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桂林(七):漓江漂流

作者: 單車走天下

導讀行攝桂林(七):漓江漂流 2009年3月8日 這幾天老天還算比較照顧,總是在夜裡一場大雨,白天倒是沒雨。今天我們該正經的游一遍漓江了。早晨吃過瘦子,租了車子,前往楊堤。 我們的計劃是坐長途車到楊堤,然後乘竹筏順流而下到興坪,再騎車從興坪到福利回陽朔。事前已經和長途車的司機打好了招呼,把自行車也裝進了車廂,我們就上路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靜 ...

行攝桂林(七):漓江漂流





2009年3月8日

這幾天老天還算比較照顧,總是在夜裡一場大雨,白天倒是沒雨。今天我們該正經的游一遍漓江了。早晨吃過瘦子,租了車子,前往楊堤。

我們的計劃是坐長途車到楊堤,然後乘竹筏順流而下到興坪,再騎車從興坪到福利回陽朔。事前已經和長途車的司機打好了招呼,把自行車也裝進了車廂,我們就上路了。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靜靜地坐在車上看窗外的風景,老張坐在前面的位置不知道和司機聊著什麼,林哲則一如既往的端著相機不停的創作。他的視角總是獨特,像車裡的小孩,大爺背的鬥笠,村婦穿的鞋子等等都是他的素材。

到了楊堤,車子直接開到碼頭上,每一個下車的非本地人,立馬會被一群人圍住,拉客乘坐竹筏。我們事前聯系了船主,不和他們糾纏。倒是有三個老外被搞得焦頭爛額,圍在其中無法脫身。老張一如既往的發揚了國際主義精神,義務充當了翻譯。原來那三個外國姑娘想要沿漓江徒步,村民是想要他們坐竹筏,驢唇不對馬嘴。

解救了國際友人後,我們登上竹筏開始漂流。當置身漓江之中後,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會被震撼,這才是我們一直以來想像中的甲天下的山水。寬闊的江面倒影著樹立在兩岸的山峰,江面上竹筏點點,江邊竹林掩映,隨著竹筏緩緩的行進,一幅幅風景畫徐徐在眼前展開。楊堤到興坪這一段的漓江,是最美的一段漓江,游漓江如果沒有走這一段就和沒走一樣。沿途我們看到很多有名和無名的景色。其中記憶最深刻的是“黃布倒影”、“九馬畫山”和“圓寶山”。“黃布倒影”是江邊的一座尖尖山峰,一邊是翠綠,一邊是像被刀劈了一樣直立的峭壁,裸露出黃色的岩石,倒影在江中,很壯觀。“九馬畫山”名氣很響,是一面寬闊的石壁,青色的石壁上裸露出黃色的岩石,黃色的部份天然的形成像馬一樣的圖案,仔細辨別,好像是九匹馬奔騰跳躍在青色的山崖上,令人稱奇。“圓寶山”這個名字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不過基本上全國人都應該見過它,因為他就印在20元人民幣的背面,我們專門找來一張20元紙幣,對照著實景拍了一張照片,十分有趣。過了圓寶山,就到了興坪碼頭了,我們也由此上岸。

從碼頭騎行三五分鐘,就到了古鎮興坪。進入街口,人頭攢動,路的一邊有家叫“小米咖啡”的小店,店門口的灰色磚牆下放著兩張竹椅,中間擺了一張圓桌,看上去頗為愜意。繼續向前就到了興坪老街的起點。這裡是一個丁字路口,向西有座龐大的古建築,青磚黑瓦,磚牆明顯高於臨近的其他房屋,這就是興坪古鎮從前的政治文化中心——興坪古戲台,古戲台外牆的牆磚由於時間久遠已經有些斑駁,但是門楣和窗台雕梁畫棟仍顯精致。在興坪古鎮靠近漓江的岸邊,有一座旅館很有名氣,叫做“老寨山旅館”。旅館的門前有一堵牆,上面鑲滿了刻著五顏六色文字的石板,大都是曾經的房客留下的紀念,我們一邊欣賞,一邊聽林哲給我們介紹了這個旅館的來歷。老寨山的主人林克之先生是一為很不一般的日本老人,曾在尼泊爾的一個小村莊裡,幫助那裡的人們修建過一座發電的水壩。後來他來到了興坪,在當地向導的陪同下,通過一根繩索艱難地爬到老寨山山頂,漓江的風景折服了這位來自日本的老人。1997年,老人決定要修一條通往山上的觀光道,並在山頂修建了一座觀景亭,方便游客到山頂觀賞美麗的漓江,隨後又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個供人登山休息的小亭,山頂觀景亭取名“友好亭”,半山腰的小亭取名“和平亭”。觀光道、友好亭、和平亭所用的水泥是林克之先生以15公斤為單位,一次次從山腳下親自背上去的……聽著老林的介紹,我們對老先生敬意油生,要不是還有後面的行程,真想在這個溫馨的小旅館裡住上一晚。

從旅館出來到漓江岸邊,已是中午時分,我們就地開飯,雖然只有隨身攜帶的面包礦泉水,但是就著風景如畫的漓江,吃起來也是有滋有味。吃完東西,准備出發,只見一位中年女人挑著兩個很精神的鸕鶿向岸邊走來,邊走還遍吆喝“和鸕鶿照相,2元一次”。很快,許多相機就把中年女人圍在當中劈裡啪啦的一頓快門,不過大家都沒有和鸕鶿合影,反而是上上下下把扛著鸕鶿的她拍了個夠。這位阿姨到也豪爽,哈哈的笑著還給大家拍了幾個pose,那場景讓人有些忍俊不禁。

告別了可愛的鸕鶿阿姨,我們繼續啟程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福利古鎮。這段路將近18公裡,算然路況不錯,但是不時出現的爬坡路段也很考驗體力。路上經過三個古驛亭,其中有建於清末的“東山亭”,青磚黑瓦,品字型牆面,很有特色。不過,按照林哲的線路設計,這裡還應有一處建於北宋時期的“應誠廟”遺址,可是環顧四周,除了一座破敗不堪的危房就在沒有什麼建築了。結果經過一番打聽,那座搖搖欲墜的危房就是大名鼎鼎的“應誠廟”,實在讓人想像不到這裡曾經香火極旺。我們冒險鑽入廟中,拜謁了內中的唯一的古跡“應誠碑”,石碑上隱約可見殘存的文字,這可是陽朔縣境內最古老的碑刻了。

在東山亭稍做修整,繼續出發,很快便到了福利。福利古鎮可能聽說過的人不多,可是見過的人一定不少,因為當年電影《劉三姐》就是主要在這裡取景拍攝的。除此之外,福利當地人還有一手絕活——畫扇,進入鎮子,你就能發現,很多家門口涼曬著漿好的扇面,制扇的手工作坊也可隨意參觀。福利畫扇不同於蘇杭雅扇,是那種用來擺設和展示用的,扇面超大,上面手工繪制山水花卉,用當下流行的話來說,很有中國風,是老外來陽朔必買的紀念品。從畫扇作坊出來,來到鎮邊一條不知名的小河,一座長長的石板橋跨過小河,連接起古鎮和遠處的山坡,耕牛三三兩兩的點綴在嫩綠的山坡之上,這樣的場景,你只要胡亂的按下快門,都會獲得一張絕美的佳作!

天色將晚,雖然還有8公裡的路程要騎,但是大家好像都沒有歸意,都想再多看看美麗的福利,直到夕陽西沉,農夫都牽著耕牛從田地裡歸來,小鎮慢慢被染成金黃,我們才依依不舍的裡去,踏上歸途。

TIPS:

漓江的精華在楊堤到陽朔一段,這一段有好幾種玩法,漂流、徒步、單車,不過不能直接沿著岸邊走,其間因為有的地方岸邊沒有路,需要橫渡漓江幾次。我們選擇了漂流+單車的線路,這樣不僅欣賞了最精華的一段漓江,也沒有錯過美麗的古鎮興坪和福利,是比較折衷的一種玩法。

陽朔縣城到楊堤有小巴,好多都是楊堤當地人開的,在巴士上就可以聯系竹筏。我們三人三輛車乘一個竹筏從楊堤漂流到興坪花費80元,這個價格還算合理,不過在旺季的時候恐怕要有所上浮。



帶上單車,乘竹筏漂流漓江!



九馬畫山



古鎮興坪寬闊的石板路



美麗的福利

歡迎訪問我的博客http://***/bikingplanet,上面有更多的游記和圖片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