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西蘭的中國留學生擔憂
2002年,我與一批新西蘭留學生的家長們,踏上新西蘭國土。這是個田園風光十足的國家,藍天白雲,清風拂面,鳥語花香,到處是綠色的草坪,到處是藍色的海洋,海面白帆點點,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家。
新西蘭可說是一個與世隔絕的天地。當地人保護自然其情殷殷,而大自然也默默地滋潤著這方水土的靈性,造化了這片潔淨、安謐的土地。我們在奧克蘭入境時,就遇上了近乎苛刻的規定和檢查。不但外國人的食品、草木、種子、土壤禁止帶入,連我們同行者一雙沾了泥巴的旅游鞋也被邊防檢查員拿進去冼淨後才放行。真是讓我們感慨不已。新西蘭是世界第一個提出政府體制改革的國家,也是政治體制改革最為成功的國家,是世界“新公共管理理論”的發祥地。2005年新西蘭被評為“世界廉政第二位”,同時還被評為“世界信譽第二”。她的教育培訓在國際上有重大的影響,當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時候,教育協議即是由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委托新西蘭政府與中國政府簽訂的。
我們的導游是位中國新移民,姓陳,曾是南京大學學生。八十年代到澳洲留學,他在澳大利亞生活了三年,幾次到新西蘭旅游,當他到了南島就再也不想走了,於是,他又把父母接來定居養老。他告訴我:這裡有著他父子兩代人在國內向往並為之努力奮鬥而得不到的生活。為了留在新西蘭,在這“和平、自由、民主、富裕”的國土上生活,作為公派生他寧願放棄中國國籍甚至黨籍。小陳還介紹:“到新西蘭一定要去南島,這是世界數得上的幾個最美麗的旅游勝地之一。”他提議我與團內一些人參加留學生團去南島看看。
留學不學
目前中國在海外留學人員總數大約60萬人,是全球之冠,世界各國每七個留學生中必有一個大陸留學生。他們分布在全球至少一百個國家和地區,以每人每年平均十萬人民幣計算,就是600億人民幣,如果再計算他們的隱性支出就會更多。而少數家境不十分富裕的人家,為了送子女出國,真可以說是傾家蕩產。這次,我們團裡不少團員去新西蘭就是去看望自己或親友的留學子女,或者准備送自己子女去新西蘭留學。
在去南島路上,我相交了幾位上海小老鄉。長寧區的小王是高中二年級被做公務官員的父親送到新西蘭,因語言與文化習慣不適應,他一度沉迷網絡,曠課不斷,最後瞞著國內父母離開學校,與一個大連的女朋友同居。生活開銷很大促使他要找工作,後來做直銷,這在新西蘭是受法律保護的,他很快在朋友幫助下半年中就發展了六十個下線,月收入達到3000紐幣,屬當地平均收入,一路上還向我們做起了直銷生意。他嘲笑說:我到今天還瞞著父母退學一事,自己都不知道算不算是“留學拉圾”。
上海徐彙區的小徐是個女孩,與她同行的男朋友是當地華裔。18歲高中畢業那年小姨陪她到這陌生的國度,曾在新西蘭待過的小姨通過熟人,把她寄住在一位白人房東家,房主是當地比較富裕人家,有二個孩子,15歲的大女兒與她關系特好,經常領小徐四處出去玩。一年多裡小徐從這白人家庭得到不少幫助,很快適應了當地的一些風俗文化習慣,特別是口語進步很大。當小徐借口打工搬去與朋友一起住時,房東因為與她有感情極力挽留她,並說只要肯留下,房租都可免除。小徐說,其實她是不好意思告訴房東自己已經有男朋友,是一起同居的。
上海閔行區的小林家境不富裕,父母把老宅動遷款全部供給他出國留學,自己住在爺爺處。到新西蘭第一年他不適應,感到枯燥無聊,沉迷網絡,最後發展到退學,到處找事打工賺錢。一年後被國內父母發覺,父親趕到新西蘭流著淚苦口婆心勸他:全家花了幾十萬為了什麼?父母生活在災難性的文革年代想讀書都讀不了,初中畢業十六歲就去農村插隊落戶,十年後回上海一無文化、二無技術、工作艱辛,改革開放後下崗有份,一直在社會底層掙扎。唯一希望就是兒子能有出息,父母傾全部家產就是搏兒子一個好前途,出國留學爭取拿一個國外學歷。貧困生小林說:我想起父親當時勸我幾乎絕望地跪在地上的一幕,心裡就痛,從此發誓一定咬牙為父母爭氣。小林苦讀三年並利用空閑時間一直堅持打工掙錢來減輕父母負擔,他說甚至三年中連近在咫尺的南島都沒去過,這次回國前才來游覽。
一圈走下來,特別是和留學生們同行幾天的耳聞目睹,聽到和看到中國留學生在新西蘭的生活情況,讓人十分擔憂。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真不知是喜是憂?套用那些留學生的話:“留學是一把雙刃劍。”
留學首先要入語言學校。新西蘭政府的政策是允許當地華人和早期成功的新移民辦語言學校,而中國人開辦的語言學院陷阱太多。首先利用中國的家長、學生出國心切不懂英語,在簽訂條款裡做文章設陷阱。語言學校還采取各種虛報學生人數、制作假工資表的卑劣手段,甚至為希望移民的留學生出售工作許可證,為自己同胞設下層層圈套,真可謂五花八門。許多留學生用一二年時間花了幾十萬人民幣拿到的才是一個語言學校文憑,上大學則需要憑此文憑再報考。他們把父母幾十年辛辛苦苦積攢的錢(當然其中不包括貪官家子女)全部投入新西蘭任人剝削,然後新西蘭人還要歧視他們,而他們卻只能保持沉默。據說幾乎每個留學生都有被人欺侮的經歷。新來的留學生首先要做的是找份兼職,賺取零花錢和生活費。在國內只要考上大學,畢業基本沒有問題。但在新西蘭,要想拿到學位絕不容易,能按期畢業的學生只有一半人數,考試不及格還要交錢補考,有些學生幾門不及格就決定休學去打工混日子。在奧克蘭就有八萬中國留學生,絕大部分在語言學校,有些留學生注冊後就沒有很好地去讀書。在國內過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完全適應不了國外獨立自主式的生活,於是,逃課、曠課的人很多。而國內家長還以為子女在新西蘭用功留學,拼命省吃儉用寄錢給子女,唯恐他們受不了苦逃回國。但事實上在那種環境下學壞、墮落的學生還真不少。
和我們一起去南島的一群留學生來自中國各地,年齡最小才十六歲。許多小留學生說自己並不想出國,是家長一手安排的,他(她)們懵懵懂懂地就被送到了海外。類似的情形,在小留學生中非常普遍。中國家長向來“盼子成龍”、“盼女成鳳”,改革開放富裕的中國人在國內外商界、學界的推動下,近年來刮起送子女留學的旋風,而且送出國的年齡越來越小。與此同時,小留學生們在國外遭遇的困惑——自我身份認同的迷惘、文化的差異性以及教育體制的差異等等,使得他們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這些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境優越,他們脫離父母到了另一個陌生的文化環境後,壓力很大,感覺孤獨,再加上金錢使用上的不受限制,使得他們在諸多誘惑面前喪失了抵抗能力。而近年來隨著同居、逃課、以及驚爆於小留學生間的幾起凶殺案和綁架案的發生,在內外媒體上充斥著對小留學生的消極、負面評價,甚至有人稱他們為“留學垃圾”。大部分小留學生的成長,都經歷過相似的四個階段:第一,思鄉與封閉;第二,嘗試融入另一種文化;第三,在兩種文化之間困惑、搖擺、蛻變;第四,回家並帶著一種新的文化身份重新面對自己的母文化。我真希望國內父母要認真反思,小留學生是特別需要關心的群體,獨自在異鄉生活,並且在兩種文化的夾縫裡生存,這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
為什麼去小國新西蘭留學的特別多呢?除了學費比澳大利亞相對低外,紐幣與澳幣彙率差價也是原因,主要一點是新西蘭無語言特別要求,在新留學可以先讀語言,然後再進大學。目前一年的費用已上升到二十萬元人民幣。在新西蘭大學畢業後,一般能拿到半年工作簽證,如能有二年續約,以後轉為移民就容易。在2001-2003年,大陸括起一股留新風,主要是幾個大城市上海、廣州、北京,其中有相當多的是富人子弟,出於各種目的去新西蘭,另外來自東北幾個省市大連、沈陽、哈爾濱的有背景的官員子弟也不少。整體素質差,讀書是幌子,整天游手好閑,曠課、談朋友、游山玩水、上賭場,負面影響很大,引起新西蘭教育部門的注意,開始控制和加強留學學歷要求等。
在當今中國大陸,80後的獨生代的特點是,經濟依賴、家務低能、缺乏寬容、沒有愛心、更沒有責任心。中國獨生子女生活在愛泛濫的環境中,久而久之,自私、不負責任、凶狠、蠻橫、粗魯就成了他們身上一部分。對於愛“啃”老的子女來說,經濟寬裕的家庭是他們的提款機;經濟不寬裕的家庭則是他們的榨汁機。小的敢用,老的願挨。在中國生了兒子不養父,生個孫子吃爺爺的情況不在少數。而另一方面,一些中國來的富人及高官子弟卻是肆無忌憚,買昂貴的跑車,過著糜爛的生活。與我同一房間住的商人陳先生悄悄告訴我,他這次來新西蘭任務是買單,主要目的就是陪同隊內一位官太太來考察,並為下半年安置其兒子來留學打前站,他已答應要為長期關照他的這位領導孝點力、出點血。這些在新西蘭的中國紈绔子弟把國內寄來的錢揮霍一空,連小偷、無賴都盯上了中國留學生。常有留學生駕駛很貴的跑車在遇到紅燈停下,馬上就有小孩用髒水髒物拋在車前窗,並幫你擦洗強行耍賴索要錢。在新西蘭中國留學生都有被偷竊的經歷。一個留學生告訴我:“有次家被偷,我馬上報警。警察居然說,讓他們(小偷)拿去點就拿去點吧,他們很窮、也很可憐,你們比他們有錢。並建議我下次當場抓到小偷再報警。真讓人哭笑不得。”
我們團裡還有一位童女士,她來看外甥女,因為身為官員的姐夫懷疑自己女兒並沒有在新西蘭讀書,因為不斷向家裡要錢,花錢開銷像無底洞,自己不便,於是要小姨實地來了解情況。一路上她不斷糾纏導游幫助查尋外甥女是否在讀書的信息,地陪陳先生干過好幾年中介留學生工作,這方面關系很熟,他幾個電話就查詢出結果,她外甥女在一年前已離開該校退學,原同學說她現與一個男生同居在某處。童女士聽後,氣得悶悶不樂,見面那天把外甥女狠狠地痛罵了一頓。
團內不少人得知自己親屬小輩在新西蘭留學生活情況後,非常後悔與無奈。同時,大家也看到聽到不少中國留學生不爭氣的事例。先有中國人綁架中國人,連自己人都不團結,怎麼能讓人看得起呢?後有鳳凰衛視報導、揭露留學生的醜事。當地報上刊登一個東北留學生用刀捅死了一名廣東學生;一名北京男孩因戀愛糾紛重傷了一名上海女生,元凶己經被引渡回國等等。真乃可恨、可恥、可悲!再說新西蘭原本是個很太平的社會,甚至連一隻狗、一隻貓死亡都會登上報紙,新西蘭居民希望有一個太平的環境,而不是大把的錢。中國留學生窩裡鬥的一系列命案造成的負面影響也就可想而知了。
華人移民和留學生遭到了當地人的歧視、甚至排斥。我們親身的經歷也反映了這個不幸的事實:一次在公園裡,碰到一個不到五歲的洋人小男孩,我們一些團員好心跟這金色頭發、藍眼睛的漂亮小男孩打招呼,友好地摸摸他的頭。想不到的是小男孩竟衝著我們豎起了中指,大家很驚訝。驚訝過後則是無比的郁悶,沒有父母的教育,他怎麼會向一些陌生的中國人做出這麼下流的手勢。而坐一邊的父母只是輕蔑的一笑,可見他們是默許自己的孩子這樣做。還有一次是看到在馬路上豎立一幅巨大的廣告牌,留學生告訴我們:上面赫然寫著“移民增加、犯罪率上升,你還能忍受嗎?選我吧!黨魁溫森彼得,我的政策就是把他們趕回去,還一個安靜的新西蘭!”類似這種事留學生都有經歷。
留學不歸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國家。從八十年代留學潮開始至今,共有60多萬人出國留學,學成回國工作的人三分之一不到。導致留學生學而不歸現像的深層次原因有很多,發達國家綜合因素的拉力誘惑就是主要原因。海外的中國專業人士有許多在美國和西方國家從事高科技行業,硅谷7000家公司有2000家是華裔創辦,中國留學生使接受國節約了巨大的教育開支,因為留學人才大部分的基礎教育都是在國內完成的。另一方面,國內環境的推力作用也促使了留學生學而不歸:第一,只做表面文章,忽視創業投入;第二,唯長官意志是從,用人機制有失公允;第三,沒有真正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風氣;第四,國內知識分子待遇偏低,收入只及發達國家的十分之一;第五,國內成才的社會環境和政治環境不如國外。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幾年的留學生活使那些不歸留學生認同了西方的人文環境和政治氣氛,特別是民主、自由、平等這方面,反過來對國內政治體制遲遲不改革表示不滿。
作為常識我們知道,“人才大國”不可能在官僚體制橫行的環境下制造出來,因為人才需要自由環境。從中國歷史來看,春秋戰國及民國初期是中國人才最活躍,思想最璀璨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上世紀上半葉是人才輩出的年代,胡適之、陳獨秀、蔡元培、傅斯年、張東蓀、馬寅初、魯迅、郭沫若……那時不論北洋政府還是民國政府,在國家和社會之間,保留了適度的空間,對外來思想文化也沒有趕盡殺絕,使社會保持著一定活力、自由。許多國文底子較好的人才都去西洋留學,他們了解國情,又把西方文明科技成果帶回國。那時滿清王朝崩潰,中國沒有王權、沒有專制的統一思想,沒有統一的意識形態,在思想、文學、哲學等領域非常活躍。
在中國歷史上,一個強權強盛的中央政府對人民並非好事,專制統治下民主往往是災難。而新西蘭立國才100多年竟能躋身於發達國家之列,主要歸功於領導層始終廉潔奉公。新西蘭導游向我們介紹了這樣幾件事:有一位官員用公車送自己孩子上學,媒體曝光後就下台了;還有一位教育部長,他的女兒吸大麻,被公眾指責也下了台,因為你是教育部長,自己女兒都教育不好,有什麼資格教育別人呢?還有一例,國家總理超車,媒體披露後,民眾議論紛紛:有的說總理政務繁忙可以理解;但更多的市民說,總理違反交通規則應該下台,當官的不能搞特殊化,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在海外經常問留學生一句話:為什麼不回國?他們說故鄉、家庭、朋友和文化,對他們都非常重要,但最重要的選擇是“自由與民主”,呆在海外的原因,也是怕中國不斷“變”,怕失去他們已經得到的東西。
新西蘭處處是花團錦簇,綠茵連天,宜人的氣候、潔淨的空氣,遼闊的海灘、寧靜如鏡的湖泊、高聳入雲的叢林,真是美不勝收。新西蘭也被稱為“藍天與綠草之國”、“南半球的瑞士”、“上帝留給自己養老的地方”,無數美譽都與我國古代相傳的“人間天堂”、“世外桃源”相連。它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真是不為過。末了,我想借著這篇文章祝福遠在那裡的中國留學生們,願你們堅強、自律、學業有成,為國爭光,能在這詩一樣的國度裡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