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休完婚假回到佛山,還剩下幾天假期,實在無聊,左思右想最終把視線定格在近在咫尺的陳家祠。現在廣佛同城搞的轟轟烈烈,得益於上任佛山市長的佛山一環,拉近了佛山與廣州的距離,從佛山到廣州僅需半小時車程。我和老公自駕到廣州坑口地鐵站,乘地鐵1號線,大約4、5站在陳家祠下車。陳家祠10元錢的門票也算合理,比起佛山祖廟的20元來說,值!
陳家祠,又稱陳氏書院,建於清光緒14年(1888年),是廣東省72縣陳姓族人捐資興建的合族祠,為各縣陳姓宗族子弟赴省城讀書應考、訴訟、議事等事物提供臨時居所。陳家祠占地面積不大,只有15000平方米,主體建築6400平方米,但是它的建築裝飾非常精美,它巧妙運用了木雕、磚雕、石雕、灰塑、陶塑、鐵鑄和彩繪等裝飾藝術,可謂民間工藝的璀璨殿堂。郭沫若先生曾賦詩稱贊:“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十年書。”
陳家祠呈正方形,是一個三進式院落,整個建築都是青磚堆砌而成,是典型的嶺南民居建築風格。從門外仔細端詳,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兩扇厚重的朱漆大門,上面赫然聳立著兩尊門神,紅臉的為秦瓊,黑臉的為尉遲公。要說這門神還大有來頭。相傳唐太宗夜不能寐,夜夢鬼魅纏身,秦瓊及尉遲公就為其寢宮守衛,那些牛鬼蛇神們懼其勇猛,再也不敢來騷擾唐太宗。後人就把秦瓊及尉遲公作為門神以保家人平安。再看它的屋檐及外牆,都由磚雕裝飾,而房脊則以陶塑及灰塑刻畫。其圖案主要都是反映希望陳家子孫興旺,福祿雙全的內容。比如屋檐上一般都雕有葡萄,寓意就是多子多孫。
而陳家祠的石雕精美絕倫,並巧藏寓意。真正體現了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比如正門左側石雕從左到右分別是:“寶鴨穿蓮”、“蟾宮折桂”、“麒麟送書”、“爵祿相聚”、“英雄圖”,寓意陳家子弟金榜提名,人才輩出,建功立業,爵祿共享。寶鴨穿蓮:由蓮花、鴨子為題,蓮鴨諧音連甲,穿是中之意。在科舉殿試中,狀元、榜眼、探花稱一甲一、二、三名。寶鴨穿蓮比喻學子在殿試中連登榜首。蟾宮折桂:《典略》曰:“兔者,明月之精。”又因傳說月中有兔、桂、蟾,故又稱玉兔、月桂、蟾宮,所以用兔隱喻蟾宮折桂,即科舉高中。麒麟送書:傳說孔子將出生時,有麒麟光臨,口吐玉書,孔母用絲繩系於麒麟角上,不久孔子就降生了。麒麟送書寓意人才輩出。爵祿相聚:雀、鹿構成。雀、鹿諧音爵祿。雀鹿相聚意為加官進爵,爵祿共享。
正門右側石雕從左到右依次為:“太師少師”、“爵祿封侯”、“封侯掛印”、“一品清廉”。寓意陳氏家族世代為侯,加官進爵,為官清廉,受人敬仰。太師少師:太師、少師是中國古代的官名。太師與太傅、太保合稱三公,是朝中共同負責軍政的最高長官。少師與少傅、少保合稱三少,為輔導太子的官員。以大小獅子為圖案,獅與師諧音,隱含官高位顯之意。爵祿封侯:傳統寓意紋樣,由雀、鹿、蜂及猴取掛印構成圖案,雀、鹿、蜂、猴與爵祿封侯諧音。封侯指被封為侯爵,意為受帝王賜封侯爵之位。封侯掛印:圖中大印掛枝頭,印即指官吏的印章,也稱帥印、官印。蜂、猴與封侯諧音。封侯掛印意即古時帝王賜爵授印予臣下,隱喻高升之意。一品清廉:品是古代官吏的等級。一品為朝廷最大的官員,朝服徽標是鶴。青蓮與清廉諧音,意喻一品當朝,為官清廉,奉公守法。
走進陳家祠,其各層院落大多都擺放有八仙桌,很多游人或者本地老人們都坐在那裡悠閑的談天,這種情境讓我浮想起唐代詩人李涉那首頗為有名的《題鶴林寺僧舍》:“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閑。”也許提起這首詩大家都不是很熟悉,但是那句著名的“偷得浮生半日閑”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想想古人這種悠閑的生活方式真是羨煞我們這些現代人。
這次陳家祠之旅讓人體會最為深刻的就是嶺南文化的博大精深,包括其建築形式及文化藝術。作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的確有“古祠流芳”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