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八日
今天早上起床之後,推開涼台門,對面山上瀑布流水潺潺,在早晨的晨霧與細雨中,小鳥啾啾叫著,到處充滿生機。早上感覺還很涼爽,我們甚至換上了長褲。在餐廳吃過早餐之後,我們出門上街,沒有開車,大成門口的公共汽車去大連的市中心—青泥窪橋地區逛街。
青泥窪橋地區是大連的商業中心區,大連火車站、商業街天津街、中山路都屬於這個地區。其中大連火車站、商業街天津街是老商業區,我們轉了一下感覺這一區域不太景氣,一些很大的商業設施已經倒閉,破落的門面很顯眼。但是從地下商業街過街時候,發現這裡的地下商場相當繁華,客流充足。穿過地下街到青泥窪橋的另一主要區域中山路商業街,這裡集中了大連的主要大型商業企業,包括今年打入大連市場的國際連鎖商業企業都在這裡。這裡繁榮的商業凸顯大連市場的繁榮。對這一區域的建築突出感覺是,雜亂無章,似乎沒有一個綜合的、長遠的建築理念。中午我們就在這裡的一家川菜小館簡單解決午餐。午後在商街中心廣場休息,我們坐在路邊的酒吧,看看熙熙攘攘的人流,欣賞時髦的大連美女,也是一種樂子。
下午回到酒店稍事休息,又出門乘坐門口的5路車,這趟車從酒店所在位置向下到海邊之後,始終是沿著海邊的彎彎曲曲、高高低低的公路行進,所以坐在沒有幾個人的車上看風景,也是一種享受。我們一直乘車到終點站大連森林動物園,那是一個在山谷之中的動物園,門票要120元。我們又沒有帶小孩子,肯定沒有進去的興趣。此時又有些下雨,就決定再沿著海邊的公路經過銀灘公園到付家莊海灘散步。這一路風景很好,沿途都是漂亮的療養院建築。今天由於是周一,所以海灘邊也沒有那麼多的人,顯得很爽。海水仍然渾濁烏黑,不像我們在三亞、普陀海濱看見的海水那麼晶瑩湛藍。聽當地人講,這和天氣以及海區位置有關。
在銀灘公園裡,有一個小水池,裡面養了十幾頭海豹,這些海中的聰明動物,看見我們就游過來,上下翻騰做出各種動作,似乎在找我們要小魚和食物。在海邊沙灘上還看見一條很可愛的金毛犬,它叼著一個可樂瓶子,一次次自己拋起,再自己接著,玩得十分高興。
第四天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九日
今天我們駕車出游。
早上沿著海濱路西行,這條路依海邊的山勢修就,彎多路窄,常常是急轉彎,所以路面上隔不遠就又醒目的限速30公裡的標識,我們一是路不熟悉,二是堅決遵守交規,所以時鐘控制車速,小心行進。後邊的本地司機可能讓我憋的夠嗆,一有機會馬上超車。海濱路走了十幾公裡,豁然開朗。山下就是著名的大連會展中心和星海廣場。我們到山下海邊停車場停下車,在廣場外圍看看,隨便照兩張相片,就有起步開車出發。原計劃到撫順海港看看,感受一下曾經的軍事要塞的氛圍,但是在往GPS輸入地址的時候,誤把位於大連金州開發區的鐵山中路當成旅順口鐵山下的一條路,存到GPS之中,結果導航儀南轅北轍,把我們的車一直帶到金州,我開始沒覺得,後來發現大方向完全與地圖指向背離,才覺得錯了。此時糾正就要再重新回大連往西南方向走,需要至少折騰一個小時。考慮到金州也可以看看,而且此地還有一個金石灘景區,我們也就沒有再往回趕,而是因勢利導,上午就走馬觀花看看金州開發區,原准備到金石灘景區看看,但是到那兒卻發現本來吸引我們的美麗海濱,已經被大連開發區到市中心的輕軌鐵路護欄網擋住,要到海濱就要180元的門票,當然理論上人家還提供了一堆什麼蠟像館啦、像章館啦、高爾夫練習場之類的“配套節目”,對此我們一貫作風是絕不上當,因此也就在附近開車轉轉,看看開發區的建築而已。其實,我們在1993年時候已經來過,當時開發區草創時期,一切還都不正規,但那是沒有這麼多的“套餐”,可以自由的進入海灘散步。
中午我們在賓館就餐之後,在房間休息一會,又駕車出去玩。下午的方向是沿著海濱路經燕窩嶺、北大橋、老虎灘公園到棒棰島一線海岸。這一線和去星海廣場方向山路相比,路更彎更急,也是限速30公裡,所以開車得分外小心。但這條路沿線的風景是大連海濱最美的風景,這裡遙望渤海,碧海藍天,公路是在沿海的山上開鑿,一側大海,另一邊是蒼松、岩石山,山海之美,盡收眼中。海濱路邊修建了原木護欄和棧道,游客可以沿著這條小木道,慢慢欣賞大海、青松和海濱礁石組成的風景。沿著公路還修了好幾處小停車場,方便駕車游的人停車觀景。我們已幾次停車,將一幅幅美景盡收相機之中。途經北大橋,白色的大橋飛駕海峽之間,那景色酷似我在英國的一個海灣大橋所見風景。棒棰島海域的風景也極佳,從海邊山上遠望,棒棰島浮在海上,讓人想起神話之中仙人的武器。在老松下我們和一位擺攤賣飲料的當地商販閑談,他們很滿足自己的生活狀態和每天享受的自然美景。我們的收入可能比他們高,但是我們每天在大城市的空氣、噪音污染下的生活,怎和這些世外閑人的悠哉游哉的日子相比。在山上青松之下閑坐差不多一個小時,盡收天地山海之精華,我們才戀戀不舍的開車回賓館。晚飯照例是在餐廳用,清粥小菜配上鍋貼一碟,很是享受。看看賓館大門口的啤酒花園裡享受大碗酒、大串烤肉的年輕人,真的很羨慕他們的好胃口,但我們可不敢嘗試,特別是在路上時候,更要小心。
第五天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日
今天離大連去最後一站沈陽。
早上在賓館結賬,隨後在車上確定沈陽下榻賓館的地址,GPS自動帶領我們沿著從八一路、東北快速路等公路直上沈大高速,GPS預報距離370公裡。沈大高速是一條非常棒的新改造過的高速公路,雙向八車道,最左側車道不是限定為超車道,而是明確為小車快速道,行車時速規定為110-120公裡,且大車嚴禁駛入。我們這一路基本是在限速規定之內行車,由於車少路寬,很少有急踩剎車,或被迫超車的必要。一路順暢,加了一次油,休息一次,在中午一時左右抵達沈陽繞城高速。按照我預先看圖的設想,到我們預定的遼寧大廈,最方便的路是從繞城高速的西邊下道進城就可以,但是GPS根據預設的目標地址,給我們選擇的是從正南方向下道,然後穿城而過,這雖然是理論上的最短路徑,但是卻要不斷的等紅綠燈,倍受穿越城市繁華中心之苦。不過在GPS帶領之下,基本順利的到達我們預定的位於北陵公園附近的遼寧大廈酒店。遼寧大廈建築明顯具有中蘇友好的50年代初期的特點,建築高大宏偉,室內空間特別寬敞,我覺得比現在的房屋內起碼高出70公分,讓人感到很舒服。由於最近客源不多,又沒有會議,我們在這裡拿到了300元的優惠房價。
午飯之後,稍事休息我們就去北陵公園。遼寧大廈距離北陵公園僅800米,步行十分鐘而已。北陵是滿清第二個皇帝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後的陵墓,本名“昭陵”,因位於古沈陽城北,故稱“北陵”。陵區總面積為12.4平方裡。
陵區四周設有紅、白、青三種顏色界樁,其前面還備有擋眾木(又叫“拒馬木”)四百四十二架。陵區南北狹長,東西偏窄。陵區最南端是下馬碑,其北為華表和石獅。石獅之北建有神橋及滌品井一眼。神橋往北為石牌坊。石牌坊東西兩側各有一座小跨院。東跨院是更衣亭和靜房。西跨院是省牲亭和饌造房。省牲亭是祭祀時宰殺牲畜及家禽的場所,饌造房是制做祭品之處。石牌坊之北是陵寢正門----大紅門,此門周圍是環繞陵區的朱紅圍牆。大紅門內有一條南北筆直的“神道”,神道兩側由南往北依次立有擎天柱一對,石獅子一對,石獬豸一對,石麒麟—對,石馬一對,石駱駝一對,石像一對。這些石獸統禰“石像生”。再北,在神道正中有神功聖德碑亭一座。碑亭兩側有“朝房”。碑亭之北足方城,方城正門曰“隆恩門”,城門上有樓,方城正中是隆恩殿,兩側有配殿和配樓。隆恩殿後有二柱門和石祭台,再後是券門,券門頂端為大明樓,步入券門是月牙城,月牙城正面有琉璃影壁,兩側有“磴道”。月牙城之後是寶城、寶頂,寶頂之內為陵寢的“心髒”——地宮。寶城之後是人工堆積起來的陵山——“隆業山”。另在陵寢西側,與寶頂遙遙相對還有一組建築叫“懿靖大貴妃、康惠淑妃園寢”,是安葬太宗眾妃的塋地。昭陵自古就是沈陽重要景區,清代“陪京(沈陽)八景”裡有“北陵(昭陵)紅葉”。金梁在《奉天古跡考》中說:“北陵多楓柳,西風黃葉紅滿秋林,故名北陵紅葉。”
我們用不到2小時,走馬觀花看了昭陵,感覺和明陵建築風格相比,樸實一些,並且有些東北地方特色,比如石牌坊的雕刻所選石材與雕刻的動物形像,少些威嚴,更充滿靈氣。這和滿洲游牧民族草創初期還沒有完全被中原那種帝王文化腐敗的原因吧。陵區古松參天,湖水蕩漾,金瓦紅牆,斑斕耀目。充分顯示出這座封建皇家陵園雄偉的氣勢。“風水寶地”特有的莊嚴,肅榜和神秘,徜徉其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激起思古之幽情。
第六日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今天的目的地是位於市中心的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坐落於沈陽市沈河區中心,為清入關前的皇宮。考慮到開車問路、停車等具體問題。我們決定乘出租車去。沈陽的師傅開車真的很快,又不太遵守交規,隨意行車,車速讓我們感到有些“恐怖”。好在沈陽城市不大,很快就到故宮門前了。門票價格50元,沈陽的老年人標准是70歲以上,估計該市的旅游局認為,現在60歲左右的人是旅游人群的主力之一,如果都享受優惠,損失太大。
沈陽舊稱盛京,在清時又是陪都,故又稱盛京宮闕或陪都宮殿。 沈陽故宮建於1625年,是大清開國君主努爾哈赤時代開始修築,第二代皇帝皇太極繼續修建成。第三代世祖福臨也在這裡即位,即“順治”皇帝。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全部建築計300多間,共組成20多個院落。按其布局,可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以中路為主體,東、西路為兩翼。
中路建築以崇政殿為主體,位於古城的中心部位,這裡是皇太極日常處理軍政要務的地方。殿為五間出廊硬山式,前後有出廊,周圍石雕欄杆,望柱下有吐水螭首。屋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內飾以彩繪,內設貼金雕龍扇面大屏風和寶座,兩側有熏爐、香亭、燭台。殿前有大月台,東設日晷,西有嘉量亭。穿崇政殿左右翊門進去,東有師善齋、日華樓,西有協中齋、綺霞樓。均為硬山布瓦頂。北面是鳳凰樓,原名翔鳳樓,是皇太極的御書房,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鳳凰樓上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鳳凰樓是清初是沈陽城內最高的建築,登高遠望,風景尤佳,“鳳樓曉日”為沈陽八景之一。其北清寧宮,這是皇帝寢宮。清寧宮的兩側有東西配宮。東配宮有關雎宮、永福宮,西配宮有: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是順治帝福臨的生母、才智過人的莊妃的寢宮。寢宮建築體現了東北傳統民居內火炕取暖、三面環炕,在正北供神的特色。
東路建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主要建築是大政殿和十王亭。大政殿原名篤恭殿,重檐八角攢尖式,八面出廊,,均為“斧頭眼”式隔扇門。下面是一個高約1.5米的須彌座台基,繞以雕刻細致的荷花淨瓶石欄杆。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殿內有精致的鬥拱、藻井和天花,殿前的兩根大柱上雕刻著兩條蟠龍,氣勢雄偉。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的地方。大政殿前,八字形東西排列著10座方亭,俗稱“十王亭”。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自北而南,東部依次為:左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藍旗亭、鑲白旗亭;西部依次為:右翼王亭、鑲黃旗亭、鑲紅旗亭、正藍旗亭、正白旗亭。這種格局,讓人想到草原部落遠征時候扎營立寨的格局,畢竟大清王朝也是游牧民族起家。各個亭中陳列著一些清代武器、旗幟、盔甲等。
西路建築為乾隆時代增建,主要是為前來北上盛京祭祖的皇帝讀書休閑使用。主要建築有大戲台和藏書樓文溯閣,閣頂用黑琉璃瓦鑲綠剪邊,整個建築以黑綠兩色為主色調,這源於其藏書用途。藏書樓最忌火,依據五行學說,“北方壬癸水”克火,北方和水色屬黑,因此屋頂用黑色琉璃瓦,寓意水從天降,消滅火災隱患。
和金碧輝煌的北京紫禁城相比,沈陽故宮無論格局、規模和建築水平都有差別,但這座北方民族創建的宮殿,在建築方式和裝飾上有自己的鮮明特色,許多建築屋頂、牆角等都裝飾著色彩艷麗的琉璃裝飾件,據說在建築這座宮殿時候,有一位精通琉璃燒制的漢族工匠在設計之中發揮擔綱角色。而且整個建築更人性化,少了些君威神權的威嚴,更有一種親和力。
我們在故宮閑逛時候,趕上了陰天。在一種北京夏季難遇的涼爽之中,漫步於古代文化之中,真的是一種享受。在大政殿後的殿堂之中,還有一個“沈陽故宮館藏文物精品展”。精美的官窯粉彩、鬥彩、青花和釉裡紅瓷器以及和田玉、青秞玉制品,景泰藍制品讓人目不暇接,古人在這些器物上的花的心血,精益求精的精神,令我們由衷贊嘆。 在故宮邊走邊看,轉眼已是中午時分,該是吃午飯時間了。我們出宮北行,這裡是沈陽著名的中街商業街,在這裡我們看見了“李連貴燒肉大餅店”總店的招牌,進去點了燒肉、大餅和涼菜,我還要了瓶啤酒解渴。燒肉熏得不錯,配上大蔥炸醬,卷在大餅之中,好吃極了。而且這頓簡單、味美的午餐,便宜的令我們感到吃驚,兩個人不到40元!
午後就在中街商業街逛逛,看看南來北往、熙熙攘攘的客流,聽聽年輕人的喧囂,也讓我們和沈陽人一起歡樂。本想乘公交回去,但是商業區單行路和步行街結構,讓我們不知東西南北,最後還是乘沈陽出租飛車回賓館休息。
下午我們特意找人問了明天上高速的方式,還到有關路口親自體驗一番,這也是行車打無准備之戰的經驗之一。晚上在賓館附近的“原香齋”餐館吃飯,這裡以東北菜為主,味道不錯,值得推薦。餐後我們在賓館旁邊的廣場上看到很多孩子和小青年,穿著旱冰鞋在練習速滑。這些孩子都有教練指導,刻苦訓練,他們是中國冰上運動騰飛的希望。東北的家長們為了培養孩子,也真的不遺余力,據說每個孩子的旱冰鞋、服裝就要上千元,每月還要給教練一、二百元培訓費。這在平均工資遠低於北京的沈陽,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第七日—回京
二〇〇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早上結帳後,7點鐘正式離開飯店,出城上京沈高速。今天是雨天,路上車又多,所以得加倍小心。由於昨天問過路,心裡已有了底,我們基本順利以最近的方式上環城高速路,這裡要聲明,之所以沒有用GPS指路,是擔心設備只計算最近的路,而不是最合適的路,按照最近的原則,應當穿市區在上高速,作為在北陵附近的遼寧大廈位置,這是不方便的。
上高速之後,一切順利,從沈陽到我們住的北京西城區復興門附近,總共700公裡左右。我們從沈陽到葫蘆島的前半段路程,基本是冒雨前進,一度還是暴雨,雨中行車,大意不得。好在到綏中附近就雨過天晴,一路順利。特別是過山海關之後,路上由於限行,沒有多少車,好走得很。我們一路上遇到3次安全檢查,只有山海關北的前所站東北警察認真的對每輛車按程序進行了檢查,河北與北京的兩處檢查站看我們車是京牌,且車上是兩個絕不像壞人的老人,就揮手放過我們了。
回到家,大致計算一下,7天下來我們花費了5000元左右,大頭是住、過路與加油費用。每天平均700元,還算劃算。最主要是一切隨意,按照自己的感覺,喜好與體力選擇自己的項目,這才是旅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