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伊金霍洛旗(響沙灣游記)上篇

作者: 小組長

導讀穿越伊金霍洛旗 (響沙灣游記) 上篇 內蒙古,中國的第二大高原。東起茫茫的興安嶺,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東北、華北、西北,毗鄰八省區,接壤俄羅斯、蒙古國。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豐美的草場、肥沃的農田、廣闊的水面、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和無窮的地下寶藏,素有 “ 東林西鐵、南糧北牧、遍地礦藏 ” 的美稱。八月十五日上午,從上海飛往包頭,我 ...

穿越伊金霍洛旗 (響沙灣游記) 上篇

內蒙古,中國的第二大高原。東起茫茫的興安嶺,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東北、華北、西北,毗鄰八省區,接壤俄羅斯、蒙古國。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豐美的草場、肥沃的農田、廣闊的水面、眾多的野生動植物和無窮的地下寶藏,素有 “ 東林西鐵、南糧北牧、遍地礦藏 ” 的美稱。八月十五日上午,從上海飛往包頭,我計劃用一周時間以內蒙古包頭為起點游走達拉特旗、伊金霍洛旗,感受內蒙的自然風光並一路直下穿過陝西。包頭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與呼和浩特市相鄰,西靠巴彥淖爾盟,北與蒙古國接壤,南瀕黃河與鄂爾多斯市隔河相望。

原想當天下午去包頭市中心的賽汗塔拉草原看看,據介紹它是全國唯一的都市草原,城中有草原,草原中有城市,獨具特色。不料天公不做美,出租車從機場一出來就下起了瓢潑大雨,只得待在東河汽車站的小飯館裡吃飯等雨停,誰知大雨下了約有兩個多小時一點也沒有停的意思,只好起身再叫了一輛出租車(40元)去包頭火車站買第二天08:30去響沙灣的火車票。火車站女售票員說包頭至響沙灣的火車早已經停駛了。咳!看來網上的攻略不一定准確哦。

雨還在不停地下,火車站的賓館標間全是60元一天不算貴,想想住在裡面也沒有事可干,還是先自己乘長途汽車去達拉特旗鎮,這樣離響沙灣就很近,第二天去也很方便些。

包頭火車站有1路公共汽車去二旅舍汽車總站(昆都侖區),只要一元錢車費約開了40分鐘,坐在公共汽車上一路觀賞著兩旁的景色,感覺市區的道路很有特色,很寬大,全是筆直的馬路像個方格子網絡,直來直去,哪像上海市區的道路即窄又彎彎曲曲。司機大姐解釋說包頭的道路過去全是蘇聯人設計,所以又寬又直,哈哈,怪不得呢!

二旅舍汽車站算是包頭市一個大的長途汽車站,去鄂爾多斯達拉特旗鎮的班車只需12元車費,行駛兩個多小時,到了達拉特旗汽車站已經是17:30分,便在汽車站旁找了一家“天通酒店”入住,標間大床房80元,裡面設施很不錯,服務也很好。晚飯在酒店裡吃了“紅燒羊肉”和“家燉鯉魚”,特別是“家燉鯉魚”這道菜非常鮮美。上海人一般都不吃鯉魚,嫌它肉質粗糙又腥氣,可內蒙古的鯉魚味道卻截然不同,我猜主要它是生長在黃河的上游,魚兒生長的水質是很講究的哦。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早已雨過天晴,太陽出來了!吃罷早餐退了房,背上行囊上了一輛出租車直奔響沙灣(車費35元,討價還價的,有20多公裡路)。

響沙灣,地處沙漠邊緣,是國家AAAA級景區。它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中部,屬於沙漠類自然風景區,它是親身體驗滑沙樂趣、感受大漠風情的絕佳去處。



(它是親身體驗滑沙樂趣、感受大漠風情的絕佳去處)

從停車場就可以遙看到遠方浩瀚的庫布其沙漠,由於很少見過沙漠的緣故當時我也小小地激動了一把,出租車司機人還挺不錯,指導我在哪裡買票以及具體細節等。景區的大門票40元,如果要乘纜車來回需40元,時間不多的話強烈建議多掏點錢坐纜車,擺渡車來回每次5元。據景區的標牌介紹:響沙灣背依大漠龍頭庫布其沙漠,面臨罕台大川,又名“銀肯”響沙。沙高110米,寬200米,坡度為45度、呈彎月狀的巨大沙山回音壁綴在大漠邊緣,是一處珍稀、罕見、寶貴的自然旅游資源。神秘的沙歌現像吸引著中外游客紛至沓來,沙響妙音春如松濤轟鳴,夏擬蟲鳴蛙叫,秋比馬嘶猿啼,冬似雷鳴劃破長空。關於響沙的成因眾說紛紜,科學工作者進行過多次科學考察得出的理論有篩勻汰淨理論,摩擦靜電說,地理環境說,“共鳴箱”理論等等莫衷一是,響沙之謎還在探索中。

我沒有乘擺渡車而是背著行囊徒步走向沙漠,沿途可以看到遠方的沙山和黃土地,這種景色很讓我驚異!僅僅隔了一條干涸的河床,河床的一邊是帶紅色條紋的岩石和干土,另一邊就是無邊無際的浩瀚沙漠,一條河溝成了沙漠與內陸的嚴整邊界,同時可以看到遠方有個鐵路橋,橋上還不時有火車通過。那條路盡頭是一個綜合服務區,有酒店、賓館、小商店、工藝品商店等等。沙漠這種不毛之地說實話哪有什麼真正的工藝品?所以裡面賣的工藝品都是雕塑、首飾、蒙族器具等等跟沙漠毫不沾邊的東西,唯一算得上還有點聯系的是沙漏,顯然那沙漏的沙子也不是沙漠的沙子,於是什麼也沒買,其實我最後臨走的時候用一個礦泉水瓶裝了一瓶沙子回來,沙漠的沙子很細很純,不同於建築用沙,所以我覺得還是很有紀念意義的,達到了紀念目的又沒花錢。

走到山坡盡頭,抬眼望去,茫無際涯的沙海起起伏伏,大小不一的沙包高高低低,而且紋路清晰,棱角分明,無一根雜草,一塊亂石,一直延伸到視線的模糊處。我想,怕是與素有沙漠王國之稱的內蒙古其它大沙漠接軌去了。



(茫無際涯的沙海起起伏伏,大小不一的沙包高高低低,而且紋路清晰,棱角分明)

沙子在陽光的照射下有點燙,剛剛走上沙堆的時候,一些游客發現了鞋子漏進沙子和陷入沙地的問題,於是就去當地小攤租鞋套,鞋套就是粗布縫的一個套鞋的布袋,口上可以系緊。事實上沙漠挺干淨的,干燥的沙子不大會粘腳,穿上布套後反而降低了抓地力,也降低了行動能力,走起路來總是會後滑,很容易發生走一步退兩步的狀況,那時候你就會干著急,搞不好還會脫掉的。

從綜合服務區至沙灘活動區,中間有一條寬闊的河床,一定要坐纜車問題就在這條河床上,這個河床是分界,而整個河床可以說相當深,有四五十米的樣子,一側是綜合服務區,另一側就是沙漠了,纜車橫跨這兩側,坐纜車可以從高處俯瞰兩側的風景,還免去走階梯、跨河床、再上階梯的痛苦;如果不坐纜車,一般還要經受猛烈太陽的照射的考驗,因此旅行團游客都選擇乘纜車。我號稱是一頭獨驢,當然要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徒步沙丘,否則“名氣”也沒有啦。一步一步向河溝底部走去,沙路呈40度的角度,走起來有點危險但卻很興奮,一路叫喊著往前衝。

底部的河床,約有200米寬,沒有洶湧的河水,只有幾條兩米來寬的“小溪”,河灘上有許多駱駝和馬匹在悠閑地啃著草,見我來到它們身邊拍照也不驚慌,顯得無動於衷,看來它們早已見慣了過往的游客。躍過“小溪”來到沙山腳下,見到了N多的沙灘越野車。響沙灣的沙坡真的很高很高啊,呈45度角斜坡,爬了半個小時才總算爬上去,累的氣喘噓噓,屁股坐在燙呼呼的沙地上,一口氣喝了整整一瓶礦泉水!我掬起一捧細沙,凝眸端詳,卻是燦如金,細如粉,撒得出一片黃亮。但它確實是沙。沙子捏不成團,留不下形,這些,響沙灣都言而有信地做到了。脫了鞋赤腳走在沙子上,一股熱流從腳心傳遍整個身體,就像泡了一個熱澡,非常舒服。走到沙丘最最頂部,順勢躺下。望著藍藍的天空,享受著陽光的沐浴,聽著風吹沙飛的沙沙美妙旋律,感受著沙礫與皮膚間的摩挲,好是愜意啊!



(河灘上有許多駱駝和馬匹在悠閑地啃著草)

大沙丘上就有很多娛樂項目可以供你玩:沙灘車、沙灘裝甲車、沙灘摩托車、沙漠滑翔傘、滑沙車等等,不過其實大多都不太有意義。見前方有人在騎駱駝,我也想去試試。



(大沙丘上就有很多娛樂項目可以供你玩)

駱駝隊就在山坡上迂回著往上拱,用嘈雜的腳蹄畫出一條條弧線,倒也見些風味。騎駱駝游沙漠我認為比較起來時是最有意義的項目,此項目分為A(40元半小時)和B(60元一小時)兩條線路,我選擇了一個小時的項目,騎駱駝的時間長點才過癮嘛。景點門口驗票的蒙古大叔見我輩著那麼大的一個背包和三角架很是詫異,因為沙山上基本上全是空手乘纜車上來玩的旅行團游客,很少見到背著登山包攜帶裝備爬上來的“神經病”游客。他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嚴肅地對我說道:“你背這麼多東西是不能騎駱駝,很危險的,就把東西放在我這裡吧,回來再取!”我很高興地答應了。蒙古大叔接著又說:“你一個人要等一下,我要找一個騎駱駝的旅行團隊,你跟在他們後面一起走,否則你一個人去會迷路的。”最後,蒙古大叔找了一個20多人的“歇聽唔歇綱”(粵語:能聽懂一點但不能講)的香港團,讓我騎著駱駝跟他們後面一起進沙漠。哈哈!爽啊!

加入了“香港團”的行列,做起了騎士。昔日的沙漠之舟,如今也與時俱進地走進了旅游圈,成為旅游經濟的一個組成部分,這實在是時代的造化,我為它們高興。那一望無垠的沙漠有著無言的震懾力,我沉浸於其中感慨於其中。沙子是那麼純淨、細密,從頭到尾都像雪粉一般,不知綿延到哪裡才告一段落?沒有一滴水,看不到一點植物,如果一個人走在裡面確實很容易迷失方向。聽當地人說:過去有一個女游客不聽勸,獨自徒步走進沙漠深處迷了路,等找到她時已經變成了“木乃伊”,誰知道故事是真是假?自己畢竟身臨了這方奇特之地,見到了沙,又踏進了漠,而且還對響沙的成因有了種種考證、推測,倒也心中釋然,沒有枉來一趟的遺憾了。



(昔日的沙漠之舟,如今也與時俱進地走進了旅游圈)

從綜合服務區至包勝高速公路路口有5公裡路程,走路約要一個小時,路兩邊的沙地上生長著稀稀拉拉的綠色植物,那可是內蒙人用手工一棵一棵種下治沙的紅柳啊,別看它們現在稀稀淡淡的,只要堅持不懈地種下去,總有一天會覆蓋整個沙漠。

穿越伊金霍洛旗 (上、下篇內蒙游記)點擊進入可觀賞80張內蒙照片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