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盤算著八月份度假的事情,最終選定了黃山翡翠谷,其中主要的原因在於年初去黃山旅游的印像不錯,另外就是曾在網上看到翡翠谷美麗的照片,對翡翠谷心向往之。
六個人,兩部車,一清早趁著大多數人還在夢鄉,我們踏上了行程。在杭州繞城轉杭徽高速之前的地方,因事故被堵了近半個小時,弄得我們為趕時間在以後的路段中拼命趕,近乎有了飆車的架勢。到了預定的賓館,在簡單的洗漱和午飯後,立即驅車趕到了翡翠谷。
就在去翡翠谷的路上還在暗自慶幸路上似乎沒有多少同方向的車子,但是在景點停車場馬上讓我回到了中國旅游景點的現實:人滿為患。買了門票剛向景區裡走了幾步就發現一處溪水潺潺亂石嶙峋的景致,我們高興地沿著一條小徑下到了溪水裡,清澈的水舒緩地從腳背上流過,頓時一股清涼漸漸從腳蔓延到心裡,緩解了心中的燥熱。看著我們玩得忘乎所以,路旁的人們都詫異於我們還沒進真正的景點,見到真正的美景,怎麼就已經這麼開心了,其實他們哪裡知道我們這群人隨時釋放自己的心情呢。
進到了景區才發現裡面的景色未必一定比門口的好,當然更不能與九寨溝相提並論了。那是因為除了幾塊深淺不一的綠色池塘外,絕沒有五彩斑斕,還因為翡翠谷的水池都是小小的,沒有九寨溝那恢宏氣勢的水面。而翡翠谷所體現的也許正是江南景物的特點吧,精致而內斂,需要你細細地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意境,當然這對於那些北方來的朋友,習慣了大開大闔的山水,自然對南方玲瓏剔透的山水是別有一番感受在心頭了,他們用了“不虛此行”四個字來形容翡翠谷之行。但是對於我,從小生活在江南水鄉,這般景致已經是不會讓我唏噓感慨的了,只是容易被調動起熱情的脾性,很快就會和朋友們快樂地游玩著一個個的景點,一些坡緩水淺的池子都被我們以趟水的名義,實質是痛快地洗了腳。慢慢走來,我們就到了山頂,雖然沒有太出色的景致,但是手中的相機裡還是留下了不少的照片,其中最出彩的就是那些清澈見底的綠色池塘了,所謂瀑布實在是落差太小而根本沒有氣勢,也就不能震撼一下我的心靈了。
在山頂休憩的時候看著下山路兩旁滿目青翠的竹林,仿佛有到了安吉大竹海的感覺。回頭一想,黃山翡翠谷也有幾分相似安吉藏龍百瀑呢。可能兩者隔著不算是太遠,因而彼此之間都有那麼一絲靈氣相通吧。走在下山的竹林小徑上,忽然有種很愜意的感受,因為沒有了上山時汗流不止的狼狽,也沒有了周圍人群的吵吵嚷嚷。一行人踏著輕松的腳步,說說笑笑地來到了山腳下。
第二天早飯後又踏上了去宏村的道路,我們之中的多數人都還未曾識過徽派建築的風韻。最美的風景在路上,這句話倒真的是可以很貼切地形容這次宏村之行。從湯口鎮去宏村的103省道,路面非常平整,兩旁山巒層層疊疊,一眼望去全是綠色,在這樣的路上駕駛真是一種享受。不止於此,時不時公路兩旁出現的鄉村那種清靜卻不乏詩意的田園風光,自然地吸引著我們停下車來,立刻投進這畫一般的景色裡,從不同的角度仔細地品賞,只是還不到秋季,也就沒有層林盡染的意趣,很遺憾地沒能欣賞到諸如塔川秋色之類的美景了。如此走走停停,把路上的景致飽覽個夠。也許已經是飽餐秀色了,一行人到了宏村之後,也倒是不覺得有如何的驚奇了。
不斷地與迎面而來的人群碰碰擦擦,這實在不是游覽宏村的好方法。也許在晚秋的一個傍晚,村裡家家戶戶已經升起了炊煙,快要落山的太陽向村裡的小道上灑上了一層金黃,一個人慢慢地在這裡一幢幢白牆黑瓦的老建築邊走過,靜靜聽著那透著年輪的窗格、門扣、影壁訴說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又或許是在初春的清晨,舉著傘迎著瀝瀝細雨,走在村前池塘邊,透過那薄薄晨霧和雨幕,看著那趕上早課的學童們一個個唧唧呱呱地走進先輩們曾經同樣用功過的學堂。腦海中逐漸浮現開來的那片寧靜致遠的畫面,就讓心裡自然滲進一種慢慢沉靜下去的感覺。
正因為是這種感覺,在一個老宅裡找到了一處可以喝茶的地方,那是一個臨水的小亭,或者應該稱為小榭,就再也不想去到外面那喧鬧的人流中了。老宅的主人是位中年婦人,還有一位健碩的老婆婆。可能家裡其他人白天都出去了,若沒有我們這群人的聒噪,偌大的庭院只有這二位婦人,會不會太冷清一點呢。我們陸續參觀了這座老宅,因為流動著的身影和一路留下的歡聲笑語,使得這座百年老宅一下子又有了青春活力,不再那麼死氣沉沉了。漸漸停歇下來的我們終於圍繞在桌旁,喝著主人泡的本地茶,閑聊著這兩天的游歷與感受。偶爾會有游人好奇地踏進院子,看著我們那麼悠閑地吃吃喝喝。
宏村畢竟還是遙遠的異鄉,注定這份慵懶是不能讓我們長久地享受的。吃完午飯我們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路途。在回家路上,我一直沒有下次再來的念頭,也許是翡翠谷宏村的景色還不夠吸引我再次回頭;又或許此次之行當地人給我留下的印像不是太好,有太多唯利是圖的人,完全沒有了徽州人善良、知書、明禮的傳統;也許,注定沒有那麼完美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