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舊稱喀什噶爾,突厥語“懸崖樂園”的意思,這點,我看到喀什古城高台民居時毫無懷疑。《漢書 西域傳》中稱為疏勒,古時西域三十六國之一。作為古絲綢之路南道上最重要的交通驛站,喀什噶爾是歐亞大陸各種文化衝突融化之地,典型的中亞東方古城,繁榮、發達。
時至今日,喀什,依然保留了完整的維族特色和遠古中亞風情。那迷宮一樣縱橫交錯的老城小巷,長長睫毛在臉上投下一排陰影的維族美少女,從身邊神秘飄過的蒙面紗的女人,到時間就放下一切全心禮拜的伊斯蘭信徒,小街深處打制銀器的匠人,高台民居手工陶器的藝人。。。難怪別人說,不到喀什,不算到過新疆。
今天,隨著紅旗拉甫,吐爾尕特邊境口岸的開通,這個連接歐亞大陸的重鎮,重新變得活力四射。
喀什,這個從歷史十字路口走來的古城,今天再次煥發無限生機。很神奇的,連我這個在吐魯番病倒,,然後在去往喀什的22小時火車上昏睡不停的人,在走下火車踏上喀什土地的剎那,也奇跡復活,就此,開始我在新疆大地生猛的行程。
開始,我想用大段的文字,詳細記錄我在喀什的每個意外,每個驚喜和每個發現。但到了今天,當我敲字的時候,那些細細密密的瞬間,都永遠定格為美好的畫面,保留在記憶深處。我無法描述那些細節,只記得,那濃濃的暖橘色的基調,橫七豎八的線條,似雜亂,卻生動,間雜點綴的亮色,一點,一點,讓人忍不住打量,再打量。
這溫暖的基調,讓我萌生若干年後再去拜訪的念頭。去看青年旅館老宅敞亮的中庭,慵懶的靠在榻上,聽南來北往各國的驢們閑聊;去看動物巴扎依舊用手勢交易的買賣人,和賴在地上死活不肯上新主人貨車的強驢,以及用繩子欄起排排隊吃青草的羊兒;去看街頭烤馕人對你展開一個微笑,無聲的邀請你嘗一嘗;去看清早馬路邊大鍋裡沸騰的羊湯中沉浮的羊頭,想像一下鮮美之極的味道;去看並不明亮的工匠鋪裡各色手工敲制出的生活用具或者裝飾掛件;去看艾提尕爾清真寺旁那家精致的冷飲店,我們在明晃晃的太陽下躲進店裡,度過多少愜意時光和享用了多少美味的酸奶及冰淇淋;去看大巴扎裡賣奧斯曼的女人,熱切的拉著你,比劃自己的眉毛,用最原始的肢體語言兜售這神奇植物;去看路上大大眼睛洋娃娃一樣的孩子好奇的打量你,試探著和你說哈羅,當你舉起相機給他們拍照,會笑著擺POSE,回看照片時哈哈大笑,然後說謝謝。。。呵,寫下這些的時候,我的心充盈而溫暖,開始懷念這復活之城!
P.S.當我費力寫下這些字的時候,心情是很沉痛的。回想起在新疆遇到的每一張善良、溫和、好奇、微笑的臉龐,他們讓我的旅程充滿溫暖和欣喜,難以想像,為何見到今日新聞裡那些血腥暴力的場景。我很難過,好像一個驢友說的:美麗的維族少女啊,為何你不願和我們做一家人!
預告:西行漫記(6)我是團長,我的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