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桂林(四):失眠的陽朔
2009年3月5日
早晨起來左膝有點疼,可能是路走多了。今天計劃早上去蘆笛岩,下午出發去陽朔。蘆笛岩老張去過,我腿疼,遂決定派林哲進去照相,老張帶路兼跟班。
他倆出發,我在客棧洗了個澡,很舒服。更令人舒服的是,我從屋裡出來,外面居然出太陽了!雖然雲還是很多,但能從雲縫裡看到幾縷陽光,這已經夠令人激動的了。我趕緊拿起相機,沿小路爬上客棧後面的小山,照了張有陽光的桂林。拍完照片,下樓整理文字,順便上了一下網。客棧裡很冷清,就是很冷很清靜,只有懶貓游來蕩去。
午飯過後,兩個人興高采烈地回來了,林哲也因為爬蘆笛岩累到了左膝,據老張分析,說這是因為我倆走路姿勢不對造成的,不如他走得穩-_-!
簡單休息,整理了照片,我們就出發了。令人沮喪的是,外面又下起雨來,真不知陽朔天氣會怎樣。坐上去陽朔的大巴,汽車漸漸駛離桂林。桂林之旅基本宣告結束了,總結一下桂林給我留下的印像吧:
首先,這樣的天氣讓我對桂林的第一印像就是“濕漉漉”。雨下得不大,但也絕對能濕衣。路上是濕的,衣服是濕的,空氣也是濕的,偶爾雨會停一停,但決不會等這一切變干便又下起來,好像有電腦控制,絕對的精准。聽說這樣的天氣在春天的桂林屬於例外,但在我們呆在桂林的這幾天卻成為常態。
第二,就是桂林的街頭很少有紅綠燈,這點很讓人奇怪,見到很少的幾個路口有紅綠燈的。但是汽車、摩托車、自行車、行人到也相處的融洽。另外就是桂林汽車和自行車少,摩托車和電動車特別多,街上行駛的和街邊停放的大部分是摩托車電動車。這兩種情況可能都和桂林是個山城有關,這裡的街道都建在山與山之間,或者依兩江四湖而建,直路和平路不多,紅綠燈不好指示方向,上下坡騎自行車也比較費力。
第三,就是桂林的米粉,米粉店遍布桂林的大街小巷,想找不到他們都難,而且和其他地方的特色小吃不同,米粉絕對是當地人的主要食物,價格也便宜。除此之外,街邊推車叫賣的各種小吃也味美價廉,大多是糯米之類的,糍粑、芋頭糕、糯米團都很好吃。還有一種叫糯飯的早點,一份才一塊錢,而且是現場制作。小販手法極快,從大盆裡鏟出糯米,再在裡面加黃豆粉、各種小菜,再加一層糯米,整個過程十幾秒內完成,速度絕對不輸肯德基,令人嘆為觀止。
下午四點多鐘,我們抵達陽朔,這裡的感覺和桂林完全不同。縣城很小,只有幾條街道,就在群山環繞之中,景色確實是“甲桂林”。西街很熱鬧,有點類似麗江古城的感覺,只是市場化得程度堪比王府井。
我們找到事先打聽好的客棧,叫做“驢友之家”,就在西街上,一樓是一家服裝店。這家旅店明顯和他的名字不符,如果是驢友,絕對不會住在這裡。這裡不是驢子們喜歡的青年旅舍,沒有溫馨的小客廳,不是上下鋪,沒有公用的廚房洗衣間,就是一個老舊的賓館。而且老舊的程度頗高。我們完全是“慕名而來”,雖然不是很滿意,但是這裡位置尚好,緊鄰西街,能無線上網,有三人間,便宜等條件均滿足,再加上大家旅途勞頓,只想趕緊住下。事後,我們才發現,這個決定是多麼不明智。
住的地方敲定了,我們便拿起武器出發了。陽朔的西街馳名中外,我們早想領教領教。出到街上,心情完全不同於桂林——西式的酒吧,古老的客棧,燈火通明的街道,不遠處就是直立著的典型的桂林的山,再加上石板路……沒錯,這就是陽朔西街了!不過,這裡根本沒有傳說中的老外比中國人多地說法,國內的游客充斥著街道,裡面不乏穿著西裝皮鞋的公費旅行團,反而感覺背包客倒成了這裡的另類。據說這裡是首先被老外發現的,不知道此時的陽朔是否已經被那些家伙拋棄。
我們又逛了幾家客棧,有幾家感覺很好,價格也不錯,三人一晚80。其中有一個背包客圈子裡很有名氣的“老班長”青年旅舍,一張床位25,可惜都是八人間,這裡聚集的大部分都是老外,是那種很節省的老外,一樓的小客廳裝點得像一個小咖啡廳,很有感覺,可以在這裡上網、看書、聊天、喝東西,絕對是比較愜意的。最後我們訂了一家叫做“平安客棧”的旅社,從外面看這是一棟木制結構的老房子,連吧台都是那種有年頭的木頭,進門的大廳和門楣雕梁畫棟,像是古董,住在這裡好像住進了上世紀初的南方富貴人家。不過房間裡裝飾就沒有那麼講究了,倒是床位的安排我們比較滿意。屋內有兩個小套間,裡面稍大的一間,兩張床像賓館一樣的布置,外面小一點的一間,放了一張“龍床”,就是那種古董床,木質雕花的,我們決定分配給老張,這下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定了明天換客棧,然後解決吃飯問題。來陽朔必吃的是這裡的“啤酒魚”,名氣實在是響的很,我們也未能免俗。陽朔的啤酒魚店像桂林的米粉店一樣遍地開花,大多以“某某姐”命名,滿大街的“彭大姐”、“陳大姐”、“謝三姐”,實在是難以區分,不好取舍。最後決定在“張藝謀、李湘、何炯指定要吃”的“謝三姐”開飯。不過,這啤酒魚卻讓我們很失落,遠沒有想像中好吃,甚至吃完之後再難想起它的味道。好在飯店的米飯是一人一元,管夠吃,倒是吃了個飽。
吃完了出來拍夜景,還沒等照幾張,一聲悶雷,大雨傾瀉而下,好像把攢了一百天沒下的雨全都下了下來。雖然我們都備了雨具,但是回到“驢友之家”的時候,還是淋了個半濕。房間的空調也上了些年紀,嗡嗡地響了幾個小時,溫度還是上不來。我們就這樣冷颼颼的洗漱完鑽了被窩,臨睡前,老張來了一句:“跑到南方來結果比北京還冷。”不過,馬上我們就發現濕冷的被窩並不是阻擋我們入睡的最大障礙,樓下開始傳來一些撕心裂肺的歌聲,而且隨著雨勢的加大,歌聲也愈發悲壯,從通俗到搖滾,從搖滾到革命歌曲,歌手的歌路很寬廣,曲風也極其彪悍,直唱得我們的床板跟著發顫。
唉,此時的心情十分復雜,可以用痛並快樂著來形容。痛的是,今天又將是個難熬的夜晚;快樂的是,老張也將和我們一樣難熬……
TIPS:
結束了桂林的行程,雖然起初對桂林的印像不佳,但是隨著一點一點的走遍這個城市,還是開始喜歡上了這裡,尤其難忘隨處可嘗的小吃和絢麗的夜景。如果初次來桂林旅游,時間又不充裕的話,建議這樣安排行程。頭天上午可以游覽蘆笛岩順便玩桃花江,中午飽餐一頓米粉然後去靖江王府、上獨秀峰看桂林全景,晚上乘游船看兩江四湖夜景,結束之後可以逛逛夜市品嘗小吃。第二天玩像鼻山,沿漓江散步,下午就可啟程前往陽朔。這樣基本上可以把桂林的精華都領略一番。當然,時間充裕的話,桂林是值得細細品味一番的。
從桂林去陽朔有多種方法,一般選擇乘大巴或者漂流。大巴很多,價格15-20元。盡量不要坐小巴,隨走隨停攬客拉人會大大延長路上的時間。漂流的話可以從漓江上竹筏過楊堤漂到興坪,在興坪住一晚,或者直接漂到陽朔。我們因為計劃單玩楊堤、興坪,所以直接選擇大巴。
陽朔很小,一般選擇住在西街附近,這裡的客棧、旅舍很多,不要著急慢慢挑一家適合自己的,這裡的客房供應還算比較充足。啤酒魚基本上都是賣給游客的,當地人一般吃“干鍋魚”,在縣城周邊當地人聚集的地方比較多,味道好過啤酒魚。當然,美食這種事情見仁見智,怎麼選擇自己把握。

Luna提到的桂林人旺角美食街,就在中山路上,這裡是一個類似於大排檔的地方,裡面有各種口味、各種樣式的食物,價格雖說不是太便宜但是也還過得去,如果途中肚子餓了的話,這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蘆笛岩的招牌——獅嶺朝霞

陽朔西街裡的咖啡屋
西街夜色

(西街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