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住的旅館到扎什倫布寺步行只需要10多分鐘。在西藏難得見到的法國梧桐小道,午後的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暖暖照在身上,有一種慵懶蔓延開來,正暗合了日喀則這座城市蘊涵的氣息,令人陶醉。
扎什倫布寺藏語意為“吉祥的須彌山” ,是後藏最著名的黃教寺院,由格魯派(即黃教)祖師宗喀巴的弟子一世達賴根敦珠巴於1447年興建。後經歷代班禪擴建修繕,是歷代班禪駐地。其內主要的建築有措欽大殿、阿霸扎倉(歷代班禪的寓居之所)、四世至九世班禪合葬的扎什南捷以及十世班禪大師靈塔殿、強巴佛殿等。強巴佛殿中供奉著當今世界最大的鍍金強巴銅佛像,總高26.2米 ,其鼻孔就可容納一人。寺內僧院繪有許多壁畫,色彩明艷。還看到有一個大殿裡的三面牆壁均繪有身形相似但神態各異的上千個小佛像,在昏暗的光線下仔細辨別他們的眉眼鼻子耳朵輪廓,各個都有些細微差別,可真稱得上是人間百態、芸芸眾生都逃不過心眼看世界的佛祖。每年藏歷8月,這裡都會舉行三天的宗教跳神活動,所表演的宗教舞蹈有40余種,也是該寺宗教活動的精華所在。
扎什倫布寺的門口沒有舉小旗帶一樣帽子的旅行社隊伍,游客三三兩兩自由來去,透出一種空靈的味道。它莊嚴肅穆卻並不拒人千裡,它沒有張揚的外表卻盡顯王者風範。幾百年的樹木繁茂蒼郁,古樸的院落早已深深烙上歲月滄桑的痕跡,而虔誠朝拜的人們又給它帶來一抹年輕的色彩,精神奕奕。寺內有很多懶洋洋的狗,這是藏地的習慣,很多寺院都能看到的放生動物(如放生兔、放生狗等)。它們毫不在意我們的圍觀,時常變化著pose配合我們手中的相機,鏡頭感十足。
在所到過的寺院裡我最喜歡它,內斂含蓄低調。每個寺廟和每個人一樣,都有他自己的氣質,扎什倫布寺身上的寵辱不驚和從容淡定足以讓我從此對它念念不忘。
離開扎什倫布寺我們乘出租車到當地最大的家私城,去看看果果,正尋思著是不是能再找到那對火車上認識的年輕夫婦。一抬頭恰好就看到年輕媽媽抱著果果在門口,她見了我們很驚訝,趕緊招呼進到他們的大賣場裡。規模很大,式樣也很多,看來他們的生意做得很紅火。
幾天沒見,果果對我和christine有些陌生了,不過對小野和IT張倒是喜笑顏開,他們可只見過一面,就勝過我們倆兩天兩夜的陪伴,唉,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異性相吸的道理啦,心裡酸溜溜的,很不平衡。一會年輕的爸爸回來了,賓主相談甚歡,他還邀請過兩天我們從珠峰返回後再到他家裡作客。我們走時又熱情開車送我們到日喀則據說最好吃的一家火鍋店。幼小的果果在我們出門時著急的大聲哭喊。再見了,可愛的小果果,希望下次還有機會見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