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照片請至:http://***/s/articlelist_1265083230_3_1.html
(一)
一直覺得束河這個名字很有意境,好像一個遠在天邊的仙境,冰川天女那種。
水,在束河很重要,最美的兩條路都依著水。
束河的水比大研更清澈,因為她離玉龍雪山更近嗎?
更驚人的是水裡的水草,碧綠得甚至有點詭異,讓我想起水妖的長發。

(1)
(二)
我們是從悅榕莊前那條小路潛入古城的,據說前面要收門票了。
這種事情很常見了,比如丹巴藏寨,比如南靖土樓,政府聯合商家,以開發的名義。
開發什麼呢?古城有千百年了,自己生長得活潑潑的,如今誰都要來分一杯羹。
商家弄了一個門,我們在離開時才看見,幸虧,不然還以為束河就這個雕梁畫棟的品味。
(三)
“和府人家”又客滿了,臨時投宿他家隔壁的“家有傻犬”客棧。
一個高高大大、照例黑得很健康的香港仔當老板。
雖然是香港仔,客棧裝修倒是一派中國古典風味,誰說人家是文化沙漠裡的商人?
我們住了“如意”間,倒是一直對旁邊的“閨房”和對面的“金蘭”眼紅得緊。

(2)
(四)
他家的“傻犬”真的很醜,仿佛一只凶巴巴的豬,很多人給它照相,可我不大喜歡,我還是以貌取狗的。
到處都有狗,或者貓。
“貓居”的女老板收養了十三只小貓,十分可愛。
或許,開一間店,養一只貓,或者狗,真的是很多人的夢想。
在“雕刻時光”喝茶,鄰桌人正在商量開店的事,如同在獨克宗的“香谷”一樣,不知道這一群開店的人,要養一只貓,還是一只狗。
(五)
束河成了攝影基地。
到處可以看到拍婚紗照的新人們,被攝影師擺弄著。
不過,攝影師一般都是有眼光的,跟著他們,沒准可以拍到好照片哦。
(六)
最美的那條路在緩緩的山坡上,一邊是臨水的各色小店,一邊是農田。
田裡尚在勞作的當地人成了游客拍照的好題材,
這情景有點尷尬,我沒好意思拍。
田裡長了向日葵,可是已經有點凋零的意思,我總沒趕上最美的花季。

(3)
(七)
忽然想吃甜點,可是找來找去,都沒有。
好容易尋到一家,一個老外搶在我前面打包帶走了所有剩下的芝士蛋糕,留下我干瞪眼。
後來終於在“小吧黎”吃到一客,發現束河的西點全都很家常的模樣,
這大概是表明“自家後院出品”的民間身份吧。
(八)
“川碼頭”總是讓我想到四川的袍哥,
可是門口卻貼著切·格瓦納的大頭像。
革命家早就成了浪漫和小資的形像代言人,倒也不是不符合酒吧的身份。
(九)
所有的酒吧、咖啡吧和餐吧,全都寫著“可以發呆”的字樣。
可以在陽光房裡發呆,兼曬太陽,
可以在臨街的閣樓邊發呆,兼看行人,
可以在街邊的搖搖椅上發呆,兼睡覺。
發呆,發呆,已成束河的標簽,無聊的幸福人們真的不少。

(4)
(十)
“小吧黎”有個中年歌手,戴著帽子,很像趙傳,音色卻很低沉,是我喜歡的男低音。
我還喜歡鼓點,特別是有鼓手在臨街的茶座有一搭沒一搭地以手擊鼓,慵懶而有節奏。
束河的酒吧比大研安靜得多,這樣的LIVE 音樂更有音樂的本意。
開發商在外圍規劃了一條“酒吧街”,可是沒有人過去開酒吧,那條街,如今好像一個笑話。
(十一)
“山水居”二樓臨窗的座位十分搶手,大家排隊等位子。
有美女不吃飯,先在二樓招搖,表演小姐拋繡球的橋段,男友在下面賣力拍照,男女搭配總是干活不累。
老板娘大力推薦松茸炒火腿,味道很不壞。
鄰桌情侶點了現場唱歌,歌手原來是個老人家,唱“墨西哥女郎”,唱得也很不壞。
(十二)
書架上擺了全本的聖經,
為什麼沒人擺佛經?莫非基督教比佛教顯得時尚?
其實我覺得束河更適合佛經,因為這裡到處是中國的時尚元素.
(十三)
什麼樣的束河最美?要是問我的話,
束河的色彩最美,束河的陽光最美,
束河的無人的小巷最美,束河的無人的清晨最美,
所以,趁著還沒有變成人潮的集散地,有空就趕緊去吧,再晚就來不及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