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美麗記憶——塔爾寺、西寧
這是此次西行最後的路程,下筆千言,停頓了幾天沒有再寫之後,卻感覺心有萬語卻無從描繪,深感自己對文字的匱乏,只是總要繼續將這一段旅行說下去,讓大家來一起分享這一份美麗和快樂!
當晚從張掖到西寧後住的是西寧的廣電賓館,我們住六樓,房間小但干淨,也算可以了,不過最氣人的是凌晨三四點隔壁入住了客人,住就住吧,可是不知他們在干啥事,搞得我一夜無法睡安穩。呵呵,大伙兒可別誤會,我的意思是隔壁不知怎麼搞的,那房門一個小時至少進出了十次,隔音又不好,每次開關門總是發出很大的聲響,真是受不了,就是搞半夜軍事演習也不至於這樣吧,第二天起來俺精神立馬萎靡不振,兩眼發黑,兩個MM住樓下,倒是休息得很好,全然不知我的痛苦,最後想了想,還是換窩算了,也為以後在西寧住三天換了三個賓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早上起來沒有什麼安排,先考慮換房的事,我們搬到了另一個商務賓館,還不錯,房間大了些,這樣折騰後到十點了,我們看時間還早,就去了西寧市區的一個著名景觀——東關大清真寺。
東關清真大寺是西寧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建築。是青海省最大的伊斯蘭教寺院,也是西北地區四大清真寺之一。初建於明太祖洪武十二年(1380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寺院坐西面東,具有我國古典建築和民族風格的建築特點,畫梁雕棟,玲瓏精致。平時可容3000名教徒禮拜,最多達萬人,是我國西北地區伊斯蘭教的教育中心和最高學府。這是我第一次到清真寺參觀,感覺還是很新鮮,我們是吃了飯後進去了,中午時本想沒有多少人,卻不想人可真多啊,都戴著白色的帽子,清真的建築和其他寺廟真是大不相同,和我們在電視上看到中東一帶的伊斯蘭教寺廟倒是差不多,這又讓我想起了阿拉伯那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可惜我就找不到那樣的美女來晚上給我講故事,要是有這樣的好事那昨晚就不會睡不好了。清真寺面積是挺大的,可是禱告的人太多了,所以有許多人只能在外面,自己帶了個墊子,很專注的做著自己的宗教信仰,雖然我並不懂這些宗教儀式,但也會感受到那份虔誠,我不是一個宗教徒,但我想一個人如果連某種信仰也沒有時,他的人生要追求什麼,真要到老子說的境界“無所求”嗎,若是這樣就天下大同了,可是這天下,我們所在的天下,迷失的東西已太多,有時真的回念過去,自己卻也找不到自己來時的路了!
從清真寺出來後又回到了賓館,收拾一下直去塔爾寺,兩位美女昨天在路上深感一路美景,芳心大喜後抵抗力降低,又受到風雨侵襲所以體力不支,而範範更是感冒咳嗽所以只好放棄同行,想想也好,我與老姚兩個男人去體驗藏教文化更專注些,省得到了寺裡一邊拜佛一邊偷看美女分心,佛祖會不高興的。塔爾寺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九年,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寺依山勢起伏,規模宏偉,最盛時有殿堂八百多間,占地1000畝,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喇嘛寺之一(其余五寺為西藏的色拉寺、哲蚌寺、扎什倫布寺、甘丹寺和甘肅的拉蔔楞寺),在全國和東南亞一帶享有盛名。塔爾寺藏語稱“袞本賢巴林”, 意為十萬佛像彌勒洲。是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俗稱黃教)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也是藏區黃教六大寺院之一。塔爾寺三絕:栩栩如生的酥油花、絢麗多彩的壁畫、色彩絢爛的堆繡被譽為塔爾寺藝術三絕。以前很少進入喇嘛廟,在四川九寨溝時進去過一次,但那寺廟小得很,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而塔爾寺作為代表之一,確實是很經典能較全面反映藏傳佛教文化,那天的天氣特別好,陽光強烈,和著寺廟的經幡飄揚,香煙裊裊,那種宗教的色彩讓人感覺非常的強烈,我們還不時的看到那些一路頂禮膜拜的信徙,大都是一家子出動,拉著小板車,老人小孩也都在,那種等身長跪的執著就這樣隨他們千裡而行,衣裳磨損了,可是心靈的那一份寧靜和對幸福的追求卻那樣的令人震撼,他們的眼睛像湖水一樣的單純清澈,。
從塔爾寺回到西寧已是下午六點了,今天一共參觀了兩個寺廟,都是非常不同一般的,是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的代表建築之一,也算是給自己聽到了許多關於宗教方面的知識,看到了許多不同民族的文化,還是不錯的,頗有感受的。
當晚蘭州的朋友請吃飯,去了當地一家很正宗的飯店叫做中華美食城,一進去就看到了座無虛席的局面,真是熱鬧非凡,看來這兒的生意確實不錯,幾個朋友入席,逐一介紹,有新疆來的,有本地西寧市的,還有一個當地的少數民族,姓韓的朋友,按他自己介紹應稱為較少數民族才准確,撒拉族!全國也就十幾萬人,就在青海的互助縣自治州,我仔細一看,確實長得和我們不大一樣,回去要查查歷史,研究一下撒拉族的根源。給我感覺最不錯的一道手抓羊肉,那肉極其鮮美,入口即化,來這入鄉隨俗,我用手抓起那帶骨的羊肉,也不用客套就大吃起來,還有一道叫“鹿角菜“,這是一道野菜,味道和我們海邊的海蟄皮相似,很好吃,說到這兒我感覺肚子又咕咕叫了,只是此時已離高原萬水千山,只能在夢裡回味了!當晚杯觥交錯,興趣高昂,這天南地北的朋友,這曾經夢中的高原都市,如火的熱情,讓我迷失在這座城市,盡情的享受此時此刻這一份快樂的生活!
游高原湖泊——青海湖
這一天還是用楊師傅的車,在這我要隆重推出來介紹一下老楊,他是我朋友介紹來的一位年紀上五十的老師傅,回族人,為人極其爽快,別看長得五大三粗,卻心腸極好,很敬業,不貪小便宜,會為客人考慮。我很少在網上介紹這些,但他真是可以結交的一個人,,將我們青海行推上高潮!而我們彼此之間是真心以朋友來相識,因為坐他的車,讓我們的青海之行畫一個圓滿的句號!謝謝你,老楊師傅!
早上9點老楊就准時來接我們了,帶我們去吃早點後就前往青海湖了。青海湖位於青海高原東北部的日月山腳下,是我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蒙語叫“庫庫諾爾”,藏語叫“錯溫波”,意思是“青藍色的海”,湖面海拔3106米,面積4456平方公裡,湖水平均深度25米。這裡棲息著十萬余只各類候鳥,被贊譽為“鳥的世界,鳥的王國”。出發時天氣並不是很好,下起雨來,氣溫也降下來,感覺有些冷,當時恰逢自行車環青海湖賽事,一路也看到許多自行車愛好者身穿騎行裝備,像專業賽手一樣去體驗環湖的樂趣,有學生、青年人,女孩子,還有老同志,給這美麗的青海湖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大約一個小時吧,我們到了日月山,山巒起伏,峰嶺高聳,令其聞名遐邇的原因有三:一是文成公主進藏成親的美好動人傳說,給日月山增添了神話色彩;二是日月山是農業區和牧業區、季風和非季風、外流河湖區和內流河湖區的分界線,也是黃土高原的最西邊緣,登山遠眺,東西兩側的地理景觀截然不同;三是日月山歷來是由內地去青海西部和西藏的咽喉通道,唐時為唐蕃的分界嶺,是唐蕃通道上的重要邊防關隘和貿易集市,也是中原漢族與少數民族友好往來的橋梁。經過啞口,停留了一小會兒,這兒有紀念文成公主的建築,是後來新建的,進去還要購票,就在遠處瞻望就行了,啞口的風很大,又下著雨,這就是青藏高原了,道路兩旁的經幡隨風飄動,訴說著千年的故事,歷史的傳奇!我們繼續前行,半小時後就來到倒淌河鎮,看到了傳說中的倒淌河,卻只是一條小溪,又讓我想起那一段美麗的傳說:當年文成公主進藏路經於此,因思念京都長安,拿出他母後給她的日月寶鏡,鏡中出現了長安街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景像,不覺悲從中來,流下傷心的眼淚,淚水化成河流向長安方向流淌,成了今天的倒淌河,可是公主知道自己肩負使命,於是決心摔了日月寶鏡,化作了日月山。這一段文成公主和親的故事給這青藏高原增添了許多浪漫和傳奇,一位弱女子遠赴高原,以一已之力力保當時的國家和平,實在有讓男兒汗顏!車再往前行,已可看到遠方美麗的湖水,雨是停了,可惜天是陰的,沒有太陽,不然陽光下的青海湖一定更加美麗,而公路兩旁依舊是盛開的油菜花,只是經過了227國道,對此已是審美疲勞,沒有了前幾天初見時的那種震撼了。
我們沒有去151碼頭,那兒是收費的地方,一個偌大的青海湖,哪兒也可以親近啊,老楊帶我們去了一個不收門票的景點,那兒還有不少的飯店,隨便在那把午飯給解決了,老楊人真的很好,幫我們砍價,把自己的回扣都給砍沒了,而且在他的幫助下我們還吃到了青海湖裡的湟魚,真不好意思,知道那是不能吃的,一年才長一寸,成長極其緩慢,政府禁止捕殺,所以這裡自己批評一下。走近青海湖,感覺就是海洋遼闊無邊,天空離得這樣的近,天氣逐漸放晴,藍天漸漸出現,潮水衝洗著岸邊的石頭,我又想起那首“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的句子,時間如這青海湖的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而不曾停歇,這讓人頂禮膜拜的神湖,有多少美麗的傳說讓人向往!我和她如此的近距離接觸,青海湖,終於可一睹你的容顏,終不悔這萬水千山的跋涉,這高原神湖展現著她的神奇和美麗。
從青海湖出來後我們前往原子城,原子城建於1958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均誕生於此,故稱為“原子城”。1995年5月15日退役,經國務院批准更名為西海鎮,現為海北州府所在地。在50年代,中國的最高決策者們,提出中國不能沒有原子彈,就這樣中國踏上了研制原子彈的艱苦旅程。首先是選址,經過再三斟酌,選定了青海省海晏縣的金銀灘,對外稱二二一廠。1964年10月16日,實驗成功的第一顆原子彈在此誕生。現在的原子城主要作用是成為了愛國教育基地了,依然保留著眾多的實物紀念地,向人們展示了我國人民在非常困難時期,艱苦創業的歷程。在原子城我們還遇上了一位騎自行車環湖的騎手,已經五十多了,是廣東來的,自行車用火車托運到西寧後騎自行車去環湖,真的很認人敬佩,不知自己到他這個年紀時是不是還有這麼旺盛的精神和精力。
游玩原子城後已是下午五點多了,是要回西寧了,一路的環湖而行,大家情緒高昂,如從前小孩子的心情,放聲高歌,一路歌聲不絕,大家都盡情的享受這途中的風景,晚上又去了昨天那飯店用餐,主要是我昨天回來後大力宣傳這飯店的美食,害得“乘飯”二位美女也是朝思暮想,沒有辦法,古人帝王是“烽火戲諸候”“肯愛千金輕一笑”來博佳人一樂,俺是沒有錢,也沒有他人可戲,但美女的要求還是得滿足的,所以又再次殺向,呵呵,俺胡漢三又回來了。因為是回族飯店不賣酒但可以自帶,我們又在旁邊購買了一箱黃河啤酒進去,還為老楊准備了半斤勁酒,要個了小包廂在裡面吃喝起來,酒過三巡大伙兒又激動起來,一人一曲的唱起歌,小程MM更是用筷子敲打著餐具現場伴奏,可能也是很少遇到這樣玩瘋的人吧,搞得那服務員數次推門偵察,以為這兒在開演唱會,還是怕美女把碗筷給敲壞了;有高血壓少喝酒的老楊師傅那天也是微有酒意了(呵呵,勁酒雖好,不要貪杯),而我想到的是呆會兒一定要去買金嗓子含片,我是真的聲音沙啞了,這一切的一切是多年來所沒有再體驗到的那種氛圍,那種場景是我一生都不會忘記的,這旅行的快樂,不只是那美麗的風景,那有這一路所遇到的人們,彼此的相處,純真的笑容,是陶淵明先生所書《桃花源記》的人們,快樂的生活,“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為自己的心靈保留一份淨土。只是明天就要離開這高原了,心中頗有些愁緒,卻總是要離別的!
第二天天氣不好,也不想去哪了,就在西寧走走,去了傳說中極出名的購物場所——水井巷,到處是人,熙熙攘攘,是個賣藏飾品和當地一些土特產的地方,天竟下起雨來,且越來越大,只因“渭城朝雨邑輕塵”一首詩,就在這短暫的大西北之旅中恰逢了數日的雨季,知道自己終是多情之人,男人的感傷並不是軟弱,只是因為自己的真性情,知道有些東西的難得和珍惜!最後一天從西寧回蘭州,搭第二天中午蘭州飛廈門的飛機,竟晚點了二個小時,卻幸最終還是起飛了。“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靠在機窗上,看地上蜿蜒起伏的群山,一如我來時模樣,只是我卻是一個匆匆的過客,來感受這美麗的青藏高原,感受這大西北的風土人情,來洗去心中的那些躁氣,回想這一次旅行,真的很完美,很快樂,要感謝這一路所遇的朋友,萍水相逢,卻總可以讓你感覺到真情,感覺到真善美的一面。“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我想念著這一片大西北的土地!
後記;這些年走了一些地方,也寫了一些感受,可是有十年時間沒有再寫這樣長的游記,二萬字也讓我感覺到江郎才盡了,因是寫自己的心情,所以有些地方個人想法多些,希望大伙兒看後不會覺得煩就是了,而於9.18完稿,離我出發去西北(7.18)正好是二個月時間,並沒有刻意,卻是很巧的!
寫於2009年9月18日