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現代文明的遺忘,還是古代文明的靈光,在南方的鋼筋混凝土的叢林中,竟然留下了幾處清新淡雅的小鎮,讓人在如火如荼的大生活中,找到一片滋潤心靈的淨土。
西塘,它的名氣不能與周莊和烏鎮相比,但卻摒棄了些許浮華,些許炒作,些許商業氣息,它更像剛剛發掘的青瓷,靜靜地擱置在那裡,發出幽幽的光。
西塘的動,是輸入性的。粉牆、黛瓦、小橋、流水,如何不讓人留連忘返。無論煙雨蒙蒙的白天,還是華燈初上的夜晚,穿梭在煙雨長廊、古橋、裡弄的游人,川流在河涇裡的首尾相接的烏篷船,勾勒出清明上河圖一般的繁華。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依然有老者入定般地坐在河邊的椅子上,仿佛身邊一切並不存在,嘴裡的煙鬥冒出綿綿的煙,深邃的眼神裡流露著太多的故事。路邊的攤主熱情地邀你品嘗他們的美食,但當你婉拒後轉身而去時,他們眼裡卻沒有焦急,沒有怨氣,嘴邊依然留著真誠的笑,在皆為利往的商戰中,依然保留了一份淡定和從容。透過這些,或許你對西塘會有更深層的領悟。
西塘的靜,是主基調。清晨,霧靄還沒有完全散去,當你從雕花大床上起身,推開那扇穿越歷史的門,你會看到一個沉澱的古城,一道純粹的,沒有絲毫浮躁的風景。
薄霧似紗,輕籠著河涇,千年的河水,還在默無聲息地流淌。灰灰的牆、黑黑的屋頂,各色的瓦當透著先人的夢與祈福,小徑稍有的曲折,讓你的前行充滿了遐想。
很多的門,還靜靜地合著,走在弄裡,走在長廊,走在橋上,仿佛夢游一般。一步步落下,你會不忍踏出絲毫聲響。就這樣輕輕的、緩緩的、如飄般地走過去,盡情地欣賞著一副名副其實的水鄉墨寶,而你,不知不覺間也成為融入風景的畫中人。
漸漸地,人多起來了,起早的居民從容地相互問候著,從河邊人家買幾塊粉蒸肉,和著清晨的美景飽餐,荷葉的清香包裹著米和肉的濃郁,濃淡相得益彰,忽然發現,這並不奇特的小吃,竟然很像腳下的西塘古鎮,靜謐中流淌著靈動,積澱中孕育著繁華,動在靜中,動靜相宜,就這樣沉積著、奔流著,走過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