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騎行經歷

作者: ayi2000

導讀河南大學學生何龍,2000——2002年連續三年,利用暑假騎自行車長途旅行,先後到達上海、西寧、拉薩。總歷時兩個月,行程八千余裡三次騎行歷經風雨 八千裡路風光無限 近日,在河大圖書館前,由河南大學藥學院2000級學生何龍設計展出的兩個的宣傳版面,在校園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兩個版面上展出的是他2000年——2002年連續三個暑假,先後三次騎自行車長途旅行—— ...

河南大學學生何龍,2000——2002年連續三年,利用暑假騎自行車長途旅行,先後到達上海、西寧、拉薩。總歷時兩個月,行程八千余裡三次騎行歷經風雨

八千裡路風光無限

近日,在河大圖書館前,由河南大學藥學院2000級學生何龍設計展出的兩個的宣傳版面,在校園裡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這兩個版面上展出的是他2000年——2002年連續三個暑假,先後三次騎自行車長途旅行——前往上海、西寧、拉薩時的時間、行程路線、所拍攝的部分照片及簡介。照片上喧鬧的大上海、美麗的青海湖、雄偉的布達拉宮、奇麗的彩虹、藍天白雲下的楚瑪爾河大橋、熱情的高原人(三個讀書郎)、以及唐古拉山口、沱沱河、羊八井等景觀盡收眼底,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限遐想。

帶著一份崇敬和好奇,我走訪了何龍同學:今年22歲的何龍,是家中唯一的男孩,父母和兩個姐姐都對他寵愛有加,但何龍一點兒也沒有被寵壞的孩子的不良習氣,他學習認真、刻苦,進入大學第一學年,就獲得了二等獎學金2000元。他性格剛毅,認准的事就一定要想辦法做好,這也許是他的騎行願望能得以實現的性格原因吧。

上海小試身手

何龍初中時就酷愛地理,喜歡走出去看一看。2000暑假,參加完高考的何龍想放松一下自己,同時也想磨練一下自己的意志,就策劃了他的第一次騎自行車長途旅行計劃:羅山至上海。7月20日何龍從家鄉信陽市羅山縣出發,途經葉集(皖)、合肥、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於7月30日到達上海,單程830公裡。他隨身帶著一張地圖,計劃好每天的行程,白天騎行,晚上住旅社。他說自己騎車速度最快的路段是從合肥到南京,只用了一天時間。這次旅行最大的困難就是高溫、炎熱,特別是在中午的時候,公路上的氣溫高達40多度,遇到這種情況,他要麼騎得很慢,要麼把車子放倒,自己將就著在路邊小寐一會兒。這次上海之行,何龍把它當作是“小試身手”,讓人難以想像的是他當時是穿著一雙拖鞋騎到上海的。

西寧尋夢

2001年暑假,何龍又策劃了他的第二次騎自行車長途旅行,這一次是到西部尋夢。何龍說:“西部歌王王洛賓的一曲《在那遙遠的地方》唱遍了大江南北,當我決定了去西部時,青海就自然地成了我的目的地。” 7月11日,何龍仍是從羅山出發,途經小林(鄂)、南陽(豫)、西峽(豫)、商洛(陝)、西安、長武(陝)、平涼(甘、隆德(寧)、會寧(甘)、蘭州、平安(青)、7月28日到達西寧,單程:1800公裡。何龍說,這次的路途比上次艱難得多,過秦嶺、黃土高原、六盤山時,他有過不少驚險經歷。當然這裡的景致也要奇麗得多:當他目睹如詩如畫的金銀灘、遼闊壯觀的青海湖、充滿美麗傳說的日月山(據說是文成公主入藏時,摔日月寶鏡的地方)、空曠而富饒的大草原、以及點綴在草原上成群的牛羊,還有那一望無際金色的油菜花時,就覺得這一路上的辛苦沒有白受。

何龍的 “西游記”——騎行青藏線

眾所周知,西藏,是一個膚色能被烈日燒烤成黎黑、脊梁能被風暴抽打出鮮血、身軀能被嚴寒凝為雕塑的地方,一個能讓心髒負擔越來越重、血液濃度越來越粘稠、大腦的功能越來越遲鈍的地方,一個充滿蒼涼、艱辛而又異彩紛呈、洋溢著青春活力的地方,但對於喜歡挑戰的何龍來說,它又是那麼富有誘惑力。在有了前兩次騎行經驗後,何龍堅定地選擇了西藏作為他騎自行車“西游記”的終點站,他要騎自行車走到世界屋脊上的拉薩。為這次騎行,他足足准備了半年,包括查看地圖,翻閱有關資料,准備必備物品、藥物等。幸運的是,他通過網上結識了一名上海青年教師範景,並和他相約同行。2002年7月14日何龍與範景從格爾木出發騎行青藏線,途經納赤台、西大灘、索南達傑保護站、五道梁(兩天)、二道溝、沱沱河、雁石坪、唐古拉山兵站、唐古拉山口(青藏)、安多、那曲、香夢鄉、當雄、羊八井、7月28日到達西藏拉薩,單程:1160公裡。這次旅行不比前兩次,旅行帶給他的磨難和驚喜實在是太多、太難忘了!回想起他的西藏之行,何龍是那麼激動、興奮。下面是采訪何龍“西游記”經歷作的筆錄(用第一人稱語氣講述一些讀者關心的問題),以期與大家共享。

防曬霜

青藏高原的紫外線特別厲害,我們出發前都准備了防曬霜(青藏高原專用)。騎行青藏線的第一天,太陽出來了,很毒很毒的,由於我把防曬霜放在包的最裡面了,不想麻煩,也沒當個事兒。第二天早上洗臉時才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由於昨天沒塗防曬霜,臉和手背都很疼。過了兩天,臉上開始大塊大塊地褪皮,嘴唇起了泡,手背曬成了暗紅色,看來高原的紫外線並非圖有虛名。我只好乖乖地把防曬霜塗上。

高原反應

五道梁,是青藏線的中繼站。關於五道梁的順口溜很多,最常聽道的是“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納赤台得了病,五道梁要了命”,形容五道梁惡劣的高原環境。很多人到這裡就出現高原反應,我也沒能幸免。在五道梁——青藏線上最缺氧地方的第一個夜晚,我的頭很痛,感覺就像有蟲子在腦子裡面爬,經常被痛醒 ,嘴唇因缺氧而變得烏黑,加上鼻子流血、頭痛、頭暈、無食欲、胸悶、心跳過快等所有的高原反應都來了。我應該在到西寧的火車上就服用紅景天的(紅景天藥效發揮慢,需提前服用)。高原上抗缺氧的藥奇貴,一盒要四十多元。但為了身體,我們只好各買三盒,又買了兩盒葡萄糖及三盒止痛片。

惱人的雨

騎車旅行,淋雨是避免不了的。7月16日,從我們出來雨就沒停過,雨越下越大, 雨點夾著冰雹砸在臉上和手上,生疼。而且幾十公裡全在修路,泥濘不堪。所謂的便道早已被汽車碾得翻了漿。 範景干脆將包扛在肩上,再回頭推車子,弄了滿腳的泥 。我的車子推到中間泥最深的地方被卡了鏈子,幸好我們體力還可以,騎了28公裡我們才停了一下。此時雨也小多了,我感覺身上很冷,不知是汗還是雨,反正身上濕透了。幸運的是,我們見到了美麗的彩虹,所有的疲勞、寒冷的感覺一下子全煙消雲散了。到了索南達傑保護站,我已是累壞了,吃完飯,早早鋪起了自己的防潮墊和睡袋,當我打開睡袋時,發現裡面全濕了,我只好將拉鏈拉上,將濕的一面朝上,將就著睡了一晚上,睡袋根本蓋不住,我擔心感冒就沒脫毛衣。

第二天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 天空又烏雲密布,看來一場大雨是少不了了.果然一會兒衣服上就開始劈啪直響了,我趕忙穿上雨衣.這一次是冰雹,且越下越大了,公路上、路邊的草地上全是灰白色的冰雹亂蹦.我的身子裹得很暖和,腳就不行了,鞋子裡一會兒就灌滿了冰雹,裡面全濕了.冷風順著衣領直往裡鑽,身上冰冷冷的,在冰雹下得最大的時候,風向轉了個頭. 我和範景順著風拼命地蹬.一個個很陡的坡都是一口氣騎上去的。

遭遇藏狗

早聽人說青藏線上狗很多,我算是領教過了。

第一次遭遇藏狗:快到西大灘時(G109 2864KM處),我們見到了玉珠峰(海拔6178米),這是青藏線上夏季能見到的第一座真正意義上的雪山。不過那天天氣不好,如果天氣晴朗的話,景色應該比我們見到的要漂亮得多,當我正准備停下拍照時,一條藏狗狂叫著追了上來,盡管我已經兩腿酸痛,但當時也顧不了那麼多了,只想著如何甩開它。狗跑到車子右邊,我抬起右腳,它又很狡猾地跑到車子左邊,我只好又將左腿放到車梁上,大約追了一百多米,一輛卡車駛過來,那狗才不追了,此時拍玉珠峰的角度已過了,人也累壞了。我見狗不會再追上來了,就趕快停下來歇一會。

第二次遭遇藏狗:到距離唐古拉山口還有十九公裡處,有一下坡,坡下就是老唐古拉山兵站的遺址,兵站早已被拆除了,只有幾個很大的灶台告訴後來的人們這裡曾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兵站遺址對面有一戶居民,他家裡的一條狗見我的自行車過來,就衝我直叫,這次我不怕它,因為這裡是下坡,我騎車衝了下去,正當我得意之際,突然發現前方有幾個大坑,躲閃不及,只好硬著頭皮衝了過去,我的攝影包終於像我擔心的那樣飛了出去,衝出很遠我才將車子停下來,打開攝影包,取出相機發現鏡頭蓋摔壞了,怎麼也擰不開,蓋子也嵌到UV鏡裡面去了。我用隨身帶的鑰匙費了半天勁才撬出來,再一看UV鏡也破了,我將UV鏡擰下來,還好鏡頭沒有損壞,看來我的UV鏡這一次是作用發揮到了極限。鏡頭蓋和UV鏡都壞了,我只得將它們放在G109 3328KM處的石碑上,給它們拍了最後的“遺照”後離去。我的鏡頭蓋和UV鏡從此要呆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上了。

吃飯

這一路上,我們吃壓縮餅干、方便面、在路旁旅社也有面條、米飯、炒菜等食品,我們帶有紅牛飲料、在藏民家裡可以吃到糌粑(一種藏族食品:把青稞面做炒熟後,加一小塊酥油,用開水衝)、奶酪、還可以喝酸奶、酥油茶等,這些藏族食品一開始吃不慣,慢慢就吃出味道了。有時胃口特別不好的時候,什麼也吃不下。我們到達大溫泉,夜宿唐古拉山兵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朱副站長說我們學生出來也挺不易,站長說了,住宿費可免,但吃飯的事自理。我由於滿嘴起了泡,稍干的東西就難以下咽,只能吃點稀的食物,我的胃口還從沒如此壞過。晚上是在對面小館吃的,我要了一碗面條,聲明是啥也不放,白水煮面條。我實在吃不下別的味道了!

投宿

一路上我們夜宿兵站(沱沱河兵站、唐古拉山兵站、當雄兵站)、公路道班、鐵路工地和藏民家裡。感覺最好的是在雁石坪的一戶農民家裡,住宿條件不錯,睡的是炕,主人很熱情。晚上烤著濕衣服,聽著VCD裡放的藏族民歌,寫著日記,很愜意。我的心情一下變得好起來。想著後天就要翻越唐古拉山進入西藏境內,我很激動:布曲河畔,寧靜的夜晚,溫暖的小屋——美好的夜晚!

都是同路人

騎行於蒼茫大地, 有時會讓人感到人在自然中是那麼的渺小。我,範景,閔江(半路上遇見的南昌大學的學生)三個騎行者,在清晨的高原上穿行,天上的白雲離我們是那麼的近,卻又是那麼可望不可及。路上我們也遇到很多像我們一樣騎行青藏線的人,其中大學生占多數,還有不少外國人。看來不只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也還有那麼多鐘愛騎自行車旅行的人們!。有著同樣夢想的人的心靈是相通的,彼此知道在當時情況下最需要的是什麼,是理解、是認可、是支持。

快到納赤台的時候,我們遇到一位女士,她說她去年獨自一人完成了騎行青藏線,到西藏當雄才碰到同路人。我很感激她專為我們三人停下車來,在路邊切好了西瓜等我們騎過來,在青藏線上能吃上西瓜是最過隱不過的事了。

熱情的高原人

高原上的人很熱情,有時侯一個眼神就能知道你需要什麼幫助。由於語言不通,我們很難與藏民交流。我們用筆記本、筆、糖果之類作為禮物,送給藏民家的小孩,以此換一些酥油茶、奶酪等食品,很受他們的歡迎並得到他們的熱情款待。

7月19日,在109國道2051公裡處,我和範景及閔江一起到中鐵二十局的指揮部去蹭飯,吃過午飯碰到指揮部的工程師,見我臉色不好,就建議我到指揮部的衛生所檢查一下。我想也挺必要,幾天以來我的身體一直感覺不好。在衛生所裡,醫生很熱情,給我測了一下血壓,還正常。我覺得可以了,醫生卻再三要求我去吸氧,盛情難卻,我只好到隔壁房間床上吸了半個小時氧,感覺不是太明顯,但他們的熱情卻讓我很感激。

在內地,許多地方路邊生意人都有“宰”過路人的惡習,而在青藏高原上絕無這種事。高原人見到過路人就會覺得有緣分而熱情相待,我想或許是因為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被青藏高原的遼闊、博大的胸襟所同化。在這種環境中生活一段時間,也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

行路難

在青藏線上騎行,最艱難的就是爬坡了,因為海拔在不斷增加。

從出格爾木起,一路上全是戈壁灘。公路上的山體非常破碎,干涸的格爾木河露出了峽谷般的河床,海拔也在急劇上升,從地形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從格爾木到昆侖山口160公裡的距離,海拔上升了近2000米(2800米---3767米),可以想像這一段路有多少上坡,事實也完全如此,我們騎行的速度比預料的要慢得多。在劇烈運動下,我的心髒開始有點受不了了,平時每分60次的脈搏陡增到120次,胸口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很悶。

距離風火山口(海拔5010米) 五十多公裡(G109 3065公裡處)的路段,是一段讓我終生難忘的上坡路!我怎麼騎也見不到盡頭,到了G109 3070公裡處我都快絕望了,依然不見山口的影子,公路仍在彎曲的向上延伸著,根本沒有停止的跡像,我感覺自己的一切都在慢慢的被耗盡,軀體、意志、體力。我不可能再有力氣騎了,只好推車前行,最後連推車的力氣也沒有了,每推幾十米就要趴在車把上歇一會。在G109 3073公裡左右我終於見到遠處隔著n坡有經幡的影子,我知道這下真的要到了,山上一個工人走下來,告訴我範景和閔江已經在山口等我了。由於部分路段在修路,車輛需繞便道而行,卡車還好一點,對於轎車就不行了,我們經過的一個小橋旁就有轎車正在水裡掙扎,幾個修路工人上前幫忙才把它推了上來。

過了“天下第一道班”美譽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道班,我經歷我整個青藏線上最艱難和恐懼的歷程。從道班下坡沒多久就開始小慢坡了,如果僅僅是上坡也倒沒什麼,這一次還有逆風,並且風還不小,這可要命了,開始我還能跟上他們倆,沒多久就連影子也不見了。我一個人掉在後面慢慢蹬著車,我心裡總想照此下去今天無論如何也趕不到安多了。總想像前面的上坡就是最後的上坡了,但每次都失望,我知道肯定有夢想實現的時候,只是現在對我耐力的考驗還沒結束。遠處的雷聲越來越近了,在我就要耗盡最後的一點體力時,山那邊的烏雲終於到達頭頂了。頓時,密集的冰雹將我包圍了,我穿上雨衣的一會時間鞋裡已灌滿了冰粒。幾乎就在一瞬間天地都被灰色籠罩了,閃電也越來越近了,我能見到閃電就在不遠處連接著天地“吱吱”直響,此時放眼望去只有很遠處的一頂帳篷讓人感覺到一點文明的痕跡,我根本無處可躲,只有獨自一人在這冰的籠罩中推車前行。內心的恐懼感突然降臨,大腦開始胡思亂想著:高原反應沒把我拖垮,別讓一道閃電把我劈倒了,若真是如此,我也只能怪自己運氣差了!至今回想起來,我還有些後怕。

歷經風雨 終見彩虹

一路上雖然歷盡艱險,但當我站在世界屋脊上“一覽眾山小”時,當我看到高原上升起的七彩虹時,當我站在長江、黃河的源頭與藍天、白雲那麼親近時、當我驚嘆羊八井地熱泉水噴湧的壯麗景觀時、當我享受溫泉洗腳的愜意時、當我徜徉於八廊街、當我撫摩著布達拉宮金碧輝煌的建築物時,望著千百萬年來周而復始的夕陽,我突然感到這些才是我平生見到的最美的景致!

騎行青藏線,這是一種耐力的考驗,我想經過了這些磨難後,我會獲得一種免疫力,還有什麼困難能嚇得倒我呢?我是在用心旅行,而不僅僅是用雙腳……

何龍的E-mail:ayi1234@***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