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像(2)大昭寺

作者: 往往

導讀西藏印像----大昭寺 為了第二天很好的游大昭寺和布達拉宮,我和行雲沒敢洗澡(旅行社提示),早早睡下了,誰知,半夜氣溫下降,氣壓也跟著降低,我兩人同時出現了高原反應,主要是頭疼。覺也睡得不很踏實,我們爬起來,吃了去疼片和安定,才終於舒服了,迷迷糊糊睡到早晨。一夜大雨洗去了拉薩的干燥,也洗去了我們的高原反應。 清晨,滿天雲霧,但雨已經不下了 ...

西藏印像----大昭寺

為了第二天很好的游大昭寺和布達拉宮,我和行雲沒敢洗澡(旅行社提示),早早睡下了,誰知,半夜氣溫下降,氣壓也跟著降低,我兩人同時出現了高原反應,主要是頭疼。覺也睡得不很踏實,我們爬起來,吃了去疼片和安定,才終於舒服了,迷迷糊糊睡到早晨。一夜大雨洗去了拉薩的干燥,也洗去了我們的高原反應。

清晨,滿天雲霧,但雨已經不下了。好幸運,不曬,也不熱。我們的第一個景點是大昭寺。大昭寺要到11點才接待外來的游客,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於是拜訪了藏醫,品嘗了牛肉干,聽了新天珠和舊天珠以及假天珠的鑒別方法(導游安排的進店購物)後,終於來到了大昭寺前面的廣場。

大昭寺位於拉薩市中心,始建於唐貞觀21年。寺內主供的釋迦牟尼像是文成公主入蕃帶進的,拉薩之所以有“聖地”之譽,與這座佛像有關。在拉薩,藏族人也喜歡將以大昭寺為主的八角街一帶稱為“拉薩”,藏文意思是佛地,由此可見大昭寺在拉薩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在大昭寺廣場上,高聳的經幡氣勢宏偉,後邊的焚香爐燒的是柏樹枝,冒著縷縷青煙。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很多人圍著大昭寺轉經。

在大昭寺的門口我們看到朝拜者虔誠的在磕長頭,這裡有老人,有中年人,也有年輕的男人女人。規模、場面之大,讓人感動。只見他們站立以後,雙手合十,向前跪下,順勢向前撲倒,直直的趴成個一字,然後站起來,再重復這樣的動作。聽說有的人要磕3萬個頭,歷時幾個月。不過現在磕長頭的裝備也先進了許多,除了有一人長的墊子墊在身下,手上還有一個塑膠的手墊,向前撲倒的時候,塑膠下面放點水可以起到潤滑作用,人可以很容易趴下去,又不會傷到自己。比起以前,自虐的程度小了點,不知是進步還是不夠虔誠了。呆呆的看那些人在分土豆吃,結果導游走了都不知道,好不容易聯系上導游,才能進了大昭寺。

聽導游講,這裡原是一個荒草叢生的沼澤,沼澤地中心的湖泊叫“吉雪印臥堂”,文成公主觀天相,認定臥堂湖乃羅剎女的心髒,此相極不利於藏王立業,於是建議以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廟以鎮之,這便是大昭寺的來歷。所以,大昭寺的上面才有山羊的雕像,是為了山羊造廟有功才供奉他們的。

我們跟隨導游參觀,外邊的建築可以拍照,進到佛殿中是嚴禁照相的。可以看到,大昭寺殿有3層,整個建築金頂、鬥拱為典型的漢族風格。陽光下浮光耀金,光彩奪目,和承德那個金殿很是相似。碉樓、雕梁則是西藏樣式,主殿二、三層檐下排列成行的103個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又呈現尼泊爾和印度的風格特點。寺內有長近千米的藏式壁畫《文成公主進藏圖》和《大昭寺修建圖》,還有兩幅明代刺繡的護法神唐卡,這是藏傳佛教格魯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兩尊,為難得的藝術珍品。在這樣高海拔的地方爬上爬下,別人感覺不得而知,我可早已氣喘吁吁得了。爬到頂層,白色的布達拉宮呈現在面前,是個絕佳的拍攝布達拉宮全景的角度。

這裡供奉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是最為珍貴的,因為此像是釋遵牟尼在世時,按照釋迦牟尼本人形像塑造的。等像塑好後,那些弟子有幸請佛祖釋迦牟尼自己給自己的佛像開光加持。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

導游特意指給我們看一個柱子,上面鑲嵌了許多牙齒,聽介紹說,這是那些忠實的信徒千裡迢迢磕長頭前來朝拜,因為種種原因死在了路上,於是請同路人敲下了他的牙齒,帶到大昭寺鑲嵌在柱子上。還有的朝聖者背了酥油到佛前點酥油燈,一路爬山涉水,要飯前往,寧肯餓著也不能吃這些酥油,聯想到寺前終日香火繚繞,信徒們虔誠的叩拜,在門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長頭的深深印痕。看著寺內萬盞酥油燈長明,記錄著朝聖者永不止息的足跡,也留下了歲月的永恆。我不禁感嘆著,這裡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一千多年的香火,延續了一個流傳了一千多年的故事。是什麼力量讓這些朝聖者有這樣的毅力?宗教的力量為什麼會如此強大呢,這些問題始終縈繞在我的腦中。



(朝聖者)



(大昭寺)



(磕長頭)



(廣場)



(喇嘛)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