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上兜了圈,到了城北的玉泉觀。
天水是個好地方,這舊時西北邊域,否則不會各路人馬都相中此地,在此集聚,安營扎寨。
玉泉觀,現在的規模還不小,觀名因了裡面的一眼甘泉。嗯,水頗清洌,嘗了下感覺似有點鹹味,守泉人說,此泉有五味,你嘗出是某味便說明如何如何。又一說泉水能治眼病,被稱為“明眼泉”,好吧,弄些抹抹眼皮,看能不近視不:)。說是元時,邱處機弟子梁志通於此築庵修洞,終老於此。洞(有點窯洞的味兒)在泉下的西南側,名“玉泉仙洞”,為蘆、梁、馬三真人(有何事跡?)坐化之地,舊時秦州八景之一。
觀處城北天靖山麓,依山層級而建,有些氣勢。轉抄一段:“中軸線自下而上,有山門,遇仙橋,通仙橋,青龍殿,白虎殿,人間天上坊,玉泉閣,第一山牌坊,三清殿,山頂有小廟,傳為明魏忠賢生祠。側邊有雷祖廟,三官殿,諸葛祠,托公祠,三清閣,選勝亭,靜觀亭,蒼聖殿,玉泉井。井上有六角亭。三清殿梁上墨書題記“明嘉靖三拾陸年歲次丁酉季冬重建”,第一山牌坊墨書題記“嘉靖三拾柒年建”。亭台高下,碑碣遍山;林木蓊郁,曲徑深幽。春來雜花叢生,碧草蒙茸,游人至此,流連忘返。”
“山頂有小廟”?不曾注意。兩處“梁上墨書題記”依然分明。“碑碣遍山”,多有誇張,也許現在都集中在了玉泉觀下的碑廊之中?蒼聖殿,從圖上看,舊時規模不小的建築,現已不存。中軸線之東側幾組建築,現為辦公之所。
山上的道士,蠻有趣,多瘦瘦小小,冠戴齊整。見舊築古樹,頗是蒼郁,自得拍些照片。有個道士不樂意了,嘰哩咕嚕著,後來有些發急,笑看著他,卻又不太好意思了,轉身而去。也許在想,只拍照片,沒點香火:)
山左下的勒馬關帝廟建築也很有特色。但山上兩孔窯洞作的殿堂門卻鎖著。

(山門)

(人間天上)

(玉皇閣)

(三清殿前)

(從玉泉觀看山左下的勒馬關帝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