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唐都-自駕西安

作者: jzhangwei

導讀計劃了多時去西安,都因為多難的2008年冰凍、地震未能成行。2009年本想與一大家人自駕車去,可是年二十九因各種原因不能去了,三十晚上看著春節晚會,想想成都又是陰天,反正去不了別處玩,還不如與LP和MM出去,走到哪算哪。匆匆回家准備。像機、地圖、小吃、衣服、行車物品等,一切好了已是1:00點過了。 1月26日 初一 起床是八點過了,天還是陰層層的,趕快叫醒MM ...

計劃了多時去西安,都因為多難的2008年冰凍、地震未能成行。2009年本想與一大家人自駕車去,可是年二十九因各種原因不能去了,三十晚上看著春節晚會,想想成都又是陰天,反正去不了別處玩,還不如與LP和MM出去,走到哪算哪。匆匆回家准備。像機、地圖、小吃、衣服、行車物品等,一切好了已是1:00點過了。

1月26日 初一

起床是八點過了,天還是陰層層的,趕快叫醒MM起床洗漱。坐上車,發動愛車,將路碼表歸零,已是10:50,一路直奔高速。可能是大家昨晚都在看春晚吧,路上沒有幾個車,平時要二、三十分鐘,今天十來分鐘就到了,11:08到達收費站。

太陽也悄悄露出臉了,經常在成綿高速看到的各式貨車,只偶爾有一、二輛,120碼自由飛翔,德陽、綿陽很快拋在車後。12:40,到達新安服務區,“好家伙”,都是小車,成都占多半。加完水,泡了方便面算是午餐。13:00又開始出發。LP看路況好,主動請戰,說是路況差再讓我開。我也順便也MM講起西安的典故。

西安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為世界四大古都,從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10世紀左右,先後有13個朝代或政權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權,西周、秦、西漢、王莽的新朝、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歷時1100余年。1981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把西安確定為世界歷史名城。西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地長安鄉之含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隋時,隋文帝楊堅曾被周明帝封為“大興都公”,因而將新都命名為“大興城”。唐時,恢復長安之名。元代,易名為“奉元城”。明朝,朝廷改奉元為西安府,取義“安定西北”。西安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人們常說:二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三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山西。

成都-廣元280公裡。過了廣元到棋盤關約60公裡,不能說是真正的高速公路,只是相對封閉的雙向二車道,加之人為設立了很多減速帶,加之常年重車通過,路面較難,車速只能是六十多。15:14到達棋盤關收費站,交費138元。在服務站加油39.45升,200元。

棋盤關是四川與陝西交界點,五分鐘就駛上了西漢高速。15:35在西漢高速寧強收費站留影紀念後,繼續前行。西漢高速比起成綿高速就好多了,路面平整,感覺不到顛簸,車也少,雖然山多,都是穿山而過,棋盤關隧道就有5000多米,秦嶺隧道群有9000多米,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限速100,太浪費了,四川是限120,所以常常超速。原計劃晚上在漢中休息,沒想到110公裡到漢中,還沒到17:00,就臨時決定直接去西安,節約半天時間在西安玩。路上聯系莫泰168,還好有房間。

漢中到西安248公裡。LP看著天色漸暗下來,在秦嶺山間的寧陝服務區短暫休息後,將車重新交給我,這也是LP開車以來最長的一次,以前也就到綿陽100多公裡,今天可能有近400公裡。汽車追逐著夕陽,在秦嶺山間飛馳,穿越座座隧道,在光影變化中體會著駕駛的樂趣。忽然間,從明亮的隧道中出來,周圍已是漆黑一片。沒有一輛車相伴,仿佛是一葉扁舟在茫茫大海上。20:00多到達西安河池寨收費站,等交費時得知陝西春節72小時所有道路不收費,節約了200元,心裡在想怎麼四川不感恩所有車輛?汽車開過高架橋,心想沿著光線亮的也能到市中心,可是卻走到了斷頭路,趕快找人問路,西安人太熱情了,但自己不知所雲,打開手機導航,按屏幕指示前行。也不知是繞路還是便道,到達青年路莫泰168已是九點了,50元辦了張莫泰168的VIP,房價158加兩人早餐,訂了三天。跑了一天還沒吃飯,也不想出去了,就在莫泰的美林餐廳吃了,還算不錯,價格也過得去。莫泰的房間只能算是一般,裝修有特點,但衛生的待改善,窗戶沒法打開,煙味較重,也沒有北方的暖氣,只有空調。出門在外干淨就好,MM看了會衛生隊的喜劇電視,一家人計劃著第二天行程進入了美夢。

1月27日 初二

好好休息了一夜,起來已是八點半了,到樓下“美林小吃”早餐,沒有了客人也沒有了菜品,只好簡單解決一餐。今天計劃到寶雞所屬的法門寺和鹹陽所屬的乾陵,預熱好車,已是九點二十。按導航指向,上了西寶高速,已是十點過了。窗外明媚的陽光灑在平坦的高速路上,一望無邊的八百裡秦川盡收底,炊煙飄蕩在清涼的天空中。習慣了四川盆地陰沉沉天空的我還一下子沒轉過來,昨天還在千裡之外的四川,現在就飛馳在關中平原?

一路上車輛很多,大多數是外地的,有京,有津、有粵…,看來是有路就有就自駕游。123公裡一個多小時就到了,在法門寺站下了,還是享受免費服務。出站就是一條十公平坦的旅游公路,也沒有幾輛車,心想:是不是大多數是先到乾陵?到了路盡頭左轉按路標進入法門寺門口的停車場,車都快停滿了,仔細看一下,90%是陝西省的,才明白為什麼沒在高速上和旅游公路上看到多少車。連忙停好車,購票28×2+14元進寺廟。

法門寺始建於東漢末年,寺內真身舍利塔原為四級木塔,毀於明朝隆慶三年(公元1569年)的地震。萬歷七年(公元1579年)又有重建。寶塔共13層,為八棱形,高47米,為仿木構式磚塔。塔內二層以上,每層均置有銅佛像一尊,全塔共有88尊。據記載所言,二千多年前,釋迦牟尼的遺體火化後結成舍利,印度阿育王為了弘揚佛法,散佛舍利於世界各地,凡得舍利處皆要建塔供養。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西魏時第一次由皇族起舍利於塔基,開皇室供養之先河,到唐代被尊奉為護國真身舍利,三十年奉迎一次。從太宗開始,唐朝共計有八位帝王六次舉辦過奉迎真身舍利的盛大佛事。1987年在修復被雷損毀一半的真身舍利塔時,發現了封閉了千年的神秘地宮。地宮內部金碧輝煌,歷經千年的古物依舊熠熠放光,是國內迄今發現的佛塔地宮中最大的一個。更為重要的是地宮之內發現了令世界矚目的當今佛教最高聖物——四枚佛指骨舍利。進入法門寺,人聲鼎沸,香煙很旺,可能初二的原因吧,走過大雄寶殿來到的真身舍利塔下面的地宮,地宮中所發現的文物都珍藏在博物館,地宮正中金塔裡就是當今佛界的最高聖物,釋迦牟尼的中指指骨真身舍利,只能通過一小的窗口才能看到,窗口前是一片人頭,幸好帶了望遠鏡,遠遠也能欣賞一番,不過光線太暗了也只能大概。後院是近年仿唐朝建築特色修建的,沒有前面的熱鬧,偶爾有一、二僧人正在掃地,與世無爭。

法門寺旁邊就是法門寺博物館,十二點過購票30×2+15元,原以為不會很大,進去後才知道展覽分四個部分,MM直叫餓,只好以小吃充飢。第一部分是介紹法門寺及地宮情況。第二部分是地宮發現的珍品主要是金銀器、消失一千多年的秘色瓷、絢麗多姿的絲織品、絲綢之路中西交流的代表琉璃器等。步入展廳是陳列的是“物帳碑”。這是在法門寺地宮甬道盡頭發現的石碑,記錄著唐朝皇帝為供奉“佛指舍利”所進獻的2499件各種奇珍異寶的種類和數目。法門寺地宮出土的121件組金銀器為唐代帝王供養舍利的器具。除了佛教的法器,供養品之外多為宮庭生活用品。其中有一套完整的僖宗皇帝的御用茶具,反映了唐代最高的金銀器制作水准。第三部分是展出唐代地宮中出土的佛指舍利寶凼、寶棺、菩薩等。法門寺發現四枚舍利,其中一枚真骨,三枚影骨。特別是那枚真骨,佛教界唯一保存的釋加牟尼真身舍身。從佛教角度講,四枚同樣神聖,都為佛祖的化身。八重寶函為唐懿宗為供養佛指舍利所制,為層疊裝,最內裝為四門金塔,佛指舍利就被供養其中。四十五尊五面寶函這一純金寶函上鏨刻有四十五尊密宗曼荼羅像,此套寶函出土時供著的就是真身佛指舍利。一大一小兩重銀寶函為智慧輪法師供養的寶函,在武宗毀佛之後,曾供養過舍利。地宮還有一個鎏金銀菩薩值得一提,從造像上看是菩薩像,從地宮出土時它的位置看應為‘大日如來像’,鎏金銀捧真身菩薩:菩薩高髻,頭戴花蔓寶冠。雙腿左屈右跪於束腰仰覆蓮座之上,雙手棒荷葉盤,上置長方形銀匾,匾上有銘文,其中“聖壽萬春、聖枝萬葉、八荒來服、四海無波、”反映出帝王供養舍利的祈願,而菩薩底座及其本身紋飾都按密宗曼荼羅來進行打造。學術價值極高。第四部分是模仿地宮所建,比例都是大了幾倍,也可直觀感受地宮。

走出博物館已是一點半了,在法門寺前面吃了碗面,按導航從扶乾公路前往乾陵。扶乾公路通過幾個村鎮,人員和車輛較多。38公裡到達乾陵,遠遠就看見具有女性特征的梁山,購票26×2+14元,沒有從山下一步一步登山而上,10元從旅游公路開車到達山上停車場。10元請了當地農民充當的野導。乾陵是“唐十八陵”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陵園,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兩個皇帝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陵。乾陵以山為陵,依梁山而建,座北朝南,由內外兩城組成,占地頗廣。現在外城遺跡已消失,內城遺跡仍保存完好。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則天兩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司馬道兩側是石馬、翁仲和石碑,東為著名的武則天“無字碑”,西為唐高宗的述聖記碑。司馬道盡頭是兩個唐墓最大石獅和王賓像61尊,前段時間剛好看了石像頭部失蹤之迷的專題片。還有陝西巡府畢源為高宗所立高2米“唐高宗陵墓”墓碑,和郭沫若題為體現則天皇帝所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 墓碑。看見有一郵局,寫好作門票的明信片,去投時才發現沒開門,只好從門縫塞進去,不過回家一周後還真收到了,要謝謝郵局同志了,這是後話了。下山後去已發掘復原的永泰公主、章懷太子、懿德太子等陪葬墓,不想都關了門。一看已經快五點了,只好准備從西寶高速返回西安,按路標上了高速,卻不是來時的西寶高速而是武功到西安的高速,看樣子是剛建好不久,路面十分好,也比西寶高速寬,在夕陽中聽著聽著大提琴低沉的曲調,LP和MM進入了夢香。

在高速出口時加了44.5升210元油,每升4.71元,比四川便宜。返回賓館已是近七點了,一家人商量去北廣濟街吃小吃,想了想不好找路就打的去了,不到八元就到了。北廣濟街也是以回族居住為主的街道,小吃主要還是回族小吃,春節期間也很熱鬧,有當地人更多是外地人。MM走進北廣濟街就走不動了,看見鏡糕圍了上去,一個不行,還要一個。這樣一路走下去一路吃下去,羊肉串、炒面、石頭餅、酸梅湯、東南亞甄糕、黃桂柿子餅,走了幾個小巷,吃得脹不下了,才打的回到賓館。MM還不盡興,又在床上研究起各式小吃許久才睡。

1月28日 初三

初三的清晨,窗外還在一層薄霧之中,聽不到人聲、車聲,仿佛身處世外桃園,真擔心今天去兵馬俑時高速路封路。還好,八點半走出賓館,天已放晴,只是氣溫比昨日低了許多。經西安高架快速通道上了西臨高速29公裡在兵馬俑站下了,走了近8公裡秦俑館公路,到達兵馬俑停車場。我是二十年前,LP是十年前來參觀過,這次來主要是想讓MM感受祖國大好河山,到現場實地看看課本裡經常提到的兵馬俑。這次故地重游,感慨有三,一是展覽館面積擴大很多,新增外圍場地;二是服務設施條件很好,有導游,也有電子解說,還有接送的電瓶車;三是新增了三號坑,銅車馬展廳改造得也很好。走在清涼的陽光中,還沒有多少游人,很快走入兵馬俑博物館。在剛剛開門小店租了一個解說機。

兵馬俑是秦始皇陵的從葬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1987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目錄。1974年陝西臨潼縣的村民在秦始皇陵東打井意外地發現了許多碎陶人,才發現了秦代兵馬俑坑,後來又陸續發現了二、三號坑。兵馬俑坑的規模宏大,三個坑共約有2萬多平方米,其中一號坑規模最大,面積12000平方米,有俑馬六千余件;當又一次面臨一號坑這是世上無與倫比的地下軍陣,還是感到強烈的震撼,不敢想像這是千年前歷史,這是偉大的遠古冷兵器時代:最前面的是前鋒,二百一十名武士俑,橫列三隊,手持弓駑,背負箭囊;後面緊緊跟隨的是身穿鎧甲的步兵,間雜著駟馬戰車組成四十路縱隊從十幾條坑道裡湧出;軍隊左右各有側翼,末尾又有三列後衛。耳邊仿佛還聽見金戈鐵馬的鏗鏘之聲,眼前還見紅旗漫卷西風的壯觀。走在參觀道上,不時用望遠鏡仔細看著哪一個個身高在1.75米至1.85米間好似真人般兵馬俑,其裝束、神態、發式的都不同,有將軍俑,武士俑,車士俑等,每個陶俑的臉型、發型、體態、神情都各不相同。據說陶俑、陶馬原奔都有彩繪,但由於後來的火燒和浸泡,大多已剝落變色,有的剛發掘出來時還栩栩如生,由於氧化失去了美麗的色彩。由於保護技術有限,一號坑中的兵馬俑大部分已回埋,只展出1000余個。參觀完一號坑後又來到二號坑和三號坑。二號坑面積是一號坑的一半,有俑馬千余件。二號坑是邊發掘邊許可游人參觀,可以完整看到坑道的支柱、支架等,還可以近距離參觀在展廳兩旁陳列的不同兵馬俑;三號坑只有500余平方米,內有武士俑68個。據考古判斷,這幾座從葬坑像征著始皇生前的宿衛軍守衛著陵園,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陣的,其中三號坑是總指揮部統帥三軍。這次到雎馬俑參觀最大收獲是對銅車馬有了更深入了解,以前才十來歲,就是看熱鬧,加之人太多,只好像知道是銅制作的馬車。現在展廳布置提很好,讓人近距離看到了展物,又了解了制作的獨特,工技的精良,特別是導游展示的各種銅扣件功能更是讓人大為驚嘆。走出展廳後又去電影廳觀看介紹雎馬俑的影片。

原定兩個小時的參觀,三個小時才在意猶未盡中結束了。MM在旅游產品一條街上給哥哥、姐姐和同學買了紀念品,又劃15元扮小兵馬俑照了像,還買了陝西特有的布老虎和布毛驢想送人,回來也沒舍得。本想在肯特雞吃快餐,人太多了,為了趕路,一家人就在車上吃小吃充飢。我們從國道到了臨潼縣,由縣穿過來到了華清池。

華清池自古就是游覽沐浴勝地,特別是因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更名氣大增,華清池在中國現代革命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就發生在此。門票40元,我個人感覺華清池不值40元,十元還差不多。二十年前與父母和姐來過此地,還前衛地沐一番,除此就是蔣介石躲過的地方。進入華清池,變化不大,只是新修許多建築,比以前整潔了。可能是因為春節,進門舞台上表演社區節目,看了會,帶MM看了幾個寫華清池的碑,來到了當年蔣介石行轅舊址五間廳,看著有關西安事跡的圖片,仔細尋找當年彈孔,想像著當年蔣委員長狼狽樣。我還記得以前沿上山小路可以到達山的半腰間,有胡宗南修的“正氣亭”,後來改為“捉蔣亭”,現在是“兵諫亭”,現在又設有圍牆,是另一景區,還要收費,也沒什麼更多可看之處,就沒有浪費錢了。又參觀了據說是發掘唐代的“貴妃池”、“蓮花湯”、“海棠湯”、“尚食湯”、“星辰湯”,都是近年新修的建築群。

沿著導航所指線路,結果到了一條新路,最後連路線也不指了,看來計劃還是沒變化快,也說明我們國家發展太快了。左轉右繞差點去了潼關,還好在路口看到了路牌,才找到了正路,上了高速返回西安。

下午4:10回到西安,還有時間就與家人商量去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舊址。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中國共產黨在七賢莊一號設立了合法機構紅軍駐西安聯絡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紅軍駐西安聯絡處改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駐陝辦事處,葉劍英、林伯渠和董必武先後為八路軍駐陝辦事處黨代表。黨和軍隊的主要領導人周恩來、朱德、劉少奇、彭德懷、葉劍英、鄧小平、博古、吳玉章等多次在此工作、居住。辦事處的主要工作是宣傳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方針,組織抗日救亡運動,輸送進步青年到延安參加革命,為陝甘寧邊區和前方領取、采購、轉運戰爭物資、支援抗戰。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後,9月辦事處奉命從西安撤回延安。由於快到閉館時間,只有我們一家在參觀,四周靜悄悄的,看著一幅幅發黃的照片,觸摸著簡陋的用具,感受當年積極向上的精神,這樣一個偉大的黨必然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愛戴。

5:10又駕車到了鐘樓附近,本想去一賓館停車,可是說是停車費40元,算了,咱不是富人,還是在路邊停下。用節約的錢給MM買羊肉串。步行去鼓樓,本想進去,一看票價包括游覽鼓樓54元,也太貴了,還是在外面照了像吧。鐘樓始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初建時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神宗萬歷十年由巡安御使龔賢主持,將鐘樓整體遷移於今址。鐘樓呈典型明代建築藝術風格,重檐鬥拱,攢頂高聳,屋檐微翹,華麗莊嚴,是我國古代遺留下來眾多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沿著繁華的商業大街,來到鼓樓。西安鼓樓是全國最大的鼓樓。天色漸暗,就在鼓樓旁邊快餐店吃了點東西,開車來到城牆邊。城牆上正在辦燈會,在城牆下留影後回到賓館。大家都沒吃好,時間也才7:30,MM還想吃回民街小吃,LP提出吃葫蘆頭。干脆打的先到春發葫蘆頭。結果就在剛才我們停車旁邊的一條街上,早知道就不回賓館了。學著當地人來了份葫蘆頭泡漠,才知道葫蘆頭就是大腸,長了知識。吃完後走路很快到了回民街,比昨天北廣濟街還熱鬧,我們已是吃不下了,只有MM留著肚子,一個人高高興興吃得歡。走著走著,感覺與昨天很相似,原來這條街與昨天北廣濟街是相通的。最後一家人坐三輪車回到賓館,已是快十一點了。

1月29日 初四

按昨天晚上商量計劃今天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下午三點過前往漢中,於是退了房。上午9:00到達陝西歷史博物館,已排成長隊,LP和MM趕快去排隊,我去停車。從9:15直到10:20才領到票。陝西歷史博物館號稱“給我一天,還你萬年”。 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西安建都,陝西歷史博物館,濃縮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精華,藏品豐富精美,是展示中國古代文明和陝西歷史文化的藝術殿堂,這裡館藏文物多達37萬余件,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畫舉世無雙。

原計劃參觀兩個小時,結果14:40才出來,又駕車去大雁塔。大雁塔·大慈恩寺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大雁塔是樓閣式磚塔,塔身呈方形錐體,具有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風格。塔高64米,共七層,塔身用磚砌成,內有樓梯盤旋而上。大慈恩寺是唐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唐三藏玄奘曾在這裡主持寺務。門票20,我們就在大門以大雁塔為背景䭍留影。16:00又到西安碑林博物館,門票30ⅹ2+15。碑林創建於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塊。這裡碑石如林,故名碑林。漫步在碑林中,欣賞著目前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經書《開成石經》,和虞世南《孔子廟堂碑》、褚遂良《同州聖教序碑》、歐陽詢《黃甫誕碑》、歐陽通《道因法師碑》、張旭《斷千字文》、柳公權《玄秘塔碑》,以及僧懷仁集王羲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家廟碑》等,以及唐篆書《美原神泉詩序》、漢隸書《曹全碑》、,唐楷書《臧懷恪碑》、《郭家廟碑》、《顏勤禮碑》、,唐行書《慧堅禪師碑》、,隋草書《智永千字文碑》、唐《懷素千字文》、《張旭肚痛帖》等,還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趙孟頫、祝允明等的詩文書跡,深深為我們民族燦爛的文化感到榮耀。

從碑林出來已是六點,就在碑林附近面食大王就餐,很不錯。來西安不到城牆不算到西安。七點我們上到城牆和,門票40ⅹ2+20,正好城牆在辦燈會,一邊欣賞著春節西安 城內的禮花,一邊看著體現西安風情的燈展。

八點四十,都十分疲勞,返回賓館已沒有了房間,就在附近找了個賓館100元,條件還行,很快進入了夢香。

1月30日 初五

八點起床,經過一夜的休整,體力都恢復了,吃過早餐出發。今天感覺比昨天冷,八點半在張騫出西域的塑像留影,踏上了返回之路程。在寧陝服務站短暫休息後,一路飛馳,12:30在勉縣服務站以方便面充飢,回到成都已是下午5:30,結束了為期五天的䶎自駕游,整個行程約1800公裡,甚是遺憾的是沒能去漢中。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