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容我隨便扯扯,權當給准備去日本旅行的旅友一個簡單指引吧。關於水 日本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而且基本喝不出漂白粉等異味。水質也算不錯,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洗完澡後頭發很順滑,不像在國內即使用了護發素,頭發還是毛毛糙糙的。以致回來後用自來水刷牙,我總覺得有股惡心的異味,像是抗菌素的味道……怪怪的。不過幾天之後,我又很快沒了感覺,畢竟這是我們長期習慣了的水源嘛。關於交通 綠燈時可放心大膽地過馬路,不用左顧右盼,因為在日本行人永遠第一大!理由是:駕駛員下了車,也是普通行人一名。下雨天,如汽車由於車速太快,而濺濕了路上的行人,據說是要罰款的。站手扶電梯時,要靠左站立,給趕時間的人留出快速通道。日本的出租車都擦得錚亮的,而且多是好車,什麼豐田皇冠、奔馳之類的,起步價710日元,不便宜的。所以很多人如果加班趕不上末班車,寧願在附近找個便宜地方住一晚,也不會選擇打的回家。關於語言 很多網友都說日本人的英語嘛嘛,無法溝通。誠然,日本人喜歡把英語發音用片假名來讀,以至於完全走樣,不知所雲,成為世人恥笑的日式英語。但是我這次去東京,感覺日本人的英語已經大大進步了,尤其是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這大概跟日本政府越來越重視旅游業的發展有關吧。加上日本人由來已久的“曖昧”處世之道,其察言觀色的本領高強,因此基本能應對一般的日常會話,游客們即使不會日語,也不至於覺得溝通受阻。說個小插曲,這次的行程中,其中有一天是兩位老人單獨行動,為免她們迷路,靈子爸把印有酒店地址的卡片讓她們隨身攜帶,我則把酒店名字的日文發音用中文標記出來,我們住的是“Washington Hotel”,用中文寫出來是“我心痛,猴太露”,居然兩位老人用這個問路人,人家很細致耐心地給予指路了呢。關於洗手間 日本的衛生恐怕也是眾所周知的。公共洗手間很干淨,幾乎聞不到臭味,免費提供廁紙和抹手紙,即便是新宿地鐵站那樣人員流動性非常大的場所,其公共洗手間也是維持得干干淨淨。而不會像我們這裡的車站廁所,污水橫流,蚊蠅亂飛,臭氣熏天。日本的“干淨”不是靠滿大街的環衛人員打掃出來的,而完全是靠市民自覺維護的,其實在日本你很難在街上見到環衛工人。這幾年,日本政府提倡“自己產生的垃圾自己帶回家”,所以基本上在馬路或公共場所都見不到垃圾桶,我試過一張紙巾在手裡抓了三個小時都沒找到地方丟。關於禮貌 在酒店,別說酒店的正式工作人員,就連打掃衛生的阿姨,都會在每次遇到客人經過時,主動側身靠牆站到一邊,彎腰鞠躬打招呼。在商場也好,在便利店也好,如果他(她)發現你在其身後看同一樣商品,他(她)會馬上讓位,嘴裡說著“對不起”。在機場,工作人員總是會對每一位來往的旅客報以燦爛的微笑,以及熱情的招呼。而我們一到廣州白雲機場,從機艙出來後遇到的每一位地勤人員都是背著手,面無表情地站著,沒有笑容,也沒有迎接旅客歸來的問候,這讓我感受到四小時旅程前後的天壤之別!關於商品 說老實話,在日本已經比較難找到MADE IN JAPAN的東西了,不管是小電器,還是日用品,亦或是服裝,基本都是中國制造居多,還有很多韓國、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台灣地區等地制造的。不過准備給家人、朋友買禮物的游客也不必煩惱,因為很多產品都是日本企畫設計、國外制造,僅限日本出售的,所以不必局限於“MADE IN JAPAN”,“MADE IN CHINA”的東西在國內未必能買到。MADE IN JAPAN的東東也有,一般都是剛上市的新品,價格自然比普通商品貴一大截,對於我們這些居家過日子的人來說,就不太實惠啦。
日本人有個特點,好東西先留給自己用,差一點的才出口掙外彙。這跟我們正好一個相反,咱們把質量好的、上等的東東都賣出國了,次等的才留著自己用,就說我們在網上買的所謂外貿余單,不也是出口挑剩的嘛,唉,發展中國家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