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西海大峽谷隨感

作者: alicemami

導讀這是我的旅游感想,把自己的感觸寫下來,也算是我的收獲吧。關於攻略部分另已有文章了。大家隨便看看哈。 去年的雪災、地震、奧運會,一系列的不平常氣像和事件,使原本想出去走走的想法被硬生生地壓制了下去。今年暑假,女兒每天一個人在家,不是埋頭做作業,就是做沙發土豆,期間還生了一場病。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所以,千方百計擠出4天的時間,決定帶 ...

這是我的旅游感想,把自己的感觸寫下來,也算是我的收獲吧。關於攻略部分另已有文章了。大家隨便看看哈。

去年的雪災、地震、奧運會,一系列的不平常氣像和事件,使原本想出去走走的想法被硬生生地壓制了下去。今年暑假,女兒每天一個人在家,不是埋頭做作業,就是做沙發土豆,期間還生了一場病。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所以,千方百計擠出4天的時間,決定帶女兒出去旅游。

因為老公不去,只有我帶著女兒,考慮到安全問題,老公限制了範圍:長江三角洲。Ctrip上看了N多的攻略,在中國地圖上選擇,發現中國真的是地大物博,好多地方都想去啊。向網友咨詢了一番,最後決定目的地:黃山。主要因為離上海比較近,適合4天旅游,還有就是,黃山是個成熟的風景區,只要自己別瞎走,一般不會發生人身安全問題。符合老公的各方面要求。回家和老公一說,他就同意了。

四天的假期確切地說從周三晚上就開始了。乘上火車,就像在搖籃裡一樣,女兒很快就入睡了。在臥鋪上晃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上午九點,我們到達了黃山火車站。下了火車,買了地圖,直奔黃山風景區,乘上中巴到山腳,再換大巴上山,一路奔波,深感山區交通不便,道路崎嶇,很多U字型、Z字型的轉彎,人就像坐船一樣,遇到對面來車,還要倒車讓道,而車身外就是山坡,從心裡佩服這些大巴司機的技術,真是膽大心細啊。

一路搖到了半山腰,前方已經沒有汽車可以行駛的道路了。想要再往上,那就要乘坐索道或者干脆徒步了。我們的線路早在出發前就定好了:搭纜車上山,然後徒步走到要住宿的賓館。

纜車一路向上,越來越高,人就像在空中翱翔,穿梭在高山峻嶺之中,腳下是萬丈深淵,兩旁是筆直的、松林密布的高山,遠處是煙、是霧、是雲,繚繞在叢山之中。纜車漸漸向上,進入雲層,剛才的景色逐漸模糊起來,女兒叫道:“媽媽,到處是霧氣,我什麼也看不見了,就像在桑拿!”,我告訴她,我們正在穿越雲層呢!又經過一個動力站,視線明朗起來,雲層被留在了腳下,忽然有一種走出迷茫的感覺,一下子豁然開朗了。到達索道終點的平台,放眼眺望,雲霧似乎就在扶手外,伸手就能抓住,但是伸出手去卻又抓了一把空。好比那些貌似繁華的燈紅酒綠,身臨其中,你抓住了什麼?

過眼煙雲只可遠觀,我們拍了照,繼續前進。我知道,舒適的旅途到此結束了,到賓館還有一段路呢,山路可不是那麼好走的。說實話,究竟有多遠,我也不知道。不過,我只需要明確前方的目的地就行了。做好心理和物質准備,我們上路了。一路上走過幾個景點,有始信峰,黑虎松,北海,不過我們沒有停留,趁著體力還行的時候多趕些路,把時間留給我們要去的地方。來來往往的人很多,有背包族,有旅游團,有老人,有小孩,也有很多外國人,還有挑夫。女兒和我都是第一次看到挑夫挑擔上山,要知道,無論是吃的還是用的,賓館的還是小賣部的,山上所有的用品都是這些挑夫一步一步挑上來的,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女兒看在眼裡,敬佩在心裡,她也知道,和這些挑夫相比,她的累似乎可以忽略不計了。游客們在路邊休息的時候,都自覺地為他們留出道路。相互尊重,這是人性的最本質的表現,沒有監督,沒有條例,是從心裡告訴自己,應該這樣做。這也是黃山裡大家都默默遵守的一條規範。城市裡的規章看得多了,基本都是形同虛設,如果有一天,人們都能夠像這樣自覺自願地去做應該做的事情,那該多好啊!

中午時分,我們到達了賓館,速度比我想像的要快。可能剛開始很有衝勁吧。不過,保持體力是游黃山的關鍵,否則就有連家也回不了的危險。在泡腳、按摩、小憩之後,山裡居然下起了瓢潑大雨。我們一面慶幸及時趕到賓館,沒有淋雨,另一面又感嘆山中的氣像萬千,剛才還在太陽下汗流浹背地趕路,一會就是大雨傾盆。就像人生的道路,說不准什麼時候來個180度大拐彎,自我的定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外因固然存在,但是內因卻起決定作用。等到一切收拾妥當,天也不下雨了,我們繼續原計劃:上丹霞峰看日落。

丹霞峰離賓館很近,拿了小包就上路了,這次長了個心眼,帶上了雨披。登丹霞峰的道路寂寞而漫長,一路上山,只有我和女兒兩個人,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女兒戲稱“兩個人的丹霞峰”。是呀,有時侯,總有些道路是一個人,也必須是一個人走過來的。這條道路有時平緩,有時陡峭,台階兩旁沒有扶手,我心裡把危險等級一下子提高了三級,和女兒手拉手,慢慢向上走,嘴裡還不斷地提醒:“慢點,慢點,小心啊”,女兒也附和著,時而側身調整重心,時而向旁邊粗大的松樹借力,兩個人就這樣一路走來,我們好像更像朋友和同伴,分不清是誰在鼓勵誰,誰在提醒誰。本來嘛,我也是因為她而來,她因為我而來。寂寞的路上有了朋友就不會孤單。lonely和alone 也就這樣搞清楚了。

轉過一個平台,我們終於到達了山頂,層層的山巒、雲海、太陽就像一幅水墨畫展現在我們眼前。女兒情不自禁地對著大山叫道“我——來——了——”,登頂的喜悅把先前上山之路的辛苦一掃而光。我說“值,就一個字”。隨著太陽的西沉,我們都明顯感覺到天氣冷了下來,趁天還沒有完全黑下來的時候我們下山了。下山的路上我們還是遇到了“來者”,女兒還熱心地提醒對方前方有險路。看,“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跟著你走”很有道理啊。其實,你一個人走過的路,也會有人走的,只要方向正確,完全不必為自己的與眾不同而煩惱。

晚餐回賓館的餐廳解決,喝了雞湯補充能量。為第三天進入西海大峽谷做好准備。大峽谷的入口就在丹霞峰旁的排雲亭,而出口便是我們第三天晚上要下塌的白雲賓館。也就是說西海大峽谷需要用一整天的時間走完全程。據網友說,途中只有一個服務站,可以買點食品。這對我們的體力和毅力都是一大挑戰啊。

女兒睡到九點,充足的睡眠恢復了精神,10點,我們帶上食品和水,向大峽谷進軍。按照官方語言,西海大峽谷屬於沒有完全開發的景區,進入大峽谷必須注意安全,下午4點後禁止進入。事實證明,官方語言是需要打折聽的。

粗略地說,大峽谷由下山路和上山路組成,好比V字型,形成“峽谷”概念。其中,下山的路是由兩個環路和一段蜿蜒的下山路組成。而上山的路程比較長,更為陡峭,有的地方沒有扶手,腳下就是懸崖絕壁。整個路程大約15公裡。

帶著“行走於峭壁間”的武俠豪膽和“一看二慢三通過”的最高指示,我們開始了最初的下山路。大峽谷裡的指示牌非常清楚,只要按照標識走,環路是不會轉暈的。環路上幾乎所有的道路都是在岩壁上鑿出來的,棧道或懸空建在峭壁邊緣,或劈開山峰從中間穿過,或直接從迎面山峰的腹中鑿洞而出,蜿蜒曲折,驚心動魄,扶手之外就是萬丈深淵。有時對面的高山近在咫尺;有時走在兩座山峰之間;有時視線又開闊起來,連綿起伏的崇山峻嶺躍入眼簾;有時一座山峰拔地而起,聳立於眼前,好像從天而降。站在平台上,遠處白雲中連綿的山巒、近處高大嶙峋的山峰,一遠一近,一柔一剛,一動一靜,一高一低,彼此相互輝映。一時感覺如臨仙境,忘記塵喧。天空是那樣地藍,時而飄浮著幾朵白雲,太陽慷慨熱情地照耀著我們,抬頭是懸崖峭壁,低頭是深溝險壑,既刺激又有點害怕。我們走走停停,累了就休息,及時補充食物。這裡到處有石凳,不時有大小不一的平台,或拍照留影,或小憩片刻,一路悠閑地走來。

旅行社是不會帶隊下大峽谷的,最多就在入口處眺望一下罷了。所以我們的行程沒有吵鬧,沒有講解,只有看不完的風景、同路的人和對面走來的過來人。大家互通有無,提供自己所知道的信息,提醒著對方要注意的事項,就像孩子走著我們曾經走過的路,而我們將要走父母走過的路,如此循環下去。如果這是必然的,那麼,過來人的善意提醒對我們總是有益的。人生的道路大概也就如此罷。

中午到達谷底,兩個人吃著八寶飯和壓縮餅干,無論味道如何,咽下食物就是成功。因為此時已經沒有回頭路可走了。好比在最艱難、最無助的人生低谷,你只有臥薪嘗膽,堅持不懈,才能繼續前方的道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嘛。接下來的上山路更加陡峭,而我們的腿和體力都已不再那麼強大了,需要加倍的小心和堅持到底的毅力來支撐。開始的上山路非常險峻,幾乎手腳並用著向上“爬”,真是名副其實的“爬山”,就在你的體力幾乎要消耗待盡的時候,一個小平台的風景又使你精神煥發:群山巍峨,怪石嶙峋,那峰巒,那巧石,那奇松,那密林,在我們的面前不斷變幻著,或高峻挺拔,或搖搖欲墜,或郁郁蔥蔥,或幽深蟬鳴。我幾乎想留戀在風景中,不再出山。這使我想起了《哈利波特》第一集裡那面可以看見哈利父母的鏡子,校長登布利多對哈利怎麼說來著?

我們繼續保持勻速前進,不緊不慢地穿梭在群峰之間,盡情地享受著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景。走過一段還算平坦的石頭路,來到了一段沒有任何欄杆,而右手邊就是萬丈懸崖的石階路,一不小心就就滑入深淵的危險。此時我的腿已經開始發抖了,一是走了大半天的山路,已經不支,二來的確是有點害怕,忙叫女兒側身向前,像蟹一樣橫過來慢慢走,我認為這條道路是我所走過的最危險的道路。好在左手邊是矮矮的大岩石,石階也比較寬,只要靠裡走,注意思想集中,一般是不會滑下去的。如果實在不行,就算趴在地上爬過去也是可以的。我們常看見因為累壞了而披頭散發的女孩、因為太熱而打赤膊的小伙子、因為餓壞了而在吃方便面時發出很響聲音的游客,還有因為人小腿短而手腳並用爬山的孩子們。我們不會去嘲笑他、鄙視他,相反覺得這種失態很可愛,因為自己也會這樣,完全能理解別人。平時我們老是說溝通困難,有代溝,有距離,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有時就是那麼簡單。

走過了最艱難也最危險的路後,接下去的山路顯得那麼輕松,雖然還不知道到出口有多遠,但是似乎心裡的包袱已經卸下了。在轉過一個彎後,終於看到了前方山坡上的賓館。看到希望的感覺不言而喻。女兒高興地做了一首打油詩:遠上黃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賓館。停步坐愛松林綠,因為看見小松鼠。希望,總是催人前進。我們一路直奔目的地。到達賓館後,才發現,總台還在160級台階之上。女兒一下子像癟了的氣球,原來的興奮一掃而光,我鼓勵她:“還有最後一點路,千萬不要在將要勝利的時候放棄,那一路的辛苦就白費了。你們**同學不是在考試的時候……”,還沒有說完,她就站起來,說著:“好啦好啦,我知道了。”於是兩人又開始了上山之路。我心裡很清楚,她已經很累了,但是堅持是我們接下來唯一要做的事。我也拉住她的手,一起到達了住宿的賓館。

穿越大峽谷,我們黃山之旅的重要內容,終於完成了。充滿了艱辛、刺激、喜悅、希望,好像走了一段自己的心路歷程,重新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社會。思考著今後的工作、生活、學習,我該怎麼做呢?

這天晚上,我們還一起去看了星星,城市裡的女兒從來沒有見過滿天繁星,開心地數著星星,望著璀燦星空,我也仿佛回到了小時候在陽台上看天空的日子。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壓力暫時離我們遠去。

第四天早上,預約4點鐘的 morning call 准時響起,不遠處光明頂的日出正等待著我們呢。兩個人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旅程。這是我們在黃山的最後一天,將需要花費半天的時間下山趕火車。

光明頂是黃山一大景點,海拔1860米,是觀看日出的理想地點。我們到頂時,已經是人滿為患了,靠欄杆的位置早就被人站成了3-4排,我們更換了好幾個看點,才在一個斜坡上找到個還過得去的位置。天空漸漸亮了,但是還沒有看到太陽,身邊的兩個人嘀咕著“天都亮了,太陽還沒看見,看不到了,看不到了。”便准備動身離開了。我們看到這個空子,趕緊鑽進去,女兒站在扶手上,我從後面托抱著她,大約過了2、3分鐘,我們聽見了一片歡呼聲,女兒探身透過前方的松樹,也叫了起來“看見了,看見了,怎麼在雲層下啊,像猴子屁股!”周圍的人聽了,笑起來:“是呀是呀,猴子屁股!”紅彤彤的太陽像一個圓盤,從雲層裡升了起來,帶來了嶄新的一天,黑暗、寒冷都留在了過去,黎明的曙光也帶來了光和熱,我們猶如脫胎換骨一般,女兒興奮地拍著照,感嘆著自己的幸運,可以看到山中的日出。是呀,要不是原來那兩個人的放棄,我們也許還看不到呢。真可謂“做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回到賓館,整理好行囊,我們兩個踏上了漫長而充滿期待的回家之路。從賓館到索道需要徒步行走2小時,再乘坐纜車下到半山腰,然後需要乘做下山大巴到山腳,從山腳再換乘中巴,經過65公裡後,才能到達火車站。

負重登山2小時,我的肩膀已經開始疼痛,聰明的女兒幫我找出兩塊小汗巾墊在背帶上,我的感覺好多了,心想女兒就是好,貼心小棉襖啊。一路走來,看到了著名的景點飛來石、孔雀松。黃山到處是風景,孔雀松就是我們隨便坐坐而“坐”來的。過路團隊的導游指著我們休息平台身後的一棵松樹介紹:“這就是著名的孔雀松,畫家劉海粟曾經七上黃山畫此樹。”我和女兒會心一笑,出發前我就和女兒說了,一路回家一路看,黃山處處有美景。

終於到達了索道站,索道上的風景別有一番味道,回頭看看自己走過的路,看到白雲依然在山中漂浮,那樣悠然自得,我們情不自禁地和黃山話別:再見啦,美麗的黃山,我們以後還會回來看你的!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