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是我們四人在西藏共度的最後一天,因為之後IT張和小野分別都有自己的行程,而我和christine還有接下來的林芝之行。隨著國慶節黃金周的臨近,拉薩也變得越來越熱鬧。睡了懶覺醒來,旅途的勞頓一掃而光。好天氣怎能浪費,還是出門閑逛,賴在拉薩。上午就直接去了當地最有名的甜茶館---革命甜茶館。這是問了很多人才知道的,據說拉薩居民常常會打車過去只為喝甜茶的地方。一個很大裝修簡單的茶館,只有一排排桌子和板凳,沒有雅座沒有分隔,上午10點裡面幾乎沒有位子,要麼獨自發呆,要麼幾人喃喃低語,是個彌漫著溫情的地方。這是我感到和內地最大的不同。如果在上海,平民消費水平的一個諾大的茶館,一定會是人聲鼎沸煙霧繚繞。而這裡甜茶好喝,甜茶館的氛圍更好。
再次來到八角街,除了一般游客常走的路線,我們更是深入到偏僻的小巷子裡,迷失在這迷宮一般的街角巷道,這才是最能了解當地人生活場景的方式。八角街,也稱八廓街,從前是指圍繞在大昭寺的街道,如今它的地理概念要寬泛得多,可以說是整片圍繞在大昭寺周圍的老房子。藏傳佛教認為以大昭寺為中心順時針繞行被稱為“轉經”,表示對供奉在大昭寺內的釋迦牟尼佛像的朝拜,是拉薩著名的三條轉經道之一。大昭寺周圍由一棟棟石砌的藏式樓房組成,保持了原有的風貌。兩旁店鋪林立,商品充滿西藏、尼泊爾及印度特色,包括與宗教有關的唐卡、銅佛、轉經筒、經文、貢香等,也有日用生活品服侍、皮囊、馬具,甚至有很多修牙拔牙的攤點,可以看的出這裡是拉薩甚至整個藏區人文景觀的縮影,也是描繪平凡百姓市井生活的精彩畫卷。
然而即便八角街再怎麼熱鬧,它始終是圍繞著大昭寺的,它的一切是因為大昭寺誕生的。作為拉薩甚至整個藏區最受尊重、地位最崇高的寺廟,大昭寺又有著怎樣的魅力呢?
大昭寺又叫“祖拉康”,藏語意思是經堂。“大昭”,藏語為“覺康”,意思是釋迦牟尼,就是指有釋迦牟尼像的經堂,它建於公元647年(唐貞觀二十一) ,距今已有1350年的歷史,是拉薩最古老的寺廟。它最珍貴的是主殿“覺拉康”內供奉的由文成公主當年從長安帶來的釋迦牟尼12歲等身鍍金像以及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爾赤尊公主的塑像。黃教興起後,這裡每年舉行傳召大法會。歷代達賴或班禪的受戒儀式也在這裡舉行。
清晨午後黃昏,只要從這裡經過就會看到,這座被八角街環抱的寺院總是被轉經的人群簇擁著,手中經筒轉動不息,亦仿佛人世的輪回。它的灤金殿頂發出無與倫比的光芒,它的富麗殿堂彌散著久遠的氣息。它使得芸芸眾生頂禮膜拜,全因它是開始,是八角街的,是拉薩的,也是西藏的。游客們呼啦啦來了又散,廣場因他們而熱鬧也因他們顯得空曠,但總有一種東西帶不走,忘不掉。
奇怪的是單單大昭寺,直到最後離開西藏我都沒有入內,不是沒有時間,是因為沒了欲念。我不遺憾,只是平靜;有一天等我真的懂了,再去看它,好像更為合適。
把四人最後一天的時間留給拉薩,晚飯高談闊論天南海北,把酒送君別。國慶節前夜的布達拉宮廣場上,聽國歌看國旗先睹閱兵式,音樂噴泉噴薄而出的,不僅僅是歡樂,還有離愁。
出來的時間久了,走過的地方多了,現在的我,已經漸漸習慣旅途中的聚散離合,不會再像從前一樣感傷落淚。把笑容留給彼此,感謝一路的溫暖相伴。因為有些時光,我們注定要一起渡過;有些地方,我們注定要從此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