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洛陽開封鄭州古都十日游

作者: 萬裡滔滔

導讀在和朋友決定了到西安洛陽自助游之後,6月上旬在攜程網上定好了上海浦東機場到西安的機票350元+50機建費,在網上定好西安的錦江之星解放路店。7月1日下午上海浦東機場坐東航班機到西安,坐機場大巴到鐘樓附近再打出租到達賓館入住。放下行李乘出租車(西安出租車很便宜,起步價6元)到鼓樓旁回民小吃一條街。這裡有鏡糕,味道不錯,羊肉泡饃吃了一次不想吃第二次 ...

在和朋友決定了到西安洛陽自助游之後,6月上旬在攜程網上定好了上海浦東機場到西安的機票350元+50機建費,在網上定好西安的錦江之星解放路店。7月1日下午上海浦東機場坐東航班機到西安,坐機場大巴到鐘樓附近再打出租到達賓館入住。放下行李乘出租車(西安出租車很便宜,起步價6元)到鼓樓旁回民小吃一條街。這裡有鏡糕,味道不錯,羊肉泡饃吃了一次不想吃第二次了,羊肉串正宗、好吃,酸梅湯清涼解渴,陝西特產“狗頭棗”個大、脆甜,還有肉夾饃、炒米粉等小吃。街道兩旁店鋪林立,小吃店都冠名以“老×家”,比如“老孫家羊肉泡饃”“老賈家灌湯包”等等。除了特色小吃店,賣“剪紙”或“皮影”的工藝品店也一家挨一家。7月2日上午坐門口5路公交車下來後沿護城河步行一段來到明城牆文昌門附近的西安碑林博物館。這裡原是古代西安的孔廟,唐朝時候舉人中舉後都到這裡來拜謝先祖,北宋哲宗二年改為碑林收藏地,至今約有館藏3000余方名碑刻石。目前展出的有1000余方。下午出租車到陝西歷史博物館,該博物館是氣勢恢弘的唐風建築群,規模大設施先進,館藏豐富而且價值高,彙集了從館藏數十萬件文物中遴選的3000件精品,其中18件(組)國寶,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兵馬俑及戰馬車復制品一一呈現,當然也系統介紹了西安的悠久歷史。晚上去觀賞大雁塔北廣場的音樂噴泉,在附近的永豐岐山面店吃了面和醋粉,醋粉第一次吃,酸酸的,很有特色。晚上九點不到北廣場已是人山人海,據說這裡的音樂噴泉是亞洲第一,看過後覺得確實很不錯!這個以大雁塔為中心的休閑廣場規模極大,很具特色的是廣場上每一根燈柱的四面各寫有一首唐詩,粗淺一算整個廣場的燈柱上大概有幾百首唐詩。南廣場豎立著玄奘的塑像。7月3日東線一日游,是報了當地旅行社,200元一個人,不過後來到了車上因為多一個景點又加了一人30元。建議不參加這種一日游,因為它帶你去的有些景點沒有必要去。第一站到臨潼博物館參觀金棺銀槨,看到了最早挖掘出來的兵馬俑和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接著到西安事變舊址驪山和華清池。驪山上繪有一組2004年完工的西安事變大型浮雕,還有當年蔣介石藏身之處及“兵諫亭”。華清池內的溫泉被稱為“天下第一溫泉”,現有三個泉眼,水溫43度,我們泡了腳,雖然未曾享受那“溫泉水滑洗凝脂”的仙人般的樂趣,但也疲勞頓消,兩足生風,感覺很不錯。看到了“海棠湯”(又名“芙蓉湯”,俗稱“貴妃池”)、“蓮花湯”(唐玄宗沐浴湯殿)、“太子湯”(曾有唐朝十位太子在此沐浴)。“西安事變”舊址“五間廳”就是當年蔣介石和侍從居住的地方,從窗戶往內看牆壁上掛有蔣宋兩人的結婚照,房間簡樸干淨,外面牆壁上有玻璃罩著的彈孔,是當年士兵抓蔣時開的槍。華清池出來後到了秦始皇陵,坐8元錢的電瓶車繞著陵墓轉了一圈,從圖片上知道皇陵曾發現了中央廄苑陪葬坑、石甲胄陪葬坑、文官俑陪葬坑、水禽陪葬坑和銅車馬坑,可見該陵墓規模實屬龐大!建議自己去的游客不要乘坐電瓶車,可以爬一爬的。

下午參觀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博物館由幾個大展廳組成,首先參觀了銅車馬展廳,之後是環幕電影播放廳,最後是秦俑三坑。一號坑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我們書上常見的圖片就是來自一號坑。新聞中看到的第3次發掘現場用紅線圍起來,一些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二號坑僅次於一號坑,但發掘出來的兵馬俑只有小部分,很多是破損殘缺的,基本無法修復。這個展廳有很多玻璃櫃陳列有各種陶俑,如高級軍吏俑、中級軍吏俑、鞍馬騎兵俑、跪射俑和立射俑等,形像栩栩如生,真感嘆前人的技術和智慧!從展出的圖片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剛剛出土時候的跪射俑面部紅潤,衣服色彩鮮艷,可惜這些彩俑現在都看不到了,顏色早已退掉。三號坑面積最小,大多沒被發掘出來。晚上又陪著孩子們欣賞了一回大雁塔北廣場的音樂噴泉。孩子們邊看邊驚呼,看得如痴如醉。7月4日還是西安市內游,上午到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大唐芙蓉園。這是一處很大的大型文化主題公園,復原了盛唐時期皇帝在這裡與民同樂的場景。院內有湖、有山、有唐詩刻在石頭上的景點。裡面比較吸引人的是從下午2點開始斷斷續續有很多的表演活動,比如舞獅子、打鼓、皇帝游園等,晚上在湖上還有水幕電影。下午到鐘鼓樓,這是西安的標志性建築,都是四角的三層樓,定時表演擊鼓和編鐘節目。鐘樓內有編鐘表演,音質優美,余音繞梁,令人回味。傍晚來到建於唐太宗貞觀年間的大慈恩寺,內有玄奘為貯藏經像而造的方形七層磚塔——大雁塔。落日余輝照耀下的塔簡潔古樸雄偉,氣勢恢宏。大雁塔建在西安的一條中軸線上,而大慈恩寺是唐高宗在做太子時專門為母親祈福而造的。這天是星期六,我們一邊登塔一邊在塔內又看了一次北廣場音樂噴泉,這是白天在七層的高處往下看,與前兩天天夜晚觀看相比又別有一種景致。7月5日上午明城牆轉了一下,印像較深的是“馬面”,就是“敵台”“牆台”,是城牆外側突出牆外的實心台,是為了增強城牆的防守,以利於守城而設置的。整個城牆共有九十八座馬面。西安的明城牆是保護的比較好的一段建築,環繞西安的中心城區,相當於北京一環。前些天乘車總是穿越這個城牆的不同大門(比如和平門、文昌門等),城牆外面有護城河,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古代軍事防御的概貌。我們從文昌門登上去,城牆很開闊,大約有7米寬。有很多中外游客雇了自行車從身邊急速騎過,聽他們說騎自行車繞城牆一圈需1個多小時。還有小電瓶車載游客游覽的。走在城牆上,聽見下面不遠處傳來陣陣婉轉的秦腔,我們循聲走去,聲音漸漸清晰響亮,原來是從環繞城牆的公園裡傳出,綠樹掩映,不見其人,只聞其聲,女聲尖細清脆,有點凄涼,男聲高亢激昂。走過幾個大約3個馬面,經過魁星樓,我們從南門(永寧門)下去。這個城門是規模最大的一個,聽當地人說中央領導人或外國元首來西安都從此門登城。7月5日下午2點多,登上了西安開往洛陽的火車。這是一趟開往天津的快車,擁擠不堪,中途停停開開,大約到晚上8點多到站。洛陽很悶熱,感覺即將要下雷陣雨。我們打的到凱芙特賓館,洛陽同學盛情邀請我們去吃洛陽“水席”。洛陽水席與龍門石窟、洛陽牡丹合稱為洛陽三絕。所謂的水席,就是上來的菜都是湯湯水水,並且像流水般吃完一道又上一道。水席中的名菜叫牡丹宴菜,原來是蘿蔔絲湯,因為慈禧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逃難到臨潼時發明而出名,後來周恩來改名為牡丹宴菜。對於我們這些南方來的游客,這些加了很多胡椒粉的水席菜實在不合胃口,不過也算入鄉隨俗,嘗了個鮮吧。7月6日:吃完早飯乘公交81路去龍門石窟,西安和洛陽的公交車基本沒有空調,不知是出於環保考慮還是因為車子配套設施跟不上的原因。一路上,只見公交站台和街道兩旁滿目皆是牡丹花的圖片,紅的、粉的、黃色、白的、還有平時未曾見過的藍色牡丹。今年4月世界郵展暨牡丹花會在洛陽召開,圖片中被聘請為2009世界郵展形像大使的楊瀾笑意盈盈,她是本屆牡丹花會開閉幕式的主持人。大約40分鐘的車程後, 2000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龍門石窟到了。該石窟與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和麥積山石窟被稱為中國四大石窟。大門口頂上“龍門”兩字是陳毅所寫,這裡香山(西山)和龍門山(東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闕,所以古稱“伊闕”。石窟主要是開鑿在東山半山中,南北朝、唐朝時期居多,有千佛洞、萬佛洞,其中最大的叫“盧舍那大佛”,是唐高宗初皇後武則天助脂粉錢兩萬貫而刻成,有17.14米高,頭高就有4米,大佛嘴角微翹,豐頤秀目,儀表堂堂,是中國唐代佛教雕刻藝術的傑作。下午參觀關林,就是關羽廟,他當年身首異處,而這裡就是他首級埋葬之處。關林是我國唯一的塚、廟、林(陵)合一的地方,中國古代有文聖孔子,武聖就是關羽。裡面古木參天,值得一看。從關林坐車到白馬寺車程約1個半小時,到那裡雖近傍晚,但依然艷陽高照,酷熱難耐。白馬寺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東漢建立,據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後來中國的寺廟基本上都以它為樣板。整個結構是長方形,由五層大殿構成,後來看到少林寺確實很相似。園林裡一整片一整片的牡丹樹,可惜現在早已過了花季,只能憑著圖片在腦子裡想像一下牡丹盛開時的熱鬧場景。所幸在這裡看到很多開得正好的凌霄花,而且更奇的是這些凌霄花都纏繞著大樹而生,是很少看到的“藤纏樹”的景像。看到了菩提樹,是七葉樹,又稱無憂樹,原產印度,在我國雲南、廣東、福建南部也有栽培。據佛籍記載,釋迦牟尼坐在菩提樹的金剛石上大悟成佛。故在印度,菩提樹也稱“聖樹”。白馬寺坐車直接到達市區的王城公園,打算去“天子駕六博物館”參觀,可惜超過六點不賣票,就在外面轉了一下。王城公園廣場上有很大的周公旦的塑像,原來他是洛陽的營造者。廣場上市民很多,居然看到一位老者手拿一枝超大型的毛筆蘸水在地上練字,我看出寫的“歐體”,興之所至,兩個孩子也拿過他的毛筆在地上寫字,獲得好評。晚飯與同學一家去了游記燴面店,特色是燴面和燴饃。孩子們覺得燴面不錯,但是燴饃感覺類似於西安的羊肉泡饃,所以無人問津。洛陽整體感覺比西安開發得慢,城市面貌遠不如西安,現代化建築較少。

7月7日:今天參加了同學聯系的旅行社少林寺一日游,這是由散客組成的,40元的車費加上一名導游。到了玄奘故裡和墓地,會善寺、嵩陽書院、少林寺和塔林。玄奘故裡位於偃師市南部,是玄奘的出生地,內有一座漢白玉的雕像和“慧泉”,據說玄奘就是喝的這水,我們每人去嘗了一下,清涼、甘甜,就跟一般的井水無異。會善寺原為北魏孝文帝離宮,由隋文帝賜名,門前有顏真卿手書碑文“天居中”,意指中岳嵩山是處於天地之中。門口左右兩邊各有一棵千年古柏,千年的歷史在此凝聚。該寺是盛唐時期禪宗北派的傳法中心,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和許多高僧在此修行,自古被譽為“天中福地”。寺中有一座殿是很少見的元朝木結構建築。第三站到了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嵩陽書院與河南睢陽書院(又名應天書院)、湖南岳麓書院、江西白麓洞書院並稱我國四大書院,它是我國唯一的儒、釋、道三教薈萃之地。宋代理學的“洛學”創世人程顥、程頤兄弟都曾在嵩陽書院講學,“程門立雪”就發生於此。“二程”講學後,嵩陽書院成為宋代理學的發源地之一。書院是我國自宋至清末於官私學之外特有的一種高等教育組織形式,在我國教育的發展史上曾起過重要作用。書院眾多特點中有幾條我認為很值得學習:書院盛行“講會制度”,允許不同學派進行會講,開展爭辯;書院的教學實行“門戶開放”,不受地域限制;書院以學生個人讀書鑽研為主,十分注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並多采用問難論辯式,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書院內師生關系融洽,相互之間的感情深厚,書院的名師不僅以淵博的學識教育學生,而且以自己的品德氣節感染學生。除了“二程”之外,司馬光、朱熹和李綱等都在此任教過。書院的建制,古樸雅致,大方不俗。聽同行的武漢大學的學生說,嵩陽書院保護得比岳麓書院好。靠近書院門口刻立有一塊比較特別的唐碑,它的碑帽與眾不同,相傳當時人花了很大功夫樹立上去的,傳說中還有不少人為此掉了腦袋。碑高9米多,重約80余噸,全稱《大唐嵩陽觀紀聖德感應之頌》碑,文意記載嵩陽觀道士孫太衝為唐玄宗李隆基治病而煉丹九轉的事,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最令人嘖嘖稱奇的是院內兩棵樹齡約4500年以上的大松柏(又稱將軍柏),雖老態龍鐘,但依然生機旺盛。少林寺聞名遐邇,還沒到大門就傳來一陣習武的吆喝聲。到了現場,感覺比較荒涼,它處於嵩山半山,四周都是山林。寺內觀看了一場半個小時的武術表演,有十八般兵器表演,蛇拳、虎拳表演,童子功、二指禪表演等,最後還有主持人邀請觀眾上台模仿習武的互動節目。出去前行1000米是少林寺,“少林寺”三個字為康熙皇帝手書,門側有“禪宗祖庭”等字樣,進去發覺與白馬寺建築風格很相似,規模稍大。一進門的路兩旁豎立著很多功德碑,再進去地上放有很多木水桶,馬上腦海閃現出武打電影裡僧人提水練功的情節,孩子走近一看原來是垃圾筒,不禁啞然失笑了。有一口大鐵鍋據說是僧人練功用的。再往裡面是方丈室,後面是藏經閣,站在門外往裡看是一巨大的漢白玉臥佛,聽導游解說這裡面其實沒有經書了。最裡面的一個殿叫“西方聖人殿”,又名“千佛殿”,建於明朝萬歷年間,殿內磚地上有很多陷坑,為少林僧人習武時踩出的腳坑,俗稱“站樁坑”。最後到了塔林,這是寺內高僧的墓地,規模頗大,塔的形狀大小各異,修建於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朝代。塔的下面為埋葬有高僧遺骨的地宮,而上面的塔一般都是3層、5層、7層這樣的單數層,像征著佛教徒不結婚都是單身,而且單數也意味著陽剛雄壯、勇往直前之意。塔身有方有圓有高有矮,形狀各異,反映了不同時代不同的建築風格。坐電瓶車出去時,看到很多身穿紅色統一服裝的少林塔溝武術學校的學生,在大操場上練功,年齡有大有小,其中有一些外國學生。聽導游說三歲半以上的孩子就可報名,一年大概一萬元學費。晚飯到了洛陽市區有名的由著名作家李准(《黃河東流去》的作者)題字的真不同飯店,飯店裝修豪華氣派,大堂中有皇帝寶座可以交費攝影留念,樓上雕龍畫鳳,牆面上掛著許多名人與總經理姚炎立的合影。那裡的特色是水席,我們點了其他菜,上菜速度雖然慢,但菜的味道還算不錯,不愧為百年老店。我們點了洛陽特色漿面條,味道獨特,服務員介紹說是綠豆磨成粉後發酵做成,所以湯汁是酸酸的很爽口,夏天吃別有風味。 7月8日:上午退房,然後去洛陽汽車站,很方便地找到去鄭州的大巴, 3個小時車程後即到了。道路十分平坦,而且是空調車。這一段高速公路經過了偃師、孟津會盟之地、興洛倉隧道、伏羲台隧道等地,周圍山脈連綿,景色怡人。隴海路汽車站出來出租車大多拒載,有同意的也亂喊價,結果四人坐了一輛電動三輪車15元到達預定的錦江之星城東路店,那裡的空間比較大,大家都覺得舒暢。鄭州作為河南省會,有了大城市的感覺,高樓林立,現代化氣息撲面而來,到處有售樓廣告。簡單梳洗完已經1點多,到賓館附近“水晶魚餛飩”吃了灌湯包等,味道好,環境也不錯,決定以後還來吃。孩子回賓館休息,我們先到火車站購買好7月10日回去的動車票,到上海238元每人,到無錫219元每人。之後乘公交16路專線車去黃河風景區游覽。車程約一個小時。風景區靠近黃河,由炎黃廣場、五龍寺、毛主席視察黃河景區等組成。炎黃廣場有炎帝和黃帝的巨大石雕,占地面積大概有8萬平方米,只見炎帝和黃帝目光炯炯,面帶微笑,遠視前方,景區人員介紹說是用鋼筋混凝土澆鑄雕刻而成,據說用了20多年完成,下面有著名書法家範曾題寫的《炎黃賦》一文,大氣磅礡,神韻非凡。公園內有一個大型人工湖——星海湖,是為了紀念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而挖,當年他在這裡渡河而創作了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景區人員說鄭州市民喝的水都從星海湖抽過去的。毛主席當年曾到此地視察黃河,題字“沒有黃河,就沒有我們這個民族” “你們可以藐視一切,但是不能藐視黃河,藐視黃河,就是藐視我們這個民族。”並作出指示“一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游覽完回去路上恰逢一場暴雨,路上積水頗深,堵車厲害。暴雨過後的鄭州頓覺涼爽很多,一路步行至“永和原味”豆漿店吃了晚飯。

7月9日:今天是開封一日游。在德憶大酒店的汽車站乘坐專門的城際雙層巴士,鄭開高速非常開闊,有十個車道,一路直通開封,十分方便(票價7元),70分鐘後到達七朝古都開封。比起鄭州鱗次櫛比的高樓,開封的房子大都平矮,一眼望去視野開闊,沒有遮擋。大梁路寬闊,路旁景點廣告很多。開封有十分有名的小吃,所以金明汽車站下車想找小吃,出租車司機介紹去了一家所謂的有名小吃店,結果只有呼啦湯(一股羊臊味)、煎餃和玉米湯,不合口味。離後坐黃包車到清明上河園。清明上河園是按照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名畫建造的一個大型文化主題公園,1998年開放。一進門就是一座高大的張擇端手握畫卷的塑像,身後是《清明上河圖》的一組雕刻。繼續往裡就是沿著汴河的碼頭和店鋪,這裡完全仿照畫而建,再進去就是著名的虹橋。據介紹,虹橋是中國十大古橋之一,著名的木拱橋,始建於1050年。該園中的虹橋開工於1992年,1998年建成。這裡服務員穿著宋朝服裝,表演一些北宋的娛樂場所勾欄、瓦肆中的節目,比如賣藝、絕活表演、王志賣刀、皮影表演、踩高蹺、王員外招婿等。這些節目表演的時間每天都固定的,游客要算好時間並且花一整天才能全部看到,因此一般都只能挑選其中幾個節目看。一路往裡走去,才覺這個主題公園實在龐大,除了很多仿宋建築外,還有馬球場、拂雲閣、水傀儡館(表演水上木偶戲的場所)、茗春坊、四方院、演藝大棚……讓人感覺回到了千年前的北宋汴京城。清明上河園出來後打車到開封府。這裡是包公等官員上班的地方,處處體現了廉正勤民的痕跡。這裡曾有很多名人如司馬光、歐陽修和蘇軾等人待過,請了一導游購票後免費講解,不過講得很粗糙,不夠詳細。因為小吃要晚上7點以後才有攤位,於是開封府出來後,坐上電動三輪車繞著包公湖和龍亭湖環游了各大景區。騎三輪的當起了導游,介紹說開封府前面的包公湖分為東湖、中湖和西湖。龍亭公園旁邊的龍亭湖又分成左右兩個部分,左面的叫楊家湖(跟楊家將有關,屬於忠臣),右面的叫潘家湖(跟奸臣潘美有關)。開封市民以前游泳都只在楊家湖中游,而不去潘家湖,生怕沾上了惡名。龍亭湖周圍一圈風景極好,龍亭公園、雙龍橋(“導游”說這橋跟趙匡胤有關,龍亭其實就是以前趙做皇帝時他的宮殿所在地,亦是皇家園林,怪不得大門口居然豎立有兩根華表,我以為只有天安門廣場才有呢)、延慶觀(呼延慶住所)、天波楊府(據說是楊家將的生活場所)和中國翰園一一盡收眼底,大飽了眼福。兜風後三輪車把我們帶到西司小吃一條街,已經是人頭攢動,非常熱鬧的一派景像了。感覺跟與西安的回民街相似,我們吃了冰粥(西安洛陽都有,就是沙冰和各種水果豆類的大雜燴)、烤魷魚、烤羊肉串(尚記的“第一家烘燜羊肉串”3元一串,干淨,味道極好),很快就飽了。“油炸知了”據說是消食的,高蛋白,綠色環保,鄰桌客氣地給我們分享了此等美味食品,嚼著很香。乘大約8點的車子回到鄭州。(末班車晚上10點半) 建議自助游的旅客可以住在開封,因為開封值得游玩的地方還是挺多的。

7月10日:上午再次去附近的永和原味豆漿店吃早飯,路上經過免費開放式的商城公園,入口處有字寫著“鄭州商城遺址”。原來在商朝時鄭州曾經做過都城,曾是帝王霸業的亳都。3600年前,這裡叫亳都,是商朝前期最重要的都邑。乘車去“二七”紀念館,但在整修,不能參觀,更不能登塔。於是就在附近兜了一下,因為這裡是鄭州最繁華的地方——二七廣場。中午還在“水晶魚餛飩”吃飯,然後,退房去火車站。下午2點41分,動車准時駛離鄭州。動車十分舒適,而且鄭州鐵路局的服務也是比較規範的,到晚上8點多到無錫,9點多准時到上海。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