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現代大文學家茅盾的故鄉,典型的江南古鎮。孔橋石徑,碧水輕舟,吳儂軟語中,好一派物我相安的和協與安寧。
現存的古鎮,多為舊時繁華富庶之地。烏鎮的富庶,從其舊街巷的規模便可以想見。以現在人的眼光,烏鎮的街面寬僅3米,既行不得車,又跑不得馬,委實是狹窄。而烏鎮以區區一鎮,卻能以江南古風引萬千游人遠來駐足觀瞻,實因其多少年來不為時事所遷,始終能夠保持著古鎮的原汁原味。
烏鎮人似乎並不想突出舊時有某族某君的顯耀,而意在以整體的景致一展江南古韻。不知是有意布置,還是因為游者的大意,我看這裡的大宅其實並不少,但除了茅盾故居,一處又一處的大宅子居然不按當年的面貌陳設,卻被用作為各類介紹舊時民俗的陳列館,如“江南百床館”、“烏鎮民俗風情館”、“木雕館”、“錢幣館”……游人們陶醉於民俗民風知識的認識與理解,而不知原屋主姓氏名誰。然而,沒有名宅卻並不妨礙烏鎮留給游人以殷實富裕的感覺,以舊時烏鎮的行市各有所置,當使游人小瞧不得。
烏鎮的很多東西確實給人原汁原味的感覺:繅絲、織紡、染布、制筆,全然是按舊時的工藝。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被特地請來,向游人演示當年的土法操作。
窄窄的小巷,隱隱飄來釅釅的酒香,那是烏鎮有名的“三白老燒酒”正在釀制。
烏鎮當街的門面很多,而人們卻不急著做生意。一如碧波蕩漾、輕舟漫搖,這裡的人們總是從從容容、穩穩當當,老人們或逗鳥、或養花,或聚坐在街心的廊椅上捧著茶壺說東家聊西家。或眯著眼看不知看了多少遍的本地花鼓戲。演戲的,雖然土腔土調,卻著實賣力。鑼聲鎖吶響起來,這一邊的皮影戲開演了,又是一番原汁原味的情調……
烏鎮的人啊,真羨慕你們如此從容,如此堅守著自己心中的恬淡,又為人們久久演繹著一份記憶、一個難以忘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