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趁著天還沒熱,早早和媽媽吃了早餐,就去蠡園參觀。可能因為園中只有晨煉的當地人,既不擁擠又不炎熱,所以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哪裡都覺得好。看到了一大片從未見過的厚重的菏葉,見到了從未見過的盆栽的荷花,蠡園似乎不如拙政園出名,但它坐擁太湖,比自己營造一方小水的拙政園更為大氣。園內有人在賣西施豆腐花,範蠡酥餅,若不是早餐吃的飽,雖然覺得名字好笑,倒是可以品嘗一下的。
把蠡園走了一遍,很多富有詩意的名字,什麼南堤春曉、桂花天香,也對不上哪裡是哪裡。後來天逐漸熱了,旅游團也開始上來了,我和媽媽就飛也似的逃離了蠡園。
離開蠡園又回到了酒店。這回可以倒頭大睡了。因為中國的國情,必須要在旅游團到達景點之前把景點游完,否則天也熱了,人也擠了,興致也被破壞了。
美美地睡了一覺跟媽媽在美麗的房間內外一通拍照。臨近中午的時候退房。
驅車前往賣惠山泥人的那條街(惠山直街)。幾次錯過了GPS指示的路口,導致GPS一通混亂。終於找到了那條小街。實在是太不起眼了,怪不得總是錯過。小街裡很泥濘,有推土機在作業,竟然還發現了開門的店鋪。隨便走進一家,一問價格:“12塊。”怎麼這麼便宜?再問好的,也不過二、三十塊錢。選了兩套無錫有名的藝人畫的(當時還不覺得什麼,後來回家後被媽媽驚呼為太值得了,才開始後悔沒多買幾套)。原來那條街要搬遷了,小店都甩賣了,所以被我買到了便宜的。不過這種好事一般我都很難遇到。
一問王興記也不在了。最後只好又回到中山路,去那裡的王興記。中山路的王興記門臉很大,很壯觀。可惜照樣是停車麻煩。仗著自己是外地車,隨便停在了胡同裡。走進王興記,感覺就不那麼好了。賣票的服務員對眼皮子底下的菜品都不熟悉,我要兩個菜她每個的第一反應都是哪有這個菜。領小籠和餛飩的地方的服務員穿著打扮、面相一看就是老國營店的嘴臉。好不容易盼到了小籠,原來只有四個。小籠一咬冒出一股甜水,實在是適應不了。餛飩也煮的太爛,沒有嚼頭。這個王興記實在是不怎麼樣。
吃過後在附近的一個超市轉了轉,發現那裡賣的西梅和一種不知名的水果(主要是有個字我不認識)還挺新奇。就買了,拿回去品一下。結果回到上海後臨時決定去造訪親戚家,把水果送給他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