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碧玉-大理

作者: love飛翔的感覺

導讀從雲南回來已經一周了,一直沒有動筆寫游記,始終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擔心自己語言駕馭不了雲南這份絕美。僵持了這麼久,終於忍不住想一吐為快。 麗江真得不忍就這樣叫醒你 真得很想就這樣 一直將你放飛在腦海中 一直讓你靜靜地躺在心坎兒上 好吧,那就讓她再睡會兒吧。。。 先從大理說起。真正的雲南景色其實也是從大理體驗到的,先說大理也不為過。 飛機 ...

從雲南回來已經一周了,一直沒有動筆寫游記,始終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擔心自己語言駕馭不了雲南這份絕美。僵持了這麼久,終於忍不住想一吐為快。

麗江真得不忍就這樣叫醒你

真得很想就這樣

一直將你放飛在腦海中

一直讓你靜靜地躺在心坎兒上

好吧,那就讓她再睡會兒吧。。。

先從大理說起。真正的雲南景色其實也是從大理體驗到的,先說大理也不為過。

飛機到達昆明後,我們便急不可耐地趕往大理。昆明的天空還有點灰暗,離開昆明後,被深山密林渲染的天空才變得碧藍,遼闊起來。離大理越來越近了,我好像見到了我最愛的藍寶石,心情變得沸騰起來。在無際的大地的映襯下,天空是不可一世地湛藍、深遠、晶瑩剔透,不含一點雜質。似乎唾手可得的白雲一團一團地以各種形狀在空中漂浮著,好像一群神獸在奔跑,讓我恍惚不知身在何處。

到達大理後,天氣出奇地晴朗,因此更顯得神清氣爽。剛下汽車,就碰到一個本地女人要帶我們去他們客棧,還指導我們坐小巴到古城。因為剛到這裡人生地不熟的,碰到這樣一個看著還算實誠的本地人指導還覺得有點感激,於是便答應和她去客棧看看。由於第二天便要去麗江,只能在大理呆半天,時間比較緊,看到客棧條件還算可以,正好還是以前在網上看到過,便定了下來。然後老板娘便給我們推薦她們的路線,看著價格還算誘人,可之前我們已經計劃好去三塔和洱海,晚上逛洋人街,因此不顧老板娘怎麼吹噓她們的路線,我們愣是不為所動,最後覺得有點過意不去,就定了她們第二天去麗江的車票。另一方面也因為車費確實也在預算中,車直接到客棧接。後來從隨行的幾個游客得知沒花100多玩他們的路線很明智,他們玩了的都很氣憤,感覺被騙了,又耽誤時間又花冤枉錢。

其實到大理時已經是下午3點多了,可太陽似乎沒有一點離去的跡像,這就讓我們可以放心地去享受這份清爽。大理古城其實本身並不大,一般游客只將其作為麗江中轉站。之前在網上查的三塔就在洱海邊,於是便和當地人打聽了路坐公交直接去了三塔。話說當時公交車上空無一人,好像我們的專車一樣,感覺好極了。10多分鐘的車程便從南門穿過了古城從西門出來到達了三塔。我們沒有進去看,一方面因為門票貴,時間也不允許,另一方面在外面也可以很好地偷窺到三塔,覺得根本沒必要花這冤枉錢。在外面將三塔拍了個夠,然後便決定去洱海。本來看著近在咫尺的洱海一打聽卻得知還很遠,步行根本無法接近。於是只好在路邊叫了輛私人面的,那個人還比較好說話,最後勉強答應20元來回。司機是白族人,他告訴我們看洱海只能去碼頭,白天去必須掏100多坐船,否則得掏30元的門票費。當時已經下午5點多了,洱海游船已經停了,因此可以隨便進去看。坐了車才覺得洱海確實還很遠的,白族師傅沒有騙我們。到了後才發現碼頭很小,要想真正暢游洱海還真只能坐船,因為她不像西湖那樣,湖邊都沒開發,無法靠近。洱海水很綠,湖面也比較遼闊,不過靠著的蒼山卻是光禿禿的。LG很失望,說這種湖在他們家鄉到處都是,而且周圍山還都很青翠。不過在我這個身在北方的人來說,還是覺得這裡夠美了。尤其當陽光流瀉下來,坐在湖邊,感覺很愜意。因此LG以體諒師傅為由多次催促我走時,我依然戀戀不忍離去。

師傅將我們直接送到了洋人街。當時已經六七點的光景,可太陽還是很強。到了洋人街後才發現這是一條很普通的街道,我只是被她的牌子和名聲將她想像得太過美好了。一天都沒怎麼吃飯,看著天色還早,於是我們就先去找了個白族口味飯館坐了下來。這裡的飯館沒有菜譜,都將生菜直接擺在外面,客人點了後再拿去加工。20元一份,我們點了份野生菌混盤,還有傳說中的乳扇。誰知道不吃不知道,這乳扇其實就是奶酪餅夾了豆沙,難吃的不行,LG吃了幾口,我忍住吃了一個就再也吃不下了。菌炒得還可以。有一個好處,米飯兩人一桶隨便吃,不夠還可以加。吃過飯後天色突然暗淡下來,一會兒便黑了。天氣也突然很涼,我們隨便逛了幾個店,便早些回去休息,積蓄能量消化以後的美景。

大理還有一點讓我驚訝的地方,就是各家門前的一渠流水。平時大家做飯就用這個洗菜,洗手,確實有點不可思議。可以想像沒有外人來打攪的時候,這裡該是多麼安靜!各家都是相親相愛,互相信任,過著原始質樸的生活。突然覺得自己的到來是一份罪過,像是突然破壞了一張完美的圖畫。據說大理古城從9月份開始征收古城維護費了,我們恰好趕在了最後免費的一天。如果這可以真正給當地人一些補償,能真正保護古城原貌,我也會舉雙手贊成。希望古城能長久地保持原汁原味,不因為外界干擾而變質。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