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游成都

作者: 天王星

導讀說說2006年的成都之旅吧。那年7月22號早上6點多,重慶已然火辣辣的,絲毫沒有早晨的涼爽,我和弟弟打車來到菜園壩火車站,坐上7點多發車的城際列車。 一路都是山,列車爬著蜀道前進,中途只停遂寧一站。不久之後,山越來越少,顯現出平原的景像,大地一片蒼翠。 中午12點多,車到成都站。 這個火車站很大,早前就聽說這個車站剛抓了個扒竊團伙,警匪一窩。扒手偷 ...

說說2006年的成都之旅吧。那年7月22號早上6點多,重慶已然火辣辣的,絲毫沒有早晨的涼爽,我和弟弟打車來到菜園壩火車站,坐上7點多發車的城際列車。

一路都是山,列車爬著蜀道前進,中途只停遂寧一站。不久之後,山越來越少,顯現出平原的景像,大地一片蒼翠。

中午12點多,車到成都站。

這個火車站很大,早前就聽說這個車站剛抓了個扒竊團伙,警匪一窩。扒手偷了錢,必須上貢車站派出所,然後公安就不找扒手麻煩。普通民警一年也能撈個百八十萬。可惜,此事栽在一個武警手裡。江湖傳說是這樣的:一個武警錢包被偷了,裡面現金400左右,雖然不多,但是氣憤不過,就去車站派出所報案,所長很豪爽地自己掏腰包拿400元,只求快點息事寧人。武警不收,出門的時候,正好看見一個賊眉鼠眼的家伙正把一個錢包遞給公安,恰好那錢包就是他的。原來如此。武警出離憤怒了,正好他上面有人,把案件直接往上面捅,於是東窗事發,成都火車站派出所上下幾十名公安都是扒手的後台,一起按罪處分。各大媒體都報道了成都火車站的光輝事跡。那些扒手應該有所收斂,可是我出站一看,依舊有那麼多鬼鬼祟祟的混混。哎,火車站之亂,全國莫不如此。

這些並沒有影響我的興致,畢竟我們來到了天府之國。成都是我國所有古城中得名最早的城池,2000多年前就叫成都了,一成不變,沿用至今。

我和弟弟坐上公汽,遠離火車站。確實是盆地的中央,城裡很平坦。道路筆直,區域分明。天空半陰半晴,相比重慶,成都涼快多了。在天府廣場附近一起吃過了午飯。然後我們沿著大馬路,邊走邊看。有一牆體廣告上這麼寫著:成都,一個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地方。何來如此魅力?

成都一直是西南中心,雖然沒有做過中央政權的首都,卻也是幾個割據政權的都城。三國的蜀漢,到五代十國時期的後蜀,再到明末的大順政權,大大小小也出了些人物。我印像尤深的是後蜀國的國主孟昶,他的妃子花蕊夫人,才貌雙全,後被趙宋給虜了去。此女還是個詩人,曾經悵然寫道:“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個是男兒”,很能代表成都人的性格。就是沒事偷著樂,管他外面國家興亡。還有,川人封閉,喜歡搞地方主義,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抗戰時期,川中子弟出師去打日本人,還搞了個川軍出川紀念碑。如此說來,湖南子弟出戰得樹個湘軍出湘紀念碑?廣西人出戰也要搞個桂軍紀念碑?抗戰是全中華兒女責無旁貸的事,可沒有一個地方單獨立碑紀念,獨獨川人要這麼辦,全無平天下的胸懷。

成都也是座飽經滄桑的城市,歷史上曾多次慘遭屠戮。最嚴重的屠殺發生在元初和清初。蒙古人屠城是習慣,不足為奇。可明末清初的張獻忠,怎麼就成了四川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據說清朝初期,整個四川數千萬人只剩下幾十萬人。成都周圍是白骨累累,荒無人煙,虎狼成群。張獻忠確實嗜殺,特別喜歡殺讀書人。可是為什麼他要屠殺手無寸鐵的百姓?有點說不通。關於張獻忠屠殺四川的說法都是在清朝康熙朝以後興起的,這裡面肯定有疑竇。滿清屠城也是名聲在外,揚州三日、嘉定十屠等等,惡貫滿盈,血債滔天。那麼四川大屠殺,極有可能是滿清所為, 而後嫁禍本來名聲不好而且已死的張獻忠。後來在四川南充地界還說出土了七殺碑:“天生萬物以養人,人無一德以報天,殺殺殺殺殺殺殺”,硬要往張獻忠頭上扣,應該也是滿清的栽贓手筆。在大學讀書的時候,我曾經看到一學者對此作了詳細論證,四川大屠殺主要是滿清八旗兵所為。

走了不一會,突然下起大雨。我們連忙拐進一條小道避雨,前面正好是一座體育館。弟弟很興奮,說那曾經是全興隊的主場,可惜後來全興隊沒落,解散了。我這弟弟,是個標准的球迷,今年暑假回家,和我徹夜討論世界杯。

幸好只是陣雨,馬上就恢復了晴朗。我們坐車去武侯祠,那當然是在武侯區。諸葛亮的祠堂,果然有氣魄。天下武侯祠有多處,此處聲名最為顯赫。屹立千載,興盛千載。自西晉末年十六國成(漢)李雄為紀念三國蜀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而建。祠堂裡面有不少碑刻,其中有個“三絕碑”,唐朝一節度使武元衡所立,裴文柳字,還有當時一著名工匠的刀刻,都是當時的頂尖水平,故稱三絕。更有不少楹聯,歷代文人雅士所題。其中比較著名的有:“兩表酬三顧,一對足千秋”。張叔夜的題聯有氣勢:“ 兄弟君臣,一時際會,當年鐵馬金戈,樹神旗而開西川大業;祖孫父子,千古明良,今日丹楹畫棟,崇廟貌而志後漢丕基。”

游客成群結隊,喧鬧不已。這千年的時間,來來往往,該有多少人來游覽武侯祠,緬懷孔明先生。諸葛亮已然成了中國的一尊神,無數人的偶像,代表著古代謀略的顛峰。當然《三國演義》加速了這場造神運動。中國是個謀略社會,人們崇尚謀略,故爾頂禮膜拜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只可惜,無比聰明的孔明先生,最終還是出師未捷。“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孔明盡了他的人事。

武侯祠裡面除了武侯自己的塑像,當然少不了劉關張三兄弟。諸葛亮的後世名聲蓋過了劉備。世人只知有武侯祠,不知有劉備廟。其實,劉備昭烈廟就在隔壁,殿西側為劉備墓。祠堂經過歷代的修繕擴建,已是個大公園。有多處樓台院落,木廊連接,曲徑通幽,芳草萋萋。其中有塊大石頭,名曰喜神方,說是每年陽春三月的時候,成都人都會來此拜石,乞求一年歡樂吉祥。

出了後門,竟是條古樸的街道,錦裡古鎮。說是古鎮,其實就是一條青石板路,從頭到尾不過1000米。兩邊是古裝建築,旌旗招展,大都是買小吃的店面。街口是家咖啡館,星巴克。

我和弟弟又回到正門大街,門口有一展台,說是易中天明日來此簽售。來武侯祠兜售他的《品三國》,倒也切題,倒也應景。這個武漢大學畢業的老頭,文質彬彬,算是國內少有的智慧型學者。這兩年,他通過百家講壇,走紅大江南北,成為萬眾矚目的學術明星。他早點寫的關於美國憲政和城市文化批判的文章,我偶有涉獵。

沿著街道走一截,看到了成都的內河府南河,臭手溝一條,全是混水。當初張獻忠棄城而去的時候,搜刮的財寶拿不動,好像全扔進了一條河,是府南河還是岷江,我搞不清楚了。

我和弟弟坐公汽,去杜甫草堂。途中,我看到了一座廟宇式的古建築,上書:“青羊宮”。到了草堂,外面熙熙攘攘,裡面卻是一片蔥郁,綠樹成蔭。仿照唐代的樣子,進行了修復,制作了一些草廬。此地還真出土了一處唐朝民居遺址,那陶制的水缸應該至盡還能使用吧。有一古塔,還有一條小溪,那應該是浣花溪的殘存。在草堂,老杜曾寫下這樣的詩句:“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杜甫草堂是中國詩歌的聖地,因為這裡是詩聖曾經待過的地方。至今,還有不少寫不出詩的家伙跑到這裡尋找靈感,舉辦詩會。把這裡當成詩歌的發源地,名過其實了。不朽者有三:立功、立德、立言。杜工部憂國憂民,一心想做大官而不成,卻靠詩歌流芳百世。特別是到了我黨的時代,更把 善於描寫勞動人民疾苦、“揭露統治階級罪惡”的杜甫詩歌抬高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我對杜詩的看法是,只是對仗工整、格律嚴格的文言文而已,再就是以詩記史,寫了不少故事,這樣寫詩,不知道有多苦。詩歌還是應以想像力與創造性取勝,因此,李白作為詩人的成就更大。

從草堂出來,已是黃昏。我聯系了大學同學趙丙文,他在成都支隊工作,今晚就去他那裡投宿了。晚上,他叫來他的女友,安排大家吃飯,而後在他的宿舍將就著入睡。記得半夜,外面風雨大作。

次日,天氣還好。我和弟弟早早起床,在門口吃過早餐,就去了春熙路。這裡是成都的步行街,想不到還有個孫中山銅像,應該是成都光復時所立。步行街一大早就人聲鼎沸,行人川流不息。美女當然是有的,點綴其中,也是一道吸引外地游客的風景。我特別喜歡聽成都女生說話的聲音,如鶯燕之語,婉轉動聽。有一排姿態各異的川妹子雕像,非常傳神,連外國的美女也要置身其中,拍照留影,是不是要媲美喲。

在王府井百貨超市買了些水和干糧,我和弟弟在步行街吃夠午飯,就坐車前往火車站,回程。弟弟與我交流不多,我經常覺得自己沒有盡到做哥哥的責任,這些年來,對他苛責過多,幫助很少,說來慚愧。

這是我們兄弟倆第一次結伴出游的經歷。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