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江之旅(下卷)--第十二、十三天

作者: 赤_松_子

導讀6、天亮後不久,我就醒來了,磨磨蹭蹭好半天才起來。腳也不是很腫了,出得門來,小鎮在清晨中,一片寂靜。街上什麼人都沒有,商店也沒開門,只有一些狗,在跑來跑去。這條街也不長,就一兩百米,一覽無余。我就坐在門口,等待著一天的復蘇。大約八點多鐘,小鎮開始醒了,陸續有人起來,我們在孔當鎮,一天的生活,就開始了。 還是昨天那一家唯一還在營業的館 ...

6、天亮後不久,我就醒來了,磨磨蹭蹭好半天才起來。腳也不是很腫了,出得門來,小鎮在清晨中,一片寂靜。街上什麼人都沒有,商店也沒開門,只有一些狗,在跑來跑去。這條街也不長,就一兩百米,一覽無余。我就坐在門口,等待著一天的復蘇。大約八點多鐘,小鎮開始醒了,陸續有人起來,我們在孔當鎮,一天的生活,就開始了。

還是昨天那一家唯一還在營業的館子,大韭菜,腊肉,洋芋、和飯,早上有面條,一日兩頓均如此。昨天進鎮的時候,我下令買了點午餐肉,拿去叫老板娘加工加工,也是一道不錯的大菜。

想治傷,同樣沒有病院,只有診所。裡面賣的藥,比巴坡多,但它有的藥,我已經有了,還是得靠自己養。

想理個發,刮刮胡子,這裡沒有理發店,就連趕集那種一張椅子的臨時理發攤也沒有。本想在馬坡理,那麼一小村,沒有理發的地方不奇怪,但現在孔當也不能理發,這就奇怪了,人們不理發嗎?我看也不像。我的雙鬢和胡子都白了,幾天不刮,一副老氣橫秋的樣子,平時家裡人就特別反感,而給外人一種什麼樣的印像呢?老邁而蒼桑。

在這裡,我想呼吁一件事情,希望會有結果。我們男士用的電動剃須刀,很不科學,需要充電使用,很不方便,且制造成本高。其實只需稍加改進,就可以大為改觀。只消將電動裝置改成機械裝置,從而帶動刀頭,就能使用。這種剃須刀,不但造價低,且經久耐用,無須電源條件。擰幾下,再擰幾下,再剃幾下,就能搞定。現在的電剃刀,是不走弓弦走弓背的不科學方法。我說的這種手工剃刀,居家旅游,行軍打仗,無不方便。十幾年前我就等待著這種產品出現了,到現在還是不見賣,這麼小的事情,沒有人去做。

在孔當這一天,想買點農副產品,比如說肉,蔬菜,水果什麼來的,簡直是白搭。這裡沒有集市,也不趕集,沒有交易,什麼都沒有賣的,小販也沒有,地攤也沒有。

總之,孔當鎮,乃至整個獨龍江流域,是那種既沒有投入,也沒有產出的地方。獨龍江既不納入,也不排出,整個流域就像一頭“冬眠的熊”,除了生命體征,什麼也沒有,人們整日過著單山蘸水拌白飯的生活,什麼都缺,也什麼都不缺。

到了下午,從上游來了兩個旅行者,合肥人,一男一女。外省人很有錢啊,從山外就雇了兩個背夫,一個向導。其實他們沒有什麼行李,一行五人,回到了孔當。下午有人殺豬,男的也去排隊買豬,結果排了一個多小時,豬毛都沒買到根,把他氣得。到了獨龍江,吃肉,那是妄想。我理解他們的清苦生活,我們平時,不吃這,不吃那,說是科學,對身體多麼多麼的有益。到了獨龍江,單山蘸水拌白飯,吃上兩天,叫你如狼似虎,肉、菜、水果,都是“大補”。

悟空跟這兩個合肥人很聊得來。他們時間緊,走得快,開始還能照照相,後來連像機都懶得拿出來,只會痴痴地走路,累得。這也是我們不願意請背夫和向導的重要原因。他們明天准備走近公路回貢山,兩頭聯系車接送,中間徒步翻雪山。我以前也想到了這個方案,但沒想到的是那麼貴,一個人就要幾百元的接送費,那五個人不得要兩三千?真有錢!

旅行的第十二天,即2008年5月11日。

我們一行五人,住在孔當。

-----------------

8、起來吃過早點,事先商量好了,今天准備到龍元去。說是順著獨龍江的上游走,昨天那個合肥人說龍元還不錯,比較好住,所以我們今天的目標就是走到龍元。我腳不好,仍然沒有背東西,就這樣走,有些行李還放在孔當的旅舍裡,反正要回來。

五人順著大路走,過了大橋。在孔當鎮的河對面,這才發現有一座鋼拉索的小橋直通我們這裡,我說道:“哎,人家鎮上的人,看著我們五頭豬,不知道路,繞了兩公裡,其實兩百米,就可以到我們現在這個位置” 。我們繼續向上游順公路走,河的對岸就有出山的公路,看得見,我仍然是低著頭走路,腳傷已經好很多,這是最後的堅持,前功盡棄,我無法接受,所以走得也格外小心。

一路走來,群山崢嶸,溝谷幽深,腳下的便道,也是峰迴路轉,一會兒依江而行,一會而半山懸崖上,越住上游走,地勢越發險要。那種土路,還要過農用車,拖拉機,我看騎個摩托車都是危險,稍不注意,就是萬劫不復。那種土路,很多時候都要過山嘴,或臨萬丈懸崖之上,或臨濤濤江水之前,看著就怕人。

因為山太陡,坡度大多七、八十度,挖一條寬三四米的便道,就要向上挖幾十米的山體,勢不可擋。山上的泉水,對公路的損害又很嚴重,這又加深了道路的危險性。有的地方實在無法從山上挖出路來,就只好從下面砌出路基,就是一些石頭干砌而成,看上去就不十分穩,但還是要過車,過人,實在危險。山道彎曲,有些地方,我看機動車就根本不夠轉方向所需要的角度,不知道這裡的人是怎樣開車的。

走到有些路段,下臨不測之淵,上攀不及之高。人站在山腰上,經常想起蕭華將軍的兩句詩:“橫斷山,路難行,天如火來水似銀。”

一些詩句經常給人高亢之感,這兩句唱出了長征途中的最高。曲調之高,比“陽光三疊”有過之而無不及,相傳李龜年奏陽關三疊,笛為之震裂,我看他要是能奏肖華此句,那還不一地吹得都是破笛子!在獨龍江流域的中游,蜀道之難,仍是現實。

我和悟空走在後面,到了一處半山腰上,兩岸都萬丈懸崖,在我們的對岸,高崖之上,一條飛弛的瀑布,從半山腰直落谷底的獨龍江,其勢之壯觀,比廬山瀑布有過之而無不及,緊靠瀑布的下邊,面臨獨龍江岸,還有幾小塊耕地,耕地中間有幾間木板茅屋,真是:臨江依瀑小茅屋,縱水橫水地幾畝。

悟空感嘆道:“這裡應該是高人之所居,或許那裡居住的,就是高人啊,有想過去看看的願望,溢於言表。我說這種地方,要麼是諸葛亮,姜子牙這等奇才大賢所居,要麼就是日不識丁,足不出鄉的山野之人所居,而在此者之間的人,都不適合居住於那裡”。

後來我們就走到一個地方,不知道叫什麼當,大概是庫當,曉東他們也在那裡。於是我們每人要了一桶方便面,算是午飯。走啊走,還是很辛苦,但墊著的腳已不像前日那樣痛。

傍晚時分,我們走到了龍元 。住在村公所的房子裡,15元一個床位,並且提供自己煮飯用的柴火。這裡有簡單的鍋、碗和少量的食用油,吃的就自己帶,確實比較好一點。我們又到村裡買了十幾個雞蛋,還買了一點米,自己有午餐肉,就開始生火做飯。在獨龍江,好多住的地方都是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床位費就包括“廚房”的使用費,食物自帶。因為當地物質匱乏,不能提供食物,有償提供都做不到,更不用說開飯館,這樣又阻礙了旅游業的發展。

當天下午,還沒有走到龍元時,也就大概16—17點左右,大家通過手機短信,得到了一條重要的消息。四川汶川縣發生地震。我沒帶手機,但我知道那個地方。上高中時去那一帶讀過半年書,那裡經常有地震,不足為奇。去過九寨溝的人,都會知道那一條。,但大家說很嚴重,連成都也地震了,死的人都以萬計。照這樣推測,這次地震當比唐山地震更慘,國運不順,遭此大難,我心裡很難過。既然成都損失慘重,那麼汶川到成都之間的灌縣(都江堰),情況會更糟,我還有親戚住在那裡,心中的憂愁,不言而喻。

悟空好幾次,笑著隨口對我說:沒有事,不必那麼緊張,緊張也沒用。他分別說了好幾次,我火了,就對他說:“不是你的親戚,你當然無所謂!”。現在想起來,他也只不過是希望用一種輕松的方式來寬慰我,但我卻把他理解反了。

我出門的前幾天,住在雲南的親戚,他的孩子走失了,原因是他認為灌縣的親戚來看望他了,所以陰差陽錯走失了,所幸後來又找到了。當時我就叫他們要給灌縣打電話,一定要隨時關注灌縣親戚的情況,但我沒想到會是地震。後來我給家裡打電話,所有人都非常著急,我告訴他們:沒有消息還好一點,越早有消息,就越是壞消息。我告訴他們:我有種“失而復得”的預感。

後來過了很多天,灌縣親戚有消息了,而且都是好消息。不管是在街上的,還是在家裡的,都安然無恙!謝天謝地!

在地震的同時,我工作的那個小站,知道我去旅行的朋友們,都關心過我的安危。因為我們那離地震帶更近,昆明都有強的震感。他們擔心我在深山裡遇到地震,會被石頭打死掉,謝謝他們的關心。當時獨龍江流域絲毫沒有震感,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處在滇西眾多褶皺山脈之外,而這些山脈可以輕易地化解掉巨大的震動波。

那一天晚上,我睡得很不踏實,心裡非常矛盾。一方面,為國家的不幸而難過,但又想到,我算個什麼?一方面,為自己的親人而擔心,但又想到,“失而復得”的預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思其君”,我什麼都不是,但時常卻有些古怪的憂思。

旅行的第十三天,即2008年5月12日。

我們一行五人,住在巴坡,那是一個國難日。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