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牽夢繞的麗江,終於就要去了。
飛機是8:20的,按捺不住興奮之情, 我6:40便出門了。從家到機場一般需40-50分鐘,但清晨的道路非常通暢,只半個小時便抵達。辦妥登機手續後開始耐心地在候機廳等待。拿出《麗江的柔軟時光》翻閱,讓心離麗江近些再近些。書是已翻讀了無數遍,勾勾畫畫,心底早被她溫暖了無數次,然而每一次的翻閱總會有些不一樣的感覺。
早晨的機場依然忙碌,人頭攢動。暑期也是一個旅游旺季。在我之前出發的有桂林、廈門、蘭州、重慶,送走了一撥又一撥。國內航班還實行等客,即便是到點了,該起飛了,有客未上機仍會等待,可是這種做法也延誤了其他遵守時間的乘客。負責登機的工作人員每次都要一遍遍地高聲呼喊:“前往**的乘客可以登機了。”、“還有沒有去**的乘客?”有點聲嘶力竭。我不知道上航為何還要用如此古老的方法,可還真有不少人在他的呼喊聲中姍姍來遲,磨磨蹭噌的。唉,人呀!
終於起飛了。歷時2小時45分鐘飛抵昆明。我的票雖說是直飛麗江,可必須在昆明經停。1小時10分後我踏上了麗江的土地。
在網上查詢了到古城的交通,可坐機場大巴。然而出機場遍尋不見,只有小面包車。見我東張西望的,一旁帶墨鏡的大哥發話了:“坐不坐機場大巴,到市區的。”哦,原來如此,可是這大巴二字?唉,不必咬文嚼字了,有得坐就不錯了嘛。15元錢半個小時到市區,然後再花7元打車可以到古城。小巴下來後立馬有一群婦女蜂擁而至,把車團團圍住,每人手裡拿一張名片,推薦坐她的車。我看了下周圍的那些出租車,車況不錯,都是全新的桑塔納。我隨手拿下一張名片跟隨那婦女上了車。名片正面印有司機的姓名、電話、車牌號,反面則是旅游線路的推薦,如果需要去的話可以提供包車服務。她們對游客不死纏爛打,很熱情也很文明。我坐的是和姓司機的車。納西族和為大姓。
一進古城,親切感撲面而來。麗江,我又回來了。
走在曾經踏過的石板路,心裡滿足而愉悅。
我預訂的是自由生活驛站,在光義街忠義巷125號,稍偏了些,但是是在木府附近,離四方街約有7、8分鐘路程。但事後證明也是正確的,客棧非常安靜,沒有四方街那麼地喧鬧。麗江的客棧估計約有幾百余個,大大小小,各具特色。作為背包族可以先到古城後再確定住哪家,不過旺季可能房間會緊張些,黃金周會翻倍漲價的。
自由生活驛站分兩層,我住的是一層,是個標間,帶衛生設施。單身女性旅游提示之一:一個女人出門在外,安全第一,舒適第二,價格第三。120元/夜的房間尚可接受。前台帥哥告訴我房間是24小時熱水,不用擔心熱水不夠,無線網絡,密碼是XXXX, 客廳裡有公用的電腦,需要打電話可以到前台使用免費的長途,需要旅游或者要這邊特色的小吃方面的信息,可以到這裡咨詢石頭或者瑜飛;不要在屋內洗衣服,要洗可以使用客棧提供的洗衣機洗。
房間非常干淨和整潔,布置也蠻有特色,院子裡整潔干淨,蘋果樹上竟然還有海棠,第一次看到,後來才知道是嫁接的。有只小狗在曬太陽,見我吠了幾聲,我朝它擺擺手,便止。不過以後見了我倒好,一聲不發,也不正眼瞧我,愛理不理的。我穿得也不差呀,哼,狗眼看人低,我才懶得搭理你呢。聽帥哥小姚說著小狗叫添添,是對面賣烤紅薯的阿婆家的,沒事經常來串門,我叫了它一聲,果然瞧了我一眼,真是服了。
放下行李出門逛逛。古城基本未變,人照樣多,而那些小店賣的東西也更豐富。在猜字壁,一砣人圍著猜東巴文。唉,又不懂,湊那熱鬧干啥。
來之前想好要買鈴鐺。布農鈴、阿廈麗駝鈴、木魚鈴……布農鈴在大石橋一側,走在大石橋便可聽到“叮”——悠悠地鈴響,這就是布農鈴的呼喚。布農名叫蔔布農,曾歷時三個月徒步進藏,沿途他拾得兩塊木塊畫上瀾滄江和梅裡雪山分別掛在馬鈴和自己胸前,保得一路平安。後來便制成了“布農鈴”,只不過瀾滄江和梅裡雪山變成了麗江的風景。那些木牌上的畫都是當年畫當年賣,若是當年賣不完便當年銷毀,絕不留至次年。而我所聽到的那悠悠的鈴聲則是店員為了招徠客人而敲擊大鈴鐺的聲音。
阿廈麗的駝鈴則是出典於《一米陽光》。《一米陽光》在麗江拍攝,講述的是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可惜未曾看過。在玉龍雪山背後有一處地方,終年不見陽光,只有在某個特定時候陽光會照射一米,所以稱之為“一米陽光”。我有一個朋友他的網名便叫“二米陽光”,他說,一米太短,有陽光,還是多一點,二米吧。
駝鈴帶著一頂草帽,懸一銅制鈴,下垂一塊彩色木牌,刻著吉祥的東巴文字。因為喜愛“一米陽光”,所以也喜愛阿廈麗的駝鈴。

(古城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