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游vs跟團游
這個問題應該是有明確答案的,在能夠實現自由行的地方就不要選擇跟團。理由很簡單,一年到頭都沒有自由,在公司上班不能遲到,不得早退,一切以領導馬首是瞻,難得一年就幾天假期,出門怎麼可以還聽導游的呢,自己的假期自己做主,過把當領導的癮才好。
而如果是國內游,中國旅游的現狀似乎也不容許我們跟團游,N年前就有人給跟團旅游作出了十六字的總結:“上車睡覺,停車尿尿,下車拍照,回家忘掉”,國內的跟團游有著太多的“潛規則”,旅行社掛出了超低價格的團費,如果你以為這個價格就是出游的全部成本那就大錯特錯了,有很多“自費”的景點可是不包括在團費裡的,而在一些“購物點”不舍得花銀子可能也是要招致白眼的,因此,如果跟團的初衷是為了省錢,但算上之後花的銀子,“進店購物”用去的機會成本加上可能被破壞的好心情,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而一直以來,我一直都喜歡把研究自助旅行的線路作為一種樂趣,旅行之前多花一點時間研究,旅行回來之後整理、分享照片,這樣就可以盡量把一次旅行所帶來的快樂的時間盡量延長。作為沒有導游的自助游來說,去一個地方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風景背後的故事。我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只要是我旅行過的地方,我都可以當一名稱職的導游。
旅游vs度假
相比較跟團和自助間的選擇,旅游和度假就有點讓人難以取舍了。
把旅游和度假劃分開來,可能也就是近幾年才有的事情,所謂“旅游”顧名思義,則是行走於山水之間,把風景都看透,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旅游可以風餐露宿,披星戴月,目的只有一個,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
而度假呢,簡單的說,就是放松調劑,吃喝玩樂,是一個相對靜態的概念。一次旅行的目的是為了旅游還是為了度假,可能是在出發前就需要搞清楚的問題。
如果純粹是為了吃喝玩樂,大可不必長途跋涉,國內有很多可以慢慢“腐敗”的地方,比如去三亞亞龍灣的細軟的海灘上走走,在五星級酒店裡做個SPA,或者去麗江的束河古鎮享受慵懶的陽光,讓時間慢慢的流逝。如果選擇度假,也許根本就不用坐飛機,上海的周邊就有很多這樣的地方,可以去杭州的梅家塢喝一杯龍井,體會一份青山綠水的寧靜;或者去蘇州的金雞湖看一場水幕電影,聽一場評彈。
而我的想法是,在有限的休閑時間,旅游和度假可以交替進行。即便是在中國的範圍內,很多美景是不能用“度假”的方式去體會的,如果去九寨溝,哪怕住進九寨天堂“度假”,九寨溝的美景也不可能進入你的眼簾,如果去北京,哪怕住在長城公社“腐敗”,也難以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一片雄心。旅游好比人生,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只有走更遠的路才能看到更多的風景,但是如果走累了,還是需要停下匆忙的腳步,休閑、充電,為了以後能夠走更遠的路。
窮游vs富游
近年來,隨著“窮游網”逐漸為人所熟知,“窮游”的概念也漸漸被越來越多的小資們接受,“窮游”包含著兩個概念,一個是“省錢”,一個則是“窮盡”,連在一起就是花最少的錢去看最多的風景,說白了就是所謂的“性價比”,而在我的旅游經中,有一樣錢是不願意省的,那就是“吃”,因為旅游應該是一種全方位的身體享受,滿足了視覺,不能忽略了味覺;眼睛在天堂,身體在受累,當然不能虧了肚子,更重要的是,旅途上細細品味的是各地悠久文化。
在我的旅游經中,能省的錢當然也是一定要省的,如果安排自由行,機票的成本是一定要降到最低的。我計劃擇出游,一般都會提前一到兩個月開始關注機票,尤其是國慶或者春節這樣的長假,機票是一定要提前看的,我一般會選擇去哪兒或者酷訊這樣的機票搜索引擎去淘便宜的機票,網上機票的價格瞬息萬變,訂票的時候需要眼疾手快。比如今年,我就訂過像上海飛貴陽300元,西雙版納回上海790這樣超低價格的機票。此外,可以利用不同線路的價格差異降低出游的成本,比如要去麗江,如果上海直飛麗江一般價格都會比較貴,而如果先從上海飛成都,再從成都轉機飛麗江,成本一般可以下降一半以上,停留在成都的時間,可以考慮悠閑的品嘗川味美食,也不失為一種享受。
此外,住宿的成本也是出游的大頭,如果要選到便宜的住宿,一定要貨比三家,一般而言,選擇在某個地方專門的旅行社或者旅游網站訂房要比一些門戶式的旅游網站便宜不少,比如今年在西雙版納,我通過一家當地的網站訂過380元的五星級標房,而同樣的房型在一些門戶網站上的掛牌價是600元,差別還是比較大的。
當然,選擇住宿的前提還是取決於這次出游的性質,到底是“旅游”還是“度假”了,如果主要目的是為了“旅游”,而只是把一些路過的地方當作是中轉站,那麼住宿當地的青年旅社或者168就足夠了,只要房間干淨安全就好,而如果是去三亞之類的地方“度假”,那就一定要享受一下亞龍灣的五星級酒店,在酒店自帶的沙灘上慢慢消磨悠長的假期了。
到底應該是“窮游”還是“富游”當然取決於自己的荷包鼓不鼓了,但是即便再有銀子,應該省的錢還是要省的。

(木蘭圍場)

(若爾蓋花湖)

(九寨溝五花海)

(玉龍雪山)

(永定土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