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並不是我開始的選擇,出發前的晚上,我才決定了去鼓浪嶼,電話裡美華那個姑娘溫柔的聲音,熱情的反饋,讓我最後決定選擇去那走走,反正我也就是想離開這個城市,找個地方發呆。 廣州到廈門,一個小時的航程,很快到了鼓浪嶼的碼頭,上了岸,先是一陣的喧鬧,那刻我真有逃回去的想法,還好一轉入小巷,一切馬上變得幽靜。沒有地圖,其實就算有地圖,對於最不會看地圖的我來說,也是等於沒地圖,對著路邊的街邊地圖信息,使勁地看,還是不知道什麼方位,順其自然了,反正有的是時間,晃悠晃悠吧,筆山路,內厝沃街,沒想到就到了雞山路,到了美華,美華的鐵門都纏繞著青藤,大院空曠,一個老先生在太陽傘下睡著,很是安靜,我決定就此住下。
洗漱休息了一下,四點多,想著出去亂走走,看看傍晚的鼓浪嶼是什麼樣的一番景色,由於實在沒有方向感,出了美華,我還是選擇了左邊的路,因為我剛剛就是順著這上來——內厝沃街,這邊是尋常百姓的住宅小區,老房子少了點,但是更多了些普通尋常百姓的生活氣息,穿過一個隧道,馬上是一陣吵鬧,原來,不經意中,我來到了商業街——龍頭路,傍晚,賣海鮮的全都在路邊擺著小攤,這讓我想起了老家,老家也是離海邊不遠,因此一到了下午4點多,上午出去打海鮮的就出來叫賣著。討價還價,也是自有一番生活滋味。龍頭街是旅游團的聚集地,到處人聲鼎沸,街的兩邊也布滿了賣特產的小店,賣旅游紀念品,賣小吃的,各種各樣,對於網上流行的什麼張三瘋奶茶店,我倒沒什麼興趣,不過,從賣海鮮的市場一出來,就看到了這家傳聞中的大名鼎鼎的奶茶店,店前面聚集了很多慕名而去的人,我是不習慣湊熱鬧的,因此,我遠望了一眼,繼續往前走,來到一個古董店,老板50歲左右,穿著西褲襯衣,系著領帶,領帶還別著古董別針,很是老紳士的樣子。對於古董我是沒什麼研究,不過對於老飾品,我倒是一向很是喜歡,出去哪都會淘一些,在一堆舊飾品中,我淘了一條意大利的不鏽鋼項鏈,居然不貴。店裡很多西洋古董,計劃著改天再來好好淘淘,可惜,這次之後,我就再也找不到這家店。最後一天,我用了好幾個小時在龍頭路尋找它,也是一無所獲,對於念念不忘的各種古董飾品,也只能是留存記憶。有時就是這樣,你錯過了,就是難以找尋到。或許我再次找到,也不一定會買什麼東西。
在龍頭路的一個小巷頭,是免費的音樂廳,這裡每天都有免費的音樂給大家欣賞。今晚是島上一個音樂學院的學生進行表演,女生們都穿著華麗的裙子,男生們都穿著筆挺的西裝。成熟的衣服裡面是很稚嫩的一張張孩子的臉,他們很是認真地唱著,無論怎麼樣,他們都在唱著他們的歌,享受著他們的音樂。我想住在鼓浪嶼的人們是幸福的,小島本來就是安靜,游離於物質和精神的邊緣地帶,而這樣的地方,又處處在顯示它的音樂底蘊。讓島上的人們在精神上有更多的享受和依賴!
聽完音樂會,沿著龍頭路往泉州路走,在街邊的小店要了一份煎海蠣,其實就是我老家的蠔仔烙,做法大致一樣,只是沾的配料不一樣,這裡的人沒有點魚露和白胡椒粉的習慣,老板平時是做復印生意的,由於是長假,看到游客多,就兼著做小吃生意,看他那不嫻熟的手藝,突然想著,其實那天我真沒工作了,開個什麼小吃店,沒准我也能蒙了人。跟老板要了一瓶啤酒,現在怎麼也算是有酒有海鮮了,心裡頭祝福自己:快樂!這樣,我度過了一個屬於我的節日!想起今天一大早,老媽就給我來了電話,叮嚀我吃雞蛋,是滴,這樣的日子老媽當然是最清楚了,是她懷胎十月把我帶到了這世間,這養育過程的艱辛,也只有她最清楚,只是,作女兒的我,好像長這麼大了還是要她操心著叨念著....
9點,走在回美華的路上,一路可以說只有我一個人,街燈相伴,安靜得讓我真有些害怕,害怕這小巷中會突然闖出什麼人來,不過,事實證明,我的這種擔心是多余的,鼓浪嶼的夜是安靜的,鼓浪嶼的夜也是祥和的。
住在美華的人都是早睡的,是否早起,我是不知道得,不過,第二天我倒是起了個大早,因為我決定去海邊看看,看看清晨的大海,也看看海邊的菽莊花園,我知道只有清晨,海邊才能讓我獨自享有,慢慢發呆。清晨的鼓浪嶼,清新,到處是鳥鳴聲,從美華前面的路一直走,就來到了海邊,果然,此時的海邊靜悄悄的,偶爾見到一兩個人在海邊走著,他們一定跟我一樣,想在清晨享受著大海。沿著海邊來到了菽莊花園,清晨的菽莊花園,安靜祥和,我坐在鋼琴博物館下面的四十四橋處,左邊是海水,右邊是池水,左邊是洶湧的,右邊是平靜的,一動一靜,相得益彰,海風輕撫,聽著海水池水流淌的聲音,仿佛感覺到落地窗裡鋼琴的沉吟....望著濤濤海水隨風晃動,多日的躁動煩悶也在霎時間平靜下來。
烈日直曬,游客也漸漸多了起來,我再一次選擇了遠離人群,回到了美華,一樓傳來了悠悠琴聲,美華的日子就是這麼寧靜,又好像有那麼點神秘。清幽琴聲,也是一種心的享受!今天剛好是美華的安息日,在傍邊的教堂舉行唱詩會,我決定也體驗一下,雖然我不是他們的教友,但我知道他們會歡迎我,不會吝嗇於與我分享他們的歌聲。美華原來是一位牧師用畢生的精力修建的一座三層的石頭洋房,起初是教會,後來改為女子學校,現在為療養院,在平時,也作為教會的學習基地,因此,住在這裡的日子,我看到了很多教會的學員,他們總是會很親切地跟我點頭問好,微笑,感覺好像就是那麼簡單。有信仰的人就是有所寄托。下午三點,唱詩班的時間開始,來自馬來西亞的文老師首先跟大家分享她的教學心得,希望大家要開心地唱歌,用心地唱歌才能真正跟別人分享歌中的快樂,感染別人。文老師邊彈著吉他,邊教大家唱歌。聖歌都是比較琅琅上口,旋律也相對簡單,但總是能在簡單中給大家一種心的寄托和安慰,我跟著學了好幾首!是滴,“為什麼為什麼要煩惱,為什麼為什麼要埋怨,放下我們的包袱,飛翔去,喜樂,喜樂,我們要永遠喜樂...”(待續)
(窗)

(老房子)

(窗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