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一套宅上海內環一套房---狂野享樂原創

作者: 狂野享樂

導讀狂野享樂原創,版權所有 芝加哥一套宅上海內環一套房---狂野享樂原創 在浦東看著那陸家嘴都已經有種身臨世界之都的感覺了,看著那些奇形怪狀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和到處拍照的老外,自鳴得意之情油然而生。摸估著美國那300年的資本主義建設成果怎麼說也應該是“全美盡是陸家嘴”了吧,到那一看,暈!人家流行矮房子! 下圖是飛機上拍的芝加哥,除了正前方屈指可 ...

狂野享樂原創,版權所有

芝加哥一套宅上海內環一套房---狂野享樂原創

在浦東看著那陸家嘴都已經有種身臨世界之都的感覺了,看著那些奇形怪狀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和到處拍照的老外,自鳴得意之情油然而生。摸估著美國那300年的資本主義建設成果怎麼說也應該是“全美盡是陸家嘴”了吧,到那一看,暈!人家流行矮房子!

下圖是飛機上拍的芝加哥,除了正前方屈指可數的一小堆高樓外都是大片夾雜在樹林中的,攤得很開的矮房子。更多美圖請點擊:http://photo.***/yuyatrekles





美國的東海岸就如中國的東部沿海一樣雨水充沛,物產豐富,經濟發達,屬於富足之地。但巨大的區別在於人家有的是“地皮”!中國整個江浙滬、珠三角人口密度達到只能向高處發展了,城市都像筷筒似的插滿了高樓大廈。可憐的我們還只當高樓大廈就是“文明”的標志呢,殊不知“低、矮、平”的舒適和愜意。

當國人忙著炒每個城市的中心樓盤的時候,大洋彼岸的人們還都願躲在“林子裡”不肯出來;當滬上蓮花湖徬的倒樓事件讓人驚魂時,這幫美國佬還悠住在他們的這些地基都不用挖的房子裡逍遙呢!

下圖是比較典型普通美國中產階級的居住小區,可謂是只見森林不見房子了:更多美圖請點擊:http://photo.***/yuyatrekles




(芝加哥鳥瞰)

下圖是居住區周圍的購物中心:

更多美圖請點擊:http://photo.***/yuyatrekles



普通中產階級和白領住的都是我們所謂的“別墅”了,自己想怎麼蓋就怎麼蓋,顏色款式統統隨性。

這樣的住宅,最貴的就是地皮,房子嘛造價都不貴,全部連地、造房子、帶家具和裝修小的100多平方,大的300-500平方,價格也就在15萬到50萬美金左右。和下來100萬到400萬。這個價格上海的百姓還在拿人民幣硬挺著呢,還不要說人家拿的是美金花的也是美金,況且這還是芝加哥呢!好歹也是世界級的大城市了。

在這樣的地頭上,人平均工資按照2000到3000美金一個月計算,50萬美金的房子消費起來,就和中國任何一個人均工資在2000到3000人民幣城市,市民要消費一套50萬人民幣的房子感覺是一樣的。但看看人家的生活品質吧,的確是中國大城市裡的人無法奢求的,特別如果談到性價比的話,國內的確是沒法比了。

老美的房子之所以便宜,其“小康”水准之所以高就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 地廣人稀,地價相對便宜

****** 交通方便,私車普及程度高,市民可以承受較遠的上班距離。

****** 建築業的創新,導致人工耗用少。一幢普通民房,通常也就是鋪塊鐵板,把房子框架的半成品買來“墩”到鐵板上,然後裝上層板和外飾即完成。

****** 建築材料的創新,導致材料價格相對低廉和低人工耗用。通常一幢普通民房快的可以在5天內完工!

****** 建築材料經久耐用並且易於維護。如大部分的“美國屋頂”用的都是不怕曬的一種油氈材料,顏色是混在材料裡而不是“塗”上去的,當然10多年還可以保持顏色艷麗。另外中國一屋頂的瓦片起碼得要2卡車外加3個人工才搞得定,老外的屋頂質輕皮薄,一卡車夠鋪好幾屋頂了,而且人工要的也少。

****** 人民動手能力強,並且願意每年花錢花時間維護。


下面左圖是在建中的房子

右圖是自己在刷柏油的美國老頭。



美麗優雅的環境來源於全社會的努力。國內一幢10年的房子就已經破舊不堪,難看的“掉渣”,老美30-50年的房子還新如水洗,中國的建築界需要革新,中國人的住房觀念需要改變,百姓也需要多花點功夫搞搞門面,不要只會拼命裝修內飾。拼命花上一輩子的錢買上一套擁擠不堪的繁華路段的房子並不帶來生活質量的改變。






看本系列的更多精彩文章請到:狂野美國(系列)

要看我的更多照片和文章請到我的博客,可以直接點擊:

博客 http://***/yuyatrekles

網易博客 http://yuyatrekles.blog.***/

我的博文分類:

2千億投資的京滬高鐵(系列)

銘刻在美國人心頭的烙印——槍(系列)

荒野裡的呼喚(系列)

關於種族歧視(系列)

吃在美國(系列)

狂野美國(系列)

教育思考(系列)

經濟社會的叢林法則(系列)

游記&攻略(系列)

AmericanJoks(系列)

狂野享樂個人原創,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我聯系 yuyawang@hotmail.com

轉載須注明:作者是狂野享樂!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