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早晨7點半,司機就在賓館門口等了。這天的路線是玉門關、雅丹、漢長城遺址、陽關、西千佛洞,中午是在陽關附近的一個葡萄園裡吃的午飯,返回敦煌是晚上6點半。雖然是8月底,但感覺那裡並不是熱得讓人受不了,就是戈壁上的陽光非常刺眼。這一路讓我印像最深的就是戈壁灘和那一叢叢頑強的駱駝刺,綠色非常珍貴,以致我沒看到一小片綠地就莫名地激動起來。玉門關確實沒剩啥了,但是附近有片小小的濕地倒令人意外;雅丹的自然風景是最好的,也是此行的重點,艦隊出海尤其出色,真無法想像這些其實都是土堆;漢長城那裡讓人感受滄海桑田的變化,2000年前的古人居然是就地取材用蘆葦+泥土建的長城,但是現在目力所及連水的影子都沒有何談蘆葦;陽關的歷史遺跡也不多了,不過看看陽關大道對面的古董灘還是令人浮想連篇的,那裡的博物館也值得一看;小小的西千佛洞處於一片綠洲之中,很讓看了一天干旱戈壁的我欣喜了一下,那裡的壁畫還不錯,雕像就沒見特色了。這天是除了坐飛機外花費最多的一天了,一共用了600多元,但是也是最有甘肅特色的一天:無論是風景、歷史遺跡還是葡萄園的午飯(那裡我吃到了最新鮮的葡萄)。返回敦煌,又到夜市轉了圈,感覺那裡以燒烤為主,不太合我的心意,還是回到賓館附近,一碗羊肉粉湯做晚飯,同時確認了去敦煌的中巴上車點。25日就安排了莫高窟,因為火車票是肯定買不到了,決定在敦煌多住一日,26日直接坐長途車到西寧。8點的頭班中巴(8元/人)去莫高窟,160元的門票是此行中最昂貴的,不過個人覺得是最值得的,不僅僅因為藝術本身的精美,更因為這裡保護的細致和工作人員的認真。這天時間很多,所以我帶足了干糧和水(裡面可沒有任何供給的),在景區了呆了一整天,應該說當天對160元開放的窟基本都讓我看到了,裡面的小展覽館也仔細參觀了,對這裡的一切我只能想到“嘆為觀止”一詞了!特窟沒去看,實在是時間來不及,也許為了莫高窟,將來的某時我還要來一次敦煌。出莫高窟時已經4點半了,又到對面的石窟藝術研究陳列中心去參觀。在陳列中心的底層可以看到部分特窟的復制窟,精美程度自然不及原作,多少還是能彌補一下我沒看到特窟的遺憾。從陳列中心出來正好可以趕上6點回敦煌的末班中巴,有點奇怪的是這次車票是5元。到市區後先去汽車站買次日到西寧的長途車票(這個票很好買),中午12點半的車,是沿青海柴達木盆地走的,戈壁看多了(從嘉峪關到敦煌和24日西線游都是滿眼戈壁),這樣正好可以看看沿途不一樣的風景。26日7點就出門了,這時候去鳴沙山的3路還沒開始呢,於是出租10元送到鳴沙山,其實非常近,就是長途汽車站門口的馬路一直到底就是。門票120元,裡面騎駱駝、坐電瓶車都需要另外付錢。實際上騎駱駝就是帶著你在沙山上走一圈,體驗一下,如果時間充裕的話完全可以自己走的。因為駱駝是幾個人同時行動的,擔心時間來不及我就沒騎,到月牙泉的電瓶車更沒必要坐,我直接沿著車道走過去也就二十來分鐘吧,沙漠上也可以走,但是門口附近有比較多的駱駝,所以沙漠上的排泄物也比較多。鳴沙山其實是指整個這一片沙漠,但要聽到沙鳴是需要很多人同時從沙山上劃下來才行,至於哪座沙山是沒有太多講究的。月牙泉附近的景色相當不錯,尤其是拍出的照片更出色。早上的沙子蠻涼的,赤腳走著不太舒服,後來太陽上升把沙子烤熱了,爬在沙山上就很舒服了。沙山很難爬,上一不退半步,因此爬上去就非常有成就感了,另外建議去沙山穿拖鞋最好,爬山的時候赤腳,下山用水一衝就可以穿鞋走了,鞋套都不必買了。中午之前趕回賓館,收拾東西退房,到馬路對面的汽車站坐車。敦煌到西寧的車票是182元,臥鋪汽車,是三排上下鋪的床,車況還不錯。26日一下午就只能耗在車上了,好在一路的風景尚不錯,偶爾會見到高原湖泊,尤其是次日凌晨更能看到青海湖,總體而言就是荒涼,除了途徑的兩個小城外很少見到人,路上塵土飛揚尤其是在對面有卡車開過後,滿嘴的沙土。在甘肅境內時非常炎熱,但是進入青海後隨著海拔上升漸漸涼快起來,到晚上更是需要蓋被子了(每個鋪位都提供一條薄被)。坐這趟車的朋友一定要備足必須的補給,途中只經過2個比較大的城鎮:大柴旦(晚8點左右)和海西(次日凌晨)。但也不要吃喝得太多,因為途中荒涼地可是連最差的茅房(請恕我用這麼個詞眼)也沒有,雖然司機很善解人意地每隔2、3小時會在荒地上停幾分鐘。全程開了20個小時以上,到西寧已經是第二天9點了。

(飛天像)

(鳴沙山)

(莫高窟的九層樓)

(艦隊出海)

(陽關大道和遠處的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