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0(22日周六):早晨的大理下著雨,大雨,影響了出游的心情。昨天來的途中已經看過洱海,決定只去三塔。早餐是我喜歡的餌絲,吃完後暖和了些,心情也好了些。打車到三塔,5元。這是昔日大理王族的寺院,門票140,不值,可以只在外面拍照即可。門口比較冷清,打車比較困難。等了約10分鐘,開來一輛夏利(黑車),是一個新入行的司機,談好到機場50元,走時電話聯系。回客棧看電視,“快樂女聲”。10點半,下樓,司機已在樓下等,對我們說沒去過機場,問了一下,50塊錢就虧本了(攻略說一般要100元),最少加20元。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我就會棄之而去,但看這個司機比較守信用,且價格確實比較合理,決定還是乘他的車。路上了解到,三塔基本是外地人去的,他都沒去過。他本人是一個單位的合同工,收入不高,開車是想掙些外快。由於出車時間不固定,打消了我將他推薦給大家的念頭。果然,到新城迷路了,誤走到市政府門前,非常漂亮。到機場35公裡,與司機核算了成本,即使回去空車,這個價格還是值得跑的。大理機場也不大,航班不多。在等待換票時,打聽到有餐廳供應午餐。原來是職工食堂,5元錢一葷兩素,是我遇到最超值的機場餐廳,嚴重推薦。從大理走主要是因為大理到西雙版納的機票只有麗江的一半價格,雖然多坐四小時車,但還可以圓了我從小就有的“三塔情節”(小學課本裡描寫的非常美)。更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出發前只有早晨8點的特價票330元,中午的航班都是4百多,可在瀘沽湖准備買票時,發現早晨和中午的票都有297的特價票,共節省了400元。下午2:10,祥鵬航空的飛機准點起飛,一小時後抵達西雙版納,剛出艙門就感受到這裡的高溫。機場到市區約4公裡,打車都要30元,乘機場中巴4元/人。與司機講好到客運站,結果把我們丟在了客運南站,估計這個車不到客運站,只到廣場。建議住在客運站附近,到植物園的車現在只有客運站有。為了方便,我們就住在南站賓館,三人間還到50元/間,有空調、衛生間,感覺還行。我們住下時3點多一點,聽賓館人說傣族園表演3點結束,現在去已經晚了,就在賓館裡休息了,結果證明我們嚴重上當。太陽弱一點,打車到客運站,購買明天到植物園和元陽的票。說到元陽的交通,過程頗為曲折:西雙版納雖然離元陽不遠,但交通非常不便。原先打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早晨7:30到綠春的車,大約行車12小時(估計也就300公裡),第二天從綠春到元陽,這種方式最經濟,但時間長和體力消耗太大,放棄;另一種是乘夜臥到玉溪,然後轉經通海、建水到元陽,大部分是高速,但由於夜臥都是路過玉溪,到玉溪時是半夜就很麻煩。如果走這個線路,建議乘晚上11點後的車。查這兩條線路時,得到了西雙版納客運站電話咨詢工作人員的若干次熱情回答,心裡非常感激O(∩_∩)O!!!在客運站,偶然知道可以直達建水,又經過數次耐心的回答,終於找到一條更方便的路線,先乘18:00蒙自的臥鋪車到建水,約12小時,然後從建水到南沙或直接到元陽,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又節省了體力。當即買票,167元/人。到建水還有一班車是下午2點,也是臥鋪過路車,但到建水是半夜,不推薦。廣場是景洪的市中心,不大,有個地下超市,可以買到壓縮餅干。問了幾個人,沒找到指點的傣族風味飯店,倒是找到一家泰國風味飯店,裡面坐滿了人。價格不貴,三個人74元,就是有些菜很甜,吃不慣。景洪大部分做生意的都是外地人,開珠寶店的有很多緬甸人(穿裙子的男人就是),據說當地人基本不干活,我想可能是體力活不用干了,現在的城市都差不多。在河南人開的水果店買了一個菠蘿蜜,沒有我們慣常見到的許多“癤”,皮削下直接吃,巨甜,老板說季節已經過了,否則更甜。後來離開西雙版納再也沒買到。飛機上聽說曼汀公園也是一個傣族風情園,吃過飯沒事,逛到公園門口。天色已晚,晚上是歌舞晚會,打車回賓館,大約600米。看看地圖,我們已經走了大半個景洪城。與打車時認識的山東司機聯系,明天早晨7點出發到植物園和傣族園,來回100元。晚上的西雙版納涼爽了很多。D11(23日周日): 早晨6:30下樓,退房,行李寄存在前台(免費)。邊吃早餐邊等司機,聯系了好幾次,7:20才到,原來是胎壞了,到一個修車行補胎,沒法補,又叫來他弟弟,出發時已經8點。到植物園大約有70公裡,全程高速,不過這段高速充其量只夠一級公路標准。有岔道還限速100,彎道多,有些地方雙向僅兩車道,超車時讓人心驚膽戰。由於時間緊張,我們買門票後(80元/人,兒童50元),購買了電瓶車票,20元/人。當電瓶車票滿10人時,免費配導游一名。由於旅行團較多,工作人員會安排你與其他旅行團拼車,沒必要專門請導游。請導游費用為100元。一般旅行團游覽的景區共5個景點,3小時左右。植物園裡的植物太多了,比起南京的植物園大了很多。有少部分植物在南京植物園的溫室中可以見到,但大小差別很大,放大了N倍,而大部分植物是我們聞所未聞。跟隨其他旅行團一起到第一個景點,小LD立刻被吸引住了,由於他經常到南京植物園,對植物的特性比較感興趣,認識的植物比我多的多,因此對新的品種產生濃厚的興趣,每一種植物都不想放過。導游走馬觀花的速度已不能滿足要求,於是我們放慢速度,看完一片植物,跟下一個團導游繼續觀賞。後來我們發現,不用擔心沒有導游,旅行團比較多,只要有電瓶車,人坐滿後導游會一起走。許多植物導游是不講的,需要你自己去看說明。就是這樣,我們還有很多植物沒有來得及看。常規景點看完後,旅行團乘坐電瓶車回大門。我們根據導游介紹,在賓館前台買了到熱帶雨林的電瓶車票(20元/人),坐“專車”到熱帶雨林。熱帶雨林距大門口約7公裡,如果走過去比較遠。熱帶雨林有一些獨特的景觀,時間太緊,用1小時不到草草看了一部分,打電話叫電瓶車來接,大約15分鐘後電瓶車到入口,送到大門約15分鐘。如果你有時間,可以花兩天或者更多的時間去慢慢欣賞,開電瓶車的師傅說要7天才能看三分之一。園內有一個賓館,環境當然沒的說,就是價格稍貴,280元/天,下次去一定住在那裡。回去時司機已經等急,100元車費可是要逛店的。中飯是沒時間吃了,直接到傣族園,有淨門票(100元/人,兒童50元)和套票(180元/人,兒童130元)兩種,簡單比較一下,選擇了淨門票。如果你參加潑水等活動,套票比較便宜。傣族園由五個傣族村寨組成,每個村寨有一定距離,建議最好乘電瓶車(30元/人)。由於時間關系,我們已不能慢慢欣賞,請個導游(50元),講好出園的時間,請她安排我們游覽的路線和時間。第二個村寨的廟宇比較大,當然同我們內地的廟宇比起來規模要小很多。這個廟宇名氣比較大,到拜祭的日子,有許多泰國人會專程趕來祭祀。最後一個村寨是潑水和歌舞表演所在地。潑水是下午3點和4點半各一場,歌舞表演是3點30開始,潑水和歌舞表演時間銜接。如果昨天我們趕過來可以先看表演,然後潑水,最後游覽各個村寨,可以節省最少3個小時游覽植物園。回到景洪,原本談好進一家珠寶店,看看時間還夠,主動建議到第二家珠寶店,愉快的把我們送到南站。如果你去植物園,推薦乘這樣的出租車,價格與公交車差不多,省去很多等車的時間,進購物店只要10分鐘左右就夠了。其間一個店,自稱老板,南京老鄉,一個3600元的鐲子,大LD還到200元,我估計他要吐血O(∩_∩)O買的是南站上車的票,車從客運站發出,大約6:15,檢票,上車。車是最簡陋的臥鋪車,讓小LD有些遺憾。如果比較講究衛生,建議帶睡袋,被子比較髒。白天玩的比較累,天黑後很快就睡著了。衣:當地溫度約23~30℃,穿短袖和短褲就行。行:版納的汽車站(翻胎廠)有直達植物園門口的汽車,16元。在吊橋處下車,買票進植物園,賓館在植物園裡,入住後出來再進去不用再買票。景洪-植物園專線車 14:00,至猛腊車最早6:30,20分鐘一班。猛侖熱帶植物園國家AAAA級景點,距景洪75公裡,客車16元/人需用1個半小時,(猛腊到猛侖24元),由植物學家蔡希陶於1959年創建,是中國最大的熱帶植物園。位於一個葫蘆形半島上,羅梭江繞過,占地一萬三千多畝有四千多種植物。分為13個特色園區,從車站走到吊橋要用一刻種,門票80元,電瓶車100元,請導游50元。園內賓館環境一流,但標間要280元/人, 通過小P孩在線預定180元/標。(小P孩好像已經倒了,打電話過去已經不訂了。)景洪汽車客運站:景洪北路 0691-2123171 2123570西雙版納客運站:景洪北路 0691-2124427玉溪客運站 0877-2022807 通海客運站 0877-3011870建水客運站 0873-7653538 綠春客運站 0873-4223104景洪-玉溪 最晚20:00,約9小時。玉溪-通海首班車7:20,約1小時;通海-建水 10分鐘一班,約1小時;建水-南沙 南沙鎮到老城新街鎮還有28 公裡,大約需要1 小時,公共汽車3 元/人,中巴5 元/人。景洪-綠春 7:30,約12小時,綠春-元陽最晚13:30,約3小時。景洪-蒙自 18:00,景洪-開遠14:00,經過建水。景洪-江城 6:30和9:20住:景洪的住宿不緊張,且價格比較便宜。景洪迎賓賓館,15812153600,40元標間(熱水電視),房子基本干淨安全,猛侖住:春林賓館13887903983(在熱帶植物園門口50米),60元標間。食:岩三傣味餐廳0691-2120638(“岩”當地讀ai三聲),13988165581在學陶港2號,味道很正宗,價格公道,比三味樓還棒。水果:菠蘿絕對好吃,挑熟的削了皮就能吃,芭蕉要挑皮比較黑的,其他的水果就吃個新鮮了,價錢絕對便宜
游:概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國雲南省南端,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與泰國、越南近鄰,土地面積近2萬平方公裡,國境線長966公裡。她美麗、富饒、神奇、猶如一顆璀燦的明珠鑲嵌在祖國的西南邊疆。瀾滄江縱貫南北,出境後稱湄公河,流經緬、老、泰、柬、越5國出海彙入太平洋,譽稱為“東方的多瑙河”,因此,西雙版納既是面向東南亞、南亞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雲南對外開放的窗口。 西雙版納轄景洪市、猛海縣、猛腊縣和11個國營農場,總人口近100萬人,這裡聚居著傣、哈尼、拉祜、布朗、基諾等13個少數民族,占全州人口的74%。景洪,西雙版納州州府,傣語佛教地名,意為“黎明之城”,約7千平方公裡近40萬人 。西雙版納傣族:西雙版納傣族廣泛分布在全州各地,總人口約30萬人,全民信奉南傳上座部佛教。潑水節:是版納州一年中最盛大的民族節日,號稱“東方狂歡節”。傣語稱為“桑勘比邁”,意為六月(傣歷)新年節。在每年的公歷4月13日到4月15日舉行。 第一天稱為“宛多桑勘”,意為除夕日,這一天中有賽龍舟、放高升.丟包和趕擺(即趕集)等活動。 第二天稱“宛腦”,意為空日,這天是新年和舊年的過渡期,到各大佛寺浴佛賧佛。 第三天稱為“晚帕雅宛瑪”,意為日子之王,是一年的初始,上午10點左右,各主要街區開始潑水狂歡。傣家竹樓傣族的傳統建築為干欄式結構,分上下兩層,形如鳳凰展翅,又有傳說是當地人照孔明的帽子形狀建造的。傣語稱其為“很”。大多第一層架空,放養家禽家畜,堆放雜物;第二層住人。以樁柱負重,木構架歇山頂,屋面大而斜陡,有重檐防雨遮陽,外形樸素自然。上樓梯要先脫鞋子。第一代竹樓才是用真正的以竹子為主要材料建造,現在已經很少見。第二代則是以木頭和緬瓦為主料,現在各村寨還常見。近年,由於居民的收入增長,不少村民建新房則是用磚和琉璃瓦,仍仿竹樓的結構。這種建築行式在西雙版納的哈尼族基諾族布朗族群眾中也常見。傣族村寨大多依山伴竹,臨水而居。寨中常有高大的榕樹和菩提樹。凡是大一點的寨子都有一個佛寺。傣寨的寨門以小型傣式重檐門樓為主,很漂亮。寨子中間有一個竹木或石頭做的“寨心”,大的樹木被視為神樹,都是不能隨意觸摸的。傣家每家都有一位家神,中柱是不能隨便靠的。大多一棟樓為一個獨立的家庭,每戶以竹木或磚土牆相隔,形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宅院。每戶人家四周都種有椰子、檳榔、芒果、香蕉、酸角、蜜多蘿等果樹,還有野菜花草,一年四季鮮花鮮果不斷。每棟屋子的二樓一般分為四個功能區:上樓後的廊和展,是過道、乘涼、洗滌處。室內分火塘、客廳和臥室,臥室是不許外人窺視和進入的。哈尼族 在雲南有120多萬人,在西雙版納有15萬多人,為西雙版納的第二大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山區。西雙版納的哈尼族大多自稱愛尼人或阿卡人,善於歌舞,有語言無文字,信仰原始宗教。每年農歷的第一個牛日,是當地哈尼族的耶苦札節,又稱“打秋節”,這個節日曾是南糯山最大的節日,只是近年不被重視。但各寨仍會立秋千,有歌舞聚會。據老人講,打秋秋能消災滅難,有時青年男女還會來一場比賽,蕩得最高的自然會得到姑娘們的喜愛!每年公歷的一月二號到四號,已被定為哈尼族的新年節“嘎湯帕”。當天,不少人家會殺雞備酒,來者是客。青年男女會上山采野花野果,舉辦打陀螺比賽,晚上的歌舞聚會有時會通宵達旦。 西雙版納傣文化 傣族的歷史悠久,在長期的生活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尤以傣歷、傣文和絢麗多采的民族民間文學藝術著稱於世。早在一千多年前,傣族的先民就在貝葉、綿紙上寫下了許多優美動人的神話傳說、寓言故事、小說、詩歌等,僅用傣文寫的長詩就有550餘部。《召樹屯與楠木諾娜》、《葫蘆信》等是其代表作,被改編成電影、戲劇等,深受群眾的喜愛。傣族的舞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動作為多類比和美化動物的舉止,如流行廣泛 的“孔雀舞”、“像腳鼓舞”等。傣族的音樂悅耳動聽,除了為舞蹈伴奏外,常與詩歌相結合。雕刻、繪畫也具有鮮明的特點。傣族信仰上座部佛教,在傣族地區,佛塔和佛寺隨處可見。傣族民居──竹樓,是我國現存最典型的干欄式建築,造型古雅別致,住在裡面清涼舒爽。佛寺:西雙版納傣族、布朗族全名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走進西雙版納,隨處可見的佛寺,不見紙錢的香灰飄飛,不聞火燭小販的嘈雜,也全無遠居山林的深避世俗,就在寨子中央,就在家的隔壁,幽靜,平和,和一種莫名的安樂。大佛爺帶著小和尚用傣文誦經,天籟、歌聲一般的婉轉曼妙,聽不清也不必去聽懂,心中卻早已明白:在這裡生活的每一個人,都會祈求著在這片人間樂土上,永遠歡樂的生活,佛寺,人間樂土的精神家園。 竹樓:傣家竹樓是一種干欄上建築,竹樓近似方形,以數十根大竹子支撐,懸空鋪樓板;房頂用茅草排覆蓋,竹牆縫隙很大,既通風又透光,樓頂兩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樓分兩層,樓上住人,樓下飼養牲畜,堆放雜物,也是舂米、織布的地方。竹樓上的傣家姑娘用流蜜的雙眸,從竹篾笆牆縫裡窺望著自己的情郎,看到情郎還痴痴地站在芭蕉樹下等待時,姑娘笑了!多情的眸子閃現著七彩的陽光,手拿一天紅棉毯,婀娜地走下竹樓,走向如痴如癲的小伙子。小伙子情急地接過紅棉毯,一下子裹住羞澀的姑娘,雙雙或隱蔽於大榕樹下,或坐芭蕉叢裡,花香正馥郁,月光正融融,兩顆相愛的心盡化作傾訴衷腸的千言萬語.....傣女:傣族少女大多身材苗條,面目青春嬌美,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萬方,素有“金孔雀”的美稱。她們不僅長的美,還很會打扮,都會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的如花似玉。或許是瀾滄江哺育的緣故,或許是熱帶雨霧浸潤的緣故,傣家姑娘那曼妙的體態,搖曳的身姿,細膩的肌膚,柔曼的肢體,嬌柔的語音,使人感到渾身通透,清爽宜人。一只孔雀髻在腦後,而插在髻上的絹花,則像孔雀的雨翎一樣隨風抖動,真是好看極了!傣男: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呢禮帽,顯得瀟灑大方。他們喜歡紋身,既表示勇敢,又寬檐驅邪護身,裝飾身體和寄托幻想。要少:傣族青年男女婚前活動自由,盛行“要少”(找小姑娘談戀愛)。“趕擺黃燜雞”是西雙版納男女青年以食傳言的求愛方式,即姑娘把黃燜的雞拿到市場上出售,如果買者恰恰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主動拿出凳子,讓其坐在自己身旁,通過交談,如雙方情投意合,兩人就端著雞拎著凳子到樹林裡互吐衷情;如買者不是姑娘的意中人,姑娘就會加倍要價。沐浴:姑娘們洗澡的時候,從岸邊慢慢往河裡走,一邊走,一邊將筒裙向上卷,等身體完全浸泡在水裡後,筒裙就完全脫下來,姑娘們就把筒裙包裹在頭上。洗完澡,她們又用相同的方法穿好裙子,只是這次是從上往下的,走到岸邊,裙子也就穿好了。她們的胴體只給自己看,如果不幸被你撞上或偷窺到了,那是你的錯,與她們無關。禁忌:1、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著頭發進寨子;2、去傣家走訪,到寨邊若遇上寨子裡的人在祭祀寨神,千萬別進寨子;3、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脫在門外,而且在屋內走路要輕;4、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三腳架;5、不能因神秘感而窺視或進入主人臥室;6、忌諱在家裡吹口哨、剪指甲;7、不准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脫鞋,8、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9、客廳中有三根主要的房柱,絕對不要靠近火塘邊的一根,否則就意味著不尊重主人。(臥室是不容許外人窺看的,過去的習俗規定,若主人發現外人窺看主人的臥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因此,游客無論到傣家參觀或做客,千萬不要因神秘感而窺看主人的臥室,雖說然現在打破了過去的俗規,但窺看傣家臥室始終是不受歡迎的。)標志性景觀——導彈棕,沒在光線最好時拍照。橄欖壩。票價100元,潑水表演在2點半有一場,還有4點有一場,傣族園總體規劃占地336公頃,主景區由曼將(篾套寨)、曼春滿(花園寨)、曼乍(廚師寨)、曼嘎(趕集寨)、曼聽(宮廷花園寨)五個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組成,共有村民326戶,1536人。傣族園是西雙版納之魂,是西雙版納唯一集中展示傣族歷史、文化、宗教、體育、建築、生活習俗、服飾、飲食、生產生活等為一體的民俗生態旅游精品景區。這裡幢幢精巧別致的傣家竹樓和佛寺古塔掩映在綠樹叢中,透著一種自然、純樸、寧靜。竹樓周圍栽種著香蕉、芒果、荔枝、木奶果、蕃木瓜等熱帶水果,還有高大挺拔的椰子樹、貝葉棕樹和亭亭玉立的檳榔樹,把傣家竹樓打扮得格外妖嬈。園區裡的五個傣寨,像被巨大而美麗的綠孔雀尾巴覆蓋,根本看不清村莊和竹樓,只有清晰地看見右面的瀾滄江水和左面的龍得湖,靠徒步旅行,才能識別真面目。
傣族園景區內的五個傣族村寨,曼將、曼春滿、曼聽、曼乍、曼嘎,同屬於猛罕鎮(橄欖壩)曼聽辦事處,距州府景洪市28公裡。五個村寨共有309戶和 1487人。世世代代,這裡的傣族村民都以農耕為業,用勤勞、智慧創造和豐富了燦爛的貝葉文化。這裡的杆欄式竹樓群古樸、雅致、壯觀;這裡的村民純情、樸實、好客;這裡的民風民俗獨特而濃烈;這裡的熱帶田園風光旖旎迷人;這裡的村民與自然和諧相處,完美融合,仿佛人間仙境、世外桃源。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當今中國,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村落群,實屬罕見,把西雙版納傣族園稱為中國第一自然生態村,並無絲毫誇大之處。
傣族園南臨熱情奔放的瀾滄江,北依寧靜、秀麗的龍得湖。自古以來,環繞的江湖孕育了園內村寨壯觀而又極盡秀麗的孔雀的尾巴,而傣族園則是孔雀尾巴上最靚麗、最奪目的羽翎。
傣族園作為代表西雙版納傣族文化的主體景區,在保留原有杆欄式建築風格和自然風光的基礎上,通過服務設施的完善和民族活動的開展,向游客展示原汁原味的傣民族文化,把傣族園建成杆欄式建築典範之園;禮儀、習俗文明之園;佛教氣息濃郁之園;傣家生活溫馨之園。
園區內曼春滿、曼聽兩個自然村寨,其名稱分別是“花園寨”和“宮庭花園寨”的意思,在過去一直作為州、市政府接待上級領導和國外貴賓視察、參觀及學者們研究民族文化遺產的景點。黨和國家領導人李鵬總理,李嵐清、錢其琛、吳邦國副總理,姜春雲、彭佩雲副委員長都曾親臨視察。園內還遍布文人墨客的足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我國著名散文家馮牧在曼聽到曼乍的林間小路上,幸遇蝴蝶盛會,寫下名篇《瀾滄江邊的蝴蝶會》;四十年代作家鄧子華在《滇雲散記》中,描繪了園內風物;攝景家徐肖冰、候波和著名美籍畫家丁紹光等以園內風物為題材也都留下了永恆的佳作。這些厚重永恆的文藝作品,與傣族園神奇的自然、從文景觀相印成趣,相得益彰。
走進傣族園,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讓人對古老的傣族文化肅然起敬。塔包樹、公主井、孔雀墳寨心、母子島等與相伴的一個個優美傳說,令人大開眼界又回味無窮。一座座壯觀、精美、古老的佛寺、佛塔昭示著佛家的久遠,也昭示著它們在傣家人心目中非同尋常的地位。曼春滿佛寺、曼聽佛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積澱了豐富、厚重的南傳上座部佛教文化,佛寺中保存有著名壁畫《如爹米轉世》和《釋迦牟尼的故事》。
傣族園常設活動項目
寨門迎賓:每天100人的傣家小蔔哨參與迎賓活動,給游客跳迎賓舞、唱祝辭、灑水祝福,使游客感受傣家人的熱情、質樸和淳樸的民風民俗。
傣族村寨參觀:欣賞亞熱帶傣家庭院風情,觀賞品種的熱帶水果及傣家干欄式建築。
曼春滿古佛寺參觀:在曼春滿古佛寺游客參加拴線、念經、燒蠟條香、抽簽等佛教活動。
傣族民間音樂演示區:在這裡,游客可以盡略的領略觀看葫蘆絲演奏、 贊哈表演、巴烏獨奏、竹樓戀歌等生活情景。
傣族手工藝展示:根據五個自然村寨的特點,各有側重開展織錦、傣首飾制作、榨糖、制陶、貝葉經的制作等民族工藝品的加工參觀。
傣家民居參觀、傣家做客:向游客展示傣家干欄式建築特點,體驗傣家的待客禮儀,了解傣族居住環境和竹樓文化。
趕擺:趕擺場上,游客可以盡興品嘗傣家風味燒烤和四季新鮮水果。
歌舞表演:猛巴拉納西藝術團以優美的舞蹈向游客集中展示傣家的傳統歷史文化和傣家少女的亮麗多情,反映傣族多彩的民族歌舞形式。
天天潑水節:開展100-200人參與的大型潑水活動,使游客感受傣族潑水節的氣氛。
傣家傳統節日和民俗活動:根據季節特點,舉行賽龍舟、放高升、鬥雞、丟包、賽鼓、燃放貢菲、趕擺、賧佛等活動。

(風情萬種的西雙版納)

(奇百怪加巨大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