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古訪今之蘇州紀行(一)

作者: xueyangling

導讀江南六大古鎮中,江蘇和浙江各擁有3個,而其中在江蘇的3個又都集中在蘇州。一直都很想去江蘇的古鎮看看,在見識過浙江的烏鎮和西塘之後。在明媚的春光裡安排了5天的假期,耗在蘇州。很小的時候來過蘇州,記憶中的蘇州跟現在差很多了,但我此行重點在古鎮,倒不是很在意了。 周二下午3點多的火車,從杭州出發,7點到蘇州,借宿在表姐家。准備工作還算做得比較充 ...

江南六大古鎮中,江蘇和浙江各擁有3個,而其中在江蘇的3個又都集中在蘇州。一直都很想去江蘇的古鎮看看,在見識過浙江的烏鎮和西塘之後。在明媚的春光裡安排了5天的假期,耗在蘇州。很小的時候來過蘇州,記憶中的蘇州跟現在差很多了,但我此行重點在古鎮,倒不是很在意了。

周二下午3點多的火車,從杭州出發,7點到蘇州,借宿在表姐家。准備工作還算做得比較充分,我一向喜歡獨自旅行,自然會在行前安排好一切,所以並沒有什麼慌張的地方。

次日是周三,很平常的工作日,從人民路坐游4去木瀆古鎮。一路顛簸,也不是很遠,大概在幾十分鐘之後在木瀆下,隨身帶了本《夢裡水鄉》,內附木瀆的地圖,所以直接看著地圖走就行。榜榜眼府,古松園,虹飲山房,嚴家花園,木瀆四大古典園林的聯票60元,我去時剛好有活動,尋找姑蘇十二娘,附贈了簡介十二娘的卡片,甚是精美。

嚴家花園,又名羨園,前身為乾隆年間蘇州大名士、詩選家沈德潛“靈岩山居”。位於木瀆鎮山塘街王家橋畔,是江南一大名園,也是古鎮內名氣最大、造園藝術最高的園林。和蘇州其他庭園類似;進門為前廳,大廳;有書房,花園;最後深處小樓是女眷樓;花園圍繞廳堂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小園:以古廣玉蘭為中心的春景區;以假山為主的夏景區,四座假山分別用青石和黃石堆砌而成,在外部觀賞假山,有大中見小的感受,在內部觀賞假山,則有小中見大的感受;折桂、宜登高望遠的秋景區;冬景區則顯示了“暗香疏影”之意境,頗有江南大家閨秀的風範。嚴家花園不小,在裡面晃悠了1個小時左右,隨意拍拍照,眼裡滿滿的都是蘇州園林最基本的風光。因為不是周末,所以游人並不是很多,可以有很多空間。自助游嘛,圖的就是個輕松自在。

出嚴家花園沿河邊走,有淳樸的船娘搖著船沿河而下,嘴裡唱著屬於她們的歌謠,船上坐著遠道而來的游客,欣賞著沿河的風光。因為回頭還是要在下車點坐公交車,我選擇先從河南岸去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在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近代政論家馮桂芬故居。馮桂芬是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進士,故邑人稱其宅為“榜眼府第”。榜眼府第是典型的清代園林建築風格。“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主要特色;花園部分以池為中心,涼亭、軒窗、回廊、香榭、石橋、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榜眼是殿試第二名,僅次於狀元,因此可以想像當年的盛況了,漫步在園中小路上,可以慢慢品味此園主人的生活情景,想來也頗為有趣。

山塘街是古鎮有名的購物街,街兩旁是玲琅滿目的商品,除了木瀆的特色點心松子棗泥麻餅還有著名的太湖三白,以及宜興紫砂,其余的但凡在古鎮都有賣,比如青團子、絲綢、雙面繡、紅木雕件、澄泥硯、書畫、石雕等,隨意挑選。吃飯也一般都在這裡解決,一般吃的都有,我並不是很介意,所以隨便對付了。

沿山塘街西行為古松園,因園中有一株500多年的明代羅漢松而得名。古松園乃清末木瀆富翁蔡少漁舊宅,磚雕門樓深雕綴飾,形神有致;古松堂方椽上刻有八只琵琶,以喻“八音聯歡”,如此造型在江南園林建築中絕無二例;鳳凰樓為東山雕花大樓的前期作品,建築和雕刻藝術如出一轍。後園小巧雅致,旖旎多姿。駐足雙層長廊,可近攬古松翠色,遠矚靈岩山景,令人頓生塵外之想。後園西側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沈壽傳人——姚建萍刺繡藝術館。單純以面積而言,古松園很小,但卻非常精致,甚至一個角落都顯示出工匠的巧奪天工,而它的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都給人一種濃郁深厚的感覺,不能以小簡言之。

具有“溪山風月之美,池亭花木之勝”的虹飲山房,坐落於木瀆鎮山塘街香溪河畔,因園近虹橋而得名。它由秀野園和小隱園兩處明代園林聯袂而成。相傳乾隆帝南巡時,曾在此喝過茶、吃過飯、賞過景、看過戲,故虹飲山房又得“乾隆行宮”的美稱。園內有聖旨珍藏館,珍藏了清代十位皇帝的二十道聖旨真跡,彌足珍貴,在看過N多電視劇中的聖旨後,終於見識到真的了!另有科舉制度館,珍藏有古代科舉考試的鄉試、會試、殿試的試卷,還有學生考試時所用的絲綢夾帶,其中在一尺見方的絲綢上,是用老鼠的胡須寫成兩萬多字的夾帶,原來在古代考試作弊就很正常了。虹飲山房由秀野園和小隱園二處明代園林聯袂而成,是以虹飲山房為古鎮唯一的明代古園林,歷史悠久略勝其它三者。

四大園林都逛完,看看時間還早,就去了趟光福看太湖,以前來回於江浙之間在路上見過很多次,但皆為遠觀,沒什麼感覺。太湖很大,橫跨蘇州、無錫兩市,一般而言,在無錫看太湖是最經典的,但正因為經典就喪失了很多最淳樸的東西,而且很多人去了黿頭渚都大為失望,也許是希望太大了,以至於覺得昂貴的門票頗為不值。去光福就在蘇福公路上乘車,也是公交,送到光福鎮上,要去太湖就要在那裡轉車。路程其實不是很遠,但是等車最要命了,去太湖的公交車半個小時才一班,特別郁悶。一路上可以看到光福著名的幾個景點,光福塔、聖恩寺、司徒廟、銅觀音寺以及著名的賞梅勝地香雪海。光福古鎮並不像木瀆、同裡,它仍舊維持著它的本來面目,而沒有太過商業化,當然交通和名氣也不如蘇州其它的古鎮。但光福毗鄰太湖,卻是個吃太湖河鮮的好地方,而太湖漁港正因此而出名。煙波浩淼,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像萬千,這些語句用在這裡毫不誇張,浮現在我的腦海中的就是這麼幾句話,雖然是形容洞庭湖的,借來描繪太湖也無不可。

陽光很好,照著清澈的太湖波光粼粼,去年的藍藻事件曾經一度讓無錫的市民無水可喝,而我所看到的卻是最平常的湖,水草叢生,魚蝦雀躍,深水區有漁民在捕魚,遠遠看去,對岸的建築在煙霧中朦朦朧朧。湖邊的堤壩應是新建的,很干淨,人工的痕跡如家鄉江邊的一樣明顯,並沒有那種純粹的沙灘。不過也是理所當然的,太湖也會泛濫,提早做好准備總是好的。一望無際的水,給人一種祥和的感覺,在這裡,心靈得到了平靜的思考,忘了今夕何夕。。。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