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
去鼓浪嶼的渡輪是不要錢的,回來是8元,但晚十點後是免費的。樓上付1元錢。可以站得高,看得遠。太陽出來了,鷺江(海)的水是碧綠的,雖然不透,但映寸著對面萬國的紅色洋樓和起伏的岱色山巒,已然是清山綠水點點紅了,期待的心也慢慢的紅了。
下碼頭,手繪地圖到手。問了警察叔叔花堂和緣中園大致的方位,回答很熱情,最後加了句:花堂比較清淨。也許我的臉上寫著清淨,也許伯伯兩個字寫在我的臉上。反正就這麼地漸漸地遠離了喧鬧的人群,來到了三丘田碼頭那裡。
從原來的美國領事館拐上,這一上坡,鼓浪嶼的風情就迎面而來了。洋樓在山上,而且是舊的洋樓在老的山上,左拐右拐,左上右下,上是一洋樓,下也是一洋樓。每一座是每一座的樣子,每一座是每一座的風景。
尋著花堂的向日葵標記拐一個彎,朝下可看到花草掩映著的“花堂客棧”豎牌,後面一座洋樓,還看得到海。進大鐵門,一個好大的園子,休閑的椅子坐著三兩個客人,角落台階上點綴著一盆盆花花和草草。
門後就是前台,非常的有藝術氣息。那朵牆上巨大的向日葵可是真真切切的油畫。也許是有緣,280元的“青橄欖”房早上因客人的原因空了出來。我以為鼓浪嶼的家庭客棧上了島可以隨便找的,大錯而特錯。星期五、星期六好的客棧基本都是滿的。之後的很多客棧的問訊都可以驗證。
看了下房,還比較滿意,訂了,順便先預定了明天480一晚的“玫瑰海景”房,因為明天只有380和480的了,老婆到480的房間裡瞄了下(正好住著一對上海小夫妻),心動,面對海景,誰不心動。
洗個澡,出門。先去打探下明天是否有實惠點的客棧,第一個就是一路之隔的船屋,那洋房之所以取名如此概因建造得像艘大船,可惜明天船內也沒有屋了。
再探內厝沃,網上有提到陽光99客棧,去看一下。主要更想去看的是:金蘭餡餅,一家有60多年歷史的深埋於酒巷的小店。的確,一上內厝沃,洋房沒了,只有50年代後90年代前建的老房子了,儼然到了鼓浪嶼的老城廂,不是古城廂。
金蘭餡餅在內厝沃路413號,很容易錯過,非本地人或非美食愛好者也很容易錯過。此店獨此一家。有些人是散淡的,在陋巷。有些美食也是,熱鬧會帶走了它的味道。人也是!
先嘗了一個肉餡餅,鹹鹹的,有一點點甜,有一點點芝麻香,更有一點點肉散的香,酥軟得可口,舒服得可心。味道好極了!買了4盒肉的2盒綠豆的,最後一盒肉的盒裝的沒有了而現裝的,東西都是當天的,保質期12天。
而街對面兩個賣鹵制品的店引起了我的注意,去問了下價錢,鹵腸20元/斤,鹵筍10/斤,還有鹵雞腳,鴨頭等等,這個吃夜宵下酒到蠻好的。
陽光99就在附近,是一幢三層樓的公房。問了下價錢,明天還有近200的一間房,也只有一間了。沒上去看,算了,可想而知人要下來會有多不舒服。
兜回去尋龍頭路,以我方位感如此強的人竟然也會在鼓浪嶼打轉轉,這也怪不得我,要怪就要怪鼓浪嶼的路,上、下、左、右的路名是一樣的,一條路兜一個圈回來還是原點。
好不容易尋到了客棧伙計推薦的利成海鮮排擋。之所以要推薦,鼓浪嶼雖不至於像三亞那樣是虎頭刀,剮肉刀卻也是的。有的人肉厚,經得起剮,我等皮薄,經不起。利成其實在手繪地圖上也有,能上地圖的總不會拎著把刀上去的。
有菜單,小海鮮15-30,蔬菜10,啤酒4,一看就公道。當然你也可以去點菜單上沒有的海鮮,比如活蟹50元/斤,等等。
點椒鹽蝦、海瓜子、蛤蜊豆腐湯、生菜、啤酒,海瓜子關照要清抄的,醬油水的海鮮我實在是不能接受。生菜那裡叫香菜,不知道那裡的香菜叫什麼。
椒鹽蝦實在是好吃,椒鹽都浸到海裡了。滲出來的就是蝦香了。廈門的海瓜子與上海的不同,大而且形似腰果,吃口倒不是太好。生菜在大火中(一定是在旺火中翻抄幾下就成的)熟得有滋有味,爽口得很。
老婆今天似乎胃口不好,那我的胃也很具有同情心,及時收住。打包回家。
在四條橫七豎八的福州路中暈頭轉向,問路碰到一位熱心人,告訴她想去內厝沃買鹵味。結果一陣狂走,兜七兜八竟然又回到了龍頭路。路過龍頭魚丸店,說是最棒的。帶到了另一條龍頭路的鹵味店,又說是最棒的,然後說byebye,走了。OH, MY GOD!
我還真去問了那最後剩下的兩根大腸,回答是30元/斤,半條起賣。能不能稱少點,剪刀可就丟桌子上了,還好沒有丟我臉上。半斤腸子,下了肚子,我的腸子不要抗議啊!
此刻,龍頭路無疑是孫悟空金箍棒變出的路了,敲得我暈頭轉向,一走竟然走到了音樂廳。翻開地圖,還好沒有繼續走下去,再走就走到島另一頭了,島上又沒有差頭,只有腳頭。
好不容易到了海邊,到了海邊,我就知道方向了,平生第一次,對著地圖竟然看不懂地圖。
沿著早上的路走了過去,晚飯等於沒吃,尋到了內厝沃274(可能路名不對,號碼是絕對的),買了鹵大腸、鹵雞腳、鹵筍、鹵豆干,到花堂在門口的小店買了啤酒和飲料。
洗好澡,趴在床上找地圖上“老宅舊事”中有圖的每一個老宅(因為還有個大夫第和四落大厝,故不能全稱為洋房),給它們一一編號,從八卦樓編到亦足山莊,共18個號碼,發一發,順時針編的,主要是以花堂為出發點。
時間在尋找地圖上每一個老宅中流逝,還好不是尋的藏寶圖,否則肚子是決然不會餓的。
拎著吃的喝的,和老婆上到花堂的頂樓,在天台的亭台下的石桌上,喝酒,吃菜,對著鷺島的夜景,當歌。
鹵大腸非常的腴,慢慢地嚼著,慢慢地喝酒。海浪聽不到,風到是聽得到、聞得到。靜謐的夜在靜謐的海風中異常的舒緩,吃的喝的也異常的舒緩,而身體就是更加的了。
酒足,在比較硬的床上舒緩地睡去,枕著鼓浪嶼的浪,一覺到天明!
9月12日
今天要換房,整理好背包,拿到樓下的大廳裡。花堂裡轉過每一個樓梯,都可以看到美麗的油畫,牆上掛著,地上豎著,有的甚至佇立在古樸的中式沙發上,那些具是老板自己的潑墨,潑得至少讓我這個外行人覺得寫意而適意。這個客棧,這個洋房,這個樓堂也因著畫而如花樣的了!
大廳的一整面大牆更是滿山遍野的向日葵和藍天白雲,靠樓梯的那邊有吧台,可以點杯咖啡或啤酒在大廳裡的幾個餐桌上上上網,聊聊天。有音樂細胞的也可彈彈角落裡的老鋼琴。鼓浪嶼的老洋樓的洋味因著這西洋的樂器而更加的濃烈。整個小島有鋼琴600多架,密度具全國之冠。
好了,出發。今天要尋訪一下鼓浪嶼的老宅,其實鼓浪嶼不是用來尋訪的,而是用來散漫的。但我很好奇,這些樓是否真的就在那裡,我想知道它們的面貌,它們的歷史,它們的今天。
第一樓:懸崖上的公館 地址:鼓新路57號
都要到八卦樓了,顯然是走過了。總不見得第一個就放棄,回頭苦尋,原來就在船屋附近。一般人很容易錯過。懸崖當然是要爬上去的,很小的一條上山道路,在鼓新路53號房山黃歧邊。公館已經是真正公用的了,可能解放後分給了很多勞動人民。建於1876年的英式別墅,是當時彙豐銀行經理的公館。從外面依稀只能見個輪廓,這種懸崖上的建築是要進去到窗邊、到露台上去憑海臨風的。小山道上貼著的拆遷公告在預告著下一次你能進去的可能。
第二樓:八卦樓 地址:鼓新路43號
這個好尋,以前的廈門博物館,現在的風琴博物館。這次鑒於時間的關系和今天晚上480元大洋的關系,要門票的一概不入。只在門口張望了下,也張望不到什麼,那個中西壁合樓在山坡上,八卦頂在地圖上也只寫了行字:想像八卦樓的屋頂結構。看來也只有清潔樓面外牆的工人不需要想像。
第三樓:楊家園 地址:跨安海路4號至鼓新路27-29號
這個跨字可見楊家的園子有多大,那是一組四幢造型各異的別墅組成的。鼓新路27-29號上有“私家別墅,游客勿擾”。大石拱門上有雕花,豎立的石柱上也雕刻著石花。建於1913年,但據說裡面的衛生間設男女雙浴盆,我們家到現在連個浴盆都還沒有呢。
隔壁到是可以進去的,魚骨博物館。魚骨就算了,平時吐出來的我基本是不看的。但那楊樓實在是高,巨大的石柱子,就是挪到外灘的大樓上都不會顯小。遵得園子裡小妹的同意拍了幾張照片。也許下次我會進去,就算不衝著魚骨,就衝著裡面的窗骨,門骨,梁骨,也好!
安海路更有一間藏愛café&hotel深深的藏在楊家園中,低調而散淡,也許老宅子的主人和它一樣,總是不太喜歡被太多的人和事打擾,歲月已經鋪滿一屋子了。
看樓是填不飽肚子的,早飯還沒有吃呢。填些鯊魚吧!而且要填很多個地方不同的鯊魚!嚇人吧!
首當其中是龍頭魚丸店(龍頭路183號),昨天那個楞頭青小姐說當地最好的,我被她亂兜後就忘記了她是本地人還是外來人。5元6個,上海小菜場好買更多,當然鯊魚肉是吃不到的。我本能的總是以為鯊魚跟老虎一樣肉都是木的,但吃吃還好。做為一個異鄉人,我還是只能說沒有吃出魚丸的妙來,面粉到是吃出了點。
鯊魚肉吃不來,鯊魚的翅膀更加吃不來。吃過幾次,還沒有粉絲好吃。結論是貧下中農永遠成不了地主豪富。看到剛才的樓,我心裡想的是住進去,那怎麼擦呀!太大了。
繼續吃魚丸,頗有點我在廈門吃沙茶面的精神。美食的真諦無非是個讒字,而讒可以上升為一種精神。有人會為了吃頭湯面而清晨早起,更有甚者,於風雪交加中從熱被臥中爬起來,出門一小時,就為了吃個溫悖拌梨絲(見梁實秋散文《饞》)。
原巷口魚丸店裝修得不錯,到處的龍頭路上有著到處都是的連鎖店,已經成規模了,店堂裡的匾特別的多,還有一張上世紀初的老照片揭示了這個品牌的歷史,比肯德雞、賣當勞要早多了。據說始源於1821年。但我只是有個疑問:不知道1821年是否發明了面粉?
接下來的林記魚丸店是在一個老別墅的大院子裡的(泉州路54號),價錢跟龍頭一樣,比原巷口少1元錢。味道嘛,我只能跟你這樣說,以我吃面粉的經驗來說,以面粉的多少排列:原巷口>龍頭>林記。當然我喝出來的湯也就是林記為最濃了。
魚丸吃好,老婆一頭扎進龍頭路奇奇怪怪的小店,沒了。等她鑽出來,已經是2個小時後了,手上也是一小堆盒子包裹了。
龍頭路上有四大小吃,魚丸、麻糍、餡餅、肉脯。而葉氏麻糍更是鼓浪嶼的一道風景線,整個島上唯一可以占道經營的小攤就他家了,而且是百年的老攤。糯米裡裹花生、芝麻、白湯。香、糯,而不膩(不膩當然是不很甜)。
由此我卻有些傷感,想上海老城隍廟七、八十年代,每一個小吃現在拿出來都是可以弄個中華名小吃的。雙檔湯、全血湯、糟田螺、汆魷魚、花生酥、大肉包、兩面黃、素菜包,噢,不能再寫了,我都要流眼淚了,那些美食都已經隨著無情的歲月遠去了!
看葉氏老板急匆匆去向一個小店,跟進,原來是汪記餡餅(龍頭路168號),中華老字號。嘗了肉的,太甜了。也許適合喜歡吃甜食的人。
繼續老宅之旅,在突圍龍頭路的過程中看到了趙小姐的店,蠻小資的,蠻小姐的(不是找小姐的那種小姐)。而張三瘋奶茶門口小年輕們在搶購15元1杯的奶茶,若是哪天50元1杯還是人頭攢動的話,老板可以將店名升級至張十三瘋。
第四樓 各領事館
原美國領事館就在花堂隔壁,三明路26號,已經看到了。而原日本領事館則在鹿礁路26號,我們是從龍頭路突圍到福建路的,再穿過一個花園,就可一覽紅牆。恕我直言,只要是日本領事館,條件反射裡面的領事一定不是好東西。那一撮仁丹胡實在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難看的胡子了,怪不得希特勒留的也是這種胡子。
原英國領事館在鹿礁路14號,英美英美,應該差不多的。而原德國領事館現在改成了小資的天堂旅館:naya。西班牙領事館的舊址在鹿礁路34號,現為一養老院,說到養老院,鼓浪嶼上的可是全中國第一,幼兒院也是第一,都是開了國之先風的。
還有荷蘭領事館等等,如此眾多的領事館實在是拜鴉片戰爭所賜,廈門成為了通商口。
第五樓 天主堂 地址:鹿礁路24號
哥特式建築,潔淨的白,尖拱尖窗尖頂,窗上的玻璃是彩藍色的。星期天早晨還能聽到閩南語彌撒或帶閩南腔的英語彌撒。英語我還稍微能聽懂一二句,而閩南語是每個字都需要翻譯的。在戰爭中絕對可以成為風語者。
教堂的潔白引來了一對對穿著潔白婚紗禮服的新人,擺POSE,拗造型。只是游客繁多,有的還喧嘩吵鬧,新娘子不免笑得有些尷尬,老教堂也顯得有些無奈。
第六樓 海天堂構 地址:福建路42號
隔壁的海天堂構更是旅游團隊的天堂,那個人頭攢動、鑼鼓喧天(各隊導游的小喇叭跟那個鑼鼓也差不多)、紅旗招展(這個我就不解釋了),門票要60大洋。不厚道的是賣門票的地方在對面一個豪宅口,搞得我一開始不敢進,還是老婆去買小貝殼飾品那個小妹告訴的。
第七樓 黃榮遠堂 地址:福建路32號
門口賣的門票是對面海天堂構的,門內你直管進去。黃榮遠堂在傳說中是黃仲訓在海上豪賭贏來的。那個樓高,直接挪到外灘就可以叫外灘32號。希腊陶立克式大圓柱直接頂到三樓的大露台。頂層上還有個中式八角涼亭。混搭風原來是從上世紀初的這個小島上吹出來的。
整個黃榮遠堂現在可以稱為婚紗拍攝堂。做新娘子的這輩子嫁不進豪門了,拍拍豪門也好。
第八樓 林氏府 地址:鹿礁路11-19號
菽莊花園主人林爾嘉當年的住所。可惜現在看到的是一座正在重建的樓,2006月5月年林氏府的副樓在持續數月的風雨中轟然倒塌。在這個世界上,一切皆可以倒,惟有傳世的文學藝術不會倒,也惟有那些偉大的形像不會倒。孔子再被叫做孔老二,再被批判。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也就十年,孔子是不會倒的,倒的是那些忍心叫他老二的人。
第九樓 容谷 地址:旗山路7號
這又是一個我走錯而過的老宅。在復興路上走走就走到將近緣中園客棧了,緣中園可能是鼓浪嶼上唯一只需電話預定而不需要付定金的旅館了。返回,尋到旗山路,是一條上山的小道,標記非常不明顯,可能是山上的容谷有意為之。
能稱為谷的樓必定空遠。的確,當我們溜進小門,從大院左側的中式假山拾街而上,豁然開朗,鷺江兩岸美景盡收眼底。我悄悄的來,正如我悄悄的去,不留下一點聲息,願清泉原諒我的無理。畢竟是私闖名宅,在此道個歉。當年李清泉是跟陳嘉庚混的,在泉下一定大人有大量。
老婆是已經煩了我的尋樓之旅,再也不願意重復復興路的老路,一手指向:海。海邊,陽光下,巨石拍浪,鼓浪嶼由此得名。遠處,鄭大英雄的石像偉岸在海邊。鷺海在陽光下返著綠色,平靜而悠遠,當年的炮火聲已然湮滅在深深的海中。
沿著海岸走,紀念鄭成功的公園皓月園就在海邊,據說那裡山上的皓月山莊不錯,很安靜,很適合小憩數日。只是價錢也不便宜,360一晚起價,第一次進去還得買20元的門票。而不遠處的聽濤小築旅館名字起得好,但是一般的三層平房。因為無房,小妹老大不情願的帶我去樓上看了看。據她說,303房每間268元,能看到海。
第十樓 菽莊花園 地址:港仔後路7號
一路從漳州路來到港仔後路,那裡就是菽莊花園,花園因為名頭太大,手繪地圖上的老宅舊事並沒有把它列入。菽莊花園建於1913年,原是台灣大富林爾嘉的私人花園。莊園裡最為引人注目的反而不是莊園本身,而是裡面的鋼琴博物館。可謂中國唯一、世界一流,共有70多架世界各地的古鋼琴。是胡友義先生集畢生的收藏品。我曾經去看過,很沒有出息,每一架鋼琴在我眼裡都幻作了一座座的豪樓。
菽莊花園邊上就是港仔後浴場,沙很粗。而且游好泳後要受到大批大隊旅游人馬的檢閱。真要游泳還不如更加往西面點,有個美華浴場,那裡人煙比較稀少。
站在菽莊花園那裡可以看到鼓浪嶼的至高點日光岩,晃動著無數如螞蟻樣小的人群。上去的人以到此拍照為主,俯瞰的心情是隨著人流量而翻轉的。
第十一樓 黃家花園 地址:晃岩路25號
爬上晃岩路,黃家花園別墅有三座,很大,很豪,曾是舊中國的“第一別墅”。主人黃奕住以一把剃頭刀在南洋起家,竟然剃出個中國第一別墅。給我的啟迪是:夢想恆久遠,一心永成全。
第十二樓 瞰青別墅 地址:永春路71號
從晃岩路拐入永春路,就也遠離了喧囂的人群。永春路是一段老城廂,當你在71號拐上去,碰到個大鐵門而壁時,抬眼望著這高高的紅牆的法式建築。遙想當年黃仲訓私自把日光岩圍入牆內,還在日光岩上插法國國旗(他入了法國籍),我要是農民,也不賣菜給他。當然黃日後與日本人的不合作也是值得書寫一筆的,就如他留在日光岩上的墨寶一樣。
第十三樓 大夫第與四落大厝 地址:海壇路58號
看名字就知道是中式的建築,而且很老。建於清嘉慶年間,從永春路拐入的海壇路簡直是個極小的弄堂。嘉慶年間一定不是這個樣子的。到四落大厝處,弄堂變路了。這四落大厝一厝接一厝,200年的風和雨畫在了那些褐色的牆上。在鼓浪嶼眾多高高大大的歐式建築中,低低矮矮的民居卻顯得鶴立雞群。
第十四樓 金瓜樓 地址:泉州路99號
從大夫第回到永春路,繼續探訪。路過Judy’s Café,一個很安靜的咖啡館,咖啡一定有品位。而金瓜樓的確如它的名字一樣,有著一個個的金瓜樣的樓頂。國人的起名有時很有寓意,據說金瓜樓的後人的確遍及20多個國家、地區,如瓜絡連綿。
第十五樓 三一堂 地址:安海路71號
經過了悠庭小築(星期六也無房),拐到了安海路,三一堂赫然在前,主總是高高在上的,至少邊上不會有打擾之物。見到教堂我有時會在心中念叨:上天保佑。但有時也會疏忽成:阿彌陀佛。也許在我的心中他們都是善的終極權威。如有冒犯,寬恕則個。
第十六樓 觀彩樓和春草堂 地址:筆山路6號、筆山路17號
在三一堂那裡又打了個圈圈,總算找到了筆山路。鼓浪嶼有山的路必定是要爬的,兩樓幾乎都在山頂,遙向呼應。都只觀了個外景,兩樓的樓上看整個的島應該是很爽的。
第十七樓 亦足山莊 地址:筆山路9號
拐下另一條筆山路,反正四面八方都是筆山路。下去的時候,特別的幽靜,幾乎是個遺世之地。然而,不經意間,右手邊突現一高大的門樓,巴洛克的風格。通往樓房的石階也異常的高大完美。姚明進此門一定不需要有任何的顧忌,昂揚著絕對不會碰頭。此門也許永遠不會為我等小民而開了,被一富商認養了。
第十八樓 番婆樓 地址:安海路36號
番婆樓外觀是要仰望的,一個接著一個的陽台就像一個接著一個的拱門,陽台的台階上坐著的不是番婆,是一兩個到鼓浪嶼尋資的小女子。番婆樓的二樓已然是“Air夫婦的咖啡館”,別名“花時間”。
這名字真好,花時間。你花時間喝咖啡,我花時間尋覓歷史花在洋樓上的時間。
時間花得差不多了,也該去花時間躺在我們的玫瑰海景房裡了。
玫瑰海景房是真的海景房,可惜床上沒有玫瑰,看到了這麼大的床,就想起了在PP島海景別墅中的床,迎接我們的時候是鋪著花朵的圖案的,真的好美!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嘛!此時巨大的落地窗外無敵的露台,無敵的海景也已經使心情渙然了。
美美地邊洗澡邊看海。洗完了往露台上的躺椅上一躺,那個海景,簡直是撲面而來的。鼓浪嶼是很不虧待我們的,天朗海綠。疲倦一掃而光。
晚上的晚飯准備到客棧推薦的阿強大排擋去吃,問了下價錢,小海鮮30起價,比利成的要貴,且沒有菜單的。要麼坐在弄堂裡吃,要麼到一大間如大食堂樣門洞洞開的屋子裡吃。還不如去利成。
利成雖是叫大排擋,但給我的感覺是個小餐館。我喜歡在小餐館,吃點小海鮮,喝點小老酒,邊上坐個前面沒有個小字的老婆。想點個八爪魚(章魚)白灼吃,老板帶到對面泉州路14號的弄口,原來是賣土筍凍和八爪魚的小攤。老板和老板娘穿著干淨挺括,倒不像是做小販的。
一般來說,賣土筍凍的也一定兼賣八爪魚。西門家也有,只能下次了。要了20元八爪魚,老板客氣,不但量多,還加了三個土筍凍。我謂之涼拌芥末海鮮可能也不為過。清口,在芥末的佐拌下,混合著海鮮的催淚香氣滿滿一嘴巴。八個腳是韌韌的,脆脆的。而那個頭(我也搞不清楚是不是頭,反正是突起的地方)則是嫩嫩的,還汁出一點海水來。
晚飯要特別提一下利成的海蠣煎,絕對比黃則和的好吃。使得我對於這次廈門之旅中漏掉的佳味再添(大同路49號)充滿了下一次的期待。
吃完飯,先在粒粒香(龍頭路169號)買了五塊錢生的扁食,再去采購黃勝記(龍頭路95號)的肉脯。老板是真大方,剪下一大塊隨便嘗。看來泉州路上的黃勝記可能是山寨的。
買了黃勝記,又想去添一點金蘭的餡餅。那個邊上的鹵大腸也是誘惑之一。這次走到三明路就不繼續了。以我的方位感穿過筆山洞是最近的。可這個洞口可是非常的難找,若是看地圖,你就是朝這條路鑽也甭想鑽進去。在鼓新路近八卦樓那,延著條小路往下走,這條下山的小路應該是三明路,而地圖上是非常寬的。下去後左拐,又是一條三明路,那麼就可以找到洞口。有點地道戰的干活吧!
穿到內厝沃要走10多分鐘,洞內有些墩子,可能是當地人賣菜的,非常干淨。洞內很涼爽,出洞口,有老伯在內厝沃借洞風喝功夫茶呢。
買鹵大腸的時候增買了樣東西:炒好的螺絲,也是稱的。那鹵味店旁有一大群學生圍成一長圈,吃著小吃,喝著小酒,簡陋著,開心著!
我們的小食也簡陋著,但坐在能觀海的大露台上,奢侈了下。對面鷺江道燈火璀璨,比之外灘另有一番景像。小酒咪咪,大景望望。海風徐徐,夜色茫茫。做人則已,不過如此!
9月13日
早起到花堂樓下的餐廳去煮了昨天買的粒粒香扁食(玫瑰海景房是有冰箱的)。伙計沒有要錢,一般情況下煮東西是要錢的,這個方面老板有點不藝術了。粒粒香味道還不錯,也許每個地方的小餛飩有每個地方的鄉味,不好絕對的說哪個地方的好。
吃好,結帳。再在花堂留戀了下,拍了些照片。花堂的大院子下竟然還有個中式的小園林。有mini的中式小木橋,橋下還有mini的小河。
以我兩天來對鼓浪嶼的感覺,就是一個大戶集中營。幾乎全中國的大戶都跑到鼓浪嶼來集中了,當然那是在過去。現在,大戶已經散了,是否變成了散戶就不得而知了。但6000多點的輝煌刻在了這個島嶼上!
Bye bye了,鼓浪嶼,也許過不了多久,我還會來。那時,我就不會照著門牌號碼來尋大戶了,也許我只會散淡的胡亂的走,而不會管有多少條龍頭路。也許我會喝一杯咖啡消磨一個下午,而不會管有多少個過路人。也許我會在懸崖上看一黃昏的夕陽,而不會管明天太陽是否照常升起!
費用:
9月11日
小食+晚飯:古法棒冰2+(花蛤豆腐湯15+炒海瓜子15+椒鹽蝦25+香菜10+啤酒5)=72
住宿:280
夜宵鹵味+啤酒:大腸4+兩個雞腳2.2+兩塊豆腐1.4+筍2+啤酒3*3.5=20
金蘭餡餅:6*8盒/元=48
9月12日
早飯:龍頭魚丸5+原巷口(魚丸6+炸五香6)+林記(魚丸5+ 春卷2)=24
小食:葉氏麻糍1+汪記餡餅1.3+蓮霧3+釋迦5+椰子5+可樂5=20
裙子+小禮品:裙子70+55+10+四個貝殼項鏈10+心情日記3*25=220
晚飯:椒鹽排條25+海蠣煎20+生菜10+啤酒2*5+章魚20=85
黃則和+金蘭:75(25元2包)+4*8=107
夜宵小食+飲料:螺絲3+大腸3+豆腐4*0.8+啤酒4*3.5+水3+菊花茶1+茶葉蛋2*1=29
住宿:480
9月13日
早飯:粒粒香扁食5
輪渡+去機場的公交:2*8+ 2*1=18
注:乘了傳說中的27路,方向縣後汽車站,到金尚路口下,可轉91到機場,也可走過去。
午飯:5(泰國香米+燉蛋+菌菇片+清炒蘿蔔+綠豆湯)+16(面)=21
注:吃到了傳說中的機場工作人員餐,這面叫手工面,裡面有繁多的豬雜和魷魚,湯可以是沙茶的,也可以是牛肉的,或排骨的。我要了牛肉的,還要了一小碗排骨湯嘗了下味道。可惜不在虹橋。
飛機票:2*(380+50)=860
出租:34
共2323
總共 4338元
最後一句話:喜歡本文的可與我聯系: rvol@*** 秋葉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