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印像----拉薩市、八角街
當飛機衝上藍天的時候,我們的西藏之旅就正式開始了。和行雲說去西藏,是根本沒有什麼底氣的,心髒本不是太好的我們知道,只要有一個質疑,西藏之行就會終身泡湯了。所以我們回避了所有的關於高原反應的討論,只是一味的設計路線。從火車改飛機,又從飛機改火車,再從火車改飛機。最終還是有點忐忑的勇敢的上路了。一路上白雲纏繞著飛機的翅膀,帶著對那個神秘的地方的憧憬,經過了近6個小時的飛行,飛機在世界屋脊的拉薩降落了。
機場到拉薩市區要1個多小時,我們被安排在一個叫雲德康卓的小旅館,一個藏式的門簾告訴我們,這裡是西藏的地盤了。這裡離城有點遠,因為剛下過雨,處處是積水,雖然有了思想准備,還是對這樣的環境有點失望,好在裡邊設施還好,床鋪也干淨,就此安頓下來。
從飛機落地的那一刻,我們就告誡自己,這裡是海拔3650米的高原城市,大氣含氧量僅有內地的70%左右,開始小心從事了。由於氣壓低,我們帶來的密封食品都鼓的像小肥豬一樣了。這使我們一點也不敢大意,睞睞發來短信“兩位姐姐謹記:腳步放輕,動作放緩,說話低聲細語,吃飯細嚼慢咽,淑女就是這樣練成的。”我是個快性人,哪有淑女的習慣,此時倒像做賊,悄悄的把人憋的半死。晚飯還沒有著落,我們於是決定去八角街找飯轍。拉薩市因為海拔高,白雲總是低低的,纏繞在周邊的山腰上。
在人家的指點下,坐上一個小巴,每人二元,繞拉薩二環大半圈,半個小時才來到八角街。早就聽說“八角街”是拉薩最古老的一條街道,過去只是單一地圍繞著大昭寺的轉經道,藏族人把它稱作“聖路”。如今的八角街既是轉經道,又是一條充滿民族特色的購物長廊。是一整片舊的、有著濃郁藏族生活氣息的城區。一棟棟石砌的藏式樓房組成的街道大都保留了原有風貌,地面鋪就著手工打制的石板。圍繞八角街逛一圈,可隨意挑選稱心的紀念品。還可以從那一步一叩的虔誠中去感受宗教的神秘。
我們行走在人群中,這裡有藍眼睛黃頭發的老外,有身著紫色袈裟的喇嘛,有來自全國各地的旅游者,也有手拿轉經筒的虔誠的佛教信徒,那個一路磕著長頭的婦女,虔誠的讓人心悸。只見她立正站好,一下撲倒在地面上,像倒下了一捆草席,然後爬起來,走到頭部著地的地方,再一次撲將下去,就這樣重復的向前,向前。從不知道宗教的力量有如此的巨大。看著這一切,心裡的感覺是很奇特的,這是一個現代和原始交織、宗教與世俗混淆、民族與國際交融的地域。
八角街臨街的房子幾乎都是商店,稀奇古怪的商品向人們展示了藏族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與宗教有關的商品有唐卡、銅佛、轉經筒、酥油燈、經幡旗、經文、念珠、貢香、松柏枝等。生活用品更是林林總總,如卡墊、氆氌、圍裙、皮囊、馬具、鼻煙壺、火鐮、藏被、藏鞋、藏刀、藏帽、酥油、酥油桶。各種項鏈、手串,用天珠、孔雀石、寶石、玉石做的飾品應有盡有,各種民族的旅行商品集中在周長僅1000多米的八廓街,可謂物美價廉。
因為剛到這樣的高海拔地區,走前有許多人對我們做了忠告,第一天千萬別大意,要多休息,我們於是找了一個吃藏餐的地方坐下休息,小院別致,有民族風情,老外很多,叫了藏式鍋貼和糌粑肉粥,味道有點奇特,鍋貼是牛肉的,所蘸作料有點像色拉醬,肉粥更像西式奶油湯,但是棕色的,倒還吃得習慣,因為不敢放肆,吃完就趕回了賓館。
八角街我們後來又去了幾次,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們走過的街區之內,僻巷幽幽,曲徑自通,宮廈套著百屋,傍著古寺,處處彌漫著濃郁的藏族文化氣息,另外,還有來自印度、尼泊爾、緬甸等地的商品。行雲是逛街高手,買東西自有一套,我寧願坐在小鋪子裡,和賣貨的小伙子瞎聊,知道如今這裡的買賣很是難做,攤位費一年四五萬,可旺季只有3、4個月,加上那年西藏暴亂,一下虧欠了好幾萬,現在賣貨的人多,競爭激烈養家糊口也是個大問題了。可看來小伙子並不著急,養著兩個孩子,還是踏踏實實的討生活。
這就是拉薩,盡管有那麼多的外來游客,可誰都改變不了拉薩的生活節奏。每天虔誠的轉經人,目不斜視的走自己的路,任你舉著相機,把他收進鏡頭,那些磕長頭的朝聖者,在眾目睽睽之下,毅然匍匐在人們的腳下。老外饒有興味的呆望著周圍的一切,武警背著滅火器到處穿插,內地來的年齡不等的旅游者左顧右盼尋找喜歡的商品。古老的街區和豪華賓館同處一地,古老的文化和現代科技一同做廣告,也許這就是八角街的魅力。
我們就這樣在拉薩老城內傳統商業和傳統居住氛圍濃厚的街區中,在藏民族長期生活和朝聖的集中地流連。

(轉經老人)

(吃藏餐的地方)

(街道)

(磕長頭)

(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