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難忘的雲南雨崩之行

作者: foreverloveteem

導讀雲游大理 8月22日22:13分,乘坐K810次列車由昆明前往大理。23日早7:20分,准時到達大理下關火車站。 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意味的古城,她的風光通常用四個字來概括“風花雪月”,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四大著名景點。 從火車站乘坐8路公交車,坐至終點站,即為大理古城。坐在公交車上,恰遇一個兵GG,他如主人一樣,熱情的給我們講解關於大理的風 ...

雲游大理

8月22日22:13分,乘坐K810次列車由昆明前往大理。23日早7:20分,准時到達大理下關火車站。 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意味的古城,她的風光通常用四個字來概括“風花雪月”,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四大著名景點。

從火車站乘坐8路公交車,坐至終點站,即為大理古城。坐在公交車上,恰遇一個兵GG,他如主人一樣,熱情的給我們講解關於大理的風土人情。我們行駛在蒼山與洱海構成的兩條平行線之間。興奮與好奇,取代了我們一夜火車上的疲憊,看著遠處蒼山上的皚皚白雲,呼吸著大理古城的新鮮空氣,幾許期待,幾許放松。

公交車很快駛入了大理古城站。來到大理,不吃大理的過橋米線,絕對說不過去。

飯畢,分別從大理的南、北、西門饒古城一周。摸著大理古城的牆,想起“還珠格格”中,小燕子一行人等,為逃離官兵的追捕,前往大理國的一段。在我的腦海裡,大理是和平、純樸的代名詞。

走在大理古城的街道上,原本急匆的腳步自然放松了。白族姑娘們質樸的微笑,讓我再一次感受了她們的熱情與善良。街邊琳琅滿目的飾品,使人目不暇接。

三塔位於大理古城西北2公裡處,原有崇聖寺,現寺宇已毀,僅存三塔。三塔鼎寺,撐天拄地,雄渾壯麗,主塔又名千尋塔,16級,高69.13米。由於時間關系,我們沒有進入三塔內部觀光,只在門外欣賞其美色,感受聖地之靈氣。

從三塔寺打的至洱海不到10分鐘的路程。洱海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湖泊,素以“高原明珠”著稱。呈狹長形,從空中往下看,洱海宛如一輪新月,靜靜的依臥在蒼山和大理壩子之間。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泛舟洱海,那干淨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藍天,給人以寧靜而悠遠的感受,讓人領略那“船在碧波漂,人在畫中游”的詩畫一般的意境。瞭望洱海,似乎看到了一種久違的平靜。

漫步麗江

下午1:20分,轉乘長途汽車直奔麗江。沿途風景之秀麗,路況雖起伏顛簸,但仍忍不住隨手拍下路邊的美景。

晚5點整,准時到達麗江,一路尋問,在麗江古城找到我們的第一處休憩站:自由生活驛站。客棧對面賣烤紅薯的阿婆年事已高,進院的第一眼,便見到端坐在門口的阿婆,放下行李,簡單收拾後,就下去看望阿婆,看到阿婆的神態,就想起了二年前去逝的奶奶,如果奶奶在逝,現已80歲。阿婆今年70多歲,但眼不聾,耳不花,神態與奶奶很像,唯一的區別是阿婆因為是納西族人,年少時不用纏足,所以年長後,走路仍靈活,而奶奶因是漢族,不得不纏足,三寸筋連。看著阿婆,心裡想著,家裡有一個老人真好,不得不慨嘆“子欲養而親不在”,鼻子酸酸的,願奶奶在天堂同樣的幸福安享。

晚上與北京前來雲南游玩的另一伙伙伴齊聚“嘴巴香”,大餐一頓。我們來自不同的城市,但因為摯愛旅游,我們結識在一起。

飯後已近11點,但我們身在麗江古城,舍不得睡去,慢步於酒吧一條街,感受著這裡的歡快。熱鬧程度絕非北京三裡屯酒吧街能與之媲美的。招牌似的大紅燈籠為麗江的古城增色不少。

只可惜,我們明早還要趕路,不能在這裡泡吧。也許是在麗江停留時間很短的原因,大街上雖熱鬧非凡,但總感覺這裡的氣氛並不適合我們,我們只徘徊在艷色之外……

虎跳峽的震撼

8月24日,早8:00,乘坐事先安排好的越野車,哈哈,我們可是瑜飛特意幫我們安排的VIP隊伍咧,來之前一個月在麗江DIY自助游論壇上約好了幾個人,讓瑜飛給我們做行程和安排好,大家沒啥意見,我就提前付定金把去雨崩的VIP團隊的事情確定下來,省心省事多啦~~

前往虎跳峽。 途經香格裡拉景區,俯視一下金沙江,遠眺玉龍雪山,景色雖不錯,但還沒有讓我為之興奮。

真正讓我興奮的就是上虎跳。 虎跳峽在由麗江去香格裡拉的路上,從麗江到虎跳峽鎮坐車將近三個小時。湍急的金沙江流經石鼓鎮長江第一灣之後,忽然掉頭北上,從哈巴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的夾縫中硬擠了過去,形成了世界上最壯觀的大峽谷,峽谷中最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虎跳峽景觀,相傳老虎可以蹬踩江中的一塊巨石,跳過金沙江。

以下引自對虎跳峽的介紹:“虎跳峽,一向以“險”而聞名天下。這裡首先是山險。峽谷兩岸,高山聳峙。東有玉龍山,終年披雲戴雪,銀峰插天,主峰海拔高達5596米,山腰怪石嶙峋,古藤盤結,山腳壁立,直插江底,虎嘯猿啼,狼豹出沒;西有哈巴雪山,崢嶸突冗,山腰間有台地,山腳為陡峻懸崖。西岸山峰,高出江面3000米以上。國內三峽,世稱壯觀,它的江面與峰頂高差,僅1500米;美國的地獄峽谷,世界著名,最大高差,也僅2400米,它的深邃,可以想見!虎跳峽不僅深,而且窄,許多地方,雙峰欲合,如門半開;身入谷中,看天一條縫,看江一條龍;頭頂絕壁,腳臨激流,令人心驚膽戰。其次是水險,由於山岩的斷層塌陷,造成無數石梁跌坎,加之兩岸山坡陡峻,岩石壁立,山石風化,巨石常·崩塌谷底,形成江中礁石林立,犬牙交錯,險灘密布,飛瀑薈萃。從上虎跳峽至下峽口,落差達210米,平均每公裡14米,江流特急,不少段落,每秒達六至八米。因而江水態勢,瞬息萬變,或狂馳怒號,石亂水激,雪浪翻飛,或旋渦漫卷,飛瀑轟鳴,霧氣空蒙。構成世上罕見的山水奇觀。”

虎跳峽兩岸危崖壁立,在30來米寬的江面中,還屹立著四五米高的虎跳石。江水從兩邊傾瀉而下,猶如猛虎下山,風馳電掣,水花進射,山谷轟鳴,蔚為壯觀。

面對這壯麗的圖景,這磅礡的氣勢,令人浩氣溢懷。清代詩人孫鬃翁,在<金沙江>一詩中寫道:

劈開善城斧無痕,流出犁牛向麗奔。

一線中分天作塹,兩山夾鬥石為門。

虎跳峽的壯觀與磅礡,讓我想起電影《黃河絕戀》中的一個鏡頭:寧靜站在黃河岸邊,以滾滾黃河水為背景,伸開雙臂,仰望天穹,然後微閉眼睛,用心去感受黃河的咆哮,快門的哢嚓聲記錄了一瞬間時刻。面對眼前的濤濤江水,不得不稱頌大自然的神奇,人在自然面前是那麼的渺小與無助。

從中虎跳出來,開始了天徒步之行,行經天梯,高度為20米,但角度是直上直下,膽小的人請不要回頭,但我們四人無一人恐懼,順利通過天梯。

香格裡拉

在開始介紹香格裡拉之前,先轉一段關於香格裡拉地由來:“詹姆斯·希爾頓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記敘了康韋等四位西方人士,在戰時從南亞次大陸一個叫巴司庫(作者虛構的某國城市名字)的地方,在乘機轉移去白沙瓦時,被一個神秘的東方劫機者劫往香格裡拉藍月山谷的神奇經歷。在小說中所描寫的整個香格裡拉,各種信仰和平共存,四處遍布著基督教堂、佛教寺廟、道觀和儒教祠堂。人們奉行適度的原則,對任何事情都保持一種適度的原則,即使對待歡迎也不例外。香格裡拉就是一個自然景色——雪山、冰川、峽谷、森林、草甸、湖泊,財富——那裡富含金礦和純淨空氣的薈萃地,是美麗、明朗、安然、閑逸、悠遠、知足、寧靜、和諧等一切人類美好理想的歸宿。

當1934年,該小說的出版,在歐洲引起了轟動,並很快暢銷到美、日等國。小說出版後,立刻被好萊塢制片公司攝制成電影,影片風靡全球,主題歌“香格裡拉”唱遍全球。後來,香格裡拉一詞被香港企業家郭氏家族買斷,成為酒店的商號,進而風靡世界,成為世界酒店品牌的至高像征之一。如《不列顛文學家辭典》在評述《消失的地平線》時所指出的:它的功績在於為英語詞彙創造了“世外桃源”一詞——香格裡拉。從此,這片想像中的人間樂土就成了“伊甸園”、“世外桃源”、“烏托邦”的代名詞。”

在去香格裡拉的路上,就聽當地的人說,到了香格裡拉,人人都是攝影師,隨意扳動快門都能捕捉到美的瞬間。坐在車上,欣賞著這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美景,我們不得不為之慨嘆:遠處湛藍的天,映襯著片片清澈的雲朵,綠油油的草地上,清晰可見幾匹可愛的或馬或牛,它們偶爾低頭吃草,偶爾追逐奔跑,沒有任何韁繩或枷鎖的束縛,更沒有主人在遠處的瞭望。這裡有的只是奔跑的自由。近處鮮黃亮麗的油菜花一片一片,與綠色的青稞形成鮮明的對比,形成一塊塊色彩斑斕的五彩田,此情此景,堪稱絕美。假設時間能夠停滯,我就會將生命定格在這五彩紛飛大自然當中,也許這就是人人心目中向往的“香格裡拉”。雲南之行,來過香格裡拉,人生足已!

松贊林寺

8月25日,早8點,准時出來,來到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這裡有僧侶700多人,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回想自己游玩的地方,走過的這寺那寺也算不少,給我的感覺只有一個:所有的寺都一樣。在行走在聖寺之中,心中自然而然的默默祈禱,為自己祈福,也為家人和朋友求得一生平安。

當然,來到松贊林寺,看到了藏族人民的樸實與艱辛。幾個小孩在熟悉的背誦家長們灌輸的維生的方法-討錢。看著他們黑黑的皮膚下期待的眼神,再仔細聽著他們那種讓人無法理解的說詞,可憐他們的同時還夾雜著點其它的什麼。關於藏民,關於孩子,關於金錢,關於游客,他們之間有著一種怎樣的關聯呢?不必多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份自己的答案。

金沙江第一灣(月亮灣)

在去飛來寺的路上,我看到了真正的世外桃源,至少是我喜歡的大自然,沒什麼可說的,

經過金沙江。第一次親眼目睹金沙江,除了用“神奇”來形容它之外,還沒有找到其它的更適合的詞彙。

以下是引自他人對這一美景的介紹:金沙江第一灣(月亮灣)位於雲南德欽縣和四川省得榮縣交界處。由北向南縱貫全境的定曲河,在先後接納了瑪伊河和碩曲河之後,攜三河之水投入了金沙江的懷抱,在江水彙合處,形成“三壁夾兩水”的奇景。

穿山越谷而來的金沙江,由此水勢更加浩蕩,峽谷逐漸開闊,在即將衝出這川、滇要塞之時,它似乎想舒緩一下長途奔波的疲勞,於是放慢腳步,在得榮縣子庚鄉與德欽縣奔子欄交界處圍繞著金字塔般的日錐峰瀟灑地畫了一個“Ω”字形的大拐彎。孰料這不經意的即興之作,竟成就了一處奇觀,這就是中國四十大景觀之一的“金沙江第一灣”(月亮灣)。

從山頂俯瞰全景,使人在心曠神怡、蕩氣回腸之際,不能不驚嘆自然造化的神奇!

梅裡雪山

我不是探險者,更不是冒險家。從小長到大也沒有過要攀登珠峰或其它險峰的理想。但是這次的雲南之行,讓我對探險有了重新的認識。

卡瓦格博是藏傳佛教八大神山之首,海拔高度為6740米,藏語意思是白色的雪山,俗稱雪山之神。在西藏地區傳說,若有幸登上布達拉宮便可在東南方向的五彩雲層中看到卡格博的身影。每年秋末冬初,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一批批游客,千裡迢迢趕來朝拜這座心靈中的雪山之神。他們圍繞著神山禮拜,少則7天,多則半月,當地稱為轉經。藏民們對卡瓦格博如此崇拜,都以能在一生中到卡瓦格博朝拜轉經為最大榮幸。

1991年中日登山隊17名隊員全軍骨埋雪下,1995年再次攀登也無功而返,直至今日成為被保護的不准攀登的雪山。卡瓦格博因為沒有受到人類活動的染指,迄今仍然是無人登頂的處女峰,這一點更增添了它的神秘色彩。卡瓦格博,已成為藏民不可獲缺的神聖代表。

初到飛來寺,看到了日照金山,親眼見證了神女峰、五冠峰、將居峰、卡瓦格博、無指峰。距當地人講,不是每次來到飛來寺都能見到雪山的面孔的,而我們則是少數的幸運者。

從北京37攝氏度的高溫,驟然間來到這雪山之下,溫度直降到7攝氏度左右,巨大的溫差讓我渾身瑟瑟發抖,但關於卡瓦格博以及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全軍覆沒的故事,讓我再次心血沸騰,雪山的神聖與17名探險者英勇的畫面時時交彙於我的腦際之間。關於卡瓦格博,關於17個生命,將成為歷史上一個永久的經典。

神奇冰湖

8月26日,一路顛簸乘車來到西當,還好是越野車,否則真不知道能否順利進山。從西當溫泉下車後,開始我的徒步之旅。其基本路線是從西當溫泉徒步到雨崩村,然後以雨崩村為據點,徒步去冰湖,再去神瀑。

由於擔心自己身體不能適應這麼大的強度,開始的12公裡海拔直線上升的路段,我選擇了騎騾子。這段上升路線,幾乎沒什麼風景,枯燥的山路兩旁,筆直的柏樹高高聳立,還有很多杜鵑,但花已調謝。長長的松蘿高高垂下,錯落有致,如長髯飄飄。禁不住想起古人的“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的典故。

騎在騾子上也不方便拍照,就隨意的和馬夫閑聊起來,從馬夫的身上,知曉了大山裡的人們的生活狀態:他們除了種田外,主要經濟來源就是靠家裡養的幾匹騾子,生意好時,一天能跑兩個來回,反之,10多天上山一趟。我所騎行的這12公裡,花費是140元,其中50元上繳村委會,其它為馬夫的個人收入,呵呵,收入還是不錯的。當然這每一分錢都和著他無數的汗水,需要他邁過無數泥濘的溝溝坎坎。

騎行12公裡後到終於看到一片片的經幡,我猜想我的騎行應該結束了。這裡便是那宗拉埡口,其海拔3900米。埡口方圓幾十米都是密密麻麻的經幡,同樣這也是每位朝聖者最最虔誠的禮物。

從埡口到雨崩村,還有8公裡的下坡路,路上遇到很多返回的游人或當地的村民,每一次碰面大家總是像熟人一樣打招呼,“扎西德勒”是最通用的語言。當晚入住“徒步者之家”。沿途風景秀麗,用相機記錄下來的風景與親眼見到的現實風景相距甚遠。路上,我還和同伴開玩笑說:“使勁兒用眼睛瞪一下眼前的美景,好將其永遠的留在我們的視野裡,因為這獨有的美麗回到北京很少有機會看到了:)”

8月27日,從客棧出發,爬坡12公裡,到達笑農大本營。這裡是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攀登卡瓦格博時在這裡駐扎的大本營,冉冉升起的紅旗迎風飄蕩,低矮的木屋的主人熱情的用白開水歡迎我們的到來,背後的雪山距我們越來越近,看到眼前的一切,景色無比美麗,但心卻想流淚,因為在我的腦海裡揮之不去的,縈繞在我耳邊的還是那17個生命在此留下的聲音和足跡,不管這些登山者是多麼的不受梅裡的歡迎,但那畢竟是17個鮮活的生命!

繼續爬坡3公裡,說來簡單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個3,但爬起來,絕對需要足夠的勇氣和耐力,由於受高原反應影響,同行的兩個男生頭疼的厲害,而女生受之影響稍小。在我爬山呼吸急促時,我在問我自己:“我為什麼要折磨自己的體力?我到底圖什麼?”,我想爬過此段山路的人,問自己這個問題的肯定不只我一個。我想答案可能都是大同小異,這是一種自我意志力的挑戰,登上山頂,靠的不是單純的個人體力,而是自我的堅持與良好的心態。在這裡任何人都不能半途而廢,因為不到終點,永遠無法領略冰湖的神聖與豪邁,面對眼前的誘惑,無人願意輕言放棄。每個人都在堅持,重要是看誰能堅持到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要經過矛盾的心理變化,有的只能是積極的自我開導,說服了自己的頭腦,你才能說服自己的腳步。在默默的自我鼓勵之下,我們還是按計劃到達了山頂。

俯首可見一個不大不小的湖泊,遠遠望去冰湖呈淡綠色,有如一塊碧玉。周圍被雪山環抱,受自然天氣影響從雪山上下落的積雪會直接彙入湖中,形成冰湖。

好激動,好興奮,但我們卻壓抑內心的興奮,據說在雪域聖地,不允許喧嘩,否則會驚擾山神。

走近冰湖,在岸邊高矮不一的嘛尼堆間的穿行,嘛尼石堆是藏族人民特有的朝拜方式,一種信仰,一種虔誠。迎著風,很冷,但仍會好奇的捧著冰湖中的冰塊拍照留念。找一塊沒被游人踩過的雪地,攥幾個冰冷的雪球,親手撫摸這神的祝福,呵呵,不虛此行!

當晚回到雨崩客棧已是近7點,呵呵,我們今天徒步了11個時,並且是步履艱難啊。回首這一天的行程,我向我自己豎起了大拇指:)

神瀑聖域

8月28日早8點,外面淅淅瀝瀝的下著小雨,但這並沒有阻擋我們向神瀑邁進的步伐。從雨崩下村開到神瀑,地圖上標明有7公裡,來回14公裡。 或許是受天氣影響,沒有太多游人。行程間,沒見來者,整個山野間只有我們四人。沒走我遠,小雨就停了,真是天公做美,我們吮吸著雨後的清新空氣,漫步於這青山綠水之間。

沿途的風景相比於去冰湖的路上,真是美不勝收。我和“小雨”不停的在歡呼,在慨嘆:這簡單就像是一幅幅山水畫,太美了,真的太美了!

遠處皚皚的雪山依附於蒼松翠柏之上,伏動的雲兒輕輕拂過天際;眼前一位匠人在編織著竹簍;一匹溫順的馬兒斜躺在地上歇息;綠樹叢中靜靜地臥著的原始低矮的小木屋,從裡散發出誘人的香味,原來是主人燒好的熱氣騰騰的酥油茶。走近木屋,屋裡沒有什麼家具,陳列著幾套簡單的碗筷,房子中間是燒的正旺的大鍋,鍋裡是沸騰著的酥油茶。屋裡一塊稍微空點的地方,鋪上一塊滿是塵土的地毯,這就是主人的床。主人身著典型的藏族服飾,頭上纏著寬寬的紅頭繩,黝黑的皮膚但卻始終帶著熱情的微笑,招呼著遠道而來的我們。

眼前的一切是那麼的陳舊,但這就是家,一個溫馨恬靜的家,一個普通藏族人民的家,它依山傍水,為無數朝拜神瀑的游人送上一杯香噴噴的酥油茶的落腳點。

因有一同伴騎馬先行,於是他便成為我們追逐的目標,猛然間,抬頭看到高處經幡招展。我想神瀑應該快到了。長長的經幡蔓延幾百米,其氣勢之壯觀。經幡的盡頭,一道絕壁傲然而立,從絕壁上傾瀉而下的就是我們期待的神瀑。

神瀑的聖水飛流直下,其氣勢銳不可擋。山頂的風很大,但我們仍就毫不退縮,我們一一接受神瀑的洗禮與賜福。



(風馬旗)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