨,另外四位熱愛旅游的行者與我和言在西門車站見面了,我們一同登上了開往四姑娘山的長途班車。

前一個多小時車程裡,車窗外只有細雨、薄霧、農田和房屋,單調之極。車至映秀時,遭遇前方公路塌方,堵車。我們下車,在混濁的岷江邊、在廢棄的駁船上、在雨後路邊的水塘邊、在濕潤的玉米地裡,無意義地等待,但也樂在其中。

經過搶修,兩小時後通車,我們再次踏上征程。沿著據說是大渡河支流的一條小河逆水而上,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是車窗外最主要的景觀,“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之類的感嘆油然而生,同時,也不禁為常年生活在城市剛筋水泥中、疲於奔命沒有機會外出感受自然的一般勞動者感到悲哀。

車過臥龍,進入巴朗山,隨著海拔漸漸升高,車窗外的景觀在慢慢變化:山上的植被由高大的各種樹木慢慢變成了低矮的灌木最後變成了貼地的高山草甸。高山路陡高原缺氧,汽車發動機漸漸狂躁地咆嘯和越來越慢的車速好像預示著擺在我們前方的艱難險阻。

燕過留影,從海拔4523米的巴朗山頂經過,當然要留下驕傲的腳印和矯健的身影。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司機師傅停車讓我們下車拍照。能在一年在最熱的八月看到皚皚白雪真是讓人心花怒放,小小一點寒冷自然不在話下。

下午三點,我們終於站在了四姑娘山腳下??日隆鎮。雖然鎮上的舊城改造工程做得不錯,已基本看不到原始的藏族房屋,但當地藏民的善良純樸給我留下了很深、很良好的印像,為後幾天的行程帶來了一份好心情。

第二天,我們一行六人在當地向導馬二哥的陪同下浩浩蕩蕩向傳說景色最美麗的長坪溝進發了,最開始一段路是棧道,雖雨後略顯濕滑,但還算好走,沿途雖沒有什麼讓人怦然心動的景色,但從與馬二哥不經意的交談中,我們認識了很多千奇百怪的植物,還嘗了很多種鮮美的野果,沒過多久,我們到了長坪溝第一個重要景點??枯樹灘。枯樹灘是貫穿長坪溝的這條小河河面最寬的地方,河中央有一片島,像一條大魚躺在河中央,將清澈的河水分為左右兩支。從兩棵大樹樹干搭成的便橋上走到小島上時,頓時豁然開朗,不被茂密樹林遮檔的陽光顯得特別明媚,淡藍色的天空上飄著片片白雲,遠處的青山在無形無相變幻莫測的雲霧中猶報琵琶半遮面,剛從城市裡喧囂的街道和灰蒙蒙的天空下走出的我貪婪地沐浴著這明媚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小島上、淺灘中有很多早已枯萎的參天大樹,雖然早已失去了生命的活力,但粗狀的樹干和稀落的枯枝在無言地述說著它經歷過的滄桑。當我在細細品味這一切的時候,我意外地發現一朵不知名的小野花在沒有生機的碎石灘上頑強地生長著,並將她最美麗的面孔倔強而高傲地仰望著藍天白雲。我非常喜歡這朵堅強而美麗的小花,逆境中為自己的命運進行了最頑強的抗爭,她的生命因此而燦爛。她是枯樹灘河心小島上唯一的生機!

一番休整後,我們又踏上了征程。馬道上積有厚厚一層淤泥,最深處能沒過膝蓋,根本不適合人類行走,棧道也沒有了,我們只能在茂密的樹林中披荊斬棘,仔細搜尋前輩的足跡和堅硬的實地下足。即便這樣,我那條淺色的褲子的下半部分也很快就沾滿了潮濕的泥土。我們時而冒著細細的小雨貓腰前行,時而在幾個大小石塊上跳來跳去以避開厚厚的淤泥,時而在晃悠悠的獨木橋上側身小心翼翼地顫巍巍地前進……重重堅難險阻連綿不斷,但都被我們以頑強的意志踏在了腳下!雖然一路上竄下跳、爬高伏低,揮汗如雨,但我們互相勉勵,一路踏歌而行,民歌、山歌、革命歌曲、流行歌曲、外文歌曲,所有能想到的歌都被唱了個遍,寂靜幽遠的山間留下了我們浮躁的腳印、火熱的汗水、敏捷和身影,和歡快的歌聲。那些過往的騎馬的旅游者和我們相遇或從後面超越我們時,無不向我們投來羨慕的目光,在一些人的口中,我們居然成了專業背包族。在有生以來見過的最難走的道路上,用自己的雙腳踏平坎坷;在崎嶇的山道上踏歌而行,這之中的樂趣是要用自己的整個身心去感受的,這是走馬觀花完全體會不到的一種超凡脫俗的快樂。為體力不濟的騎馬者悲哀ing……

在幽深的山間、茂密的林間、清澈的小溪上、崎嶇的山道上穿行時,雖然我們的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腳下(因為稍不注意就會踏進深不可測的泥潭或被樹枝絆倒),但仍不時會有眼前一亮、撥雲見日的驚喜。這是些零星的小景點,這些景點地勢往往較為開闊平坦,能讓我們駐足觀賞遠處雄壯的山脈和千變萬化結白的雲彩以及藍藍的天空,也許這些景觀不算什麼天下奇觀,在通常情況下甚至不會引起人們太多注意,但在我們看來,景色卻分外美麗,以堅韌的毅力拼搏、奮鬥、克服了重重困難,跨過千山萬水方才看到的景色自然更加艷麗,這也就是徒步旅行的寐力所在,“世上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徒步者往往能比非徒步者發現更多美麗,因為他們觀察得更仔細,對自然的理解更深刻。

在這裡有種很奇怪的現像,好像越往溝深處走,天色越藍。在枯樹灘時,天空還是淡藍色,到了上干海子,天空就已變成了純淨的天藍色。

下午三點半左右,我們一行到達了紅石陣,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另一隊大學生徒步者,他們和我們是同一天進溝的,但出發時間比我們早,因為沒有帶帳篷等裝備,必須當天返回日隆鎮,所以他們在差一點兒快到木騾子時被迫返程,遇到我們時,他們剛踏上無奈的返程之路。簡單聊幾句後我們相互道別又踏上各自的行程,在走過一小段非常陡峭非常難走亂石山道後,我們終於到達了我們的計劃宿營地:木騾子。雖然天色比較陰沉,但我們還是感到眼前突然一亮:一片相當廣闊的草原被高大巍峨錯落有致的靛青色的群山包圍著,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溪彎彎曲曲地從草原中央穿行而過。形態各異的別致的小樹零星地分布在草原的各個位置,一頭黑色的犛牛和一匹白色的馬悠閑地慢慢踱著步。站在草原正中央,能清晰地看到周圍的高山上的雪峰。我沒見過內蒙古大草原,可能這裡遠遠比不上內蒙古大草原,但這裡卻是我見過的最廣闊的草原。為那隊大學生徒步者感到深深的惋惜,他們離他們此行最美麗的景觀曾經相距很近但最終卻失之交臂,我們在與他們分手後十分鐘不到就到達了木騾子……其實有時候目標離自己很近,再堅持一下就會到達的,在即將到達目標時放棄比半途而廢更令人惋惜。

在當地藏民搭的牛棚裡,我們受到了盛情的款待,藏族老大爺特地外出撿回很多柴,並把火燒得很旺,讓我們得以烤干潮濕的衣物和透濕的鞋襪。穿著烤干的衣物和鞋襪,我們把帳篷搭好後,就各自四處走走,用心領略高原、草地、雪山的神韻。很快,天黑了,我們在熊熊篝火上吊起一口大鍋,將我們帶來的方便面、雞肉塊、牛肉干、壓縮餅干等所有能吃的東西全倒在鍋裡煮成一鍋真正意義上的大雜燴,雖算不上什麼美味佳肴,但在又累又餓又冷的時候能吃到這樣一碗滾燙的雜燴湯,也別有一番情趣,在那種情況下,充飢和補充體力比飽口福更重要。宴罷,我們圍在篝火邊對酒當歌、喝酒聊天,我喜歡喝溫酒,便把酒放在火邊烤得熱乎乎的再喝,只為體驗一種“煮酒論英雄”的豪情。聽藏族老大爺講述四姑娘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感慨萬千:他和他的家人世世代代在長坪溝內以放牛為生,靠在溝內給游人帶路和在牛棚接待過往游人賺點收入,日子過得滿不錯,憑良心說,他們提供的各項服務很周到,能給游人帶來很多便利,收費也很合理,沒有半點敲詐游人的行為。現在,日隆鎮政府准備開發長坪溝,全溝通公路,由政府和旅游觀光車龔斷溝內的全部旅游服務,他們將不再具有在溝內免費進出和居住的資格,像雙橋溝一樣。我們之所以臨時改變原計劃沒去雙橋溝就是因為昂貴的觀光車費、日益濃重的人工雕啄痕跡和日漸稀少的天然神韻。老大爺還信誓旦旦地說,鎮政府的規劃成為現實的一天,就是長坪溝被一把烈火燒光的一天! 也許老大爺的想法有些偏激,但他作為即將被剝奪生存根本的弱勢人群有他的苦衷。政府這樣開發以原始風韻聞名的四姑娘山是殺雞取卵,長坪溝全溝通公路後,增加的不是游人的便利而是政府的財政收入和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的惡化,減少的不是溝內的不規範經營而是天然的神韻和游客的數目。

考慮到外面的天氣和帳篷的大小,老大爺提議讓兩位女士在牛棚內打地鋪,他主動拿出兩床被子給她們蓋,他們則幾個人蓋一床被子,我們很是感動。

因為雲層很厚,天上看不到星星,高原上的夜裡的黑暗相當徹底,如果沒有電筒,絕對看不到任何東西,不用說伸手,就是把手放在眼前都看不見。離開帳篷一步,再原地轉一個圈,很可能就回不到帳篷了,我們四人擠在窄小的帳篷裡,聽著清晰的水聲和犛牛永遠悠閑的腳步聲睡去。生平第一次睡帳篷,感覺很新奇。

帳篷畢竟沒有家裡柔軟的床睡著舒服,次日,我們很早就醒來了,鑽出帳篷揉揉睡迷腥松的眼睛,剛睜開眼,我嚇得差點摔了一跤,在我們的帳篷背後的一片矮灌木後不遠處,居然矗立著傳說中雄壯秀美的么姑娘峰,她的高度需要把頭仰得很難受才能看到頂峰。頂峰上的皚皚白雪反射著初升太陽的光線散發著閃閃金光,突然間,我的靈魂感受到了一種神聖。神聖的么姑娘峰離我們這麼近,昨天卻被雲霧遮得嚴嚴實實以致於我們完全不知道她的存在。不到兩分鐘,兩邊重重雲霧迅速合攏。么姑娘再次被重雲深鎖在閨閣中,仿佛一位大明星登台匆匆露面後又迅速退回幕後,好像貌若天仙的美女回眸一笑後又戴上了那層神秘面紗……總之千言萬語都無法形容那時那刻的情景,我們六人帶的六台像機沒有任何一台能照出那種金光四射的效果,只能把那種超凡脫俗的神聖的金光永遠保存在自己心中。轉過身,我們又被另一番美景所吸引,在連綿的、靛青色的山脈中央,飄著一條細細的“雲河”,將山脈分成上下兩部分,且“雲河”還迅速向遠方“流”去,幾分鐘後,“雲河”就煙消雲散了。再一轉身,就看見遠處山口上方更藍的天空和被陽光照成金黃色的幾朵雲彩,我們回頭又看見另一座不知名的高峰上的積雪又開始反射金光,這金光與山腰和山腳下幾棵個性十足的高大樹木以及清澈的小溪又構成了一副極具層次感的山水畫。很快,這幅山水畫也被蓋上了一層薄紗。在這裡,大自然用無形無相的雲霧向我們詮釋了瞬息萬變。

……

光顧著看風景,沒注意到腳下的鞋又被草間的露水弄得透濕,回到牛棚,大爺剛起床,還沒點火,昨天熊熊燃燒的火堆已變成僅有一點點余溫的死灰,正當我為沒火烤鞋而發愁時,老大爺放上幾根干柴,用一根木棍撥弄了一下那堆灰,為我現場演示了“死灰復燃”的奇跡。我不禁感嘆山區人民生活條件的艱苦。烤干鞋後走出牛棚,心中又是一驚,雖然山還是那些山,水還在一如既往的流,天空還是原來那個天空,但這一切在變化無常的雲霧的雕啄下,已與我剛才所見截然不同了。再後來雲霧在陽光照射下散去大半後,我們的相機閃動不停時,我只能感嘆:此景只應仙界有……就連那頭溫順的犛牛也很配合,與我們照了好幾張合影。

有點不想走了,有了點“此間樂,不思蜀也”的衝動。再次為那隊大學生徒步者惋惜。

上午十一點,我們依依不舍地踏上歸程。因為對路況的熟悉,我們留在山間的足印變得踏實了許多,不像來時那麼浮躁了,走得也更快了。

途經上干海子時,晴空萬裡,陽光無比明媚。天色已變成了很誇張的深藍色,只有深遂的大海有這種顏色,看起來極不真實,像畫上去的,這是我有生以來見過的最美麗的天空。我和言躺在大石頭上一邊曬太陽一邊痴痴地看著這看起來極不真實的天空,然後,我們又品味了藏家自釀的玉米酒,入口甘醇、甜美,酒精含量卻不低,幾口酒下肚,頓覺心曠神怡。

下午四點過我們回到駐地,當晚我們與馬二哥一道開懷暢飲,慶祝這兩天來愉快的穿越旅行。席間,我們痛快地豪飲七斤高度烈酒,當場放翻兩男一女,產生一句名言:“酒嘛、水嘛、喝嘛、吐嘛、醉嘛、睡嘛、醒了再來嘛。”我們住的藏家的主人見我們一群人喝得東倒西歪,幫我們打來了熱水讓我們洗臉洗腳,她們的純樸善良讓我們很感動。

……

第四天,我們在馬二哥的帶領下包車去游夾金山,在夾金山上,我們吃到了一頓很鮮美的烤蘑菇,我以前從來不知道烤鮮蘑菇會有那麼好吃。整個夾金山上除了夾金山海子之外沒有更多的讓人心動的景色。汽車走過很長一段崎嶇的山路後,我們到了山頂附近的王母廟,當年紅軍經過這裡時留有一塊碑,出於對歷史的緬懷,我們在王母廟進了香,在見證歷史的碑前留了影。從王母廟裡出來,我們看見一座小山峰,不到十米高,這小山峰頂就是夾金山的至高點,到了夾金山頂,至高點近在眼前,不登上去對不起自己。留下一位伙伴在下面拍照,我們開始手腳並用爬這座小山峰,爬到一半時,天空還是晴空萬裡,爬到峰頂時,不過一兩分鐘光景,已經是漫天大霧,氣溫驟降,狂風像刀子一般從耳邊刮過,呼呼作響,頭發立即濕得開始滴水,並開始有結冰的感覺。我們再一次體會到了山間瞬息萬變的天氣。在牛棚裡吃了點美味的烤羊肉、喝了幾碗酥油茶之後我們踏上了歸程。

第五天,我們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再花兩天時間登大姑娘峰!一切收拾完畢後我們再次踏上征程,首次登峰的我自然激動不已。結果,出師不利,剛進山就遭遇瓢潑大雨,但大雨澆不熄我們心中火熱的鬥志。冒雨前行,在廢棄的牛棚裡躲雨,雨過天晴,繼續上路。一路走過的地方,姹紫嫣紅的小野花密密麻麻漫山遍野綻放,煞是好看。當我們到達一片“山脊”(姑且暫時稱作山脊吧,起碼看上去是)前的時候,我們進行了一次討論,因為天色不容樂觀,天邊有一片黑色的雲慢慢向我們飄來,在山區裡,這種黑雲包含著很多意想不到的危險,幾經權衡,我們選擇了保守,不是因為北大山難就在幾天前發生,而是出於安全的考慮。我們玩的是刺激,玩的是心跳,但不玩命!有時候適當的放棄是一種理智(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當晚,傳來消息說山裡在下冰雹)。但好不容易來到這裡,不過過登山的癮於心不甘,於是我們決定向眼前這片“山脊”發起衝擊,比比誰先爬上山脊。一聲號令,我們一齊向山上衝去,不甘示弱的我自然首先發力,衝在最前面。但沒衝幾步就已氣喘如牛,因為高山缺氧,在這裡跑一百米就好像在成都跑一千米那麼辛苦,但是抱著絕不能落於人後的信念,我咬牙繼續往上爬,剛開始只是用雙腳一步步往上走,後來就手腳並用開始爬了。當我最終氣喘噓噓地到達在下面看到的所謂的“山脊”時,抬眼一看,頓時傻眼了,眼前又是另外一段山坡,上面也有一個山脊,且這個“山脊”不比剛才看見的“山脊”矮!原來這就是“山外有山”的由來!沒辦法,重振旗鼓,鼓起鬥志,繼續頂峰發起衝擊,不知爬過了多少所謂的“山脊”,我來到另一個廢棄的牛棚,這裡是一個相對的至高點。爬上牛棚房頂,站在這一地區相對的最高點,脫光上衣,吹著高山的冷風,喘著粗氣,我默默地看著這雲淡風清的絢麗的天然畫卷,盡情體味著“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邁,我現在站的位置可比當年杜甫站的位置海拔高多了。過了很久,兩位女士也爬上來了,從他們口中,我得知另幾位伙伴或因高山反應,或因體力不支,都半途而廢了,我心中升起一點小小的驕傲。因為這點小小的驕傲,我下山時一直感覺到我的血液在沸騰,登山確實能讓體內狂野的血液燃燒,從而帶動全身血液的沸騰。我在四姑娘山上登大峰的過程中,我也算狂野了一回。在那片我們看到的第一片所謂的“山脊”下,我們六人共同宣誓,明年今日,我們還會回來,繼續戰鬥!因為事先早有約定在我們離開四姑娘山之前,要與我們的向導馬二哥好好喝一台,不醉無歸,憑著心中那點狂野的衝動,我決定放縱一回,真正不醉無歸。當天晚上,豪飲,門口賣蘋果的大娘、馬二哥的夫人、飯店老板、剛到四姑娘山的湖南籍待步旅行者以及在桌邊就坐的每一位朋友、伙伴都成了我的敬酒對像……時間過得很快,當我眨了一下眼,再睜開時,已經是次日早晨,我躺在床上。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真正意義上醉酒,在四姑娘山上……

第六天,與在當地結交的朋友深情道別後,我們踏上了歸程,除了照片,什麼也沒帶走;除了腳印,什麼也沒留下。我們會永遠記得四姑娘山,四姑娘山的日志裡也留有我們輝煌的一頁……

李淨水

完成於2002年9月6日凌晨1:50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